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陳維廉:在篆刻中感悟人生
( 2012-06-08 )



陳威廉在自己的書齋“乘風軒”。陳威廉在自己的篆刻作品前。在的篆刻很重視邊款,圖為印章“心清自在”。

“用筆寫出歲月的滄桑,用刀刻出了生命的富饒與激情”,詩人洛夫這樣評價陳維廉的篆刻藝術。陳維廉是當代著名金石篆刻大家陳風子的關門弟子,深厚的書法功底,使他在篆刻的藝術之路上苦心孤詣,走得深遠。
圖文:記者董清霞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陳維廉的家,充滿濃厚的藝術氣息。牆上掛着書畫名家的字畫,玻璃櫃中擺滿精美的印章。廳裡有一幅書法作品,寫着“心靜茶香”。在他的廳裡落座,品一杯香茗,聽他講自己的作品和藝術經歷,有一種遠離喧囂的感覺。欣賞他的篆刻藝術,可以體會到他筆觸中流動的韻律和節奏感。作品飽含了對生活的感悟,表現了獨特的審美情趣。


      功底深厚富於表現力
      陳維廉是烈治文中國書畫學會前任會長,作品被選入“北美華人百家書畫集”,編入中日現代美術通鑑,入選世界華人書畫展。他的書法、篆刻作品廣獲中外人士和博物館收藏。
      他的篆刻作品,刀法很有力度,靜態中蘊含節奏感,生機盎然,富有表現力。
他拿出一本照片配印章的影集給《加拿大都市報》記者看,裡面是他多年來的篆刻作品。給不同人,對不同的場合,配不同的畫,他的作品顯示出不同的風格。
      他給記者看一幅印章,“雲山千疊”,這個印章是配合著名女畫家顧媚為香港新的立法大樓畫的大畫的。畫作10呎×10呎,意境深遠,他刻了一個2吋半的巨印配合畫面,典雅厚重,與畫面相得益彰;紐約最大的華人博物館找他刻印,他篆刻的作品風格端莊大氣,就像古代皇帝玉璽;一位加拿大西人在日本買了清末畫家金城的一幅水墨畫長卷,畫沒有配題和印章。著名書法家謝琰為畫配了題:“荷塘細雨夢迴”,因為畫面古樸,陳維廉配的印章就比較素淡。印首是“荷葉似雲香不斷”,壓角印是“十裏荷香”。
      傳統的中國畫,需要“詩、書、畫、印”配合,沒有印章不能算完成了作品。除了名章,還要有配畫的閒章。印章的內容要與畫的主題相配,位置也有一定講究。
      陳維廉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就像“功夫在詩外”一樣,篆刻需要的是“字外功”,需要深厚的書法基礎。審美情趣、文化修養也很重要,這樣,詩書畫印才可以相得益彰。刻印字是需要反過來刻的,對技法要求高,還需要對字形的設計。同樣的中國字,因為設計不同,可以千變萬化。
      有些人為了防刻刀傷手,篆刻時用印床固定。陳維廉一般不用印床,而是用手拿着石頭直接刻。他說,石頭的硬度不同,用手拿着可以用手轉動石頭,結合刀法,更加得心應手。
      他收藏了很多石頭,用於不同的題材。他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中國篆刻用的石頭有四大名石:壽山、青田、昌化、巴林。石頭的質地、色彩,與篆刻的內容搭配得當,才會營造出和諧美觀的藝術效果。


      師從陳風子 名師出高徒
      陳維廉1958年出生與中國廣州,從小學習書法,曾師從于廣州名家秦咢生、陳景舒,他在臨碑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談到老師陳風子,陳維廉充滿了敬仰之情。他說,1991年移民溫哥華後,他在烈治文中國書畫學會遇到了篆刻、書法名家陳風子。當時陳風子已經不教學生了,拒絕了陳維廉的求師請求。後來,經常一起聚會,陳風子發現陳維廉是真的肯花時間精力,也真的有興趣學習篆刻,就同意教他了,陳風子謙虛地說:“有空大家研究研究。”
      聽了這句話,陳維廉喜出望外,非常興奮。那時陳風子已經80多歲了。陳維廉每星期兩天到陳風子家學習,直到陳風子97歲時去世。
      “跟陳風子老師,除了學藝術,還學為人。”他說,陳風子謙謙君子,仁者風範,親切平和,願意幫助別人。華裔社團聚會,陳風子經常寫了書法拿出來抽獎,大家開心,他也開心。朋友們一起吃飯,陳風子不讓別人付賬,經常是他請客。
      為了表示對老師的敬意,陳維廉將“乘風軒”起為自己的齋號,“風”指的就是陳風子。在老師去世時,陳維廉跪下辭別恩師,說:“老師您安心地去吧,我一定努力把你的藝術發揚光大。”
      談到藝術風格,陳維廉說,老師的風格傳統含蓄,樸拙渾厚,質樸無華。老師用的是小刀,比較規矩;陳維廉現代感強一些,突出個性,他用的是大刀,力度大,更放開一些。另外,除了印章本身,陳維廉更注重邊款的設計,使印章擺出來,整體有藝術感。

      追求自在的精神境界
      陳維廉說,人的生活分三個境界,物質、精神、靈性生活。藝術追求的是精神生活。中國古人相信的因果論中說,一要手香財不亂,二要體香不犯淫,三要口香不誑語,四要心香不嫉人。陳維廉為朋友刻了一個章,“心香”。他說,不嫉妒是不易做到的,是一種精神境界。他還喜歡“獨處”兩個字。他說,很多人怕獨處,但獨處對於精神生活和靈性生活都是很必要的。他刻了個“獨處”的章用來自勉。
      除了注重向名師學習,虛心求教,陳維廉也注重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從多年的書法創作中得出真諦:書法藝術經歷了幾千年漫長的變化和發展,如果創作書法僅僅面向過去,把前人的作品作為特定的形態來審查,那只是抓住了前人的傳統的僵死的形骸。創作者如果把它奉為楷模,無疑是藝術生命的自殺。
      他自幼學習書法,寫行書、草書,尤擅隸書。他的隸書,筆力生辣靈動,結構別緻,內涵豐富,意境高雅。他的行草能尊法而入,破法而出,灑脫動感,剛柔相濟。
      陳維廉的篆刻作品生機盎然,平穩而含蓄。詩人洛夫稱:“他的刀法甚有力度,當我細心觀賞他的印章,似乎聽到刀聲嚄嚄,感到石頭的粉末四濺,流露出很強的金石味,這就是時間累積的功力。”
      身在海外,從事中國傳統篆刻藝術,陳維廉對弘揚中華文化有一種使命感。在藝術創作之余,他還與其他中國藝術家一起在UBC舉辦篆刻藝術講座,希望更多的海外人士瞭解中華文化。他從篆刻的起源一直講到明清,還介紹了四大名石。他希望篆刻這種中國傳統藝術能夠流傳下去,也能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瞭解和欣賞。



篆刻作品“雲山千疊”。著名畫家周士心90大壽,友人請陳威廉篆刻的印章“仁者壽”,被印在紀念冊的首頁。陳威廉的書法作品。

指的是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sold 即是等於全國人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