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倫奧開幕式 大秀人文情懷
( 2012-08-03 )



倫敦開幕式展示全民醫保的場景,表演的2000多人全是普通的醫護人員。

      倫敦作為第三次舉辦奧運的城市,開幕禮雖以英國歷史為骨幹,但沒有拘泥於傳統包袱,節目驚喜連連,女王伊利莎伯二世更參與其中“跳傘”進場;球星貝克漢姆則駕駛快艇將聖火送到會場。最意料之外的,是火炬最後由七位名不經傳的年輕運動員,合力燃亮聖火盤,象征今屆倫敦奧運的精神“啟發新世代”,亦宣告奧運會正式展開。
      開幕禮於7月27日晚,在象征“2012”的20時12分展開,由拖着紅白藍三色煙霧的戰機,劃過主場館“倫敦碗”奧林匹克體育場(Olympic Stadium)上空揭開序幕。應屆環法單車賽奪冠,英國單車手維金斯(Bradley Wiggins)敲響大鐘啟動開幕禮。
      有別於上屆北京奧運的壯觀奇景,今次倫敦奧運主打人文色彩,開幕禮主題“奇妙之島(Isles of Wonder)”,由奧斯卡金像導演丹尼波爾(Danny Boyle)執導。首幕田園風光,但轉瞬風雲色變,草地被粗魯地剷除,一變成工業革命的煉鋼廠,象征英國以工業壯大,繼而改變世界歷史。工廠升起以鋼鐵鑄造而成的奧運五環,在空中灑下壯麗的火花。
      之後便是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英女王“跳傘”登場。場館首先播放預錄的短片,86歲的英女王獻出銀幕處女騷,與接下保鑣任務的新一代占士邦丹尼爾基克(Daniel Craig)合演對手戲,登上直升機趕赴會場。
      鏡頭一轉,扮演英女王的特技演員,率先從直升機一躍而下,被女王驚人舉動嚇呆的占士邦,唯有捨命緊隨,引得全場掌聲雷動。衣食富足的英國,隨之而至的是文化蓬勃,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JK Rowling)及喜劇演員、“戇豆先生”路雲艾堅遜亦粉墨登場。
      開幕表演後,循例由各國的參賽隊伍進場。奧運發源地希臘隊打頭陣,東道主英國隊則壓軸,之後由英女王正式宣布奧運會開始。
      聖火由“萬人迷”貝克漢姆(David Beckham)駕快艇護送至主場館,將火炬交給5屆奧運金牌傳奇運動員雷基夫(Sir Steve Redgrave),將聖火轉送給七名英國年輕運動員,象征今屆倫敦奧運的精神“啟發新世代(Inspire a Generation)”。

      倫奧京奧開幕禮思考
      英國倫敦奧運會開幕前,很多人提到4年前京奧開幕儀式那種奢華與炫目;看完7月底英國奧運開場大戲,不少之前不大看好的人啞口無言,怎都想不到,連“事頭婆”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都玩埋一份,而且十分入戲,不落俗套之餘也為皇室形象走向年輕化,做了極為得體的鋪墊。
      說白了,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但英國皇室卻把兩者巧妙地“非政治化”包裝,為君主立憲制度作了世紀式的公關推廣努力,在全球化年代善用體育盛事,把英國軟實力向國際打包推銷:英女王同007占士邦,一齊參與倫敦第三度舉辦的奧運,而且“坐直升機”(當 然是替身)從天而降進入主場館……
      這種創意,也成就了倫敦奧運的口碑及話題,把英式幽默結合國寶級電影角色形象,足以持續發酵,慢慢孕育為2012年倫奧集體記憶基礎,讓全球公民記住了,1955年登基的英女王,並沒給掃進歷史垃圾堆,更非不食人間煙火。這樣一經占士邦隨身保護後,更“升呢”為倫奧超級上賓,與世界公民打成一片。
      我們記憶裏的京奧開幕禮,往往充斥集體主義式機械動力形象,人海戰術場面駭人,每個表演者彷彿小小螺絲釘,個體面目模糊。相較之下,倫奧開幕場面不僅人文主義氣息濃厚得多,連動植物都大批大批地出場。雖未至於上演人間喜劇,但搞手構思近400年英國故事,潛台詞是向文藝復興以來的工業社會及後工業時代致敬,飲水思源,旨哉斯言。
      要比較的話,我寧選天上降落凡塵的倫奧故事,而不喜有點兒逃避現世矛盾,鑽回5,000年文明古國情懷的京奧開幕場面。今天不回家已經不可能,但是家在哪裏?就在人本主義的社會、彰顯民有民享民治、重視個體主義、鼓勵前衛創新的普世價值體系裏。                       作者:何良懋

      備戰奧運 英國盼體育崛起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大不列顛只帶回了一枚金牌和一顆受傷的民族心靈。16年後,得益於一個從國家彩票基金拿到充裕資金、專門培養英國運動員的機器般精密運作的機構,英國奧運代表團已經徹底改頭換面。結果就是英國隊有望在自家主場實現創紀錄的表現。
      從1996年微不足道的15枚獎牌到2008年的47枚,英國過去15年在奧運會賽場的悄然崛起就是扭轉乾坤的典型案例。為備戰倫敦奧運會,英國已經全方位鞏固自己的奧運配置,為政府特許的運動員訓練機構注入資金,招募被稱為“塑膠英國人”的出生在國外的運動員,引進頂級教練,並狠抓有機會贏得獎牌的項目。
      結果是,英國有可能會走出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等傳統奧運強國的陰影,並且還有望製造出一些頭條新聞。高盛預測英國今年夏天贏的金牌將超過俄羅斯,這種可能的結果或許會成為奧運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高盛的分析師預測英國將贏得65枚獎牌,比2008年多出38%。
      負責英國奪取奧運獎牌事宜的機構“英國體育”的首席執行長尼科爾說,不僅僅是參與,關鍵是要贏。尼科爾預測,今年夏天英國將看到自己在現代奧運史上最突出的表現。她說,事實上我對此毫不懷疑。她說,從2006年說服政府劃撥更多資金以來,英國隊就享受到了“最優厚的資助”。
      英國運動員並非向來就享受着這種待遇。他們在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糟糕表現遭到英國媒體窮追猛打,媒體指責運動員為錢不擇手段,其中包括兩名英國跳水運動員摩根和艾利,他們在亞特蘭大沿街兜售自己的奧運隊服換取現金。
      金牌數輸給哈薩克斯坦尤其遭鄙視。《每日鏡報》當時寫道,“昨晚一個牧羊之國羞辱了大不列顛奧運隊的威力”,譴責輸給一個“國民用老鷹捕捉食物”的國家是對英國的侮辱。
      這場危機促使英國政府將資金從新成立的國家彩票基金劃撥給一個能夠培養大批贏得獎牌的運動員以及重振民族威望的體育機構。這個機構就是“英國體育”,於1997年成立。該機構起初是重點抓英國擅長的那些項目,包括賽艇、帆船、自行車和田徑,並着重培養在這些項目中有希望拿到獎牌的運動員。這算是一個很務實的辦法。“英國體育”甚至根除了“體制障礙”,也就是那些在國際上打比賽但已經過了黃金期而且不大可能贏奧運獎牌的運動員。自那時起,“英國體育”就能夠為運動員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援──前提是他們未來有贏獎牌的希望。
      英國奧運代表團已經開始崛起。2000年悉尼奧運會英國隊奪得28枚獎牌,在獎牌榜名列第10位,四年後奪得30枚獎牌,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其47枚獎牌的成績僅次於美國、中國和俄羅斯。
      今年,英國有了更高的目標。倫敦奧運會迎來該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資金支持最雄厚的隊伍,共542名隊員。運動員們的目標是擋住德國和澳洲的攻勢,保住英國獎牌榜第四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