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栗戰書: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 2012-09-21 )



中共最老“大內總管”贏得兩任“皇上”青睞。

新華社報導,原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改任中央統戰部長,而中共前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則接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由於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是總書記身邊的“大內總管”,因此該職務也往往由核心領導人最信賴的親信出任。而且,歷屆中央辦公廳主任,絕大多數後來都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其實中國官方媒體早在今年7月就報導,栗戰書卸任原來的貴州省委書記的職務,並上調中央另有任用。當時已經有不少傳言說,栗戰書將接任中央辦公廳主任職務,但直到近日,新華社才宣佈他接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消息。
      由於中共即將召開十八大,預料習近平屆時將接替胡錦濤擔任中共新一任的總書記。因此,栗戰書此時接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一職,意味着他也將成為習近平這位新一代領導人的核心幕僚。

      胡錦濤習近平均能接受的人物
      今年62歲的栗戰書曾經擔任共青團河北省委書記,被廣泛視為是所謂的“團派”人物,但他也曾在1983年7月至1985年10月期間擔任河北省無極縣委書記,而當時習近平則擔任河北省正定縣委書記,由於兩縣相近,因此有猜測說,兩人在此期間相識並建立了友誼。
      此外,栗戰書也曾在習近平的老家陝西擔任市委書記和省委組織部長,而這些理歷也被認為是栗戰書接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讓胡錦濤及習近平都能接受的原因。
      栗戰書是1950年8月生,河北平山人。1975年4月加入中共,1972年12月參加工作,高級工商管理碩士。
      有人曾說栗戰書是粟裕的兒子,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粟裕姓粟,栗戰書姓栗,根本不是一個姓。不過,“戰書”這個名字透露了出自紅色家庭:祖父栗再溫先後在中共北平市委、太原特委工作,1949年後,栗再溫任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山東省副省長。栗戰書的父親名栗政修,具體情況待考,他的叔父栗政通則是中共烈士。

      叔叔是中共烈士
      栗政通是栗戰書自己講出來的。這位叔父生於1923年,1937年參加八路軍120師359旅718團,親歷了百團大戰、南泥灣大生產等。解放戰爭中,他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1949年在西北戰場上的扶眉戰役中,栗政通是解放軍一野第一兵團2軍6師18團獨一營營長,攻佔馬家山時犧牲,年僅26歲。在栗戰書的回憶錄《寸心的表白——緬懷叔父栗政通烈士》他寫道:
      “家裡收到了部隊寄來的叔叔犧牲的通知書,才知道他離家兩個多月就永別了人世,全家人又一次沉浸在悲痛和思念中……經過商量,決定由我父親栗政修到眉縣取運叔叔的靈棺。我的家鄉河北省平山縣距陝西省眉縣千里之遙,那時交通十分不便,沒有汽車,連馬車也不是一路順通。父親帶了叔叔的《烈士證書》,趕了兩匹騾子,備足盤纏和餵牲口的草料上路了。叔叔的棺柩是他犧牲後部隊為他做的,用的是三寸厚的松木板,重得很,並且上了大紅油漆。棺柩的正前面,雕刻了兩支交叉豎立的槍。父親把叔叔棺柩的一頭放在騾子的馱架上,一頭放在另一匹騾子的脖子馱架上,讓兩匹騾子一前一後行走,日夜兼程,用了30多天時間才運回老家杜家莊南溝的。”
      1971年,栗戰書在河北省石家莊地區財貿學校物價專業學習,1972年進入石家莊地區商業局辦公室當幹事,後升為副主任,資料科科長。1983年他33歲時,擢升為河北省無極縣委書記。這段期間,他業余時間在河北師範大學夜大學政教系學習。

      “走到哪學到哪”
      值得一提的是,栗戰書可以算“走到哪學到哪”的典範,到各校求學幾乎貫串其全部工作經歷。
      1985年,栗戰書升任石家莊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剛幹一年,調任共青團河北省委書記,其間1988年在中央黨校黨建理論培訓班學習了半年。
      1990年,40歲的栗戰書離開了共青團,調任河北省承德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共青團派”的資歷並沒有給其仕途加分:他本是省會所在地區的行署專員,在團省委主政四年之後,仍調去當行署專員,而且調到一個非省會所在地區。這說明,在胡耀邦下臺、1989年學運之後那段時間,共青團崗位的含金量遠沒有胡錦濤進入中央核心層之後那麼高。
三年後,栗戰書升任河北省委常委兼秘書長。在此期間,他於1992年到1994年,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專業學習;隨後又於1996年到1998年,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商業經濟專業的在職碩士課程班學習。
      1998年,他調到陝西,擔任省委常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2000年,栗戰書擔任陝西省委組織部長。2002年1月,他出任省會西安市委書記,三個月後又當上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緊接着,他升為陝西省委副書記,仍然兼西安市委書記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02年,他在中共十六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貪官下課 戰書即位
      被列為栗戰書主政西安政績的一件事是:《西安市政府公報》可以公開銷售——這麼件小事,竟被輿論認為“西安市在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進行政府職能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栗戰書還提出“中國西安,西部最佳”創建目標,對西安做前瞻性規劃,為後任做好鋪墊。
      西安主政才一年多,2003年12月,栗戰書就被中央從西北調到了東北,擔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當時該省一大批官員腐敗落馬,比例之高,在全國名列前茅:原黑龍江省長、“綏化幫”頭目田鳳山、原省政協主席韓桂芝,以及傅曉光、範廣舉、馬德、趙洪彥……好幾件事,像“馬德賣官案”、“寶馬撞人案”,都引起全國轟動。2004年9月28日,黑龍江官場大地震,五省級貪官同時“下課”。栗戰書遂以省委副書記身份兼任副省長。
      他自己說:我在華北地區的河北工作過,在西北地方的陝西工作過,現在又在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工作,有人說我是“三北幹部”。栗戰書仍然保持了學習好習慣,又於2005年到2007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專業學習。
      2007年秋天,栗戰書連任中央候補委員;次年1月,他當選為黑龍江省長。省委書記是從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任上調來的吉炳軒,一個來自河南、曾經三上三下的“共青團派”。
      當今很多省、市、自治區黨政一把手都是“共青團派”戰友,吉炳軒和栗戰書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職位、級別差不多:吉炳軒任團河南省委書記,栗戰書則在河北當團省委書記。但後來兩人的官運相隔雲泥:九十年代初期,吉炳軒當上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後來又升至中宣部副部長、常務副部長,2003年就是正部級,還當上了中央委員,而栗戰書則在省委常委這一級別上蹭蹬了整整十年。
      消息人士稱,本來中央的考慮,是讓擔任陝西三把手的栗戰書到黑龍江當省委書記,後來因其他原因,便讓吉炳軒來當省委書記,栗戰書屈居二把手。但對他來講,也還是升了一格。

      “皇上”左右手換人
      時光荏苒,十八大要召開了。十八大是今年中國的頭號政治大事,而各界對十八大的最大關注點無疑是在這次黨代會上將實現中共最高領導層的新老交替,與十八有關的各種人事變動均備受矚目。

  
      時事評論員馬浩亮說,進入下半年,最為重量級的、並且與十八大直接相關的人事調整有兩次。一是在7月3日北京市黨代會的閉幕會上,郭金龍接替劉淇當選北京市委書記。第二個久是9月1日,中央公佈令計劃兼任中央統戰部部長,栗戰書接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北京市委書記和中辦主任,可以說都是中國政壇含金量非常之高的核心職位,前者總攬京城黨政事務,拱衛中樞;後者更被譽為“大總管”,是中央最高領導人的左右手,是資訊樞紐。郭金龍與栗戰書能夠得以上位,是經歷千挑萬選、反復權衡決定的。

  
      郭金龍與栗戰書都屬於低調務實類型,沒有大張旗鼓的高談闊論,但均歷經多個省份的鍛煉,扎扎實實做了許多打基礎的工作,也積累了比較深厚的資歷。郭金龍先後在四川、西藏、安徽、北京四地擔任過省級領導,在後三者均擔任了一把手。栗戰書同樣曾在河北、陝西、黑龍江、貴州四省擔任過省級領導。而像西藏、貴州,都屬於中國條件比較艱苦、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工作擔子很重。

  
      胡錦濤2007年4月在寧夏考察時曾指出,“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工作的幹部要格外關注;對那些不圖虛名、踏實幹事的幹部要多加留意;對那些埋頭苦幹、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幹部不能虧待。”對照這個標準,郭金龍與栗戰書這次得以掌據要津,實在是在情理之中。

  
      同樣令人關注的是兩人的年齡。郭金龍現年65歲,是建國以來北京迎來的第12位市委書記。前11位依次是彭真、李雪峰、謝富治、吳德、林乎加、段君毅、李錫銘、陳希同、尉健行、賈慶林、劉淇。除了改革開放之初於1981年至1984年執掌北京市委的段君毅之外,郭金龍是履新時年齡最大的一位北京市委書記。像他的前兩任賈慶林、劉淇,就任市委書記時分別是57歲和60歲。

 

      建國以來年齡最大的“大內總管”
      62歲栗戰書同樣面臨着這樣一種情況,他是建國以來就任時年齡最大的一位中央辦公廳主任,他的10位前任(楊尚昆、汪東興、姚依林、胡啟立、喬石、王兆國、溫家寶、曾慶紅、王剛、令計畫)中,就任中辦主任時年屆六旬的只有姚依林,時年61歲,其余均在60歲以下,而楊尚昆、汪東興、王兆國、溫家寶更是在50歲以下。

  
      馬浩亮分析說,其實由此延伸來看,在本輪中共省級黨委大換屆後,比十年前來看,幹部年輕化進程明顯降速。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是,2001年底至2002年上半年即中共十七大前的那輪省委大換屆中,一大批“60後”即時年40歲出頭的幹部進入省委常委行列,個別人甚至不滿40周歲。如時任西藏黨委常委胡春華(時年38歲,現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北京市委常委孫政才(時年39歲,現任吉林省委書記)等。

  
      如若按照同等的梯次遞進順序而言,本輪省委大換屆中,應該有一批“70後”的幹部進入省委常委行列。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一個這方面的例子。而且就全國而言,副部級以上幹部中,尚無一位“70後”。類似2003年35歲的陸昊升任北京市副市長、38歲的唐登傑升任上海市副市長的例子,近十年來再無重演。


 
      提拔年輕幹部已不緊迫
      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中共已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幹部代次更迭、新陳代謝機制,幹部年齡梯次結構亦較完善,提拔年輕幹部的政治需求已不緊迫。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過度強調年齡因素,令許多工作能力強的幹部早早遭遇晉升“天花板”,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

  
正因如此,主管幹部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明確強調,要正確理解和把握党的幹部政策,堅決糾正幹部任職年齡“一刀切”的錯誤做法,從制度上保證老中青梯次配備的幹部任職年齡結構;既激勵年輕幹部奮發進取,又讓其他年齡段的幹部有前途、有奔頭,充分調動整個幹部隊伍的積極性。

  
      馬浩亮評論說,郭金龍、栗戰書的上位,得益于自身的深厚政治資歷和豐富施政經驗,屬於“老成謀國”型的幹部。綜合上面這些因素來看,中共在遴選人才方面都是有清晰戰略思路可循的。外界如若充分瞭解,就不會總是驚呼意外了。

      栗戰書喜舞文弄墨  愛女活躍香港
      栗戰書在仕途一帆風順,與他愛舞文弄墨不無關係。栗戰書除回憶錄《寸心的表白——緬懷叔父栗政通烈士》之外,他喜歡吟詩作對,也寫下了不少其他文章。
      2004年9月28日,農曆中秋節,“當時看到一輪明月在空中倒掛還倒映在水中,兩岸燈火星星點點,我一個人走在松花江畔就想到了我的故鄉,我的家鄉是河北省平山縣,我那個村莊叫杜家莊,我家住在杜家莊的一個小山莊上,叫南溝,用東北話說就相當於一個屯……那時候我愛人還沒有去,似乎有一種思鄉和淒涼的感覺,但是想到組織上調我到黑龍江來,雖然眷戀着故鄉,應該紮根於黑龍江為黑龍江人民多做一些事情,所以在駐地有感而發就寫了這麼幾句”。這首《江畔思鄉》寫道:“兒男縱馬家萬里,志士吟詩淚千行。一夜秋風松江月,兩三燈火是故鄉。”
      栗戰書還表白說:我特別喜歡看電視拳擊節目,還特別喜歡看電視戲曲節目,特別是京劇,但我不會打拳,一句京劇也不會唱。“在生活、工作當中,我這個人的性格好像也是雙面的,有時候覺得很豪放……有時候又很兒女情長。”他有過“大將出征當狂喊,一代男兒正圖強”這樣激越的詩句,又給女兒寫過一首“兒女情長”的詩:“多姿多彩似君蟬,習文習武勝兒男。愛之猶如掌上玉,女若蒼穹宮中仙。”句子並不太通,但愛詩愛女兒的心態表露無遺。
      栗戰書的“掌上玉”“宮中仙”名叫栗潛心,這個名字相當雅致,體現了栗戰書本人的趣味。栗潛心雖年僅二十多歲,卻任職香港投資機構中信資本副總裁,在香港和內地都十分活躍。
      栗潛心還是香港華菁會副會長。香港華菁會在自己的網站上介紹,是“由一群內地成長,海外求學,在香港發展事業的青年人創辦。我們以‘心系祖國,服務香港,促進和諧,弘善崇德’為宗旨,希望通過匯聚大批落戶香港的內地海歸青年精英的力量,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和國家的繁榮穩定做出貢獻”。
      華菁會有十來位名譽主席,李寧、郎朗、張怡寧等體育、文藝界名人都在其列,栗潛心是12位副會長之一。
      這個機構創立後參與舉辦了一些在香港和內地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青年活動,包括2010年、2011年“博鰲青年論壇(香港)”、“2010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香港論壇”、“2011年華菁會北京訪問團”和“2011香港大學生軍事夏令營”等。
      栗潛心這一批內地成長、落戶香港的精英,在香港人數飛升,勢力劇增,香港媒體已經注意到,報導不少。2011年5月,香港《太陽報》的粵語報導說:“長髮大眼、氣質清秀嘅栗潛心”“雖然唔係貴州人,但都抽空出席貴州省嘅活動,梗係間接撐阿爸喇”。2012年2月,媒體又報導在雲南政協會議上,“香港政協委員栗潛心”發言,對雲南的發展獻計獻策。
      此外,香港青年聯會2011年7月1日改選換屆,栗潛心也當選為第19屆會董。

 



栗戰書被指是“團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