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五年一台階 肯努力就能實現夢想
( 2012-05-25 )



Tony(右)參加中僑百萬行時與溫哥華市長羅品信合影。

我這五年:與《都市報》共同成長
經過5年的時間,《加拿大都市報》從一株幼苗茁壯成長為風華正茂的樹木。它為新移民撐開了一片綠蔭,也成為大家分享經驗和感悟的園地。
對於一張報紙,5年是一個成長期,可以從稚嫩走向成熟;對於一個新移民,5年是一個台階,可以從迷茫困惑中走出,在沒有路的地方趟出一條新路。創業、找工作,價值觀重建,回望移民路,走過了荊棘叢生的曠野,也收穫了鳳凰涅磐般的欣喜和滿足。
在《都市報》5週年之際,記者採訪了幾位過去採訪過的幾位移民,請他們分享這5年的成長,也為《都市報》提出寶貴建議。
圖文:記者董清霞

      《加拿大都市報》開辦了5年,Tony也做了這張報紙的5年讀者。他告訴記者,他剛開始創業時,也是5年前,他很喜歡閱讀《加拿大都市報》上的創業故事,從中受到了不少啟發,成為他公司發展的參考。


      《都市報》對我是及時雨
      他說,《都市報》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了新移民關心的方方面面,對幫助新移民適應加拿大生活有很大幫助。他在創業的過程中,感到這張報紙像是一場及時雨。
      當記者問到他希望以後本報增加什麼方面的內容時,他說,新移民除了適應本地生活,還有融入加拿大的願望。希望增加對本地重大活動的詳細報道,比如對冰球的報道可以更詳細一些,幫助移民瞭解本地人最熱衷的體育運動,融入本地文化。
      另外,中國移民中的富裕階層有投資的願望,瞭解多一些加拿大本地的資訊可以幫助他們做出投資判斷。
      他希望《都市報》對本地主流報紙關注的主要新聞做一些介紹,告訴讀者當地西人在關心什麼。剛來的新移民,大多數英文不太好,不會看英文報紙,就需要中文媒體幫他們翻譯他們需要知道的內容。當地西人偏愛的投資方向,政府的公佈的市政規劃、修鐵路等交通要道的計劃。中國人精明,早一點瞭解這些計劃,會做出相應的投資行動。


      一切從零開始
      在Tony公司初創階段,《都市報》報道了他的故事,講述他從日本移民溫哥華時,先是在超市打工、到肉食品加工廠剔雞骨頭,後來找到事業方向,開辦了自己的東亞語言學院,教韓國人中文,也教中國人日語。
      幾年過去了,他的生活和事業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一般來說,新移民3年一個小臺階,5年一個大臺階。Tony一家移民移民8年了,2007年,他開始在打工的同時做家教給學生上課,後來拿了EI,讀書學習創業課程。當時在摸索方向,一切從零開始。
      他在國內是外科醫生,後來到日本讀了藥學博士,到溫哥華後無法找到原專業的工作,倒是語言優勢使他找到了發展的方向。他和太太都是朝鮮族,懂中文和韓國語,因為留學日本,日語和英語也不錯。
創業之初,Tony和太太開始在別人開的學校租教室教課;一年後,他們有了自己獨立的學校。再過一年,他們在北溫開了分校。
      與一般的中文學校不同,Tony的學校教的是像託福一類的“考試中文”,有6級漢語考試。韓國學生有這個需求,他們對中文非常重視,會中文才能找到好工作,他們從小就學中文,來加拿大留學,也繼續找學校學,所以韓國留學生是Tony學校最大的生源。
      雖然發展算順利,但韓國經濟不好,留學生少了,溫哥華的韓國人學漢語市場萎縮;另外美國簽證更容易了,還有一些韓國留學生去美國了;還因為加幣高,一些本來會到加拿大的留學生轉往中國,到中國學日語和漢語。現在,學日語的中國移民成為他們學校業務的新增長點,到他們學校學中文的華裔移民孩子也越來越多了。Tony說,他們專門請來日本裔教師教日語。
      Tony對自己5年來的發展很滿意。去年,他們的一個學生參加漢語橋演講比賽,得到溫哥華冠軍,代表加拿大到中國參加世界漢語橋比賽。Tony的太太是加拿大隊的領隊,帶領來自不同城市的6個選手。他們的一個韓國學生獲得個人三等獎。


      韓裔生獲漢語橋演講賽奪獎
      Tony高興地說,現在他們的學校已經走上了正軌,請來4個日語教師,5個漢語教師。最多時教師曾達到12個。
      在過去的5年,每星期他都會去拿《加拿大都市報》,讀其他移民的故事,使他感到很親切貼心。他也願意與讀者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變化。
      從打最苦最累的累脖工,到現在成為小有規模學校的管理者,他重新創立了自己的事業。他說,在加拿大開公司,沒人找你的麻煩,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行了。大環境好,再加上動腦筋,肯努力,就可以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當初移民主要是為了兒子的教育,兒子也沒有讓他失望,而且成為他的驕傲。兒子在UBC 讀書,業余時間自己打工掙學費。兒子現在還是一間中學橄欖球隊的主教練,他帶的球隊,在卑詩省的比賽中獲得了很好的成績。最近兼職還到一所小學做體育老師。
      Tony買了3套房子,兩套租出去了。他們一家住在一座大廈的頂層,視野開闊,風景優美。他說,在加拿大,只要努力,就可以實現夢想。

      艱難爬坡 經歷自己想要的故事
      王桂俠曾是《加拿大都市報》專題故事中的女主角。她講述了自己來加拿大後,打工、考美國質量協會(ASQ)注冊質量工程師牌照的故事。她帶着兒子,2005年底移民加拿大。作為單親媽媽,她要獨自養活孩子,扛起一頭家。
      2008年金融危機,她被Laid Off了,就打算背水一戰,全力以赴考質量工程師牌照,為了拿完EI不為生活費發愁,她回國把原來的房子賤賣了。
      依靠這點經濟基礎,她花了半年時間復習,狀態就像國內高考一樣。2009年采訪她時,她剛剛找到一份檢驗員(Inspector)的工作。這份工作雖然比工程師級別低一些,但考慮到經濟壓力,她匆匆接了這個工作。做檢驗員兩個星期後,她拿到了注冊質量工程師證書。
      最近記者聯系到王桂俠時,她已經轉到美國工作,做了航空業的質量工程師。她說,移民6年,終於做回在國內時的工作了。


      《都市報》故事將記憶定格
      《都市報》刊出王桂俠的故事後,她的朋友看了說,平時也知道你的故事,怎麼記者寫出來了就讓人看了想掉眼淚。她說,那個故事寫出來,不僅可以跟新移民分享經驗,也是她移民之初經歷的一個總結,紀念了那段最難走的道路。
      王桂俠說:“每個移民都有自己的故事,起起落落。我沒依靠,還帶着孩子。移民之初,走過了幾年最難的時光。從解決吃飯、房租問題入手,從社會最底層慢慢往起爬。”她問心無愧,生活的“編劇”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因為全力以赴了,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事業故事。
      記得當初經濟壓力很大,上電梯時,兒子不小心把一瓶鎮江香醋碰碎了,王桂俠氣得打他一巴掌。當時只出不進,一瓶醋都讓她覺得很寶貴。
      那時不敢出去剪頭發,嫌貴,不讓孩子買零食飲料、吃肯德基,每分錢都算計着花。現在經常可以在外面吃飯了,冰箱裡的果汁也成了常備的東西。自己語言進步,經驗豐富了,即使失業再找工作心裡也有底了。


      事業上了新臺階
      這份新工作是美國佐治亞州的一個小鎮。王桂俠對這份工作很滿意,一是因為終于重新做了工程師,二是因為進入了對質量最重視的航空業。工資比上一份工作漲了1萬9,另外還有獎金。原來的工作只有兩個星期假期,這份工作有三星期假期。
      她飛過去報到時,先租車從機場開到了賓館。賓館前臺服務員給了她一把車鑰匙,公司已經為她預備好車了。第二天一早,她沒想到的是,公司的人事經理和質量經理一起來賓館接她了。“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待遇就像在國內下工廠一樣。”她說。
      找到工程師的工作,是一種進步,但前面的路還長。到公司不久,她就需要參加培訓5天,公司在佐治亞,培訓在北卡,不同的州。
      開着公司的車,走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用了四五個小時。她從來沒開過這麼長的路,開車的時候下着大雨,雨刷打到最大,也看不清路。“比起溫哥華溫柔的毛毛細雨,這裡的雨是急風暴雨。”她說。
      公司聘用她是因為上新項目,剛來就要馬上把工作拾起來。家裡什麼也沒有,也沒時間置辦。這家美國公司是生產飛機零件的,對質量管理最重視,要求零缺陷。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待遇好,工作壓力也大。公司花150萬元買了一臺世界最先進的機器,全世界只有40臺。公司請專家教王桂俠掌握這臺機器,但換了好幾個專家,機器還是無法使用。那段時間,王桂俠每天工作十一二個小時,週末也加班,腦子裡的事太多,使她在路上不知不覺超速,前三個月得到三張交通罰單。
      機器還是無法使用,王桂俠很內疚。後來,請了幾位專家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王桂俠才釋然了,看來不是她的問題。
      王桂俠每天早晨5點多起床,送孩子上學,晚上六七點鐘才進家門,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全公司人都這麼幹活,老闆工作時間更長。公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大家都在拼命工作。現在,她的工作已經上手了,壓力沒初來時那麼大了。


      找對老闆很重要
      王桂俠習慣叫頂頭上司“老闆”。讓王桂俠喜歡這份工作的另一個原因,是她終於遇到了一個好老闆。“找到正確的人跟着他,對事業發展很重要。”她說。
      對比以前的老闆,她更感到現在老闆的可貴。2009年,她找到那份檢驗員(Inspector)工作兩星期後,注冊質量工程師證書到了,她告知老闆,但工作和待遇沒有得到改變。
      3個月之後,她開始寫工作文件,當年年底職位微升為技師(Technician)。王桂俠開始時很努力,後來發現,她寫報告,算是老闆的工作,不算她的。
      王桂俠跟老闆在工作上也不時產生小摩擦,矛盾升級是因為王桂俠寫了一份改革建議。她發現部門有很多管理漏洞,就利用業余時間寫了優化過程管理的方案,可以為公司節約1萬元。方案越過經理直接交給了總經理。
      但是總經理和經理都認為,王桂俠寫這個方案,動機不純,他們對她的態度就不冷不熱了。
      她說,原來的老闆有專業工程師證書,但不是工作所用的專業,不能真正理解質量工程師證書的含金量,跟她不是“一條道上的人”。現在的老闆,拿的是質量經理的證書,比她的證書高級,他瞭解持質量工程師證書的人能夠做什麼,也可以指揮和指導她的工作。
      現在的老闆懂得善待員工。剛到這家公司上班時,曾經到總部培訓,公司不但包機票,還包在當地的租車費、餐費和小費也實報實銷。
      第一次外出培訓,老闆對她說,吃飯要去可以坐下來吃的餐廳,給足小費,不要去速食店吃漢堡包。然後問她知不知道這樣做的原因。王桂俠說:“我知道,是為了公司的形象。”老闆說:“不對。是為了你的健康。”她聽了很感動。她對老闆說,經過了6年時間,我終於重回老軌道了,像在國內一樣受尊重了。
      還有一件事,老闆可能沒在意,但王桂俠一直很感動。她剛到公司時,自己沒車,先是開公司的車,後來開老闆太太的車。
      她決定自己買車,到車行去看,賣車的人愛理不理,也不降價。她看上一輛車標價2萬元,由於她從來沒有買過這麼貴的東西,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後來她把這事跟老闆說了,老闆馬上在網上做了價格研究,覺得應該可以講下來1000元。就開車帶她去講價,他態度很強硬地講價,賣車的人讓步了。王桂俠很感激,老闆說:“我只是想讓你有一個公平的交易。”這句話王桂俠一直記得。她說,作為新移民,其實沒有額外的需求,只是想什麼能力幹什麼位置,得到合理的報酬,要的就是“公平的交易”。

      歸零之後 重新找回自我價值
      Ramona說,移民加拿大後,移民需要適應新環境,重新定位,發現自己的新價值,找到人生意義和目標。中國移民在國內往往有很深基礎,有金錢、地位、自己的圈子。移民後要從零開始,對很多人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說,《加拿大都市報》是新移民瞭解新生活的一個窗口。


      望《都市報》成融入主流橋梁
      5年來,她經常閱讀《都市報》,認為這張報紙內容豐富,與中國移民息息相關,對移民適應加拿大新生活很有幫助。她希望本報排版設計上更上一層樓,標題顏色更鮮明。她還希望本報在廣告多的情況下,相應增加文章數量。
      她說,在某種程度上,《都市報》的新聞99%是跟華人有關的。希望對主流的東西,比如價值觀探討,當地西人生活方式介紹,加多一些。她認為這樣幫助新移民理解加拿大文化。新移民都想融入主流,英語又不夠好,需要《都市報》為他們提供瞭解主流文化的管道。
      剛移民加拿大時,Ramona在《都市報》上分享了她的移民體驗,現在,幾年過去了,她對移民生活有什麼新的經驗和感悟呢?


      找到生活意義和價值
      Ramona很滿意在加拿大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和自己的價值。生活上,不會像中國那樣燈紅酒綠、追求奢華,但加拿大的生活質量更好。在這片新的土地上,憑着激情,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新生活,打開朋友圈子,對世界重新探討,對文化、社會、人生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她說,每個地方都有優點,不管是中國還是加拿大。中國有5000年文化,大陸來的移民在中國長大,無形中會把中國傳統、價值觀、生活習慣保持下來,保持專注、勤奮、吃苦耐勞的好品質;加拿大自由,平等,開放思維,將兩者結合起來,人會有很大進步。
      她移民後價值觀發生了很多改變。在中國,自己在別人眼中價值重要,在意開什麼車,用什麼名牌;在中國成功最重要,比別人好才是成功;來加拿大後,成功定義不一樣了。自己做好,做開心的事情,就成功了。來加拿大後,沒必要為別人活着,不需要跟別人競爭,自己跟自己競爭。
      她信了巴哈伊教,教友們分享時,一位10歲小男孩說,什麼是奧運精神,不是與別人競爭,而是向自己挑戰。她覺得這樣的想法很有智慧。
      “我不想賺大錢,而是想找到自己的價值,獲得更大的自由。”Ramona說。剛來加拿大時,曾經在一家大商場賣了一個月的化妝品,她覺得那份工作不適合自己,自己多年的能力和知識得不到發揮。現在,她做了地產經紀,可以從專業人士角度,幫助到客人。
      在國內時,她是一家星級賓館的公關經理,有做市場、商業管理,與人溝通、危機處理經驗,經紀用的是綜合能力,需要懂政治、經濟、政策、股票,會分析投資回報,也對生活方式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她找工作找了一圈,才做了這個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可以把過去多年的經驗都用上。她目標不高,所以不太辛苦,讓她滿足的是,得到了客人的尊重,與客人成為朋友。
      Ramona對自己的工作環境也很滿意。老闆是在加拿大生活了很多年的華人,價值觀、管理方式都很主流。老闆尊重員工,同事之間互相幫助,讓人感覺很舒服。
      工作之外,她自己的圈子巴哈伊教友很多。教會幫助她找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取得平衡的幸福生活。在她剛考經紀牌時,對去哪兒找客戶沒有經驗。但信仰告訴她:“我可以做,我將成功。”在群體中也有支持。在困難、失望時,教友們支持她,使她積極,超脫,讓內心更加強大。
      在中國,Romana看時裝書,來加拿大後,看心理學、哲學、宗教的書。信仰為她帶來了信念,使她更加堅強。
      在加拿大生活了8年多,她不願意回流過喝茶逛街的安逸生活了。加拿大的生活更適合她,也更踏實和精彩。

 



王桂俠在美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Ramona(右)與友人在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