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單親爸爸為愛捨自我
( 2012-12-28 )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缺不了父親那雙溫暖的大手牽引。

有人說,父愛無言,父愛無邊;父愛象一座山,給子女最堅實的依靠。也有人說,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如果說母愛溫柔、細膩,父愛則顯得嚴肅、剛毅。那麼,一群生活在溫哥華的單親爸爸移民們,是如何獨自為子女撐起一片天,又開創自己的新生活的呢?
圖文:記者靖蓮英

      家庭殘缺 親情更濃
      John是個典型的上海男人。他有着儒雅的外表,仁厚的性格,談吐間不時流露出少年般清澈的微笑,也帶着上海人不着痕跡的精明。
      《加拿大都市報》記者登門拜訪John時,是溫哥華冬季常見的一個雨天,他周到地事先為記者騰出停車位,還熱心地關照記者雨天開車的注意事項,一言一行都表明他是個腳踏實地過日子的居家好男人。


      居家好男人 妻子不識寶
      現代的社會,觀念多樣化。“居家好男人”在有些女性眼中是可以依靠終生、一起坐着搖椅慢慢變老的對象,在有些女性眼中則是跟不上時代潮流的“窩囊廢”。很遺憾的是,John在前妻眼中就是後者。
      其實John是個有經歷、有擔當、多才多藝的人。六十年代末,他初中畢業後就去江西老區插隊當知青,在江西一呆就是八年。雖然插隊的後幾年,由於他能寫會畫、能編能演,一直被縣知青辦和民政局借調,以致在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他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上補習學校補課。
      離開江西,考上大學回上海是John和他的父母、兄姐一家人在77年的奮鬥目標。為了考大學,John請了兩個星期的探親假回到上海。


      插隊八年 為回上海考大學
      他的哥哥和姐夫都是文革前的老大學生,為了弟弟的前途,他們在John回上海前,已經全家人群策群力為他制定了複習考大學的方案。兩個姐姐到處為他找能夠找到的高中複習資料,只要是能找到的,不計價錢立刻買下;哥哥數學底子好,專門為他補習高中數學;姐夫則負責教授物理和化學,母親不能在功課上幫忙,就想法為他弄些有營養的可口飯菜,為他補養腦子和身體。
      兩個星期裡,John足不出戶,接受哥哥和姐姐、姐夫的輪番“灌溉”。兩個星期後,他帶着家人的關愛和信心和一大包的參考資料回到江西,白天勞動,晚上看複習資料,一個月後,如願考進了大學。但有些遺憾的是,考上的不是他最向往的上海機械學院,而是南京林學院的園藝專業。
      大學畢業後,John分配留在南京工作,他幹過園藝工程師、市園藝局園林管理處的處長、高工辦公室主任等,改革開放後,他還承包過美化市區的園藝工程隊。當時園藝局的其他部門,有的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他所承包的園藝工程隊不僅拿全額工資,還有非常豐厚的獎金,於是他在園藝局成了知名的“能人”。後來John又被挖到南京中山陵的園藝處工作,直到出國。
      John的前妻也很能幹,她是他們家最先出國的人,她先是去美國讀書,後來又申請全家移民來到加拿大。移民後的種種艱辛和適應的不易,使他們夫妻經常吵架,John可以理解前妻的心情,原諒她的出言不遜,但他後來不能忍受她每次吵架時毫不顧忌他們的才十幾歲女兒的感受。


      移民適應難 夫妻常爭吵
      有一天深夜,他們倆又吵架了,他前妻氣憤難平地搖醒已經睡着的女兒,大聲咆哮道:“你爸爸又惹我生氣了,他又和我吵架了。”在夢中被母親搖醒的女兒一臉驚恐,嚇得不敢出聲。
      目睹這一幕的John,心被刺痛了,下定決心與前妻離婚,以不要前妻的撫養費為前提,他獲得了女兒的主要監護人身份。
      離婚後,John和女兒兩個人的生活變得簡單而有序,殘缺的家庭裡充滿了理解和愛,父親努力工作賺錢養家,他認真而執着地對待每一份工作,腳踏實地地漸漸融入加拿大的生活。
      女兒用心體會着父親為自己做的一切,她用刻苦學習來回報父親點點滴滴的關愛,用好成績敲開了美國私立名校的大門。
      John在溫哥華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一個成衣工廠做工,去應聘工作時,老闆問John有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John回答:“我沒有經驗,但只要你給我機會學習,我很快就能學會,就有經驗了。”老闆給了John這個工作。


      天生會操弄機器
      該廠有兩台給襯衣切領口和袖口的機器,操作這兩台機器不是John的本職工作,但在工廠趕訂單、特別忙碌的時候,工頭曾經讓John去幫忙。那時John的英語不好,不過兩台機器操作員對他連示範帶比劃幾下後,他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John是一個天生對機器有興趣的人,他擺弄機器時,腦子裏有靈感,手上有感覺。任何陌生的機器,他擺弄幾次後,就知道大概的工作原理和正確的使用方法了。
      有一次,這個成衣廠的兩台機器壞了一台,另一台尚能工作的機器切領口切出來的尺寸老是不符合要求,這可把老闆急壞了。曾經看過John操作這兩台機器的工頭對老闆獻計說,不如讓John來試一試,老闆聽從了工頭的建議。
      John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他選擇了拿那台已經壞了不能正常的機器開刀。根據他的經驗,他對機器的參數進行了調整後,機器不僅可以正常工作,還切出了符合產品尺寸要求的領口,工廠的工友們從此就對他另眼相看了,大家都知道John“有兩把刷子,是個會擺弄機器的聰明人”。
      John在初步適應溫哥華的生活,並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後,就把全部精力放在幫女兒適應加拿大教育體系上了。他不僅懂得最好的適應是體現在加拿大的社會價值觀上,更注重培養女兒獨立生活的能力。當女兒與中學的Counselor協商後,很想報考美國有名的女子私校——Smith College,John知道後,很支持女兒的選擇,並鼓勵女兒積極嘗試,“老爸百分之百支持,從精神到經濟。”他這樣告訴女兒。


      全力培養女兒成才
      但女兒在12年級選擇課程時,不幸有一門微積分課程不能達到要求。因為這門微積分課程與他女兒參與的一個器樂課程排在同一組,兩門課程只能選修一門,互相有了衝突。如果他女兒選修微積分並考到好成績,就可以滿足上Smith College的要求,但他女兒選修的那門器樂課也很特別,她一直是那個器樂組的Leader,為組織和發展該器樂組做了很多事情,該門課程的教師對她很器重,況且該教師患有癌症,非常希望她不要退出那個器樂組,以保證器樂組能維持下去。
      在這樣的矛盾糾結中,經過與Counselor討論,John支持了女兒放棄選擇微積分,而實踐自己對器樂老師的承諾——選修器樂並幫老師帶領器樂組完成各種排練和演出活動。令John和女兒意外的是,當他們把不能選修微積分的原因告訴Smith College招生部門時,Smith College的校長親自給他女兒回信,讚揚她為了實踐承諾和為器樂組服務放棄自己利益的行為,並告訴她已被Smith College破格錄取,希望她通過在Smith大學的學習,可以更加有能力完成自己服務社會的理想。
      通過這次報考和選課事件,John和女兒都好好地上了一課,他們也更加理解北美學校的教育理念——不是培養考高分的學生,而是讓每個學生有服務社會的理想和報效社會的能力。理想和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而前者更重要。
      在送女兒去美國東部讀書時,John發現了是該放手讓女兒獨立、單飛的時刻了。到達學校的前兩天,他陪着女兒辦報到手續、逛校園熟悉環境、去商店添置各種日常用品……等等。


      女兒初長成 已是放手時
      第二天晚上,他已經回到了住宿的酒店,突然女兒打來電話說,希望爸爸再返回校園陪她去學校書店買一本上課要用的教科書,John心想:“女兒自己從宿舍走到書店不到10分鐘的距離,卻讓我來回坐車2個多小時去陪她買書,她對我的依賴性太強了,大約是之前在溫哥華生活時,我沒有培養她的獨立性吧。”
      John想歸想,還是坐車趕到學校陪女兒去書店買了書,並果斷地告訴女兒說,他訂好了加東三天遊的旅遊團票,第二天就去渥太華、多倫多、蒙特利爾等地觀光旅遊,余下的開學需要處理的事情,都要女兒自己處理了。其實John當晚並沒有買好旅遊團票,他只是下定了決心要放手,第二天才買票離開的。                                          

      追求美好生活 癡心不改
      認識Steven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好好先生。
      今年55歲的Steven,十幾年前由臺灣移民來到加拿大。來的時候是一家三口,兒子來此上中學,他和妻子試圖找工作失敗後,他拿出所有的資產,投資買了兩棟房子用作出租,靠收取租金過日子。Steven自己還是個Handyman,房屋的修修補補、水電系統的維護,都可以應付,所以也有不少朋友請他幫忙,他也憑此手藝做些零工貼補家用,小日子過得也不錯。


      前妻受不了 回流台灣
      可是他的妻子卻很不滿意加國的生活環境,認為這裡沒有地道的臺灣小吃,也沒有貼心的親朋好友,更不喜歡Steven穿得像個工人一樣出去做工,他在臺灣的時候是個受人尊敬的中學物理老師。幾番爭吵,幾個月的冷戰之後,妻子和Steven協議離婚,自己一個人回流臺灣享受美食和美好生活去了。
      沒有了另一半的生活,似乎缺少些滋味。不過,Steven是個開朗和樂觀的人,他依然興致勃勃地過好每一天,也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當初投資房產時,他就很認真地考慮出租的問題,所以他把家安在本拿比的西門菲沙大學(SFU)附近,現在他的租客幾乎都是留學生,大陸、臺灣、香港、日本的都有,尤其以大陸來的居多。
      Steven和他的租客關系都很好,他總是盡量地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順便開車帶他們去買菜,逢年過節的接送飛機等等。租客中有一個來自中國河南的小伙子姓曹,和他關系最好。當他聽說小曹的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自己需要打工掙錢交房租和生活費時,就主動提出讓小曹幫自己剪草掙錢,還托朋友幫小曹找課外兼職的工作。


      租客投桃報李 介紹女友
      小曹也投桃報李,知道Steven離婚了想找個老婆後,就把自己以前在北京唸書時認識的一個女孩Lidia,介紹給了Steven。
      Lidia是個湖南女孩,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的是法語,但很希望能到北美生活。當她通過小曹認識了Steven之後,兩個人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跨國戀。
      那個時候,Lidia剛從大學畢業幾年,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做文員,工作比較刻板,收入也不是很高,所以他們交流的方式主要就是通過發電子郵件和打電話。那段時期,Lidia每個月有一半的工資都用來打國際長途了,當然Steven打的電話更多。
      認識兩個月之後,Steven飛去北京看望Lidia,兩個人一起去爬香山、看紅葉、登長城,一個星期下來,相處得非常愉快,便由此確定了戀愛關係。
      當Lidia送別Steven到機場時,Steven深情地對Lidia說:“非常感謝你帶我去看香山的紅葉,我一定也要帶你去加拿大看紅葉。”


      跨國戀成功 娶回湘妹子
      Lidia感動地連連點頭,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那一刻的Lidia真讓Steven動心,他決心要把這個女孩娶回家當老婆,一心一意地愛她。
      從認識到戀愛、結婚,Steven和Lidia總共花了8個月的時間,在北京辦理結婚證書後,Steven就為Lidia辦理夫妻團聚移民。在等待期間,Steven每隔一個月就到北京探望嬌妻,所以Lidia在與移民官員面試時,提交的資料非常詳實和豐富。在遞交團聚移民申請的第四個月後,Lidia如願拿到了簽證,來到了加拿大。
      新鮮的異國生活,讓Lidia如入仙境。一開始,她十分依賴Steven,不僅把Steven當成親密愛人,還把自己的前途和未來都交予給他,每天都以欣喜的心情迎接早晨的曙光和啁啾的鳥聲。
      甜蜜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兩年之後,Lidia和Steven的女兒都有半歲了,Lidia也基本適應了加拿大的生活,並且對這異國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追求。
      擁有大學學歷的Lidia並不甘心做一個家庭主婦和幸福的小婦人,而忠厚敦實的Steven卻不忍心讓Lidia去外面闖世界,在他眼中和心裡,他永遠覺得Lidia是北京香山上那個無欲無求的清純女子,他永遠覺得他有責任保護北京機場那個眼淚汪汪、情深意切的小戀人。
      他向她解釋他們的生活已經有了保障,他還向她表白如果嫌他的收入不夠,他可以外出攬回更多的活兒。


      新娘不甘做主婦 夫妻分手
      爭吵和讓步中,孩子一歲多了,Lidia入了加拿大籍,在一個秋風颯颯的日子,當Steven外出歸家時,發現Lidia抱着女兒,拖着一件簡單的行李,飛去多倫多,尋找更加精彩的世界去了。
      一年後,Steven和Lidia協議離婚。
      遭遇兩次婚變的Steven,依然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周圍的朋友也都認為Steven在過去不成功的婚姻生活中並沒有犯錯,結發妻子不能適應新國度的生活,Steven卻想方設法留下來陪孩子求學與就業;Lidia不想做家庭主婦,Steven卻是在盡一個好丈夫的責任在給妻兒一份穩定的生活。
      目前,他的大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有了獨立生活能力。Steven堅信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過好每一天,等待那個有緣人。                              

      有愛容易有家難
     
Tom Hu是個質樸、耿直的北方漢子,瘦削挺直的身材與線條分明的臉龐,給人以極大的信任感。“父親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做父親的要努力不懈地生活,才能為孩子撐起一片天,才有可能引導孩子走積極的人生路。”面對記者的詢問,Tom開門見山地說。
      移民加拿大6年的Tom,已經單獨照顧兒子5年了。在國內從事貿易工作的Tom夫婦,當初移民夢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他們的獨生兒子有好的受教育環境。


      為兒子教育 決定移民
      為了給兒子安穩、舒適的家,他們登陸時沒有帶着兒子同行,計劃着等家安好後,再把兒子接來。
      “真應了那句老話說的,計劃不如變化。出國前我們兩口子一起把孩子送到我姐姐家暫住,一年多以後,回去接孩子的只有我一人。看到孩子的一瞬間,我的心痛得抽搐。他怯生生的表情,不得體的衣着,很像一個農村娃。也是在那一瞬間,我就下定決定帶孩子來加拿大,再苦再難,也要讓孩子留在身邊,一個人當爹又當媽,也要讓孩子健康成長。”Tom說。
      把孩子接到身邊後,面臨的就是如何養育和照顧的問題。Tom告訴記者:“考慮衣食住行時,樣樣都以孩子的需要為前提,這不是我這個當爸爸的偉大,我們所有的中國父母都是這麼一代代地傳承下來的。”


      照顧孩子 無微不至
      為了孩子能有好的學校和就近上學,Tom從溫東搬到了溫西,房租從七百元變成了一千三百元;為了有靈活的時間照顧孩子,Tom辭掉了坐辦公室朝9晚5的財會工作,考上汽車駕駛員教練的執照,成為一名駕車教練;為了孩子吃到可口的飯菜,他上網查詢各種食譜,一遍遍地試驗,直到孩子滿意為止。
      三年前,Tom交了一個來自香港的女朋友Mei,Mei是個離異的商人,有兩個女兒,經濟條件比Tom好,他們倆在一起交往了半年多,互相的感覺都不錯。
      Mei認為Tom既有男人的氣慨,又懂得照顧人,很願意與他繼續交往並朝着婚姻的方向努力。Tom也喜歡Mei的溫柔性情,他覺得兩個人的價值觀比較接近,在一起相處很愉快。
      有一次,Tom感冒生病了,Mei親自煮了白粥送到Tom的床邊,讓他很心動,從此他們倆幾乎每天都煲電話粥或見面Dating,感情升溫很快。
      當他們兩個人都有意往前走時,Mei安排了一次兩家三個孩子的會面。剛開始時,Mei的兩個女兒對小弟弟很禮貌也很友好,當玩着玩着,三個孩子就為玩具的事情有了爭執。


      孩子間不和 與女友分手
      Mei的兩個女兒都有很新潮的Ipad,Tom的兒子很眼饞,希望有機會玩一下,但兩個小女孩只顧自己玩的高興,很不情願給他玩,這也是孩子的天性和人之常情。Tom看着兒子眼巴巴等候的樣子,心裡再一次抽痛。
      回到家裡,他給Mei打電話講了自己的感受,他強調他們兩個不是追求“唱戲的拜天地,一會兒的夫妻”,他直言他們兩個人組成的家庭可能會讓孩子們的相處有問題,因為大人可以理解和尊重不同經濟條件的人獨立地相處,但孩子們比較難,Mei也認為他的顧慮有道理,兩個人只能遺憾地分手。
      父愛是一種比母愛還難以表達的情感,尤其是在含蓄的亞洲文化下,中國人都有望子成龍的傳統。Tom並不想讓孩子覺得自己為他做了犧牲,他選擇現在的工作也是樂在其中,但是對孩子的教育卻時時讓他感到力不從心。
      “上中學的孩子,開始有了逆反心理,管嚴了怕委屈了孩子;不嚴管呢,真怕他不學好啊。不過我的原則還是先要養育孩子成人,其次才是成才。”Tom總結說。


      養育子女 先成人再成才
      Tom口裡的“成人”的孩子的標準,是要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積極向上的精神。
      有一段時間,Tom發現孩子下午放學後像只關了三天的餓狼,不僅逮什麼吃什麼,還吃得特別多。他讓孩子講實話,並承諾不責罵孩子,孩子承認說用吃午飯的錢去網吧玩遊戲了。
      聽了孩子的回答,Tom心裡很生氣,但沒有表現出來,他只是與孩子分析中午不吃午飯對身體的壞處,以及去網吧玩遊戲容易沉迷其中的壞處,並表示理解孩子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玩性,還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爸爸不是想管束你,而是想和你一起互相監督,克服人的惰性,相互依靠,共同成長。你媽媽又不在你身邊,所以我就會羅嗦一些,也需要你的理解。”
      從那以後,孩子不去網吧了,也會幫爸爸做簡單的麵包三明治,煮速食面等,但是喜歡玩電腦遊戲的毛病依然存在,“如果有媽媽在身邊督促下,可能會好很多吧。”Tom說。
      Tom移民前是做貿易的,他的英語還不錯,所以他拿到駕車教練的執照後,進入了本地一家西人開辦的規模最大的駕校工作,除每週有駕校安排的固定的教學時數外,他也會自己接活多賺些錢,駕校也是允許的。


      生活三大目標 孩子居首
      他在駕校教的多是從來沒有開過車的高年級中學生,這些學生沒有駕駛經驗,因而也沒有多少駕駛壞習慣,所以教給他們正確的駕駛方法很重要。另外,就是要教給他們認識和遵守駕駛規則、道路交通規則等;對於有駕齡的新移民又是另外一種教學法了。由於他的教學方法得當,他的學生一考成功的比例很高,老闆也高興,不斷地給他加時數,讓他很有成就感,對未來的生活也充滿了信心。
      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交個女朋友、多賺點錢買個“蝸居”,是Tom目前追求的三個目標,不管何時才能達成,或者是否能夠達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踏踏實實地追求着。

      單親父親是新趨勢
      人口普查數字發現,核心家庭未必再是傳統,同居數字上升,單親父親增長率比單親母親高。有學者認為,婚姻制度未必面臨崩潰,但單親父親是新趨勢。
      有律師估計,法例日後可能配合家庭模式改變而作出調整。
      加拿大人口學會會長兼多倫多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方偉晶在接受多倫多A1中文電台節目《A1出擊》訪問時說,普查數字有關結婚夫婦的改變不大,相比2001年只下跌約3%,就算是其他家庭種類的增長也是慢慢改變,估計要經長時間,婚姻的家庭制度才會成為少數。他又認為,同居配偶不會取代核心家庭成為大多數,因為新移民普遍來自傳統家庭,若政府繼續接收新移民,可望維持現有的家庭模式。
      方偉晶還認為,單親父親增加是新的社會現象,但由於現在沒有太多相關研究,難以評估單親父親家庭對子女成長的影響。
      處理不少離婚及撫養權等個案的律師黃嚴煥卿在節目中也表示,她處理的個案中,法庭判撫養權給父親的情況有增加,但法庭的態度沒改變,反而是由於以前很多母親都在家中照顧子女,爭取到撫養權的機會較大,但隨着母親出外工作普遍化,使得父母雙方爭取到撫養權的機會較均等。



有了父親的愛,孩子的人生路上就有了依靠。

女皇公園裡,父親正為玩耍着的女兒拍照,親情濃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