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國字體設計 業界哀呼已死
( 2012-07-06 )





目前中國漢字字庫僅421款,而字庫廠商更是已從原先的幾十家減少到幾家。飽受盜用困擾的字庫行業從業者,正在盡力呼籲法律對中文字體字庫權益的保護,但屢屢出現的“侵權”案例讓他們悲觀地哀歎“字體設計已死”。

      目前中國真正具有生產規模的字體企業只有方正和漢儀兩家,但從2002年至2010年,漢儀卻沒有一款新字庫上市。《南方周末》報道,50歲的殘疾農民崔顯仁從2004年起就在街頭賣藝乞討,他的手藝是寫自創的粉筆字。2011年10月,方正字庫的職員在青島街頭找到他,付給他5萬元,請他寫出1000個漢字——這種風格方正字庫的人從沒見過。


      驚呼“字體也能賺錢”
      方正字庫先把這1000個字做成電腦字型,再設計出另外5763個漢字——共6763個漢字,是中國國家標準簡體中文字集收錄的所有常用漢字。然後他們將向市場推出一款新的字型庫,名叫“方正顯仁簡體”。消息傳出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字體也能賺錢!而這個反應的背景是另一個驚呼:字體也有版權。此前方正對字體版權的幾單官司,讓很多人認為是“利慾薰心”。但字體行業並非利慾薰心,而是這個行業已大規模萎縮,幾乎很少字體設計師能以本行為生。
      崔顯仁的“方正顯仁簡體”字庫還沒做完,2011年底湖南一家報紙已經找上門來,要買“顯仁簡體”的“越活越開心”五個字,用在報紙的新年特刊。報社為這五個字付了1000元。但這樣的例子畢竟還是少數。
      “在中國,字體設計養活不了我和我的家庭。”浙江字體設計師應永會跟其他字體設計師一樣,碰到更多的是不願為字體設計埋單的人。他將做好的部分字體貼到博客上,圍觀、叫好的很多,隨即他開始接二連三地在新面市圖書的封面上與自己設計的字體“不期而遇”。
      隨着字庫相容問題得到解決,字庫設計程序被破解,盜版也不期而至。2003年,方正“蘭亭字庫”首次通過法律打擊盜版。在此之前,盜版其實已經在字體行業屢見不鮮,不過小的字庫公司一般選擇忍氣吞聲。


      支付使用費意識淡薄
      由於盜版擠佔了字體行業的生存空間,目前中國字庫廠商從幾十家減少到幾家。漢儀公司成立於1993年,1995年推出第一批56款中文字庫,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漢字字庫公司。2002年漢儀公司的字庫達到130款,但從2002年至2010年,漢儀再沒有推出“新貨”。近十年中,也幾乎沒有客戶主動向漢儀支付字庫的使用費。
      而作為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字庫企業,方正字庫的主要收入來源分成兩塊。一是新聞出版行業付費使用字庫,大一點的媒體使用方正一百多款字庫,每年付費5萬元;發行量相對較小的報紙,也有2萬元一年的出價;雜誌社也是2萬元一年,書籍出版按單本授權是500元,出版社整體授權根據出書數量不同也有不同價格。二是向大企業授權使用字庫。兩塊收入大約各佔一半,後者略多。
      方正也向個人使用者零售字庫軟體,但因為頑固的盜版使用習慣,這部分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百度上搜索“方正粗倩下載”,結果頁面超過250萬,企業對此毫無維權能力。
      在目前的生存環境下,方正字庫的業務只夠基本養活八十多人的開發隊伍,“再往深裏做,就很困難”。 方正字庫業務部副總經理黃學鈞感歎道:“我們不是沒能力。方正也與研究機構接觸過,感受是公眾無需求,主管部門無意識,你講的他不能理解。”
      2012年4月23日,距中國國家版權局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公開向社會征詢意見結束僅余一周,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與字庫公司發起了行業維權,呼籲從兩個途徑實現對字體設計的法律保護:在著作權法中明確字體設計屬於美術作品;明確字庫屬於電腦軟體。現在看來,這僅僅只是呼籲。

      1990年代開發字庫很積極
      據瞭解,1990年代是中國字體設計的黃金年代,由於排版技術換代,電腦字庫的市場需求量很大。當時中國字庫廠商大大小小幾十家,較知名的有方正、漢儀、華文、華光、中易、四通、長城等。
      不同的字庫廠商有不同的排版系統,比如方正的報紙排版系統、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圖書排版系統等。受技術水準所限,各家系統無法相容,於是都積極開發自己的字庫。
      漢字字庫從不到100款發展到130款。但如今中文字體、字庫設計研發企業已大為縮減,中文字庫產業正在經歷急劇萎縮。
      鳳凰網報道,業內人士日前發出:“別淪落到向外國人買中文字庫地步”的疾呼。業內人士還表示:“一旦外商進駐中國市場,中國本土字庫企業很可能陷入被擠壓或被吞併的困境,中國人或中國企業甚至要向外國字庫商購買中文字庫。”
      “目前中國國內字體行業盜版猖獗,但電腦中文字庫屬於相對新興的版權保護客體,缺少保護的法律細則,不同法院對字庫侵權案件的判決不統一,甚至相互矛盾,使字庫廠商維權困難。同時,國內專業從事字體設計的人才嚴重缺失,現有設計師年齡偏大,行業發展前景讓人憂慮。”中國中文信息學會漢字字形信息專業委員會主任周建寶說。下轉頁58

      法院判決 縱容侵權
      北京方正公司電子有限公司 (方正),起訴廣州寶潔有限公司“飄柔”標識侵權案的判決,已讓整個字體行業再次心頭一涼。
      2008年初,方正發現寶潔在洗髮水、香皂等產品上使用方正多款字體,遂對其中67款產品涉及方正字庫的372個字進行了公證。方正認為寶潔擅自使用倩體字侵犯了其著作權,要求其停止使用,並索賠50萬元。 最終,北京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認為字庫中的單字,不能作為美術作品給予權利保護。2011年7月,方正的訴訟請求被駁回,這起字體著作權訴訟案件最終以方正敗訴告終。
      《南方周末》報道,同年,字庫企業漢儀公司在南京起訴昆山和上海的兩家公司,後者的童床商標“笑巴喜”未經授權使用了“漢儀秀英體”字庫中的這三個字。判決結果是“笑”和“喜”兩個單字作為美術作品受到著作權保護,“巴”字算不上作品;被告停止在註冊商標中使用這兩個字,賠償漢儀公司2.8萬元。
      早在2007年,方正員工在玩美國暴雪公司的著名遊戲《魔獸世界》中文版時,就發現遊戲中大量使用方正北魏楷書、方正剪紙、方正細黑等五款字體,但並沒有獲得相關授權。方正起訴暴雪及相關中國公司侵犯字庫著作權,時稱“中美IT知識產權第一案”。法院一審判決承認,五款字庫中的字型屬於受著作權法保護的美術作品,判決暴雪等公司賠償方正經濟損失人民幣140萬元。但判決不承認字庫屬於程序軟體,也就是說字庫不能依據《電腦軟體保護條例》維護權利。這宗“第一案”至今仍在二審,雙方爭議主要集中在賠償金額上。
      方正字庫業務部副總經理黃學鈞用“混亂”二字形容字體行業面對的法律現狀。各類字體侵權官司的判決沒有一致的邏輯,甚至自相矛盾。據介紹,單字、字庫和字庫軟體分別對應的是美術作品、資料庫、電腦程序,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單字由字體設計師逐個繪製;字庫是將繪製好的單字轉換成電腦代碼、資料檔案形式的集合物;字庫軟體是一組指令代碼,供使用者在電腦上顯示、調用字庫及單字。在電腦上使用字庫軟體,是對作品的接觸和利用。業內稱,如果不作為美術創作得到保護,字型創作者的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就沒有設計師願意去創造字體;如果不作為電腦程序得到保護,程序師的勞動得不到應有的權利保護,沒有人願意把設計師的字體開發成可以被廣泛應用的軟體。

      字體設計師稀缺
      對於字體設計師,絕大多數人並不瞭解,但事實上在社會上確實存在這樣一小批人,他們承擔着為電腦文庫設計字體的任務。方正集團字體設計總監朱志偉表示:“目前在中國從事字體設計的人不多,全國範圍內也就有幾十個,我說這幾十個,包括設計師和製作人員。真正能獨立設計字體的,我想如果說成十幾個應該是可以的。”
      撫順新聞網報道,朱志偉表示,設計一套字體,如果在過去用機器雕刻的話,一個設計師每天只能設計4、5個字,如果幾千字的字模,需要好幾年的時間。但對現在的字體設計人員來講,做一套7000字字庫的話,四五個人需要半年的工作時長;在同等情況下,如果是20000字字庫的話,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朱志偉認為,字體設計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行業,但目前看來,其從業人員還是在不斷增加的,但是增加的幅度和速度都比較慢。
      “招聘的人員一般都是需要美術書法基礎,一個學設計的大學本科生,要工作三年以上才能設計出點字來,要是能獨立設計精品字,得需要五年到十年時間。 ”他表示,字的設計牽扯到方方面面,比如說它和印刷的關係,從文字本身來講,按照同一字體把幾千、幾萬個字都做得很完美,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所以設計字體既需要對時尚有感覺的人,還需要有毅力的人。
      談及字庫設計者的收入,朱志偉稱,社會字體(能達到傳播文化交流作用,被稱為專業字體,適應各種媒體的需求)的盈利還是比較可觀的;而個人字體(個人因喜歡漢字所創造出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字體)的盈利則非常少。
      對於使用字庫應該怎樣收費的問題,朱志偉表示,個人用戶購買字庫的話應當是無需付費,即使是付費也可能只是很少的一點,但倘若將字庫用於商業發布,比如出書等,就需要征得字庫方的同意,並且為所出版的產品支付費用。
      朱志偉說:“我有朋友經常說:‘哎呀,我用你們的字庫應該怎麼買呢?’由此可見,不知道字庫購買途徑這一問題也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從中也不難看出盜版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

      設計字體難以謀生
      曾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擔任活字設計師的陸華平,1987年以一款百余字的隸書字體參加日本森澤字體公司的字體設計大賽,獲得一等獎,至今在中國後無來者。森澤公司隨即請陸華平做完整套字庫。在1988至1989年,陸華平為森澤繪製了8000多個日文漢字,這套字體被命名為“陸隸”,森澤支付的作者報酬是每字14美金。
      而2001年在上海接受採訪時,陸華平卻感歎字體設計不值錢,不能謀生,“沒錢賺誰會進來做?”如今陸華平已徹底離開字體設計行業。
      應永會則是字體行業中的“個體戶”。2011年7月23日,在動車追尾事故發生26小時之後的官方新聞發布會上,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一句“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迅速成為網絡流行語。5天後,應永會在這句話前加上“最高指示”四字,設計成“文革”時期大字報的字體供網民免費下載。
      2005年應永會在網上看到日本字庫公司“欣喜堂”在做他喜歡的中國古典漢字字型,激發了他的興趣,開始研究字體造型。日文字體的豐富和優秀,在中國字體行業和平面設計行業無人不知。日本工業標準(JIS)日文字集當中的常用日文漢字超過6300個,幾乎與中國國家標準簡體中文字集中常用漢字相當,但至今中國漢字字庫只有421款,日本的字庫則有2973款。
      應永會還介紹說,為了生存,一些字體企業比着降價——你這套字庫10元錢,那我就9元、8元,“只要能掙一點點錢,大家都會拚,沒有規則,也沒有約束。”廉價迫使一些字體公司用很短的時間設計出大量速食字體。“這些失去漢字筆法,一味標新立異的‘醜’字體,只會是對城市環境的污染。”應永會說。

      英美明確立法  保護字體版權
      在一些法律專業人士看來,在中國的字體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實體法上的模糊,而是在於程序法上的成本和執法機關的執法力度。
      《中國產經新聞》報道,英國1988年《版權、工業設計和專利法》是世界上少有的、明確規定保護字體的版權法。而在美國,對於字體,不賦予版權法上抽象的複製權、演繹權,而對字體軟體和字體外觀設計,則以版權法、專利法實施保護。“中國的法院在判例中只把漢字字體作為美術作品,不承認電腦字庫是電腦軟體。”中文信息學會前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



中國漢字傳承千年,如今字體設計開發卻停滯不前。新華社

■方正2007年對美國暴雪娛樂有限公司侵犯其方正字庫著作權提起訴訟,成為業內第一起案例。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