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闖好萊塢 李連杰“獨活”
( 2009-02-12 )





       在1970年代末至今的30多年間,中國的“娛樂圈”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明星品嚐到在中國走紅的甜頭後,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國外,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於是,有的出國留學,有的出國生活,也有的試圖到國外娛樂圈去一展身手,成為“世界級”明星。可幾十年過去,不少明星在這股出國潮中沉淪了,變成路人甲,唯有武打明星李連杰,算是在好萊塢站住了腳。

       對於當初為什麼去美國,李連杰已說過無數次。雖然自《少林寺》一片一炮而紅,但在整個1980年代,李連杰拍的電影還是屈指可數,而在香港,比他出道晚的張曼玉、劉德華已拍了十幾部影片。
      用李連杰自己的話說,那就是“青春在燃燒,自己卻做了主。”困惑、抑鬱的李連杰隨當時的“出國熱”大潮,選擇了美國。1988年,李連杰帶懷有七個月身孕的第一任妻子黃秋燕,去了美國洛杉磯,獨闖好萊塢。他並追尋李小龍的足跡,在當地做一些武術培訓和武術交流。作為“世界電影之都”的好萊塢,其影片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地位,無庸置疑。
而武術選手出身的李連杰,在好萊塢闖蕩的最大資本,自然就是他最擅長的中國功夫。用一些粉絲的說法,李連杰是在用“電影這個傳播速度最快、傳播層面最廣的媒體去播撒、弘揚中國武術”。但現實卻是,在中國塑造眾多俠義角色的李連杰,在好萊塢卻多扮演黑社會首領、打手等角色,“殘暴”而又“陰險”。1998年至2003年,李連杰在好萊塢一共拍了六部影片:1998年的《致命武器4》、2000年的《致命羅密歐》、2001年的《龍之吻》和《救世主》及2003年的《致命搖籃》、《狼犬丹尼》,要麼是壞人,要麼是暴力狂或弱智。一時間,對於他的負面評論鋪天蓋地:“糟糕到了極點”、“完全成了好萊塢的冷血打手”、“丟中國人的臉”,等等。但也是因為不凡的身手,和中國功夫在美國的盛行,李連杰最終在好萊塢站住了腳。中國民眾對他在美發展的態度,也從反感轉為熱情接納。
      就在2008年,他主演的《功夫之王》,在美國也取得不俗的票房。不過,拍戲或許並不是李連杰最終的追求,他開始熱心公益,成立慈善團體“壹基金”。當四川“5.12”大地震發生後,“壹基金”共捐出善款4000多萬元人民幣,他還親臨災區,參與救援,成為一時間“和諧”形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