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國家利益 天經地義 加拿大也有國營企業
( 2012-11-10 )



多大教授Michael J. Trebilcock

在中國,好像最牛的就是國營企業(簡稱“國企”)。國企的負責人不僅有相應的行政級別待遇,而且比政府官員花錢還更方便,因此近年來取消國企老總行政級別的呼聲日益高漲。殊不知在加拿大也有國企,不過被稱作皇室公司(Crown corporations),這在加拿大存在了近百年。作為具有加拿大特色的國有企業,它的存在也備受爭議,國企私有化的呼聲也隨時都能聽到。

     加拿大最早的皇室公司是 Board of Works,組建於1841年負責全國的運河系統建設。至今加拿大最大的公司,諸如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加拿大汽油公司、幾個省的電力公司等都曾經是皇室公司。


     皇室公司與皇室無關
     雖說加拿大的國有企業被稱作皇室公司,但是與英國皇室是沒有絲毫關系的,僅是一種對皇室尊重的傳統,把國有的資產都稱作歸皇室所有,比如國有土地也被稱作皇室土地(Crown Lands)。皇室公司被分為聯邦級和省級,分別歸屬聯邦政府和省級政府管轄。
     皇室公司具有混合特征,亦官亦商。其資產完全歸屬國有,但是運營者卻非官方人員。皇室公司的建立要麽依據《國會法》要麽依據《加拿大商業公司法》,根據行業不同由不同的部長負責管理。部長聘請的公司理事會主要成員須經過聯邦內閣的批準,包括他們的薪水待遇等。理事會成員和國會議員可以提出公司主席和CEO的人選,最終由政府定奪。
     所有皇室公司需要接受政府的年度審計,須提交年度工作安排計劃、年度預算等,由主管部長審核批準,並提交議會。大部分皇室公司每隔十年都要由總審計長作一次徹底評估,看其是否經濟有效地運營,每年4月會公布3家皇室公司的審計報告。
     在掌控戰略性行業的同時,也存在商業競爭環境下生存的壓力。


     國家利益需要國企
     國庫委員會(Treasury Board)是主要負責皇室公司的聯邦機構,其發言人樓勒斯(Theresa Knowles)向《加拿大都市報》記者介紹了皇室公司的一些概況。她指出,設立皇室公司的初衷,是為了彌補私營企業無法在戰略層面,滿足國家利益的一些需求。一些涉及國家利益的行業,是私人公司無力完成或者國家不願意假手於人。
     另一方面,皇室公司經營的一些領域,可能是公益性大於商業性,私人企業無法從中獲取必要的商業利益,因而難以在商業環境的規則下存在。
     多倫多大學法學院教授Michael J. Trebilcock是皇室公司問題專家,他主要研究《競爭法》、《國際貿易法》、《合同法》等。《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在多大法律學院的古老小樓上見到了這位長者,他小小的辦公室裏堆滿了書籍和論文,也充滿了煙絲的味道。
     論及皇室公司的必要性,他解釋說,很多東西不能用經濟效益來衡量的,有些方面是作為國家必要的服務,是維護國家完整性的一種手段。比如加拿大幅員遼闊,向人員稀疏地區提供郵政服務和交通(鐵路或海運)運輸就很難賺錢。路途遙遠信件也不多,就需要有加拿大郵政來承擔郵政服務,政府補貼其中的損失,但是讓人民享受到了平等的國民待遇。
     國庫委員會的資料中也提及,如大西洋海運公司(Marine Atlantic)則承擔海洋省份的渡船服務,那裏乘客也不多,但是卻需要此類服務,其較低的商業價值不會吸引私人企業來投資經營。
     還有大西洋領港管理處,也是一個皇室公司。負責渡船牌照發放,以及聘請管理大西洋各省海域水道的管理領航員,以確保航道安全暢通。BC評估中心(BC Assessment Authority),是卑詩省的一個皇室公司,負責提供該省物業價值的年度獨立評估。我們熟悉的加拿大養老金計劃投資委員會,負責全國的養老金計劃,其安全性和信譽都需要國字頭的公司來保證。
     人力資源和技術發展部部長Diane Finley也是加拿大一家皇室公司加拿大房貸和房屋公司(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oration)的總裁,該公司就是一個政策性的公司,並不介入商業領域。
     樓勒斯指出,皇室公司和政府職能部門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加拿大稅務局、食品檢驗局等都是政府職能部門,他們獨立運作於政府各部之外,但是職責是管理、研究、監管和執法。


     民生命脈國家基石
     加拿大現代第一個皇室公司是創辦於1922年的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 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 Company)。加拿大銀行在1938年成為皇室公司,它在1934年創辦的時候屬於一個私人銀行。如今,加拿大有49各聯邦級別皇室公司,最近一個成立的是加拿大航空安全公司( Canadian Air Transport Security Authority),成立於美國紐約911恐怖襲擊(2011年9月11日)後的2002年,負責各個機場的乘客與行李安檢工作。
     據國庫委員會資料顯示,皇室公司的行業都有一些共同之處,比如大多數是一些敏感行業,諸如機場的安檢業務或核電站業務等。還有一些涉及文化產業,比如加拿大電視電影公司(Telefilm)為加拿大電影業提供資金幫助。而加拿大農場信用公司(Farm Credit Canada)則為中小型農場提供貸款。目前,皇室公司主要存在於交通、電信、水利、發電等行業,還涉及生活的各個層面,比如酒類經營、博彩業、金融、商業發展、保險業、農業和文化產業等。
     省級的皇室公司其職能和作用與聯邦大致相似,它們向省政府負責,其理事會成員由省議會聘請。安省的省級皇室公司目前有20多個,如安省博彩公司、省酒類零售店(LCBO)、各省的水電公司、安省皇家博物館等,都屬於省級皇室公司。其中備受爭議的電子醫療系統,就是安省衛生廳與一家皇室公司在合作中涉嫌浪費金錢的案例,導致衛生廳長辭職。
     一些皇室公司也有對某些領域的管理、後援和監管職能,比如加拿大乳制品委員會(Canadian Dairy Commission)是一個皇室公司,負責制定乳制品價格、監管質量、監管乳制品企業等。加拿大商業公司(Canadian Commercial Corporation)則負責保護外國公司和加拿大公司的商業合約事宜等。


     皇糧伺候政企分開
     樓勒斯指出,皇室公司接受政府的資助程度是大不相同的,有的是政府全資,有的大部分資金需要自己賺。這些需要在市場上打拼的皇室公司,雖說在資金上沒有得到好處,但是自主權卻比較大,不用每年向政府提交預算和總結報告,不用等待政府下令再行動。比如加拿大郵政、加拿大皇家造幣廠和加拿大發展投資公司等。
     加拿大《財政管理法》(FAA)將皇室公司分為三個類別。第二類的公司不需要向聯邦政府提交運營預算,但是需要提交總預算,包括紅利分配方案等。不需要象一類公司那樣接受10年一次的特別審計並提交部長審核,只需要由自己理事會的總監們審核即可。
     第三類的9個公司只需要自己的委托人們監督即可,這些公司包括加拿大銀行、加拿大廣播公司、加拿大電視公司、加拿大藝術協會和加拿大養老金計劃投資公司等。他們也不需要提交公司年度計劃和預算由聯邦政府審批,或者受政府特別審計。這麽做主要是為了避免這些意識形態領域的公司,會受到主管政客的影響,以確保其獨立的立場。
     退休大法官John Gomery曾經提出過如何加強監管皇室公司的建議,這是基於2003年的審計結果,當時幾家皇室公司的財務管理方面發現了問題。
     包括VIA鐵路公司、加拿大郵政局、加拿大商業發展銀行等,均被要求加強財務管理和透明度。
     他提出他提出把 CEO和理事會主席職位分開,由 CEO獨立管理並向理事會負責,嚴禁理事會成員參與經營。聘請獨立的審計師對除了加拿大銀行以外的所有皇室公司進行審計。引入新的聘請委員會總監和CEO條例,禁止委員會自行聘請CEO等。

     國企私有風潮起
     皇室公司占盡天時地利,歸政府所有卻像一個公司那樣運營,資金雄厚工作穩定。皇室公司的經營涉及範圍可以從國策到零售店,有的可以設立全國範圍某個行業的政策條例,比如加拿大銀行和加拿大養老金計劃投資委員會。有的則提供酒類銷售服務或者交通運輸,比如安省LCBO負責在安省銷售酒類,VIA提供鐵路運輸服務等。
     加拿大國企也免不了沾染一些官氣,在毫無競爭的領域裏,會使企業缺乏進取心,不必計較成本和虧損等,使得一些國企成為民眾不滿情緒的焦點。國企私有化的呼聲,在英國1980年代甩賣國有企業風潮的影響下響起。
     多大教授Michael J. Trebilcock回憶說,當時兩個加拿大標誌性的企業被私有化,它們分別是加拿大航空公司和加拿大汽油公司。從那時起不少公司開始私有化,比如通訊行業幾乎完全被私有化,在1990年代大部分省份的電話公司被私有化,只有薩斯卡通省的電話公司SaskTel還是省屬皇室公司。
     有些行業的私有化是混合型的,阿爾伯塔省的酒類零售店在1996年私有化,但是其他省份酒類銷售還是被酒精控制委員會來管理。能源和自然資源類傳統被國家嚴格控制的領域,其皇室公司也部分被私有化。比如卑詩省出售了部分電力行業,薩省私有化了硝酸鉀公司,那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肥料公司。Nova Scotia也私有化了其電力公司。
     國會議員BRENT RATHGEBER曾撰文贊美私有化後的鐵路公司,他寫道:加拿大聯邦政府在1995年11月將加拿大國家鐵路(CN)私有化。私有化後的CN更好地滿足了客戶的需要,比如增加了多用途貨櫃車箱,可以運行一些車廂較少的列車,以往都是很長的一列才運營。2011年CN的淨收入為12億元,總員工為23,230人。它已經從一個高費用的企業轉化成了一個盈利企業,私有化使它成功減肥和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位於首都渥太華的Abacus Data調查公司,於2011年6月23和24日通過對萬人的調查,結果認為大部分加拿大人支持皇室公司繼續由政府擁有,不希望其私有化。具體數據是不希望私有化加拿大航空運輸安檢局和原子能公司的都是83%,加拿大商業發展銀行的78%,加拿大農場信用公司的75%,加拿大出口發展公司的73%,加拿大郵政的69%,加拿大廣播公司的67%,VIA鐵路的60%。在投票人黨派中,一般來說新民主黨支持國有化的比率最高。


     社會價值高於經濟價值
     多大教授Michael J. Trebilcock認為現在皇室公司數量的減少,不僅僅是由於經營的原因,社會的發展也在要求一些變革,但又不能簡單地以私有化來解決。比如現代人類很少會用紙張寫信,而在幾百年前只能用郵政的方式溝通,現在郵政的作用在逐步減少。但是隨著社區的發展,實體郵箱的數量依然在增加,郵政工人的工作量並沒有減少,郵局的收入卻因信件的減少而減少,人工成本卻在增加,導致加拿大郵政每年損失幾十個億,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郵政系統還有工會保護,因此裁員並不是一個可行之路,況且新發展的社區還需要更多的郵遞人員。這個矛盾是能簡單地以私有化來解決,具體案例都需要具體對待。也就是說公有制雖然不夠經濟和高效,但是為每個加拿大人提供了必需的基本的社會服務,其社會價值高於經濟價值。
     對於目前中國公司大舉進軍加國,收購很多大型能源企業的案例, Trebilcock表示他非常關註。他認為這是加拿大以前沒有面臨過的問題,以前能源類戰略公司頂多是被美國公司收購,目前這些收購是好是壞很難說,這都將是明天的新聞故事。

     安省電力系統調整的經驗
  
安省水力發電委員會(Hydro-Electric Commission of Ontario)根據《電力公司法》成立於1906年,後來更名為安省水電公司(Ontario Hydro),是省屬的國有公司,負責全省的電力生產和傳輸。
  根據當時的《電力公司法》規定,安省電價按照成本價供應,電力公司不需要繳稅也不盈利,電價由公司按照投入計算出來,省政府進行審核。各級市政府所屬的公共服務公司,再把電力分配到居民家中,價格包含發電、傳輸和分配的均攤費用。
  這一固定電價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當時安省Darlington核電站投入使用,由於投入遠超預算,導致電價在三年內增長30%,消費者怨聲載道。安省政府在輿論的壓力下,於1993年不得不凍結電價,致使電價不能保住成本,電力公司一直虧損經營近10年,到了幾乎無法維持的地步。
  改組的呼聲在2002年終於有了曙光,債臺高築的安省電力公司被分拆為兩家省屬國有公司:負責輸電網的Hydro One和負責發電的安省發電公司(Ontario Power Generation)。與此同時個地方配送電力公司也大幅減少,由原來的300個減少到90個。原來負責廣袤農村地區的配送電力公司統一歸屬Hydro One,僅留下各市的配電公司。
  安省能源委員會(Ontario Energy Board)則接管了定價權,同時負責監管這一壟斷市場的企業行為。
  2002年5月,安省把電價分拆為發電、傳輸和分配三塊,為了償還高達200億元的舊債,在市場價格的基礎上每千瓦小時電力增收0.7分錢。但是2002年夏天就因為供電短缺導致電價急升,致使政府不得不在12月份再次凍結零售電價,不過僅針對低用量的消費者,也就是普通居民,這些用戶占全省總用電量的一半。
  但是這種凍結的做法導致消費者不註意節約用電,也沒人願意投資新的發電產業,也導致省政府不得不自己貼錢維持現狀,顯示安省電力重組的失敗。原本希望通過這一改組減少電力產業債務,鼓勵私人投資者投入發電產業,結果兩個目的都沒有達到。省政府原計劃把電力公司逐步轉給私人企業,結果最終在2003年還是宣布配送電行業全部歸省府所屬的Hydro One。
阿爾伯塔省電力改革
  阿省的電力改革前,三個電力系統分屬兩個業主和愛德蒙頓市所有,省府沒有自己的電力產業,阿省能源公共設施委員會僅負責以成本價購買電力,再零售給居民。
  1996年阿省開始電力改革,致力於吸引私人投資者,成立了Power Pool of Alberta電力公司,形成一個電力批發市場的競爭態勢,並通過拍賣的方式給私人投資者。結果首次拍賣就有幾千兆瓦沒有賣出,經過政府的調整之後,第二次拍賣比較成功,從此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1996年到1999年由於天然氣價格上漲,導致阿省燃氣發電價格上漲。阿省沒有選擇安省的凍結價格的做法,采用多重費率鼓勵人們節約能源,還有固定的退費政策,來緩解價格壓力。
  改組之後私人投資者迅速增長,2004年卡爾加裏有了自己的電力公司ENMAX Power,2008年又被阿省公共設施委員會(AUC)取代。AUC也同時規管愛德蒙頓的電力市場,形成了公私合作經營的局面,其構架要比安省好一些。

     龐大的“皇家艦隊”
  
截至2011年12月,國有企業在全國有46個大型的母公司和3個子公司(相當於母公司規模和功能),這些公司的理事會都是直接向主管部長負責,其雇員總共達10萬人。其中83%集中在以下四個公司:加拿大郵政( Canada Post)、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Atomic Energy of Canada Limited)和VIA鐵路公司。其他大部分主要的皇室公司雇員在3000以下,定期還有新的皇室公司成立,但是在2011年沒有成立新的。1984年以前則有72個母公司和114個子公司。
  皇室公司管理的資產在3750億元左右,資金主要由加拿大銀行和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委員會管理。皇室公司在資金來源方面有的主要靠聯邦撥款,有的是部分靠撥款部分自籌,有的則在接受聯邦資助的同時還要交稅。
  在2010-11財政年度,27家皇室公司收到67億元撥款,其中82%撥給加拿大房貸和房屋公司(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oration)、加拿大廣播公司、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加拿大航空安全委員會和VIA鐵路等5家公司。
  國庫局2005年關於《加拿大皇室公司管理回顧》的報告中,對皇室公司的責任感定義是:花納稅人的錢就像對待自己的錢一樣;公司的透明度比較高;遵守諾言;對企業進行獨立的、沒有政治色彩的管理;尤其是在事關大眾健康、安全和環境方面的問題上,要提供可靠的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