• 字體:

有心補過不妨一試
( 2009-01-08 )



露宿街頭有風險,而當局欲強制把露宿者送入庇護所之議又極具爭議。

      卑詩省房屋及社會發展廳長高利民(Rich Coleman)最近宣佈,省政府準備修訂本省的精神健康護理法例,授權警方在嚴寒的冬季,將患有精神病的無家可歸者,強制送入庇護中心,以免他們凍死。
      高利民這番宣示,似乎和2008年12月,一名患精神病的無家可歸婦女死於非命有關。那位婦女露宿街頭,因天冷生火取暖,不幸被活活燒死。這宗慘劇,凸顯了大溫地區無家可歸問題的嚴重性,更暴露許多無家可歸者是精神病患的嚴酷事實。
      之前半年,卑詩省長金寶爾2008年6月宣佈,省府投資1,000萬元,在本拿比設立一個擁有100張床位的新精神健康中心,收容警方拘留的懷疑精神病患者。輿論認為此舉顯示,省自由党政府已經重新認識到,為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服務的重要性。
      這個正確的認識未免來得太遲了。許多精神病患者成為無家可歸者,早在好幾年前已引起社會輿論關注。據2008年2月溫哥華市警察局的報告,該市每年190,000宗報案電話中,有58,900宗的涉案者是精神病患者,比例高達31%。在2007年9月9日至24日的16天裏,警方處理的1,154宗報案中,就有多達31%的涉案者是精神病患。2007年逮捕涉案精神病患者的個案,也從1999年的360宗暴增至1,744宗。
      顯然,精神病患者淪為無家可歸者,已經成為本省嚴重的社會問題。如果不是溫哥華冬季奧運會明年即將揭幕,使這個問題近年來引起國際傳媒、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越來越多的關注,金寶爾政府可能繼續麻木不仁、熟視無睹。
      卑詩省本來由環境優美,與商業區和住宅區相對隔離的高貴林河景精神病院(Riverview Hospital),集中收容全省3,000至5,000名精神病患者。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無家可歸者中精神病患者甚少。但是自由黨政府2001年上臺後,大力推行未經實踐充分驗證的精神病患者返回社區計劃,大幅縮小河景醫院的規模。除了幾百名重症患者外,該院的多數患者被送回社區。但省府卻沒有在社區醫院建立足夠的精神病醫療護理設施,配備足夠的專業醫護人員。於是流落街頭的精神病患者激增。
      金寶爾政府忽視精神病醫療護理,2001年上臺後,立即廢除省政府精神病衛生專員職務。自由黨執政頭3年,削減本省成人精神健康部門七成員工。省衛生廳下屬的精神護理省務廳長職位,也在2005年取消。 2006年5月,參議院議員柯比 (Michael Kirby) 公佈調查報告,抨擊本省的精神衛生計劃。2006年8月,溫哥華島衛生局精神急診主任巴瑞爾(Anthony Barale) ,因不滿本省精神病醫療體系混亂、無能、缺乏資源而辭職。
      金寶爾政府把精神病患者從河景醫院遷走後,任其自生自滅、流落街頭。與此同時,卻在打面積達98公頃的河景醫院地皮的主意。2007年7月,高利民宣佈省府計劃在那裏興建包括商品房、社會廉租房、精神病患者住房在內,共7,000個住宅單位。此舉隨即被批評為破壞環境生態、有圖利發展商之嫌。
      溫哥華冬季奧運會日益迫近,無家可歸的精神病患者如果不妥善安置,屆時很可能成為國際傳媒廣泛報道的尷尬問題。在沒有想到更妥善的措施之前,恢復河景醫院作為全省精神病患者制度化收容、治療、護理中心的地位,不失為輕車熟路解決問題之道。金寶爾政府如果有心補過,不妨放手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