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職場白骨精的核心競爭力
( 2013-01-04 )



應付忙碌的工作是白骨精的必修課。

白骨精原是《西遊記》中的妖精,現在卻是人們對職場女性的一種褒稱,意思是白領、骨幹、精英。溫哥華的職場,有一些能幹的女性,她們不斷進取,發揮才能,在職場找到了自己發揮的舞臺。
很多職場女“菜鳥”都會問這個問題:“白骨精是怎樣煉成的?”支招的人也多,有人建議提高英語,把自己包裝成為國際化人才;有人建議在髮型眼線上做文章,有人推薦職業裝的穿着技巧。
外表亮麗或許對成就職場白骨精有貢獻,但核心競爭力卻還是智慧加勤奮。請看幾位白骨精在溫哥華奮鬥上進的故事。
圖文:記者董清霞

      三十而立 攀職場高峰
      約王琳(Linda Wang)採訪的地點,離她的辦公室很近,所以她是步行來的。她身着套裝,優雅知性。從言談話語中也不難看出她是個性格爽朗、心直口快的職業女性。她今年剛滿30歲,在一家大銀行任高級經理,是同級別經理中年齡最小的。
      談到為什麼在職場進步得比較迅速,王琳對《加拿大都市報》記者說:“我從小做事就盡最大努力。”


      快馬加鞭 青春不留悔
      直言不諱的她說:“我從小就很明確每個階段自己的目標,並該怎樣做去達到目標。”
      王琳是北京人,小學一直是三好學生,喜歡爭第一,上重點高中是保送免試的。1996年14歲的她,作為學生代表隨校長赴香港交流,由此打開了眼界,回來就對父母說:“我想出國留學。”
      父母對她的學習向來都是全力支持。1999年,17歲的王琳遠離朝夕相處的父母,大膽地邁出了出國留學的第一步,首赴愛爾蘭和英國,用了一年的時間攻下了語言關。
      2001年,她來到加拿大溫哥華,進入西三一浸會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學學士學位主修金融專業,專業課程全部為A。雖然父母承擔她全部的學費生活費,但懂事的她還是盡量減輕父母的負擔,除了憑着優異成績拿到獎學金以外,還在學校任助教並有一份可觀收入。
      經過自己合理地安排課程,加上從小就有巧妙學習的天分,四年的大學課程,王琳兩年半就完成了,創下了學校史無前例的紀錄。接下來又繼續攻讀了MBA。
      在上學期間,她還兼做家教,輔導數學、金融、會計、經濟,統計等大學碩士課程,教材都是自編的,每天課程排得滿滿的,學生及家長的回饋都非常好,在當時的家教圈裏樹立了名氣和口碑。
      研究生畢業後,王琳進入一間大銀行工作。先是在櫃檯工作幾個月,然後做個人理財經理,這個職位的經理分三級,第三年,她已經成為最年輕的個人業務的最高級別經理。
      《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問她為什麼可以這樣一路凱歌?她說,她工作學習都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常常是百分之幾百地完成任務指標,每年都是該銀行的區域先進。她是銀行的業務骨幹,曾與分行經理一起,向該銀行加拿大西部總裁匯報工作。
      她的工作拿的是年薪而不是提成傭金,這是她喜歡的,她覺得這使自己心態更好,更能以客戶的需要為出發點。


      像海綿吸水一樣渴望學習
      王琳很驕傲自己的這段奮鬥經歷,上班全情投入工作,下班進修各種各樣的課程,接連拿到證券牌照和註冊金融規劃師牌照。她有空還出去社交,擴大自己的人脈。對這份工作,她很滿意,但做個人業務越來越沒有挑戰性了,因為自己還很年輕,要像海綿吸水不斷地汲取水分,像釘子一樣具有擠和鑽的精神。
      她想轉做商業銀行業務,但如果在同一家銀行換部門,覺得對不起老闆,不如換到其他銀行。有了這樣的想法,她就試探性地向幾家銀行發了自己的簡歷。但等面談時,她差點連自己申請的具體職位都記不得了。
      很快,一家銀行的區域總裁給她電話,請她到辦公室喝杯咖啡。那時正是年底,工作很忙,她說,現在走不開,等過了年吧。過完新年,王琳來到那家銀行見區域總裁,邊喝咖啡邊談了一個小時,很放鬆,不像是面試。第二天,出乎她意料,那家銀行的區域總裁親自到她辦公室來邀請她了,希望她儘快到自己的銀行工作。
      她當時不希望同事知道她要跳槽,雖然換工作後職位和收入都隨之上升,但對於要離開培養她的銀行和一路跟她下來的客戶,自己還是感到很糾結。遞了辭職報告後,原來工作銀行的區域總裁和分行經理找她談話,極力挽留,提供比所要去的新銀行還要優惠的待遇。
      她的調離使原銀行掀起了不小的風波。但她已經答應了調職,要講信用,糾結歸糾結,還是去了新的銀行,開始了全新的商業銀行業務。


      自信不是憑空而來的
      王琳待人和善,臉上常常掛着溫婉的笑容。她溫和但不柔弱,見過她的人都可以感覺到她的自信。“自信不是憑空而來的。”她說。
      在原銀行工作時,她積累了很多忠實的客戶,多數成了朋友,她把原來的客戶介紹給過去的同事,新的單位新的客戶需要自己重新開拓。
      新工作接觸的是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用戶。她的工作,除了在辦公室處理業務,還需要去客戶公司拜訪。與商業客戶溝通,使她增長了見識,對更多的商業領域增多了瞭解。
      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各方面都很順利,但有時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她曾遇到一位大客戶因為一筆商業貸款沒被批准,感到失望,因此要把存在銀行的幾百萬存款轉出。對於商業貸款沒有批下來,王琳對客戶表示歉意,同時告訴客戶會儘量從其他方面彌補困擾,為客戶提供最好的銀行服務、最大的便利。經過耐心的說服和加倍的細緻服務,客戶終於理解並改變了初衷,還出乎意料地把新創辦的三家新公司帳戶也開在了王琳那裏。
      對於王琳的服務,客戶評價道:“沒有一家銀行可以提供像王琳這樣的服務,有什麼業務我們只需要把資料準備好,王琳都是上門服務的。”
      另有一次,一家公司在他們銀行有定期存款,存款時簽的合同約定:如果動用存款,需要兩位高管同時授權。一次該公司一位董事打電話給王琳,要把一筆存款轉到公司的另一帳號。王琳告訴他,還需要另一位高管授權。這位董事惱火了:“我不是取錢,有必要這麼死板嗎?”還摔了電話。王琳的眼圈頓時紅了,感到很委屈。但冷靜了一下後,長舒一口氣,把眼淚忍了下去,她深知自己的工作不代表個人,是代表着銀行的整體形象,自己受點委屈又算什麼。
      隨後她給客戶發了份電郵,進一步解釋說:“轉賬涉及到利率期限等問題,為了確保客戶的利益,請遵循最初簽訂的約定。我已經盡力為你們提供最大的便捷,很靈活的接受你的非本人授權,方便起見,另一位高管人員也只需電話或電郵確認,這已經是最大程度的靈活處理了。請理解我們的工作性質,我也理解你們時間日程的緊迫,如果貴公司認為今後對於此類業務一個人的授權就可以了,請寫一封信來確認,以後相關事宜我可簡化處理。”
      她向客戶解釋清楚,又提出解決方案,這樣客戶就心平氣和了,還約見王琳喝咖啡,並表示了歉意。王琳說:“客戶發火不是針對我個人,只是為了出口氣。”講原則,也要有靈活性,處理問題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她喜歡做業務,覺得做業務的發展空間大,也可以學到很多新知識。而且事業發展永遠有空間,這是她喜歡做的工作。
      不管是做個人業務還是公司業務,實際上都是跟人打交道,她說,踏實做事,把客戶放第一位是最重要的。


      事業促進家庭 家庭支撐事業
      她工作順利,穩中求進,領導看好,人緣不錯。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自己的婚姻大事至今還沒有着落。親戚朋友都在為30歲的Linda張羅着。
      過去王琳不着急,全情投入事業,現在隨着年齡漸長,開始關心自己的終身大事了。她說,事業永遠有空間,自己的婚姻要抓緊,有了穩定的小家庭才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幹事業。
      王琳對記者說,她生長在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父母的言傳身教在自己的健康成長中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她說,“他們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好的家庭關係對子女的影響很大,王琳自己就是一個例子。父母對她待人處事都有正面的影響,正因如此,她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千呼萬喚始出來,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許王琳的意中人此刻正在向她走來!


      祖父出身黃埔 家庭影響大
      王琳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很為自己的家庭自豪。祖父是黃埔軍校出身,抗日戰爭勝利後隨李宗仁部下進北京,時任北平行轅辦公室主任,後隨傅作義參加北平和平解放,劃歸為林彪屬下的第四野戰軍,當時僅26歲。解放後,祖母為北京雙盛五星啤酒廠主創人及大股東,祖父母均為高知、教育工作者,祖父曾任北京高教部學部委員。退休後承辦了北京黃埔大學並任校長,旨在秉承與發揚黃埔精神。1997年,其父親隨祖父受北京高教部的委託,赴臺灣訪問進行學術交流,為以後黃埔大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父親也曾任中國政協雜誌社編輯,母親為中醫專家,並是北京一所大醫院的高級管理人員。
      有朋友說王琳太強勢,她說,從17歲獨自出國,如果不強勢,這十幾年怎麼闖過來?王琳認為所謂強勢也就是各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或在某方面比別人具有優勢,她一直是以這樣的原則為人處事的:當自己處於優勢時,一定要更加能夠包容;當自己處於劣勢時,要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
      多少年以來,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自17歲獨自出國,如果不把自己當作男孩子那樣勇敢地面對一切去闖蕩,如果事事都畏首畏尾,前怕狼後怕虎,則一事無成,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父母遠隔萬裡,凡事依靠他們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必須依靠自己,必須使自己逐漸強大起來。
      王琳隻身一人在溫哥華闖蕩了十年,現在又擔保父母成功移民,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他們都在努力彌補多年兩地分居所缺失的親情,但她的父母還是衷心地希望自己的女兒在感情方面能有一個圓滿的歸宿,以了卻他們二老的一樁心願。

      放棄醫生夢 醫療技師有前途
      從國內來的西醫來加拿大以後,都面臨重新定位的問題。Tina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她一來就很快找到研究工作,原來的專業經驗可以用得上。2004年來到加拿大後,她搞過研究,做過體檢員,邊兼職工作邊在網上讀書,她讀完了心臟科技師課程,拿到學歷,現在已經被溫哥華一家大醫院錄用為全職技師。


      見了病人就有滿足感
      Tina家三代都是做醫生的,到她這一代,姐妹三個都做醫生。Tina1993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的英語班。入學時學校共錄取了360個新生,成績前30名進入英語班,現在這個班的學生80%都在國外。
      大學畢業後,Tina在醫院做臨床醫生,在不同的科室輪流轉,最後穩定在神經內科。2003年她作為互訪學者到多倫多做基礎研究,這個工作讓她第一次接觸到研究工作。她說,做慣了臨床,覺得搞研究更需要耐心,也比較枯燥。尤其做實驗是細致活兒,培養了細胞,幾天后看結果,卻發現死光了,後面的實驗就跟不上了。所以做事要很小心,有時還需要加班。她說:“做實驗的人是很值得佩服的。”
      互訪結束後,她回國繼續當醫生,同時辦了移民。2004年11月,她帶着兒子來到溫哥華,當時兒子12歲。她丈夫在中國的工作很好,開始時不想出國,稍後才來溫哥華。選擇定居溫哥華是因為多倫多城市太大,她不適應,她更喜歡美麗宜居的溫哥華。
      登陸不久,她找到了一份在醫院做臨床研究的工作,是為骨質疏鬆和糖尿病藥物做上市前的第三期第四期實驗。老闆請了一些像Tina這樣的從其他國家來的醫生,懂醫學,但沒有加拿大醫生牌照,他們與病人談話、講解,請病人簽同意書。
      在這份工作期間,她認識了很多其他國家來的醫生。最讓Tina有滿足感的是,可以見到病人,跟病人談話。她還到世界各地出差、開專業會議。她說,做實驗很嚴謹,各個不同的實驗點,病人的標準要統一,開始的時間一致,等等。她說:“學到的東西非常多。”這份工作她做了兩年半,從助理開始,後來獨立做項目。這份工作雖然專業,但收入並不高,不會超過5萬元。


      考醫生太漫長 影響家庭
      同事中有些人開始考醫生,但只有一個菲律賓來的年輕女醫生考到了加拿大醫生牌照。Tina覺得考醫生的道路太漫長,從培訓到做實習醫生,至少10年才能熬出來,那樣就沒時間帶孩子了。
      放棄了在加拿大做醫生的想法,她決定到BCIT學技能。當時有幾種選擇,心臟科、神經科、X光、CT、B超等。她選擇了心臟科,邊工作邊在網上讀書,讀了兩年,實習了半年,考到了文憑。
      讀書期間,通過一個菲律賓醫生的介紹,她兼職在一家保險公司做體檢員,在讀書期間也能有收入養家。
      很多事情都是同時進行,工作、讀書、帶孩子。懷第二個孩子時實習,去年5月底,實習結束時懷孕7個月了,7月面試拿到Offer,做心臟科全職技師,休完產假,就可以去醫院上班了。
      Tina對老公說,覺得自己很幸福。有兩個孩子,有自己的事業。當時做體檢員,是為了掙生活費,但現在可以做醫療技師,感覺自己開始做事業了,來加拿大快8年才達到這個目標。
      當初選擇做心臟科技師,是因為在這個行業上升空間很大,可以一步一步往前走。可以考起搏機調試技師、心導管技師,還可以考醫院最缺的心臟灌流師。她喜歡這個工作有成長的空間,可以隨着經驗積累、學習新東西,使自己更專業,收入更高。
      重新找回事業,Tina的經驗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就能達到目標。要做自己喜歡做的,能幹好的事情。她說:“醫療行業是我唯一能幹好的事,我會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職場無捷徑 提升自我是關鍵
      Jennifer目前在一家公司做財務主管(Controller)。從1999年來加拿大,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她一步一個臺階的往上走,從普通會計做到財務經理,還生了兩個孩子,一個4歲,一個6歲,雖然有老人幫忙,她也不輕松。
      記者採訪她時是週末,她剛剛把孩子們送去興趣班。她說,週末要帶孩子們上各種興趣班。下班後她有時候也得工作,太忙了,就需要放棄一點娛樂、休息的時間。她覺得平衡很不容易,很認同雅虎前CEO巴茨所說的話:“所謂平衡,就是在球沒有掉在地上之前接住它。”


      英語好是必須的
      Jennifer在國內本科學的是會計,後來又讀了個經濟學碩士學位。在國內做過會計,也在銀行工作過。來加拿大時是1999年,工作不是很好找。她先在一家華人超市找份工作過渡,同時參加工作培訓班,瞭解在加拿大找工作的方法。
      為了拿到加拿大工作經驗,她找到了兩份義工工作。第一份是在一個藝術節接電話,那時候剛落地不久,很多話聽不懂,最常說的英語就是“Pardon me.”“Please speak again.”第二份義工是在一家慈善機構點錢,登記支票,到銀行存錢。碰巧,這家慈善機構剛好出現一個會計空缺,她就開始做會計了。這份工做的是基本會計。
      她對《加拿大都市報》記者說,要想在職業上有進步,英語是必須學好的。如果只想做初級的會計工作,對英語的要求不高。但想升職,一定要有好的交流能力。為了提高英語,她經常看本地的電視,聽本地廣播節目,盡量減少自己的口音。她說,幾年後遇到第一份工作的同事時,他為她英語上的進步而驚訝。


      職位上升 工作壓力增
      剛來加拿大時,她本想上大學再讀一個本科或碩士。但到自己選中的學校一問,有會計學士學位就不能讀會計本科,有經濟學碩士就不能再讀這個專業的碩士了。所以,她就放棄了上學的念頭。
      此後,她選擇了應用最廣的CGA,邊工作邊學習。第二份工作是在高科技行業。一般來說,第一第二份工作,決定了以後找工作的方向。後來她基本就是在非牟利機構和高科技這兩個行業工作。
      Jenifer在小公司幹過,也在大公司工作過,職位也在慢慢上升,做到目前Controller的位置。財務主管的工作包羅萬象,會計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還需要與其他部門溝通,出報表,做預算。設計報表是很考人的事,要根據公司的運營情況設計,將老闆需要知道的資訊反映出來,就要求瞭解公司的策略和方向。
      有些公司帳目比較復雜。她工作過的一家公司,在世界各地有10多家分公司,就需要將各公司的性質分清楚,將他們在每個國家的幾個帳戶搞清楚,要知道不同的董事、合伙人,各個公司不同的政策。上市公司的報表出得要快,每到月末,往往只用一天的時間就得做出來。每天也有一些Deadline(截止時間)。做會計,特別是財務主管還是有壓力的,原則是讓現金流支持一個公司的正常運作。


      付出才有收獲
      有人說,成功就是沿着自己選定的生活方式認真做下去的結果。從她的經驗看,在職業道路上,沒有捷徑,必須踏踏實實,沒付出就沒有收獲。
      在不同的公司,都可以學到不同的東西。在第一家上司,她學到了努力工作;第二家上司非常優秀,在CA的考試中拿到了全加拿大最高的分數。他告訴Jennifer,做會計沒捷徑,一是要努力,二是要注意細節,三是要徹底,就是從頭到尾查到底,找出問題的關鍵。不斷地跟不同的人學習新東西,就慢慢變成有經驗的會計了。
      要在職業上進步,與同事搞好關系很重要。在小公司做會計,所有的數據都在自己手上,也知道怎麼找;大公司分工細,需要的很多資訊要找別人要,與同事的關系好對提高工作效率有幫助。


      三年沒長進 就該跳槽了
      在溫哥華做了十幾年會計,跳槽多次,Jennifer的經驗是,最好定準一個行業做下去,經常跳不好。雖然對升職加薪有幫助,但人脈卻要重新建立。
      能在一家公司升職是最好的,但如果太艱難,可以選擇跳槽。年輕時,三年沒長進,她就跳了。過去每3到5年跳一次。每次跳槽薪酬都改善一些,職位升高一點,但人脈則需要重新積累。會計雖然注重技術,但到了一定位置人脈更重要。她現在希望穩定下來,不願意跳了。
      她說,如果在一家公司覺得不太適合,在其他地方會有更多貢獻,就應該跳到可以最大限度實現價值的地方。在一個公司時間長了,惰性可能就增強了。她說,跳槽是自我認識的過程,看自己適合哪家公司,要相互匹配才跳。


      積極參與公司政治
      與西人同事相處,Jenifer認為全世界人是共通的,要互相尊重。文化不一樣,就找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談,比如週末做什麼。政治最好不提,談體育、孩子比較好。她認為加拿大的人際關系更簡單真誠一些。
      對於很多人頭疼的公司政治,Jennifer的態度是勇於加入。她說,每個人都是一盤棋中的棋子,躲不掉,就享受遊戲。8小時上班,不管是工作還是政治都積極投入進去,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實現8小時的價值。工作中交流多,同事就變朋友了,有些朋友也會變成同事,大家互相都是有價值的,政治成為職場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對同事之間的舊怨,Jennifer的做法是享受現在,忘記過去。把領導同事過去的開心或不開心放下來,想想今天怎麼做最好。別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不一定要一報還一報,要做應該做的事,以真誠換得聯盟。
      她覺得不要背着過去的包袱,也不必過多想到未來,這樣才可以輕松享受每一天的工作。



Linda工作投入,玩得也盡興。Linda很享受現在的工作。Linda希望能夠遇到自己的另一半。

Tina已經找到了醫院的醫療技師工作。

這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團隊中不乏女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