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讓孩子在故事中受教育
( 2009-01-02 )



家長教育孩子過程中要抓住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靈活運用。(新華社)

 孩子都愛聽故事,對很多故事百聽不厭。無論是在家庭中的個體教育還是在幼稚園裏的群體培養,講故事都是孩子最樂於接受的形式之一。成人可以根據孩子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類型的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在故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案例一:
      寶寶不喜歡洗澡,每次洗澡媽媽都要跟寶寶做很久的“拉鋸戰”;寶寶還不講衛生,不管是在衛生間還是公共場所,他的手總是到處摸,還喜歡隨地而坐,活像一塊會移動的“抹布”。
      幼兒行為解析:小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髒”和“干淨”的含義,比如掉在地上的食物他會撿起來吃;髒的玩具他會用嘴去咬,不潔的地方或物品他會用手去摸。遇到這樣的情形,成人不要訓斥和責罵,因為孩子的衛生意識是靠成人不斷教育和提醒才能建立起來的。

方法運用:
      寶寶愛聽故事,媽媽決定採用講故事的方法來教育引導寶寶。這天的睡前故事,媽媽講的是“小豬變干淨了”。有一隻小豬,長得很可愛,大大的耳朵,翹翹的鼻子,胖乎乎的身體,可就是不講衛生,它常常到垃圾旁找東西吃,吃飽了就在泥坑裏滾來滾去,弄得身上都是泥漿。
      一天,小豬想去找朋友,它走著走著,看見前面有一隻小兔子,長著一身雪白的毛,紅紅的眼睛長耳朵,真好看!小豬高興地叫:“小白兔,我和你一塊玩好嗎?”小白兔一看是小豬,就說:“啊,是小豬呀,看你多髒,快去洗洗吧,洗干淨了,我再跟你玩。”小豬不願意洗澡,只好走開了。小豬繼續走著,在草地上碰到一隻小白鵝。小白鵝真美麗,紅紅的帽子,白白的羽毛。小豬熱情地迎上去說:“小白鵝,我和你一起玩好嗎?”小白鵝說:“啊,是小豬呀,看你多髒,快去洗洗吧,洗干淨了,我再跟你玩。”小豬紅著臉難為情地說:“那我怎樣才能變得跟你們一樣干淨呢?”小白鵝回答道:“我帶你到河邊洗個澡吧!”
小豬跟著小白鵝來到河邊,小白鵝“撲通”跳進河裏,用清清的水潑呀潑,潑到小豬的臉上、身上。小豬用清清的水洗呀洗,搓呀搓,一會兒就洗得干干淨淨的了。小白鵝高興地說:“小豬變干淨了,我們一起玩吧!”小白兔看見小豬變干淨了,也跑來找小豬玩了。小豬和朋友們玩得可高興了。


案例二:
      寶寶有很多玩具,但是卻不知道愛惜,經常到處亂扔亂摔,一個新玩具玩了沒幾天,就不喜歡了,媽媽特意為他準備了一個玩具櫃,告訴他每天要把自己所有的玩具放回玩具櫃,並擺放整齊,寶寶經常在媽媽的督促下胡亂把玩具往櫃裏隨便一塞,就算是把玩具“送回家”了。 
      幼兒行為解析:孩子不愛惜玩具應該有多方面原因,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得到玩具比較容易,所以不太懂得珍惜;另一方面孩子還沒有養成愛惜和整理玩具的習慣。當然也會有一些心理因素,比如寶寶發泄不滿情緒時會摔打玩具,有時出於好奇心,孩子會拆卸玩具,也有的時候孩子覺得摔打玩具發出的聲響很有趣……      

方法運用:
      針對寶寶不愛惜玩具,不願意收拾玩具的情況,媽媽自編了一個故事,希望通過故事來教育寶寶。
小猴有很多玩具,有一天小猴快睡了,聽見房間的角落裏傳來嘰嘰喳喳的吵鬧聲,這麼晚了,誰在吵?小猴豎起耳朵仔細聽,原來是小猴的玩具們正在埋怨它呢。變形金剛說:“哎喲,我的胳膊好疼,小猴今天拿我使勁往地上摔,把我的胳膊都快摔斷了,真討厭!”天線寶寶說:“哎喲,壓死我了,這個小猴真懶,也不把我們擺放整齊,‘拉拉’和‘小波’壓在我的身上,我都快喘不過氣了。”一輛紅色的微型房車歎了口氣:“哎!原來我們可是一個大家庭,一共有十個兄弟姐妹呢,可是現在只剩下我自己了,也不知道小猴把牠們丟到哪里去了。”這時,忽然傳來一陣哭聲,大家順哭聲一看,是布娃娃在門外哭呢?原來呀,小猴把布娃娃扔在院子裏忘記拿進來了。小猴再也躺不住了,牠趕緊起來把布娃娃抱進屋,愧疚地說:“對不起,你們別吵了,我改,我改。”聽了這個故事後,寶寶比原來進步了許多。
      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要投入感情,注意語音標準,聲情並茂;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根據故事的內容配合一些道具;待故事講熟了,可請家人或小夥伴配合故事表演。

摘自《現代育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