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白領亞健康 八成人不鍛煉
( 2012-10-12 )



上海市民在公園運動。新華社

倫敦奧運會上,中國奪得38枚金牌,金牌數和獎牌總數都居世界第二位。毫無疑問,中國是個體育大國。但衛生部近日公布的研究報告卻給“體育大國”的驕傲澆了盆冷水:報告稱,中國有八成成年人沒有運動習慣。

      此外,中國醫師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城市白領亞健康比例達76%,處於過勞狀態的接近60%,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中國人的健康意識、對體育的關注度和他們的生活習慣正上演着“南轅北轍”的矛盾。


      注重養生 不重視運動
      《中國新聞周刊》消息,走在大街小巷,足浴、按摩等提供保健服務的店面星羅棋布;走進商場,各種宣稱可以緩解疲勞、增強體質的保健品洶湧着映入眼簾;打開電視,養生節目、保健品廣告此起彼伏……
      當今社會,隨着生活節奏的日益加速,人們的工作壓力和思想壓力不斷加劇,健康成為更多人開始關注的問題。工作好、生活好、身體好是人們一直追求的夢想。因此,養生保健成了人們緩解疲勞,減輕壓力的最快捷方式。
      養生保健服務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上升態勢。據初步統計,目前中國養生保健企業至少在10萬家以上,吸納的就業人員1000多萬,而且市場規模擴大的空間依然很大。
      從經營情況看,相關機構對102家養生保健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從2003年到2007年,養生保健行業整體經營狀況良好,在營業額、利潤和納稅上都有較大的增長。
      而中國保健食品市場更是在2009年就超過了日本,位居全球第二。該行業市場規模目前以每年13%的增速成長,預計2012年為200至220億美元。
      與保健品和保健養生服務業的火熱景象相比,中國八成成年人不運動的數據確實讓人有點哭笑不得。
      或許,這與現代人愛走捷徑的“小聰明”有關:凡事總是想尋找最便捷、最省力的方法。體育運動不但費力氣,還需要毅力才能堅持,而通過保健來達到健康的目的,雖然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金錢,但過程不會讓人感到“痛苦”。


      愛看比賽 不愛鍛煉
      雖然中國人不愛運動,但這一點也不妨礙他們對於體育賽事的關注程度。數據顯示,7月27日,中國共有8.42億觀眾通過電視實時收看倫敦奧運會開幕式。
      其實,中國人熱愛體育的觀念或許不假,但是,由於他們的生活方式更加偏向於“靜態”,因此,體育運動在他們的觀念裏已經逐漸變成了一項“觀賞性”的藝術活動和休閒項目,而不是可以用來換取健康的手段。
      衛生部近日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也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有4.6小時用於閱讀、看電視、使用電腦等靜態行為,18至29歲靜坐行為時間最長5.4小時 。
      因此,熱愛觀看體育比賽的中國人,似乎就是那個號稱喜歡龍的葉公。當真正的體育運動擺在眼前,需要堅持的時候,他們立馬會嚇得退縮。難怪有人說:“奧運會是一群需要運動的人,看着一群需要休息的人在那裏運動。 ”

      少壯不鍛煉 老大鍛煉難
      從公園到街頭、從廣場到小區,那些敲鑼打鼓、扭秧歌、打太極的“運動員”中,很少有年輕人的身影。有也只是鳳毛麟角而已。偶爾一些年輕人則袖手旁觀,對正在鍛煉的老年人揶揄幾句:哇,這老胳膊老腿的,還真給力。相反,卻經常有些小娃娃,興奮地跟着爺爺奶奶大叔大媽一起瞎比劃。
      年輕人為何不愛鍛煉身體?理由有很多,諸如“一個星期要上五天班,上班時累得要死,下班後哪還有力氣去鍛煉。周六、周日難得休息,要好好補補覺”。或者“年輕人身體好,根本用不着鍛煉”。
      新華網消息,在某事業單位上班的張先生還不到30歲,身體已明顯發福。春遊時他和父親外出爬山,竟落在50多歲的父親後面,明顯體力不支。
      醫學專家也表示,如今心腦血管、痛風等疾病患者的年齡都有年輕化的趨勢,以往五六十歲的人才會患的疾病,現在很多三十歲左右的人就得上了。但經常鍛煉的人,患病率要比不參加鍛煉者低很多。
      年輕人經常抱怨自己工作壓力大,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但他們有的人只想靠吃藥吃保健品來緩解。而有的人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還沒有對生活造成影響,就任由其發展。這只能不斷地透支健康,透支自己的未來。
      老年人鍛煉,不僅僅是“閒得無聊”,而是想提高生活質量,不想因虛弱的身體給子女帶來負擔,更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生命的一種眷戀。
      生命在於運動。人生最悲慘的事之一,莫過於:當你想鍛煉的時候,身子骨卻不聽話了;當你病蔫蔫地躺在床上時,卻悔不該當初了。年輕人請注意:少壯不鍛煉,老大鍛煉難! 
           

      如何堅持運動
      1 幻想運動之後的美妙感覺。
      2 與朋友或者健身教練約定時間。
      3 在運動之後,為自己安排額外的項目,比如蒸個桑拿。
      4 嘗試一些新東西,參加從未接觸過的健身項目。
      5 穿上最喜歡的健身服,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點。     

      無暇陪家人 更別說運動
      繁重的生活壓力、忙碌的工作,讓不少中國人缺少鍛煉的主觀能動性。不管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工人,還是高級寫字樓裏的白領,加班成了家常便飯。不難理解他們為什麼寧願在電影院裏舒服“消遣”,也不願到健身場所裏辛苦“揮汗”。
      “實在不想動,太累了。”廣西南寧市29歲的網絡工程師李彪說。由於長期熬夜加班,加上缺乏鍛煉,暴飲暴食,他已經患上了糖尿病。
      《中國新聞周刊》消息,除此之外,中國人陪家人的時間也在減少,不少人下班後還要忙於應付各種應酬,編織着中國特色的“人脈網”。“家人都沒時間陪,哪有時間精力去健身房啊!”一位正在創業起步階段的企業主說。
      根據統計,中國的城市白領中,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20歲以上人群有9240萬糖尿病患者,另有1.48億龐大“後備軍”,且年輕化趨勢明顯。當然,鍛煉是一種主動行為,可以歸之於懶惰所致,但客觀因素同樣不容忽視。
      一則,勞動時間過長,生活壓力過大,使很多人疲於奔命而無暇顧及自身。與鍛煉偏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是世界上加班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加班成普遍現象。
      二則,不良的社會習慣擠佔了成人鍛煉的時間。迎來送往,觥籌交錯,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很多人的時間被無休無止的應酬而佔用,陪上級、陪朋友、陪客戶、陪同事,就是很少陪自己的家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人都鮮有時間相陪,哪來的時間去鍛煉呢?
      三則,過低的收入,使很多人不得不承擔更多的工作。為了提高收入,就可能犧牲鍛煉、休息時間去兼職更多的工作,賺錢貼補家用。
      四則,體育場所和設施的過少也是一個重要的限制因素。儘管中國的競技體育發展很快,但民眾體育卻進展緩慢,在不少城市,公共體育設施極少,專業場所更是空白,連學生的體育鍛煉都滿足不了,更別說顧及成年人。
      成年人超八成不鍛煉其實是個社會問題,其既是一個尷尬的現實,也是一項沉重的任務。因而,很有必要採取各種措施,引導公眾積極參與身體鍛煉。
      首先,要多建一些適合民眾鍛煉的設施;其次,要減少勞動者的勞動時間;再次要提高公眾收入,降低社會壓力。   

      大學生體質下降
      隨着經濟的增長,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條件也隨之得到極大改善。但是,物質條件的改善並未使中國人的體質得到明顯提升。報告顯示,中國的年患病人次數15年間增加了20%、中國大學生的多項健康指標呈下降趨勢。
      衛生部8月舉辦中國衛生論壇,會上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提出,中國的年患病人次數由1993年的43.6億增加到2008年的52.5億,增加了20%。疾病的經濟負擔沉重,增速甚至超過了GDP。
      《中國新聞周刊》消息,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疾病總的經濟負擔為23968億元,而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83218億元,疾病經濟負擔相當於GDP的13.1%。與1999年相比,2005年疾病經濟負擔增加了6.5倍,同期GDP則只增加了4.2倍。
      2010年中國慢病監測顯示,中國18歲以上居民中83.8%從不參加鍛煉,其中城市為73.2%,而且這一數字低於2002年的78.4%。僅有11.9%的居民經常鍛煉,他們每周鍛煉三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鐘。中國人懶得運動,業余大部分時間都被用到了上網、看電視上。
      2012年2月份,第九屆大學生運動會新聞發布會傳達了一份不容忽視的信息:調查顯示,中國大學生的多項健康指標呈下降趨勢。
      教育部調研發現,相較2005年,中國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的趨勢目前得到遏制,但大學生身體素質卻“繼續呈現緩慢下降”趨勢,儘管下降幅度明顯減小。
      此項調研通過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握力和跑步成績等考察學生的爆發力、柔韌性、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指標,發現19至22歲年齡組的學生除柔韌素質指標外,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
      如與2005年相比,19至22歲的城市男生、鄉村男生立定跳遠成績分別平均下降1.29、0.23厘米,1000米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鄉村女生立定跳遠成績分別平均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17、1.87秒。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說:“現在我們遇到了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他表示,如果普通大學生的體質沒有明顯提升,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就無從談起。          

      “懶”病蔓延危害大
      “不運動”已變成一項“流行病”。一份權威研究結果顯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懶得活動”,每年約有500萬人因運動量不足而死亡,而這幾乎和吸煙致死的人數相同。另有研究顯示,如果父母不愛鍛煉,那麼孩子的身體素質更容易不達標。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近日發布報告稱,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運動量不足,“坐沙發、看電視”類型的生活方式每年致死大約500萬人。《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報告中,研究人員把運動量不足稱為“流行病”,認為“年齡15歲或以上人群中,每10人中大致有3人,合計大約15億人,沒有達到現有運動量建議標準”。而13至15歲青少年問題更大,每5人中有4人運動量不足。一定程度上,運動不足與吸煙和肥胖相當,是致命風險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鍛煉身體上也是如此。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體育活動和健康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對4000多名中小學生進行了調查,一方面通過體育測試判斷他們身體素質是否達標,另一方面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瞭解在這些孩子眼中他們父母的鍛煉情況。結果顯示,這些孩子中有約四分之一身體素質不達標,並且孩子身體素質的好壞與他們所報告的父母的鍛煉情況呈現相關性。那些幾乎不鍛煉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身體素質不達標的概率要比其他人高50%。
      進一步分析顯示,與男孩相比,女孩受父母鍛煉習慣的影響更大,同時,父親的鍛煉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研究人員加文.桑德科克說,如果這種相關性是與基因有關,那麼理論上母親的影響應該更重要,因為許多決定身體素質的關鍵基因來自母親,但分析顯示父親的影響更大,這說明是家庭環境的因素導致了這種相關性。

      中國人身體年齡比實際年齡老8歲
      中國平安近日聯合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發布了一份《國人健康調研報告》,報告指出中國人健康赤字8.2歲,即身體狀況比實際年齡老8.2歲,女性好於男性。63%的被調查者健康年齡指數為正(即身體狀況老於實際年齡)。
      報告還顯示,83%的中國人營養不均,66%的人血壓異常,40%的人有吸煙習慣,37%的人運動不足,34%的人處於壓力過大狀態。調研顯示,自由職業者健康狀況總評達74.1分,為各人群中最高的,顯示出了良好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狀況。位列其後的依次是教育行業和金融業,得分排在後三位的職業分別為IT及通訊行業、廣告傳媒業和管理咨詢業。
                     



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愛運動。圖為一位老年人在參加台球比賽。 新華社

■對許多白領來說,到健身房“揮汗”是種奢望。圖為河北秦皇島市民在健身館內健身。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