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關東兒女闖蕩溫哥華
( 2012-09-14 )



東北同鄉總會每年都在本拿比舉辦大型餃子宴,圖為老鄉們正在包餃子。

廣袤的土地和寒冷的天氣造就了東北人粗獷豪放的性格,激情而張揚。內質剛毅,外表強悍,古道熱腸的關東兒女,來到美麗平和的溫哥華,開始了全新的生活。他們的勤勞勇敢,使他們在適應加拿大生活的過程中表現了強韌的生命力。
在溫哥華的各種場合,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東北人。他們熱情、直爽,幹什麼事情都很有精神。來到溫哥華後,有人工作創業,有人享受生活,各有各的精彩人生。
東北商會執行會長蕭南寧說,東北人重情義,很多人是性情中人,如果合伙做生意,合得來,賺賠都心甘情願;如果合不來,掙多少錢的生意都不做。商會副會長Michael說,東北人大氣,講義氣,願意做大事,敢做敢為,做事雷厲風行。
蕭南寧告訴記者,2005年商會剛成立時,會員才十幾人,就敢在溫哥華市中心海耶特酒店搞“中華風加國情”春節活動,請來嘉賓700人。後來春節活動轉到本拿比的希爾頓酒店,也是有規模有檔次。每年春節活動,總領事、溫哥華貿易局局長、多個市長都出席,還請來其他族裔參加活動。他說:“辦活動就辦好,搭建經商人士高層次的交流平臺。”
讓大溫華裔印象深刻的春節活動,還有東北同鄉總會的“餃子宴”。每年都有幾百人參加,熱熱鬧鬧的,喜慶中顯示了東北人的大氣和熱情。
溫哥華東北人多,東北菜館也聚人氣。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紅燒大骨頭,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熟悉的口音,家鄉的美味,使人幾乎把溫哥華當成了東北老家。
圖文:記者董清霞 /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把家鄉味道帶來溫哥華
     
“做是一天,趴也是一天。”孫鳳梅整天忙碌,她這樣解釋自己為什麼閒不下來。
      孫鳳梅是東北撫順人,在國內時是商場經理。來溫哥華才一年半,就在麗晶廣場買下了一家餐館,在經過一番調整定位後,做起了正宗的東北菜。餐廳雖然只有30個座位,卻經常是賓客滿座。客人很多都是老鄉,一看老闆娘典型東北人的樣子,就知道他們做的東北菜是正宗的。

      用雙腿走遍溫哥華
      剛來溫哥華時,孫鳳梅雖然買了車,但到什麼地方去基本上是走路,一走就是三個小時。她剛開始時在麗晶廣場附近租房,就在附近溜達,把本拿比走得很熟。後來在溫哥華Kingsway夾Knight街附近買了房,就從家一直往北走,走到唐人街,來到市中心;她還曾順着25街一直走到Cambie街,從家裡一直走到Granville Island,走到中國駐溫領館。
      她是邊走邊看,進到不同的商店看,所以她知道哪裡的雞蛋最便宜,哪個超市在促銷什麼,還找到了批發市場。那時她在上ESL課,經常帶同學去買價廉物美的東西。後來她開餐廳,進貨就輕車熟路了。
      一路走一路看,她看Main街上印度人在賣首飾、五顏六色的傳統服裝,在Hastings街上遇到了嚇人一跳的流浪漢,在Granville Island上發現了賣新鮮蔬果的公眾市場。
      “我來溫哥華沒坐過公車,走路把所有地方搞熟了,開車到哪兒都認路。”她說。

      找不到工作就為自己打工
      她移民是帶兒子先來的,丈夫後來也來了。丈夫在國內是搞藝術攝影的,現在也腳踏實地,在餐廳裡忙活。現在他們一家三口都在餐廳工作,兒子還在讀書,課余時間來幫忙。孫鳳梅指着牆上的風景攝影作品說,這些都是丈夫拍的,門口的招牌也是丈夫設計的。
      按孫鳳梅的話說,她一家是在“為自己打工”。他們也請了幾位員工,忙時廚房裡有五六個人。天天忙碌,特充實,回家睡得踏實。她說,移民從中國帶多少錢都不夠,掙到加幣才覺得什麼東西都沒那麼貴了。
      她剛來時也曾經到華人超市找過工作,人家看她當過很多年經理,不要她。她也瞭解自己,太有主見,不適合打工,就想辦法尋找賺錢的機會。她自己做東北香腸、皮凍,拿到一家鴨脖子店寄賣,也經常義務幫店主賣貨。
      由於經常在麗晶廣場一帶流連,有一天她看到臨街的一家餐廳在出售。她說,那一帶中國人多,賣吃的東西準行。她看好了這家店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因為合同一簽就是5年,她擔心下次機會要在5年之後,就果斷地簽了約。那時她還是很新的移民,也沒做過餐廳,但她對溫哥華已經瞭解得很清楚,而且對自己有信心。
      把店簽下來後,她才開始找廚師,一切從頭開始。店剛開,那間鴨脖子店卻要關了,欠了她一些貨款還不了。她就干脆把店買下來了,同時開了滷味店。

      所有菜都照老家口味做
      開始時因為沒經驗,定位不准,特色不清晰。做了一段時間,她才找準方向,只做正宗的東北菜。她說,所有的菜,都照老家的口味做。有人說,現在流行低鹽,孫鳳梅說,東北菜重口味才地道,該什麼味兒就什麼味兒。
      她雖然英文不好,但做事講究方法,有效率。很多中餐館認為加拿大的衛生規定過分嚴格,不適用於中餐,但她覺得一切按規定辦,就很簡單。雖然店小,她還很快把酒牌申請下來了,也覺得手續不複雜。
      談到東北人有什麼特點,孫鳳梅說:“直爽、開朗、實實在在。”也就是這種典型的東北人個性,使孫鳳梅適應環境,在溫哥華紮下根來。

      換一種活法做顧家好男人
      很多人認為東北人很大男子主義,但賈振光對妻子女兒的關心照顧,讓人看到東北男人的另一面。
      賈振光是大連人,在國內是大型企業集團的總工程師兼外資企業總經理,因公務繁忙,平時在家吃飯的機會都很少。來加拿大後,很認同加拿大“家庭最重要”的理念,把照顧好家人當成最重要的事。

      照顧好家人就開心
      本來可以找到賺錢更多的工作,但他只是選擇了一個時間自由,方便接送太太女兒的工作。為了跟太太上班的時間保持一致,他跟老闆商量,把上班時間調整到從下午到晚上。
      為了做出美味佳餚,他上網查菜譜,學會了做烤火雞、京醬肉絲、溜肝尖等很多拿手菜。週末,他們一家三口經常一起參加各種活動,或是到景點遊玩,享受簡單生活的樂趣。
      賈振光現在的這份工作是來加拿大一個星期就找到的,在一家公司做集成電路,有一定技術含量。一年後,他就被提拔為部門的生產主管。
      後來公司因為火災停產一年,他曾經當過一段修車師傅,原來的公司恢復生產後,老闆又找他回來上班。老闆信任他,他也配合老闆,公司有緊急的活兒找他,他隨叫隨到。他有什麼事情想走開,比如去車站接太太、女兒下班,老闆也同意。他喜歡這份工作,上班不累,老闆隨和,時間上比較有彈性。

      考到修車牌照還拿了獎學金
      在公司因火災停業的一年中,賈振光就用EI申請到昆特蘭理工大學進修汽車維修專業。一方面他想體驗一下在加拿大學校學習的經歷,一方面也想在本專業方向努力一下,因為他在國內學的是汽車設計專業。但由於他沒有動手修汽車的實際工作經驗,在修車技師的4個等級中,他需要從最基礎的1級學起。
      已過天命之年的賈振光和20幾歲的本地同學一同學習,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難住他的不是專業,而是英語。每天回家要看書到很晚,每次考試都是最後一個交卷,別人交卷時,他往往都只答完一半,幸好考試不限時間。
      考試是在電腦上做選擇題,賈振光不是不會,只是看不懂似是而非的選擇題。賈振光說:“這哪是考汽車基礎知識呀,這簡直就是考我英文語法嘛。”沒辦法,只好在考試前多看幾遍書,多做幾遍復習題,就差點兒沒把題目和答案背下來了。但老師留的家庭作業,因為沒有時間限制,多花些功夫就可以慢慢看懂,所以每次老師在課堂上對家庭作業答案時,賈振光的正確率總是最高。老師在鼓勵其他同學的時候,也總是拿他舉例子,說他學習努力認真。
      有一天,他收到了學校寄來的一封信,打開信粗略一看,有金額,有截止日期,還以為是又讓交什麼費用呢。仔細閱讀才確認,由於他學習,成績優秀,榮幸地得到了學校的獎學金750元,全班20多名同學中,只有4人得此殊榮。
      全家人着正裝隆重出席了賈振光的頒獎晚會,那天剛好是中國農曆春節。來加拿大後平時沒機會穿的西服、領帶都壓箱底兒了,他太太翻箱倒櫃找出來。穿戴整齊後,行頭一變,人頓時顯得更精神。當晚,所有到場的人都是西裝革履的,滿眼都是風度翩翩的紳士。這是他來加拿大後,難得經歷的一次正式場合。

      遭遇老闆種族歧視
      賈振光學習結業後,嘗試到一家專修德國汽車的維修店工作,老闆是德國人。賈振光在國內時,去德國洽談過合作項目,德國人工作認真的態度,給他留下很好的印象。這次他以為跟認真的德國人能學點本領,哪知遇上了歧視中國人的老闆。
      他去應聘時看到,這是一間不大的維修店,店內有同時修兩輛車的位置,旁邊放着老闆的車,車窗上明晃晃地掛着納粹那擰着的十字標識。老闆坦言說自己脾氣不好,賈振光認為老闆很坦誠,直來直去的人總比彎彎腸子要好相處。
      德國老闆的確很認真。第一天幹活,修完一個車後,他按老闆要求,用水把車洗干淨。完成後,老闆問:輪胎也洗了嗎?賈振光說:都洗了。老闆接着又說:“這不是你們中國人的車,這是德國人的車,一定要洗得非常幹淨才行。”這話讓他聽着很彆扭。 
      中午吃飯時,賈振光一打開飯盒,老闆就湊上前仔細看,然後驚呼:“你每天都有魚有肉的,吃得太好了,比我吃得好多了!”老闆每天的午餐總是漢堡。
v賈振光修車時,習慣性地關車門。老闆聽到聲音後,瞪着眼睛喊:“輕點!這不是你家的車。我這裏的車不能這樣關!” 賈振光心想,都是這麼關車門呀。嘴裏卻應道:“下次會注意”。
      為了積累修車經驗,賈振光很想在此店堅持幹下去,但他只幹了幾天,就看出這不是久留之地。他不知道“紅旗還能打多久”。
      正猶豫不決時,原來公司的老闆召他回去做,於是他就提出不幹了。這個德國老闆還想耍賴少給工資,賈振光沒和他客氣,據理力爭,要回了自己應得的報酬。
      這份修車工作他只幹了一個星期。

      來加拿大換了活法
      賈振光是最後一批知青。1975年下鄉,1978年上大學,他在農村虛度了3年光陰。他和姐姐在同一個地方插隊,姐姐比他先下鄉,已經在農村小學當老師,他下鄉後,就在學校當了修理工,修理學校的門窗和桌椅板凳,也為大隊做些木匠活兒。
      他是在農村插隊時考的大學,考點設在公社,他早晨4點起床,走兩三個小時的路,翻過兩座山去公社參加考試。之後,他在農村收到了錄取通知書,所在的大隊只有他一個人考上了。
      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瀋陽一家農機企業。他家在大連,來到瀋陽後住單身宿舍,在單位食堂吃飯,週末他也不逛商店,把業余時間都用在鑽研圖紙上了。本來大家輪流值班在辦公樓的值班室睡覺,他因為經常畫圖紙到很晚,就直接睡在值班室裏,替所有人值班了。領導總是驚訝他怎麼幹了這麼多活兒。
      因為工作努力,賈振光很快成為單位的技術骨幹,不到三十歲就擔任了技術廠長,後來又升到副局級,成為農機汽車集團的總工程師兼副總經理。他經常在專業刊物上發表學術文章,在農機汽車行業是小有名氣的專家。但他仍經常給自己充電,利用業余時間參加英語學習班,讀了經濟管理碩士。白天有專職司機為他開車,下班後,他就自己騎自行車去上課。他說,那時候還不興領導自己開車。

      擅長產品技術談判
      他每年都出國考察洽談合資合作項目,走過二十多個國家。為公司引進促成了多個外資、合資企業。
      他比較擅長產品技術方面的談判。印象很深的一次是跟韓國人的合作洽談,談判進行了一夜,從下午直到凌晨4點,雙方都不讓步,談判陷入僵局,他發話說:“撤。”                    
      就帶着工作人員結束了談判。第二天早晨7點再談,韓國人終於讓步簽了合作協議。
      項目談成之後,他與韓方老闆成為朋友,緣于韓方老闆非常認同他的能力與實力。在一次吃飯時,韓方老闆跟他說,當時是想送他一塊金表作為合作禮物的,但他談判的條件太苛刻,不讓步,金表就沒送。他嘿嘿一笑不以為然,以他的專業經驗,在談判中為公司爭取到更多利益,讓他很有成就感。
      賈振光在專業技術管理方面得心應手,但他對官場中拉關係送禮的應酬、以及應付無休止的權力之爭感覺很累心。後來,和其他移民一樣,為了孩子的未來,太太和孩子先出國了。賈振光覺得從長期打算來看,一家人要生活在一起才是,於是放棄自己在國內舒適的工作,選擇來加拿大和家人在一起。
      從官員變成平頭百姓,做一份不操心的平凡工作,剛開始肯定會有些心理落差,但他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生活。在國內他以工作事業為主,出國後,他以家庭為重心。孩子畢業後找到了滿意的專業工作,太太的工作也很穩定,他就甘心當好綠葉,做家中的後勤。
      他說他在國內時整天忙忙碌碌,很少有家庭觀念,到這裏才重新理解家的概念,所以他很滿意現在的平淡生活。出國讓他換了一種活法,腳踏實地,享受家庭樂趣,他覺得這樣簡單的日子挺好。

      腳踏實地路越走越寬
      白楠是黑龍江人,1995年從北京移民到加拿大,是比較早的技術移民。他在移民中算錢帶得多的,帶了2000美金,一半是借的。他和太太先在沙省登陸,租住地下室。為了生存,他開始了打工生涯。他在批薩店打工,是從下午5點到凌晨3點,中午再到另一家餐館洗碗。辛苦還好忍受,最難熬的是沒覺睡。
      他還幫姐姐管理房子,修房子、出租都管。大太陽下修屋頂,汗出得褲子都能擰出水來。
      這樣打了四年工,拿了公民身份,也有了點積蓄,就去了美國。
      他發現在美國做小生意也不容易,就邊打工,邊在週末賣貨。打的還是餐館工,在臺灣人開的餐館做西廚,週末為計算機公司賣貨。一周7天都在工作,幹了近4年,攢了2萬多元,回到溫哥華。
      在漫長的打工生涯時,白楠一直在讀書,在沙省學了汽車維修和西餐課程,在美國讀了計算機碩士。回溫哥華時,是IT泡沫破滅之後的2003年。
      這一年,白楠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批薩店,一個人幹活,廚師是他,招呼客人的也是他,還抽時間出去送外賣。太太沒來幫忙,因為她已經成為會計師了。
      為了發展業務,白楠開了兩家分店。他說,開批薩店是很艱辛地掙錢,小生意開多賠多,因為沒時間打理,管不過來。
      家裡換房子,從溫哥華的城市屋換到高貴林港的獨立屋,他就結束了批薩店的生意,在高貴林港買了個小品牌咖啡連鎖店。他說,買小連鎖店要小心,並不一定是買到了賺錢機器。他說,15萬元買的生意,自己上班,一個月可以賺2000元,相當於打工。如果不去,員工沒人盯着,1個月就只能賺500元。
      回顧早期的艱難經歷,白楠說,中國有短線發財的機會,加拿大沒有,錢是慢慢來的,走的是慢慢的長線。“中國一步一塊金子,一步一個坑。在加拿大,一低頭一個2毛5。”他說。
      機會終於來了。白楠參與投資了沙省的一家鉀肥礦,這家公司後來成功上市。賺到了一筆錢,這才使他從此步子可以邁大一些了。他開始在烈治文買舊房拆了建新房出售。做得多了,他自己考了經紀牌,也幫朋友管理建房流程。
      經過多年的摸索,他認為,在加拿大最有前途的投資賺錢機會在礦業和房地產。他能夠進入這兩個領域,與多年的積累有關。開咖啡廳使英語的聽說能力很好,也認識了很多西人朋友,三教九流的都有。對他瞭解當地文化,做事方式有幫助。
      餐館業門檻低,也不能急功近利。按他的經驗,做餐館,衛生第一重要,衛生不好,政府會讓餐館停業,顧客對衛生不好的餐館也是避之則吉;味道是第二位,味道好顧客才願意來;價格占第三位,服務占第4位。對新移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跟別人合作,簡單點比較好。
      他遇到過很多新移民,覺得新移民最重要的是把狂躁的心平靜下來,也不要總是把加幣換算成人民幣。要融入加拿大的思維方式,才能融入本地華人的生意圈。
      他說,在加拿大誠信很重要,做事誠信,也信任別人。實力不是第一位的。如果人品好,有實力的做生意,沒實力的做朋友。

      豪放勇敢的關東兒女
      東北人的定義是指世居和定居在東北黑土地之上的局民,是出生和成長在東北大地上的中國人,是對東北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和無比深厚的地域情結的關東兒女。豁達、豪放、剛毅、勇敢是他們鮮明的特點。
      東北,古稱遼東、關東、東北三省、滿洲、關外,是中國東北方向國土的統稱,以山海關和烏蘭察布市為分界,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東部(即“東四盟”,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土地面積為145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面積的13%。東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古代從東胡、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滿洲一直代表亞洲的強權,締造了半部中國史,近現代成為中國經濟和東亞經濟的領頭羊。
      東北是中國重要資源最富集的地區,被稱為是全亞洲最富饒的地方。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征,土質以黑土為主,是形成大經濟區的自然基礎。與中國其他地理大區的情況不同,東北三省的居民對“東北”這一概念的認同感大於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認同感,即首先認同“東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對省籍的認同。這一現象的形成原因與該地區的獨特歷史、風俗習慣及語言的統一,關內關外形成鮮明對比。發源於東北的鄉土娛樂有二人轉、秧歌、吉劇、踩高蹺等,地方特色鮮明。
      很多人認為東北人很大男子主義,但賈振光對妻子女兒的關心照顧,讓人看到東北男人的另一面。
      賈振光是大連人,在國內是大型企業集團的總工程師兼外資企業總經理,因公務繁忙,平時在家吃飯的機會都很少。來加拿大後,很認同加拿大“家庭最重要”的理念,把照顧好家人當成最重要的事。

      照顧好家人就開心
      本來可以找到賺錢更多的工作,但他只是選擇了一個時間自由,方便接送太太女兒的工作。為了跟太太上班的時間保持一致,他跟老闆商量,把上班時間調整到從下午到晚上。
      為了做出美味佳餚,他上網查菜譜,學會了做烤火雞、京醬肉絲、溜肝尖等很多拿手菜。週末,他們一家三口經常一起參加各種活動,或是到景點遊玩,享受簡單生活的樂趣。
      賈振光現在的這份工作是來加拿大一個星期就找到的,在一家公司做集成電路,有一定技術含量。一年後,他就被提拔為部門的生產主管。
      後來公司因為火災停產一年,他曾經當過一段修車師傅,原來的公司恢復生產後,老闆又找他回來上班。老闆信任他,他也配合老闆,公司有緊急的活兒找他,他隨叫隨到。他有什麼事情想走開,比如去車站接太太、女兒下班,老闆也同意。他喜歡這份工作,上班不累,老闆隨和,時間上比較有彈性。

      考到修車牌照還拿了獎學金
在公司因火災停業的一年中,賈振光就用EI申請到昆特蘭理工大學進修汽車維修專業。一方面他想體驗一下在加拿大學校學習的經歷,一方面也想在本專業方向努力一下,因為他在國內學的是汽車設計專業。但由於他沒有動手修汽車的實際工作經驗,在修車技師的4個等級中,他需要從最基礎的1級學起。
      已過天命之年的賈振光和20幾歲的本地同學一同學習,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難住他的不是專業,而是英語。每天回家要看書到很晚,每次考試都是最後一個交卷,別人交卷時,他往往都只答完一半,幸好考試不限時間。
      考試是在電腦上做選擇題,賈振光不是不會,只是看不懂似是而非的選擇題。賈振光說:“這哪是考汽車基礎知識呀,這簡直就是考我英文語法嘛。”沒辦法,只好在考試前多看幾遍書,多做幾遍復習題,就差點兒沒把題目和答案背下來了。但老師留的家庭作業,因為沒有時間限制,多花些功夫就可以慢慢看懂,所以每次老師在課堂上對家庭作業答案時,賈振光的正確率總是最高。老師在鼓勵其他同學的時候,也總是拿他舉例子,說他學習努力認真。
      有一天,他收到了學校寄來的一封信,打開信粗略一看,有金額,有截止日期,還以為是又讓交什麼費用呢。仔細閱讀才確認,由於他學習,成績優秀,榮幸地得到了學校的獎學金750元,全班20多名同學中,只有4人得此殊榮。
      全家人着正裝隆重出席了賈振光的頒獎晚會,那天剛好是中國農曆春節。來加拿大後平時沒機會穿的西服、領帶都壓箱底兒了,他太太翻箱倒櫃找出來。穿戴整齊後,行頭一變,人頓時顯得更精神。當晚,所有到場的人都是西裝革履的,滿眼都是風度翩翩的紳士。這是他來加拿大後,難得經歷的一次正式場合。

      遭遇老闆種族歧視
      賈振光學習結業後,嘗試到一家專修德國汽車的維修店工作,老闆是德國人。賈振光在國內時,去德國洽談過合作項目,德國人工作認真的態度,給他留下很好的印象。這次他以為跟認真的德國人能學點本領,哪知遇上了歧視中國人的老闆。
      他去應聘時看到,這是一間不大的維修店,店內有同時修兩輛車的位置,旁邊放着老闆的車,車窗上明晃晃地掛着納粹那擰着的十字標識。老闆坦言說自己脾氣不好,賈振光認為老闆很坦誠,直來直去的人總比彎彎腸子要好相處。
      德國老闆的確很認真。第一天幹活,修完一個車後,他按老闆要求,用水把車洗干淨。完成後,老闆問:輪胎也洗了嗎?賈振光說:都洗了。老闆接着又說:“這不是你們中國人的車,這是德國人的車,一定要洗得非常幹淨才行。”這話讓他聽着很彆扭。 
      中午吃飯時,賈振光一打開飯盒,老闆就湊上前仔細看,然後驚呼:“你每天都有魚有肉的,吃得太好了,比我吃得好多了!”老闆每天的午餐總是漢堡。
      賈振光修車時,習慣性地關車門。老闆聽到聲音後,瞪着眼睛喊:“輕點!這不是你家的車。我這裏的車不能這樣關!” 賈振光心想,都是這麼關車門呀。嘴裏卻應道:“下次會注意”。
      為了積累修車經驗,賈振光很想在此店堅持幹下去,但他只幹了幾天,就看出這不是久留之地。他不知道“紅旗還能打多久”。
      正猶豫不決時,原來公司的老闆召他回去做,於是他就提出不幹了。這個德國老闆還想耍賴少給工資,賈振光沒和他客氣,據理力爭,要回了自己應得的報酬。
      這份修車工作他只幹了一個星期。



老東北餐館的老闆孫鳳梅。

賈振光和太太在女兒研究生畢業典禮上。

白楠經過多年的努力,生活和事業走上了另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