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藝術品拍賣市場“劣幣驅逐良幣”
( 2012-08-31 )



長沙市民在藝術品投資與收藏展覽會上觀看一件清代瓷器。新華社

億元神話、高回報率,這幾年藝術品市場火爆狂熱,不少投資資金趨之若鶩。有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實現了968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總成交額,不過,這背後卻隱藏着不為人知的秘密。“劣幣驅逐良幣”,某拍賣行董事長甘學軍這樣評價當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

      回到1993年到2003年的十年間,藝術品拍賣市場幾乎沒發生過太大的價格起伏,行情一直很穩定。“那時拍場中有上百萬元的拍品出現,就是一件轟動的事情。”1993年就進入拍賣行業的甘學軍回憶。2003年後,投資資金開始大規模入侵,特別是近兩年藝術品金融化的崛起,原有的價格行情和定價體系被擊破,傳統收藏的堤壩開始崩潰。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下稱雅昌監測中心)統計顯示,2011年拍賣市場968億元的總成交額,與2010年596.53億元相比,飆升了62.35%。這很大一部分得益於這兩年藝術品投資觀念的延伸和藝術品金融化的趨勢。但這些令投資資金興奮的高增長資料背後,卻隱藏着不為人知的秘密。


      三流拍賣行“吹泡泡”
      作為中國較為權威的拍賣市場第三方統計機構,雅昌監測中心2011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是以中國357家拍賣公司、3112個專場、6663653件上拍作品和327212件成交作品作為資料獲取樣本分析研究的。
      北京一家拍賣行的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拍賣行大概有8000家,僅2011年下半年就有近百家拍賣公司入市。在資深業內人士的眼中,大多數拍賣機構的數據並不可信。“有的拍賣機構一入市舉辦了一場拍賣,就敢宣稱自己的成交額達到十幾億,在我們看來這都是三流拍賣行。”
      雅昌監測中心負責分析調研工作的徐翠雲解釋道,為了公平起見,968億元的總成交額囊括了所有拍賣行的總成交資料。但在具體項目上,選取的拍賣資料要同專家顧問團深入溝通,並多方參考業內人士的評價,對拍賣行的信譽進行評估,拍出虛假信息,不可信的拍品不會進入該中心“藝術品拍賣高價TOP100”排名。
      2011年下半年成立的北京盈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盈時拍賣),2011年12月16日舉行了一場秋拍之後,就宣稱其總成交額達到10.57億元,有4件拍品過億,14件藝術品成交價超過千萬。相比之下,中國嘉德在2012年春拍中舉行了52個場次的拍賣,才取得21.42億元的總成交額。盈時拍賣曾對外宣傳,註冊資金達到1億元,但工商資料顯示僅1000萬元。因此,雅昌對其拍賣數據並未予採信。


      左手倒右手 信託藏貓膩
      藝術品投資觀念的延伸,讓原本只是小眾參與的藝術收藏市場,逐步拓展成為更多投資者參與的投資市場。藝術品私募基金、藝術品信託不斷湧現並擴大規模,與拍賣行間存在的關聯交易、虛假成交偶爾浮出。
      藝術品信託最初是以融資類的方式面世的,但經過這兩年的發展,融資類藝術品信託已難覓蹤影,2012年上半年發行的均是投資類。一些業內人士對此仍表示懷疑,投資類並不一定真正做投資,而且手法更為隱蔽了。
      打個比方,某個藝術品信託的投資顧問,實際上早在好幾年前就買下了一批價值500萬元的藝術品。建立信託計劃後,投資顧問通過委託的方式將這批藝術品拿去拍賣,自己再出天價1億元買回來。此時,相當於信託計劃的投資者將這筆天價藝術品接手。投資顧問可以將這1億元拿走使用兩年,到期後付給投資者10%的年化收益率即可。因為拍賣行通常不會披露買賣雙方是誰,也缺乏市場監管,所以這種左手倒右手的資金遊戲和利益輸送無法避免。
      雖然藝術品信託的資料很不透明,但業內明眼人從少量公開資料也可看出一些端倪。比如投資募集資金有零有整的,就很可能是投資於一項大件藝術品或已在手中的藝術品;再如,投資於犀角象牙等不易流通、在國際上被禁止的藝術品,很有可能就是投資顧問原本手裏就有這麼一批東西。

      先計算時間成本再辨真偽
      在如今火熱的拍賣市場中,經常出現行內人認為並不是很好的藏品,卻被推到很高的價格。齊白石的作品2012年春季的價格為68萬元每平尺,2011年春季曾達到歷史最高價124萬元每平尺。而某大拍賣行的一次小拍賣會上,一件齊白石的作品,估價僅幾萬元,在拍賣行業的潛台詞就是,這是有爭議的拍品,所以不重視。但這件拍品最後賣到了五六百萬元,讓傳統藏家們很疑惑。
      涉足藝術品金融產品的甘學軍解釋,這很可能就是藝術品信託的投資顧問機構在搶着建倉。投資資金的特性是要迅速取得定價權,產生市場指數,追求建倉規模,因此建倉過程是大規模購買,進而拉動價格迅速上漲,並引發贗品大量投放市場。
      同樣是購買藝術品,收藏和投資之間存在着非常嚴重的悖論。對收藏者來說,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萬一是假的呢?”而對急於建倉的投資者來說,考慮的首要問題是“萬一是真的呢?”
      對急於建倉的人,資金運作的最大成本是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因此他們通常帶有僥幸心理,覺得不可放棄每一件可能是真的作品,所以將時間成本的重要性置於真偽之前。在瘋狂的市場裏,投資者很可能會帶着採取博傻和擊鼓傳花的方式進行投資。但傳統收藏更為謹慎,因為藏家並不會太過計較時間成本,可能用一輩子來收藏和鑒賞。
      與一般金融產品不同,藝術品並不是買入的量多就能取得定價權。“你可能買入了上萬件齊白石作品,也不一定能掌握到定價權,因為很多是成色不足的東西;但有人可能只買入了十件作品,就掌握了定價權,因為他手中的都是代表作。”甘學軍說。
      除了把握建倉時機,機構建倉還必須有明確的指數支撐。通常,人們參考的是藝術品在每次拍賣中的價格變動指數。在投資領域,幾年時間內多次上拍的作品才能迅速繪出價格指數,投資者會以這一指數上揚的趨勢作為購入的依據,因此要求藝術品在短時間內有較高的換手率;但在傳統收藏市場,高的換手率意味着這並不是一件好作品,所以大家都急於出手。
      “投資終歸要依賴資本市場的規律,所以要把傳統收藏和投資區分開,否則永遠糾結不清。”甘學軍提醒。

      投資顧問 違規風險突現
      雖說投資類信託是發展的主流,但由於投資顧問的水準參差不齊,投資目的各不相同,風險一步步暴露了出來。
      北京雅盈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雅盈堂)以其自有的人民幣資金認購次級,理論上從結構設計方面為優先順序委託人的資金添加安全墊。此外,北京藍色港灣置業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這一讓外人看不明白的連帶責任保證看似安全,但近日農行副行長楊琨正協助有關部門調查一事,牽扯出了神秘商人王耀輝,也讓該信託計劃暴露在風險之下。雅盈堂為中輝國華實業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王耀輝所控制。王耀輝同時也是藍色港灣總裁,在近年的拍賣市場上十分活躍,已購入十數億的藝術品。
      成立於2010年4月份的雅盈堂,在當年6月的春拍中以4.368億元拍下黃庭堅《砥柱銘》後,開始頻繁出現在藝術品信託中。雅盈堂曾以《砥柱銘》作為抵押,同吉林信託發行了一款融資型信託產品,融資規模達4.5億元。這一資本挪騰術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及業內的傚倣。
      同樣因為老闆出事而暴露風險的是邦文當代藝術投資公司。近期有報道提及,北京邦文藝術投資公司董事長黃宇傑由於涉嫌藝術品巨額逃稅已被拘留。

      收益率預將保持高位
      儘管和體量龐大的房地產信託、工商企業信託不可同日而語,但從2011年的發行情況來看,藝術品信託已經漸成氣候,正成為信託公司和藝術投資公司追逐的熱土。用益信託工作室最新資料顯示,2011年信託公司共發行藝術品信託產品45款,比上年增加35款,增長幅度達350%。2011年藝術品信託發行規模為550075.5萬元,與2010年的75750萬元相比,同比增長626.17%。
      從投資者角度來講,最關心的因素之一是收益率。2011年,藝術品信託平均收益率為9.86%,較2010年的平均收益率9.75%上升了0.11個百分點,增幅為1.13%。而2011年房地產信託和礦產信託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10.2%和9.8%,可以說,藝術品信託與上述兩類信託產品收益率“不分伯仲”。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對於藝術品信託的“爆發”,用益信託分析師雷雯雯認為,2011年經濟環境受歐債危機影響,投資渠道變窄,股市樓市資金湧入藝術品市場。流動性氾濫刺激了藝術品投資市場;投資者避險、抗通脹的投資需求觸發了藝術品投資市場火爆。另外,銀行緊縮銀根,一些急用錢的藏家被迫出讓藏品,使得中國藝術品市場更加火爆。
      用益信託預計,2012年藝術品信託發行仍將保持增長態勢,但速度可能有所放緩。在產品交易結構的設計上以及風險控制措施方面將有更多創新,投資類產品仍將佔據主導,投資標的和發行將繼續呈現多樣化發展,收益率或將保持高位。

      資本“遁”入藝術品
      中國一些金融機構如私人銀行、信託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近年來紛紛推出藝術品基金,並進入迅速擴張期。這種以基金形式介入文化領域的資本,大多尚處於“掩蓋期”,他們正試圖用他們慣常的手法逐利。
      上海市普陀區莫干山路99號的M99藝術空間,是這條湖畔小街上的第一家畫廊,門前一支高高聳立的毛筆,透射着中式古典文化的氣息。藝術塗鴉的殘垣斷壁,破舊的建築……這裏像是一片被春光遺忘的角落,看上去,更像是一處“待拆區”。然而,此處的價值卻在近幾年不斷凸顯。
      畫家薛松是第一個進駐莫干山的藝術家,也是讓這條街巷價值得以迅速提升的關鍵人物。薛松進駐莫干山後不久,正趕上西蘇州河一帶的一批工作畫室搬遷,又一批藝術家陸續搬進了莫干山區,這裏便逐漸發展成知名藝術作品的聚集地。而他當時進駐的莫干山路50號,後來的“M50藝術空間”則成了海派藝術展區的符號,更讓“M50展區”成為藝術界人士對上海莫干山藝術品集聚展區的簡稱。
      M50展區繁榮的背後,是資本的力量在狂熱地推送。莫干山一帶,除了來來往往的藝術類創作者與愛好者外,還有一類人同樣每天在此穿行,他們是投資家或資本家。他們來此的目的不僅僅是體驗藝術,更是收藏與投資兼具。
      浙江商會副會長邱學凡也是此處常客,他也是上海大溪藝術品投資中心(下稱大溪投資)董事長,出於個人愛好及對投資市場的觀察,2010年開始組建這家藝術品投資公司。
      跟邱學凡的經歷相似,被業界稱為“頂級”收藏家、投資者的鄭好,他的投資行為也是基於在商業領域有所建樹後的自身愛好。鄭好一直強調藝術支持商業,商業支持藝術,滾動式發展,這也是其在此領域投資的主要戰略。
      不過,此前這位“玩家”一直遊移在公眾視野之外,資金一直屬於“潛入”狀態。直到2008年首屆中國雕塑大展溫州站揭幕,作為展覽的贊助人、五星級萬和酒店投資集團董事長的鄭好才逐漸浮出水面。
      至於鄭好與邱學凡等浙商的資本具體有多少進入藝術類領域,他們不願意透露,目前也無權威機構對此作出統計。但根據機構規模與藏品價值的大致評估,每人起碼在億元以上。

     



天津一個藝術品交易所的工作人員查看交易圖。新華社

杭州市民在藝術品拍賣會上鑒賞拍品。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