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轉基因食品 充斥中國
( 2012-11-16 )





美國一研究機構近日在湖南選取了72名6到8歲的健康兒童,讓其中的24名兒童在21天的時間裏每日進食60克用轉基因技術製作的黃金大米進行試驗,這一事件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事實上,在這一事件之前,轉基因食品已悄悄地充斥了中國人的生活,對於這一始終沒有安全定論的新科技,大多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早已成為試驗者。

      何謂“轉基因”
      通過生物技術,把某個基因從一種生物中分離出來,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另一種生物就因此有了植入基因的功能,此生物為轉基因。雜交只能在同物種之間進行,轉基因卻可以在完全不同的物種之間進行。目前世界上流行的轉基因植物為兩類:抗除草劑、抗蟲。

      《中國經貿聚焦》報道,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表示,在中國合法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農作物主要是抗蟲棉花和抗病毒木瓜兩種。截至目前,中國共批准發放了7種轉基因植物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包括1997年發放的耐儲存蕃茄、抗蟲棉花安全證書,1999年發放的改變花色矮牽牛和抗病辣椒安全證書,2006年發放的轉基因抗病木瓜安全證書,以及2009年發放的轉基因抗蟲水稻和轉植酸酶玉米安全證書。但只有抗蟲棉花和抗病木瓜大面積應用,其中,轉基因水稻、玉米作為主糧沒有被允許進行商業化種植。


      轉基因水稻玉米氾濫
      2009年11月,高抗鱗翅目害蟲轉基因水稻品系“華恢1號”和“Bt汕優63”,獲得中國第一張轉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證書,也是世界上首個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然而,早在上述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發放之前,市場就已發現售賣轉基因水稻了。據綠色和平組織介紹,其於2005年的兩次調查發現,湖北多個地方的種子市場、農技站和種子站在售賣轉基因水稻。在第一次調查報告中,該組織估計湖北2004年最少有950至1200噸轉基因大米已經流入市場,2005年的種植面積則最少為2萬至2.5萬畝。而且,因為轉基因大米會被混入到普通大米,受“污染”的大米數量遠不止此數字。
      2010年,綠色和平的再次調查發現,在湖北和湖南等地仍舊存在轉基因稻種的銷售,這些轉基因稻種的品系為Bt63。在廣東、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浙江、江西、海南和香港等9個地區抽檢的樣品,也有7個大米及米粉樣品檢出含有轉基因成分,其中2個屬於Bt63轉基因品系。目前,轉基因水稻已形成規模化種植。
      而同樣未獲准商業化的轉基因玉米也存在着類似情形。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報告稱,2011年中國種植了3000萬公頃的玉米,有1億個玉米種植戶,可能涉及4億人口。但這些玉米卻滿足不了中國的需求。隨着民眾對肉、蛋、奶的需求也大量增加,造成了飼料的大量缺口。2011年中國進口玉米175萬噸,專家預計,到2020年中國缺口或達到1800萬至2000萬噸,如果全部進口,可以預期也將幾乎全部為轉基因玉米。


      進口大豆是“重災區”
      儘管中國從未批准在境內主糧作物領域進行轉基因商業化種植,但進口轉基因作物是允許的。自2004年以來,農業部已先後批准了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等作物的進口安全證書,作為加工原料。
      目前,在中國食品市場上,最常見的轉基因食品是轉基因大豆油。轉基因大豆進入中國後,大部分流入外資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業。一些進口大豆還被加工成了大豆蛋白、卵磷脂。
      近年來中國大豆進口量逐年攀升,2011年大豆進口量達5263.4萬噸,對外依存度達80%,國內大豆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其原因主要是海外轉基因大豆價格低廉,出油率較高,同時中國對進口大豆門檻限制較低,只徵收3%的低關稅。

      消費者需要知情權
      “儘管轉基因食品早已不是稀有事物,然而人們對其的瞭解尚不完全,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一直存在着較大的爭議,但由於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是長期的,社會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反映更多強調的是知情權。
      《中國經濟時報》報道,在美國科研機構用中國兒童做轉基因大米實驗這件事情上,人們的知情權相應地獲得了一定滿足,但人們每天吃的食品有多大比例是轉基因食品,每個人是否知情呢?拿大豆來說,大豆及豆製品是食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有調查發現,市場上銷售的食品中,大部分調和油及大豆油都使用轉基因大豆,並在標籤上注明,而醬油、豆奶、豆瓣醬等主要原料為大豆以及含有植物油配料的食品,也出現了使用轉基因大豆的情況,但多數品牌沒有標清“轉”還是“非轉”。
      中國官方對於轉基因一直諱莫如深,雖多次進行轉基因作物調查,但結論始終保密。 2010年9月,山西農民楊成功披露當地老鼠基本絕跡,並懷疑這與村子裏廣泛種植的“先玉335”玉米有關。
      2011年4月,轉基因生物安全聯合調查組悄悄分赴各地調查中國轉基因生物安全。這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調研轉基因生物安全,亦是官方第一次承認國內存在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的事實,雖然結果是“先玉335”玉米非轉基因作物,但調查報告卻並未公開。
      屢屢調查,詳細檢測報告卻屢屢不公開,對爭議頗多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而言,這樣的懸疑已不是第一次。2010年,農業部曾開展堪稱中國史上最大的種子執法專項行動,有超五分之一的種子企業被責令限期整改,超十分之一企業的許可證被註銷。但關於事涉哪些企業、哪些品種、流向如何等進一步的信息,農業部則諱莫如深。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稱,綠色和平曾經兩次致函農業部要求公開涉及水稻和玉米的違規商業化信息,但先是被告知執法活動尚未結束,後被告知不屬於信息公開範圍。
      中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表示,在公眾關注的轉基因食品問題上,“不用吞吞吐吐的”。他指出,對於與人的健康直接有關的或者對生態影響特別巨大的一些問題,要向人們說清楚。“人們有知情權和選擇權。”瞿振元說,對轉基因食品應該向公眾說明,把“吃或不吃”的選擇權交給公眾。

      技術安全性尚無法確定
      轉基因作物可以增加抗病抗災性,也可以提高產量,很多人認為是解決人類糧食短缺的一條重要途徑。不過,到目前為止,這種技術仍然還處於起步階段,這種食品是否安全無法預知。有許多人堅持認為,這種技術培育出來的食物是“不自然的”,對人類的健康是有害的。
      《中華工商時報》報道,一些人認為,目前對基因活動方式的瞭解還不透徹,沒有十足把握控制基因調整後的結果。人們擔心突然的改變會導致有毒物體的產生,或激發過敏現象。另外還有人批評科學家所使用的DNA會取自一些攜帶病毒和細菌的動植物,這可能引發許多不知名的疾病。
      各國對轉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也有較大差異。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發展最快的國家,已有60%以上的加工食品都是以轉基因農作物為原料。美國公眾接受轉基因食品的程度也最高。而抗議和抵制轉基因食品最強烈的要數歐洲的消費者。大部分中國消費者表示,在不考慮價格因素的情況下會選擇非轉基因食品。
      事實上,現在的轉基因與德國的格蘭泰公司推出的鎮靜劑撒利多胺其實是相似的狀況。格蘭泰1950年代推出鎮靜劑撒利多胺。這種藥品對減輕婦女懷孕早期出現的噁心、嘔吐等反應有效,迅速在多個國家推廣。但是它在歐洲、澳洲、加拿大和日本等國導致不少新生兒先天四肢殘缺。研究人員隨後發現,這種藥品對新生兒的危害不僅是四肢,還可能會導致眼睛、耳朵、心臟和生殖器官等方面的缺陷。但格蘭泰表示,在研發撒利多胺時,此藥依據當時所有的科學知識和所有在1950和1960年代適用於新藥品測試的行業標準。
      可見,或許就目前看來轉基因並未給人帶來明顯的傷害,但中國科學院植保所生態農業專家蔣高明表示,轉基因食品只有短短十幾年時間,轉基因對人的影響可能不會在短期或是一代人身上體現,這意味着潛在的危險不可預知。

      轉基因標識 能藏就藏
      由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海內外的爭議很大,擔心銷售受到影響,商家對“非轉基因”高調標記,而“轉基因”除了遮遮掩掩地標明食用油等產品的身分外,對其他食品則是能藏就藏。
      《中國經貿聚焦》報道,在超市貨架上幾乎所有玉米油、葵花籽油都在顯著的地方醒目地標明“非轉基因”,而魯花的一款5升裝壓榨一級花生油在瓶口處掛上了一張標籤,黃底綠字標明“非轉基因”。另一款福臨門的5升裝葵花籽油,紫底白字醒目地標注着“非轉基因壓榨”,字體僅比商品名略小,讓人一眼就能瞧見。
      較之“非轉基因”的高調,“轉基因”好似通緝犯,盡一切可能不被發現。在一款福臨門的5升裝一級大豆油桶身上,右側微小的文字呈豎排印刷,讓人不得不歪頭仔細辨認,才能發現“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的說明。一桶5升裝的金龍魚第二代食用調和油,在桶身正面完全沒有亮出“轉基因”的身份,將桶身轉了一圈仔細尋找,才在左側文字說明中,找到了“菜籽油,加工原料為轉基因油菜籽;大豆油,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等字樣,在一堆密密麻麻的紅底黑字中,若不是特意尋找,實在難以發現。
      此外,同樣利用大豆、植物油等製成的餅干成了“轉基因”身分“失語”的重災區。在查看成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餅干配料表中都含有小麥粉、精煉植物油、白砂糖等,但是具體是哪種油難以判斷,更加無法知曉這些原料本身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
      還有,鮮蕃茄、蕃茄醬等也被規定需標注轉基因身份標識,但是,各類蕃茄醬的配料表上,僅簡單地寫上“蕃茄、食鹽”是相當普遍的做法,根本沒有關於轉基因與否的說明。
      另外,在水果銷售區,這種情況更為嚴重。水果大部分是散裝銷售的,產品的標誌也隨之成了問題。如在海南的超市中,即使是帶包裝的木瓜,比起散裝添加了包裝日期與保質期的說明,但依舊沒有“轉基因”的身份註腳。業內人士透露:“現在海南的非轉基因木瓜非常稀少,不僅海南,在中國的各大超市中,轉基因木瓜已經佔據了幾乎全部的市場。”他解釋道,木瓜為熱帶水果,目前中國只有廣東和海南能夠種植成活,但南方木瓜卻易患花葉病,造成枝幹枯萎而死。為了保證木瓜的產量,大多種植者將轉基因抗病技術引入該領域。
      對此,有市民感到困惑與憤慨:“轉基因木瓜的市場份額那麼大,這究竟是不是真的?有關部門應該調查說明清楚,該標注的都應該寫個明白!”

目前,中國進口的多為轉基因大豆。圖為連雲港碼頭接卸進口大豆。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