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遷徙途中遭不測 候鳥慘成盤中餐
( 2013-01-11 )



一處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收繳的網具,這些網具曾使數萬隻候鳥不幸斃命。新華社

秋冬正是候鳥由南向北遷徙的季節,然而就在牠們追逐陽光的時候,也正在被一些獵人所追逐,隨時可能成為盤中餐。廣東是中國候鳥遷徙重要的一站,台山是廣東林業大縣之一,目前那裏仍有販賣野生鳥類交易,且售鳥攤販極具流動性和隱蔽性。而在台山及廣東多個地區,仍有不少人習慣秋冬吃野鳥進補,使得杜絕野生鳥類交易難上加難。

      廣東護鳥戰果
      從10月8日至11月8日,共出動林業執法人員860人(次),森林公安警員1860人(次),清查市場123個、酒樓550家。
      期間打掉兩個犯罪集團,共查處野生動物案件55宗,其中刑事案件7宗,刑事拘留12人,查處野生動物行政案件48宗,行政處罰32人。
      收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4隻,其他野生動物9800隻(含禾花雀)。

      《南方都市報》報道,台山西岩路路口,有一些深綠色鳥籠擺在街上,裏面裝着一些不大像平常食用的雞鴨鵝之類的禽類。一位路邊商家介紹,西岩路銷售野生鳥類由來已久,最少已經存在十年,白鷺等珍稀鳥類當街擺賣。
      “鷓鴣、夜遊、斑鳩、白鷺都有,小的10元一隻,這隻大白鷺很罕見,要450元一隻。”攤主不時向行人介紹。籠子裏,一隻體長約70厘米的大白鷺將長長的喙伸出籠子,掙扎着想出來,但腿已經斷了。一位路過的男子表示有興趣之後,攤主迅速將白鷺拿出來,握着雙腿給那男子查看。男子表示滿意後,白鷺被拿到旁邊的房間裏,不到一分鐘,牠已經耷拉了腦袋,被拎出來在路邊拔毛。處理好之後,這名男子帶着白鷺走了。
      街邊攤檔銷售活鳥,西岩路周邊的風味餐館則承擔着銷售成品的“任務”,多數買家並不會選擇到這些餐廳吃,而是自己買了拿回家煲湯。
      有幾家號稱“風味館”的飯店,也都在經營野味生意。其中一家風味飯店裏,擺了一鍋幾十隻已經殺好的小鳥。“除了可以現宰帶回去,還可以在這裏煲湯現吃,有各種各樣的野味,都是現殺的,現在是進補的最好季節。”一家“風味店”的老闆說。
      據台山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局長顏志勇介紹,因為最近幾年打擊力度越來越大,所以食用野生鳥類的現象大為減少,不過因為“傳統悠久”,做到杜絕還需要一個過程。
      相關人員稱執法仍存難點,即攤販有隱蔽性,販賣野生鳥類的行為並不是真的完全消失,有人將斑鳩和禾花雀藏進居民樓裏繼續販賣。
      台山沖簍鎮一名當地人稱,食用野生鳥類的風氣不僅在台城有,而且在台山鄉鎮上也有。有了販賣的利潤,鄉下農閒時候,有些農民就會在樹林裏張網,第二天就會有不少野鳥落入網中,隨後這些鳥就被裝入籠子中,等待台城這些零售商來收繳,按照行情價付錢。
      顏志勇總結說,無法根除販鳥的原因有三個:攤販流動性強、處罰有難度、廣東飲食習慣好吃野鳥進補。在警方巡查的時候,攤販看到有點不對勁就能提起鳥籠子逃走,行動十分靈活。由於警員人手有限,時間長了鳥販也都認識了便衣警員,變得十分機警。
      而處罰的困難也很大,若嚴格按相關法律來處罰,要對這些捕鳥販鳥者處1萬至10萬元罰款,而這些人很多都沒有固定收入,處罰實施起來難度很大。
      廣東人喜歡吃野生鳥類來進補的這個傳統習慣,則是最根本的原因,正因為有市場的存在,部分人才會捕捉和售賣野生鳥類。而實質上,所謂野生鳥類的進補價值之說根本是無稽之談,用牠們煲湯的營養價值和雞湯差不多。 

      曾經捕鳥為生 今當護鳥使者
      清晨5時,天濛濛亮,一串清脆婉轉的鳥鳴,打破了上海市崇明東灘的寂靜。聽到“同伴”召喚,一群鷸鳥飛來,向下俯衝覓食。突然,一張網從淺灘上彈起,十余隻鳥即刻落網。一位捕鳥者走近,小心地將鷸鳥放入籃中。捕鳥者叫金偉國,在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成立之前,捕鳥販賣是他的生計;之後“金盆洗手”的他開始為保護區捕鳥,供科研之用,其他時間則在保護區內護鳥。
      《解放日報》消息,上述被捕的鷸鳥將被送到工作站,由科研人員給牠們戴上特別標記、測量體重、翅膀長度、年齡等,然後放飛。
      金偉國用竹哨能模擬30多種鳥語,“只聽聲音,我就知道來客是誰”。十多年前,金偉國捕鳥當野味賣,多的時候,一天可捕上百隻鳥兒。
      1998年,上海批准建立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金偉國“失業”了。他收起竹哨。由於有一技之長,他受雇於保護區,成了專職鳥類管護人員。他還跟科研人員學起給鳥測重、量長等技能,研究全球鳥類遷徙情況。
      “東灘是很多鷸類遷徙途中的必經之地。”金偉國說,牠們每年從澳洲飛來,到西伯利亞產卵繁殖,80%在東灘稍事棲息、補給營養,一兩周後繼續北飛。
      60%的水域,40%的潮間帶灘塗,總長43公里的岸線,是老金和同事們守護的領地。老金說,這些年灘塗上高腳屋、定置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監測站。
      原來在灘塗上捕魚、捉鳥的人逐漸銷聲匿跡,而物種數量、鳥的種類及瀕危物種都在增加,一些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如東方白鸛、白頭鶴、小天鵝等又飛回來了,東灘成了候鳥棲息的天堂。每天金偉國收工後,都會望着鳥兒在天地間自由翱翔的身影,說“這裏的鳥兒越來越多了” 。

      重創生態 觀鳥地無鳥可觀
      雁過不僅僅是被拔毛,很可能還會命喪獵槍之下。專家指出,半路截殺候鳥將對生態資源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這種釜底抽薪的做法將會使得候鳥棲息地,尤其是生態旅遊目的地,在多年後無鳥可棲。
      《南方日報》報道,“以前野生鳥類隨處可見,在我的家鄉,經常可以看到禾花雀,尤其是水稻成熟季節,更是成千上萬的禾花雀到處飛,那種景象現在再也看不到了。”來自廣東茂名的李先生,回憶起自己少年時期追逐禾花雀的日子說,“那時候不僅有禾花雀,還有很多珍貴的水鳥,都是不用尋找就偶爾可見,現在就算餐桌上都難得一見,因為捕殺的情況很驚人。”據介紹,廣東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候鳥的特別規劃,而候鳥景觀也並未為人們所熟悉。
      由於多年來對捕殺候鳥行為的不重視,導致候鳥現在急劇減少。巴金筆下著名的小鳥天堂,現在基本上很難再看到群鳥齊飛、聽到百鳥齊鳴了。“前段時間慕名去看小鳥天堂,已沒有巴金筆下的那種景象了,倒是看到有鳥,但遠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從浙江到廣東新會出差的陳先生,利用閒暇時間前往小鳥天堂,但是那裏已經不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以後子孫後代再來看的時候,發現一隻鳥都沒有,會不會說是巴金騙人。”
      近年來,生態旅遊越來越受到關注,廣東多個景區也開始營造更適合候鳥棲息的生態環境,肇慶鼎湖山更是從東北引進丹頂鶴,每到節假日,觀鳥必成肇慶旅遊的一大賣點,而遊客也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致。據瞭解,南沙濕地是中國南方最大規模的濕地之一,其營造的候鳥棲息環境也首屈一指,但仍難以看到群鳥齊飛的現象,偶爾有一兩隻珍貴水鳥,就已經能讓參觀者興奮不已。
      業內人士表示,候鳥屬於季節性景觀,廣東包括南沙濕地在內的各大濕地景區,都在不斷營造濕地環境,但在這過程中,候鳥的濫捕從根子上斷了這些旅遊資源的開發之路。中科院廣州地理研究所教授黃少輝表示,候鳥的大量捕殺,將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破壞生態鏈的重要環節。他指出,候鳥與景觀有密切關係的就是濕地生態,候鳥減少對濕地景觀的影響最大。

      禁食候鳥令成空文
      在廣東省雷州市街頭,不久前仍可見“凡參與捕殺食用候鳥,一律報市三打辦立案”的橫幅,然而諷刺的是,雷州市區仍有酒樓肆無忌憚地大設“鳥宴”。吃候鳥在雷州成為宴請賓客的“時尚”。在利益的誘惑下,酒樓鋌而走險,而雷州市政府的“禁食令”形同虛設,成了一紙空文。
      《新快報》報道,10月初的一個傍晚,位於雷州市西湖大道的美食園酒家內,生意熱火朝天,20間包房和大廳早已客滿,前來光顧此酒家的食客就是為“鳥宴”而來。當地食客反映,從9月起至11月都是吃候鳥的季節,為了招攬食客,酒家推出的各種菜餚應有盡有:白灼鳥、焗鳥、烤鳥、炒鳥、炸鳥、鳥湯、鳥飯。該酒家廚房內,一位年齡約五十歲的大叔正為候鳥燙水撥毛和開膛破肚。據估算,擺在地上的候鳥不下二十隻。大叔說,這些候鳥全是剛宰殺的,但對鳥源來自何方,他表示“不知道”。
      家住沈塘鎮的陳龍說,聽說該酒樓推出“鳥宴”招攬食客,所以早早就預訂了一個房間,特意宴請家人前來大快朵頤。“鳥宴味道雖好,但看到一隻隻候鳥被吃進肚中,還是有點於心不忍。”陳龍說,他們這餐就吃了30多隻,按這樣吃下去,再多的候鳥也會被吃光,到時哪還有候鳥敢南下過冬。
      從廣州回鄉過節的李先生說,有好友要請他吃一次“鳥宴”,他來後才知道所謂的“鳥宴”都是吃從北方飛來的候鳥。最終在他的勸說下,好友只好放棄吃候鳥的提議,換了另一個酒家。
      據介紹,美食園酒家的“鳥宴”是雷州最出名的一間,生意相當紅火,尤其是節日期間,房間還要提早預訂。該酒家共有五十多桌,中、晚兩餐共有百多桌,每桌至少花費千元。該酒家曾有多位老闆接手經營,均因涉及經營候鳥生意被多次查封,甚至關門大吉。酒家的名字也換了多次,但不管怎麼換,最終在高回報、高利潤的驅動下,經營者還是會鋌而走險,違規經營候鳥生意。據酒家的工作人員透露,他們給客人吃的鳥不是本地候鳥,全是來源於外地。因為這兩年來,南下“歇腳”的候鳥越來越少,幾乎不能滿足客人的大量需求。在雷州市區、各鎮推出“鳥宴”的酒樓還有十多家。

      有溪流無遊人才敢放生
      按照規定,獲救野鳥必須要進行放生,也必須要有多方面的考慮。10月末,台山公安森林分局警員來到古兜山自然保護區,在江門市古兜山森林公安派出所教導員申玉蘭的陪同下,在靠近北峰山最高點的一處溪流處,放生了近期查獲的鳥類等野生動物22籠。
      《南方都市報》報道,警員特意挑選了一處有溪流、較寬闊,且遊人不多的地方進行放生。警員表示,如果被遊人知道放生的地點,會被人重新捕回去。
      “之所以挑選這裏,主要是因為海拔較高,人煙稀少,應該不會放了以後再被人捉回去,而且這裏有水源,放生的動物容易活下去。其實野外生存環境惡劣,剛放生的動物不容易生存下來。”申玉蘭解釋說。在放飛過程中,其中一隻灰鷺雖然腿折了一條,但還是飛進了叢林。
      此次一共放生了22籠野生動物,其中主要為鳥類,包括鷓鴣10隻、鷺鳥3隻、禾花雀8隻、毛雞1隻、雜鳥63隻等,總共89隻野生鳥類,大部分嚴禁捕獵。
      據江門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科的負責人介紹,目前在江門範圍內生活的野生動物有300多種,其中有許多是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鳥類。2009年,江門曾組織了中山大學的教授以及本地專家編寫了一本專門介紹江門鳥類知識的《江門鳥類》,該書囊括了江門地區的282種鳥類,每種都配有彩色生態圖片和鳥類知識簡介。
      “不去干擾,這些動物自然就會活得很好。其實人和野生動物共存並不難的,前提是不要老想着去煲湯。只要保護得好,一些野生動物也可以成為城市的一部分。”《江門鳥類》一書的副主編劉華岳說。

      自然保護區 護鳥主“戰場”
      目前東亞候鳥遷徙路線中有三條遷徙路線經過廣東,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初期是候鳥越冬遷徙的高峰期。而台山林業用地240萬畝,佔整個江門市林業用地的三分之一還多(江門市林業用地663.5萬畝),是廣東省林業大縣之一,因此也是保護鳥類的重要“戰場”。
      《南方都市報》報道,據江門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局長顏志勇介紹,台城的西岩路以及一些市場有零星的野生鳥類交易流動攤販,賣家大多是一些農民和外來人員。他們四處收集捕鳥者捕到的野鳥,也從一些批發市場購進一些人工飼養的鷓鴣、斑鳩冒充野生鳥類賣。以前還曾經有貓頭鷹之類的國家保護動物,但近年來已經很少見了,大多是一些“三有”(有益的和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保護鳥類。這些人行動靈活,工具簡便,家當不多,放下籠子一擺就是一個交易點,提起籠子就能開車離去。在長時間的執法過程中,台山所有14名森林警員已經全部被他們認識了,所以執法難度很大。
      好在頻繁的出警巡查,加上對環境的保護和紅樹林的保護種植,台山的野生鳥類近年一直有所增加,一些社區和學校的大榕樹也有鳥類棲息。



冬季候鳥途經中國遷徙路徑 : 第一條 西太平洋遷徙路線,主要是從阿拉斯加等到西太平洋群島,經過中國東部沿海省份。 第二條 東亞澳洲遷徙路線,從西伯利亞到新西蘭,經過中國中部省份。 第三條 中亞、印度遷徙路線,主要是從中亞各國到印度半島北部,途中經過青藏高原等地區。

濫捕鳥類,影響濕地生態環境。圖為警方在拆除福州一處濕地上的捕鳥網。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