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理性愛國 需清除仇恨教育
( 2012-09-21 )



      從小學甚至從啟蒙階段就開始,中國就對下一代展開了愛國主義教育。雖然有“別有用心者”譏之為洗腦,但當局強調中國特色,理直氣壯擇“善”固執,除了教材,在生活中媒體上,愛國愛黨教育的例子俯拾即是。
      與此同時,中國人自然而然也就接受了“不愛他國”的教育,甚至很小就從心底埋下了“仇恨他國”的種子。尤其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被欺凌史,仇家之多,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更加苦大仇深。
      由於北京當局“維穩”是基本國策,很少提供愛國的舞台,以致灌滿了愛國醬糊的青年總是覺得生不逢時,不能狠狠地愛一把“國”。感謝港台民間幾十年的保釣運動,也感謝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島的蠢行,終於,千千萬萬“飽學愛國之士”,在“保衛釣魚島”的大旗之下有了戰場。
      地處東海一隅的日本,可說是中國的世仇。雖然日本以其高質精美產品征服了億萬中國客戶,但在抗日電視劇抗日小說和抗日教材中成長的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從未認為日本是朋友是好鄰居。
釣魚島雖小,但中國人爭的不僅僅是這個蕞爾小島,而是尊嚴,是面子,更是仇恨。當然,也不排除中國“崛起”後,借機向外界展示肌肉。
      可惜,由於教材只教要愛國,卻未有教如何選擇戰場。愛國青年自然不作他想,因利就便,把自己的城市當作了愛國戰場,打砸搶當成了愛國方式,把服務市民的日系汽車日式餐廳日式服裝店等當成了打擊對象。一時間,暴行處處,甚至鬧出了外交大笑話––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也成為發泄對象,其座駕遭到愛國青年的襲擊。
人們不禁問:難道是義和團再世?
      全國上百城市同時爆發反日示威,也令人產生其他的聯想。是當局有組織的部署,還是當局維穩機制失控?從目前局勢來看,似乎並未失控。
      但更希望不是前者。守土之責,本是當局責任。如果靠煽動民眾,以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則與當年義和團和文化大革命沒有區別。而這兩次嘗試皆種下動亂和失敗的惡果。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中國青年心中仇恨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要讓血氣方剛的青年理性愛國,務必清除他們心中的“仇恨”之源。
      在愛國的大潮之下,北京當局不失時機地拋出了王立軍審判,並由新華社記者洋洋灑灑地發表了“庭審及案情始末”的報道。雖然,王立軍“叛國”行為早已被漂白為“叛逃”,報道也選擇性很強,但仍然可堪細讀。本報節選了案情部分,原汁原味,以便讀者對案情自行解讀(詳見頁22)。
      早前中國青年湯遠熙懷疑弒母案,曾鬧得全世界沸沸揚揚。最近有報社記者前往探監,訪問了湯遠熙。從訪問中,對湯遠熙為何如此心狠手辣,也許可以有一些側面的了解(詳見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