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人瑞粵劇泰斗黃滔
( 2012-12-07 )



黃滔順手拈來演出一記“金雞獨立”。黃滔可隨時即席自彈自唱。

      黃滔1961年以粵劇專業教師的身份移民加拿大,到現在已經超過半個世紀。當年他受聘於振華聲藝術研究社教授粵劇一年,由社員合資支付生活費,往後就要為生活打拚了。但他沒有停止貢獻粵劇,繼續在振華聲擔任義務書記兼負責音樂工作,又在多個僑社及中文報紙、電台推廣粵劇,共擔任粵劇義工達37年。


      年近百歲  仍登台義演
      現在雖然是近百高齡,他還身手敏捷,可以即席自彈自唱、撰曲作詞,還可以表演一個“金雞獨立。”
      黃滔退而不休,經常踏足舞台義演,為社區籌募善款。他的學生特於2009年成立黃滔師生會,每年義辦敬老活動,為一眾長者帶來人間溫暖。
      黃滔歷年的奮鬥和為社區的付出,為他贏得不少讚譽,由加拿大總理以至各級政要,歷年向他頒贈表揚狀,掛滿他家裏的整幅牆上。
      粵劇早於2009年已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溫市能擁有這位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稀有移民瑰寶,可謂一種榮幸。
      黃滔的外孫女吳錦霞曾撰詩,恭賀外公從藝八十年之喜:“藝海一生是奇翁,家庭事業兩成功,香江教曲三十載,四十五秋藝譽隆,六合正氣籌善款,支援災難七大宗,八面精英雲城賀,九十高齡唱仍雄。”道盡黃滔師傅的光輝歲月。
      誠如UBC亞洲圖書館館長袁家瑜撰詞恭賀黃滔“情繫梨園八十秋”演出成功時所言:“黃滔師傅八十年的粵劇珍藏,是加拿大華人歷史的瑰寶。”大溫民眾更加為加國擁有這瑰寶而自豪。


      廣交紅伶  扶掖後輩
      “我當初移民溫哥華時,只有三家粵劇組織,現已30多間。目前每年粵劇及粵劇曲藝演出場數很多,香港粵劇大老倌及國家一級粵劇演員都愛來溫市獻技。”
      翻開他的舊相簿,就仿彿閱讀一本近代粵劇《史記》:曾在梨園響噹當的紅伶,例如任劍輝、白雪仙、紅線女、馬師曾、羅劍郎、鳳凰女、林家聲、吳君麗、陳笑風和羅品超等,都曾與黃滔合照。任劍輝侄兒任載德當年求學溫市就寄居黃滔家裏,任姐當年抵溫探侄時,就經常與黃滔聚舊。
      昔日粵曲平喉“四大天王”的張月兒,以及粵曲天后級人馬冼劍麗、麗鐘蓉、馮玉玲等,也是黃滔相簿中人,部分更記錄着黃滔與她們的演出。當今炙手可熱的紅伶阮兆輝和文千歲等,更於童年時即拜師黃滔門下;阮兆輝13歲在香港電台擔任節目演出,黃滔就在身邊伴奏。


      逆境求存  不棄志向
      黃滔與粵劇淵源深厚,人脈網絡極廣,知識豐富;中國文化界在編纂《粵劇大辭典》時,總編輯特率隊到溫市訪問,並蒐集他所珍藏粵劇資料。黃滔的人生路與移民途,絕對可以用蓽路藍縷形容。
      “我的人生字典裏沒有一個好字!”黃滔說,雖然家裏有3個好字:他有兩子兩女是兩個好字,他與妻子也是個好字,但他說,幼年喪父後,與姐投靠姨母家;13歲輟學,在廣州拜師學粵劇正式踏入梨園;在鑾輿堂習武3年後,因腰部受傷不能再苦練,也嫌練武辛苦,改習樂器。
      “我年輕時練武受腰傷,日本侵華時,我也曾遭炸彈碎片擊中,膝蓋嚴重受傷。1961年移民加國,因靠粵劇未能糊口,我幹過魚廠、木廠、養雞農場、酒店廚房清潔工人等勞動行業,養活了一家6口,直至69歲仍然工作。”他慶幸有個好家庭,但認為自己並非好命,因為需要不斷在逆境中求存。
      黃滔由專業粵劇教師轉職至勞動階層,內心有過掙扎。但他對推動粵劇不離不棄,坦言在大溫極難靠粵劇維生,但對粵劇有興趣者不少,以業余方式推廣粵劇,市場很大,因不少來自香港及廣東的新移民,對粵劇興趣濃厚之故。


      保留文物  編纂書籍
      黃滔推廣粵劇功勞不僅在於扶掖後輩,以及推動振華聲藝術研究社1968年成為香港八和會館聯絡處,更最重要是為古老粵劇歷史在海外留根,讓研究者有更豐富資料。
      粵劇在溫哥華已有近百年歷史,由於加美地區的先賢華僑,絕大部分來自廣東,當年大都聞粵劇思鄉情,所以早年有不少港粵梨園子弟組班,千里迢迢到美加演出,慰藉華僑鄉愁。這些粵劇戲班大都經溫市到美國,由於美國海關對入口物品審查嚴格,很多古老粵劇戲服及樂器等滯留溫哥華,有些甚至早到1910年至1920年代的戲服和樂器,甚至在中國早已失傳。
      這些粵劇瑰寶一直寄存在振華聲,黃滔在振華聲任義工時,知道這些粵劇史的文物極有保存價值,在機緣巧合下,他通過一對曾在香港生活過的白人夫婦,於1972年及1979年,分別把兩批合共數百件粵劇文物,送贈卑詩大學(UBC)博物館,成為珍藏。今天在中國研究粵劇的學者,要尋找古老粵劇資料,往往會求助於UBC。
      黃滔沒有正式接受過學校教育,僅少年時短暫就讀私塾,但憑後天自學苦讀,以及曾幫助劇團抄寫劇本,令他的中文造詣不差,加上善於蒐集資料及剪報,歷年收藏不少珍貴粵劇典籍及相關資料,家裏猶如一間迷你圖書館。他不時把資料編纂成書,義贈友好。多年來已出版數十本書籍,讓他成為別樹一格的“出版家”,同時為梨園留下文字資料。
      黃滔所出版書籍,除粵劇類別如《情繫梨園八十秋》之外,還包括警世格言、保健養生、中國歷史等,全由他個人“一條龍”設計、抄寫、編輯、校對、發行,有些更是手抄版,彌足珍貴。所出版書籍包括《中國戲劇漫談》、《紅船探秘》、《梨園話舊》、《唱腔入門》、《回顧溫埠藝壇四十年》、《醒世名歌》、《廣州歇後語》、《活到百歲樂無憂》和《國史精華表》等。


      粵劇做紅娘 成就一生緣
      雖然有前輩藝壇中人以“藝人難覓真愛侶,轉伴換偶當平常”,來形容演藝圈的兒戲愛情,但縱橫梨園逾八十年,認識不少名伶花旦,曾與很多女藝人合作過的黃滔,與妻子韓錦燕結縭近一甲子,依然鶼鰈情深。黃滔坦言不會向妻子說:“我愛你!”也不會在情人節送花,但多年來都把心送了給妻子,夫妻只要有真愛、真心,大家自會珍惜對方,有“真”才有“珍”。
      黃滔與師母韓錦燕一段情緣,也由粵劇作紅娘,當年黃在香港的荔園遊樂場任樂師,韓錦燕當時情迷粵劇,因經常看戲而認識黃滔,由情迷粵劇而被黃滔情迷,終譜出戀曲,1953年結婚。上一輩的愛情觀不重包裝,特看重情真,願意承擔,情義並重,與今天“不在乎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的戀愛觀,有雲泥之別。
      已屆83高齡的黃師母,談及與黃滔當年情,仍有些害羞:“這些事仲有乜好講!”不過,她坦言當年黃滔曾與很多美女藝人合作,她對他絕對信任,信得過丈夫不會重蹈娛圈一些藝人覆轍。
      黃師母認為戲班可令人成名,也易令人喪名,更看過不少伶人因多情而抱憾終生: “佢(黃滔)都唔蠢,見過唔少老倌被女人呃曬D錢,人又冇錢又冇,到時都唔知點好,你估佢唔驚咩!”黃師母說丈夫對她重情重義,一直很信任他。
      黃滔指夫妻相處之道沒有別的法門,除了講“真”與“珍”,就要講“慎”與“忍”,自己的生活應該謹慎,夫妻有齟語就懂得忍,適當時候裝聾扮啞,才不致爆發衝突,所謂“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進一步狂風巨浪,退一步海闊天空”,已成了黃滔的“降火”妙藥。
      黃滔夫婦相處之道,也許被年輕人一代評為不切實際,但“真”、“珍”、“慎”、“忍”,確實陪伴他們度過接近一甲子。相信不久將來黃滔百歲生辰日,正是他倆更加恩愛時。

      圖文:鄒治國(部分圖片為黃滔提供)



最近黃滔(中)獲溫哥華市府頒發榮譽市民獎狀。資料圖片。翻開黃滔歷年相簿,不乏昔日粵劇名伶身影。

黃滔與韓錦燕的情緣,早年結自九龍荔園遊樂場。

1953年紅線女(右二)在香港設宴做生日,黃滔是迎賓(左二),白雪仙和任劍輝(左一及右一)也有到賀。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