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大溫十佳中學 全是私校
( 2012-05-10 )





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公布2012年卑詩及育空地區中學排名榜及成績報告,私校續領風騷,溫西的York House女校,仍以10分滿分成為狀元學校。以大溫排行榜為例,首10間全屬私校天下;但排首30名中學(由於第30名共有4間中學,實際學校總數為33間)中,公校佔了15間,比率則由去年的30%勁升至45%,明顯有所進步;這也與最近卑詩大學(UBC)研究指出,來自公校的大一學生,數理科表現優於來自私校學生的結果,遙相呼應。

      該研究所公布卑詩中學平均得分(表)中,卑詩所有中學的平均評分(average rating,滿分10分)是6分,與去年一樣,但大溫公校平均評分,則由去年6.1分升至今年6.2分,可見大溫地區86間公校的平均表現有改進;同樣地,私立中學的平均評分,也由去年8.3升至8.4 。


      86間公校平均分改善
      在大溫中學排行榜上,雖然去年公校中名次最高、排第10的溫哥華University Hill中學,今年微跌一位至第11位,但頭30位的33間中學中,公校佔15間,包括一些進步中的公校,好像高貴林的Dr. Charles Best,由去年的38位躍升到今年第25位。
      Dr. Charles Best校長奧尼爾(Mary O'Neill)對《星島日報》表示:“全校師生近年在教學及學習上都很努力,因此這是個令人鼓舞的消息。”
      私校繼續在大溫排行榜盡佔優勢,首10名全屬私校。過去5年取得滿分10分的溫西York House女校,今年續以滿分高踞榜首。另一私校Crofton House,則由去年第四位升上第二位,且平均評分由過去5年的9.7分,上升至9.9分,獲菲沙研究所列為另一間進步明顯的中學。
      據菲沙研究所學校表現研究員考利(Peter Cowley)表示,該研究所編寫《卑詩及育空中學成績報告》,今年已是第15年;憑他參與撰寫多年經驗,知道有人只關心個別學校排名,但他認為重要之處在於,不同的學校是否進步或退步。好像溫哥華島Lake Cowichan公校,全省排名由216位,急升至今年119位;素里Guildford Park中學,也由161位躍升至126位。
      考利說,這些進步中的學校,公私校都有,分布在素里、高貴林或溫哥華。他指出家長可以問,既然這些學校表現進步,為何自己子女就讀的學校不可以?同樣地,有些學校,好像素里的Princess Margaret,全省排名由136位倒退至181位,家長也想知道原因,或者問學校該如何挽救。
      三聯市亞裔家長會主席梁楊彩明稱,新移民家長很重視像菲沙研究所排行榜這類報告,而從今年報告裏,她相信有助提升這些家長對公校信心。
      讀者如欲詳覽今年卑詩中學排名榜,或比較不同中學表現,可登入http://britishcolumbia.compareschoolrankings.org/secondary/SchoolsByRankLocationName.aspx。        文:馮瑞熊

      新移民買房租房都看排行榜
      剛登陸溫哥華時,很多移民都經歷過租房子的階段。如果家裏有上小學或中學的孩子,學校好不好往往就成了住在哪裡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頭等大事。華裔家長對中學比小學更重視,到了要買房子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對照菲沙研究所的排行榜,按照自己的經濟實力,盡量選擇住在好學區。
      空中飛人家庭的陳女士,帶着上中學的兒子住在溫哥華。剛來時住在溫東,學校一般,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後來她丈夫來探親,聽朋友說,溫西的學校好,就一定要他們搬到溫西,孩子上了一家不錯的公校。
      溫西的房租比溫東貴很多,他們在地下室租了兩房一廳,花多了房租,從平地換到地下室。同學中富人家的孩子多,但他們並不歧視窮人家的孩子,大家一起玩,互相交朋友。


      好公校學習風氣濃
      陳女士說,好的公校學習風氣濃一些,校園也比一般學校漂亮,課外活動也多一些。
      Raymond一家在溫西的一個公寓住了多年,女兒去年考上加拿大東部的一家名校,他們才搬離溫西,到烈治文買了個獨立屋。他說,當初買房子,是看中了學區,溫哥華西區房子價格高,為了學區,他們一家只能犧牲居住面積。
      Raymond不認為排名高的公校與孩子上好大學有必然關系。但讓孩子上好中學,讓他覺得心裏踏實,以免日後孩子學業不佳時自責。
      他說,學校排名有一定參考價值。菲沙研究所的排名通過考察學生10年級到12年級成績、畢業學生比率、留級比率及其他教育素質指數,綜合得出名次,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的質量。


      家長過於重視學區
      Raymond表示,華裔家長對學區過於重視,也導致了好學校華裔學生比例太高。下課就說中文,對學英語沒好處。家長太重視學習成績,也使孩子壓力大,不能像本地西人孩子那樣輕松自在地成長。
      記者:董清霞

      老移民家長擇校  不再精英思想掛帥
      菲沙研究所推出的大溫區中學排行榜,對新舊華裔移民的影響程度各有不同。


      來加前已知排行榜
      從上海移民來到溫哥華一年半的Lily Chen,居住在溫哥華西區,14歲的兒子就讀Magee中學。她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登陸加拿大之前就托朋友瞭解溫哥華的學區情況,來溫哥華之前就上網查看了當年推出的中學排名榜,該排名榜是她們家移民後買房的一個重要依據。
      現在,Lily的兒子很喜歡在Magee的學習生活,雖然還有點想念在國內的同學和朋友,但是很喜歡本地學校多姿多彩的校內外生活,他的數理化功課都很輕鬆,唯一需要加點油的是英文,總體來說很適應了。
      Lily說:“對於剛來這裡的新移民,為子女挑個好學校是很重要的事情。雖然我們也明白這個排行榜不是百分之百準確,但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指南,我會一直關注這個排行榜的。”
      有兩個子女就讀本地公立學校的黃太太,已經移民8年。她坦言,她知道菲沙研究所推出的中學排行榜,也曾經認真地研究過,但現在她只會大概地看一眼,不會為了追排名靠前的學校讓子女換學校或家庭搬遷。
      認同加拿大價值觀
      黃太太說:“來加拿大時間久了,更認同本地的一些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讀名校,爭出人頭地沒有錯,但我們覺得讓子女健康成長,淡然處世更重要。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普通人,子女能夠在普通中學好好讀書,能夠繼續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就足矣,我們從來沒有培養精英的想法。”文:記者靖蓮英

      最佳公校師生 力爭上游
      溫哥華University Hill中學蟬聯今年卑詩公校排行榜首名,該校副校長威爾遜(Andy Wilson)說,校方一向注重學業表現,這項排名,反映了該校教學和學習情況良好。有就讀該校12班華裔學生表示,學校規模較小,全校學生共550人,師生關係融洽,建立起良好讀書風氣。
      就讀該校12班的李倩文是香港移民後代,在加國土生土長。她有超過7科取得86%以上成績,登上學校榮譽榜,現已收到卑詩大學文學院、西門菲沙大學(SFU)傳理系及多倫多大學(UT)文理學院的錄取通知。此外,李倩文還是校報主責編輯、畢業委員會的英文課代表和環保學會會員,名副其實是學藝皆精的高中生。


      良性競爭促使自己進步
      李倩文分析道,同學關係良好,是她享受該校生活一大原因。她說校內學生人數較區內其他中學少,但彼此見面機會更多,老師也能與學生有更緊密溝通,令學習氣氛良好。她又表示,身邊同學大多好學用功,偶爾會有學業壓力,而良性競爭可促使自己不斷進步。
      威爾遜則稱,同學一直延續勤奮用功的校內傳統,很多學生在課閒休息和午飯時間,自發溫習和討論學業。他又指出,一些學生和家長擔心參加校隊課外活動,會因定期訓練而影響學業成績。因此,學校每天放學後設籃球、足球、排球和羽毛球等無需點名的運動項目,學生自由參加,這樣減低課外活動對學業成績影響,又確保學生不乏參與體育運動機會。
      文:趙善樂

      新移民對公校信心加強
      對菲沙研究所的中學排行榜,教育界和家長評價不一。有本地家長協會主席指出,新移民家長重視菲沙研究所的報告,這次公校整體排名有進步,令他們對公校的信心加強。有溫哥華學務委員則認為,排行榜只看重學生分數,沒有反映他們在學業上的進步及社區貢獻,但卻有很多家長依賴排行榜選校,引起教育界人士憂心。
      據三聯市亞裔家長協會主席梁楊彩明表示,移民未超過3年的家長,一般都十分重視這類反映學業成績的報告,甚至以榜上學校決定搬家位置。她說,多了公校列入大溫榜首30名,令那些家長更放心讓子女報讀公校。
      不過她說,本地公校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運動和藝術才能方面都十分出色,又鼓勵多參與社區活動並作貢獻,可惜菲沙研究所排行榜未能反映公校這方面的表現。


      不宜只為排名追分數
      溫哥華學務委員黃偉倫說,菲沙研究所評核方法不公平,就算這次公校成績有進步,實際意義並不大。他又指出,如果公校只為排名追逐分數,忽略了學生在課外活動、自選課的表現,也不利學生全面發展。
      黃偉倫指出,每家公校都有不少英語為第二語言(ESL)學生,和有特別需要的學生,平均分數自然會較低。他說,學生起初可能成績較差,但其後有明顯進步,排行榜實應把這些發展都納入評核。
      與其依賴排行榜選校,黃偉倫建議家長多參與教育局安排的學校和家長聚會,或自行到學校參觀並與教職員溝通,才能更完面瞭解學校特色所在。文:趙善樂

      求進步需提升學生學習期望
      位於溫哥華島高域河谷區( Cowichan Valley)的Lake Cowichan中學,獲菲沙研究所中學成績報告稱為進步較大的學校,全省排名由過去5年的216位,躍升到今年第119位。
      該校校長喬里(Peter Jory)接受《星島日報》記者電話訪問時稱,該校能夠成功提升學生成績,除得到教師及社區支持外,主要還是推行有別於傳統的教學法,包括教師經常與學生“互動”:教師既要瞭解學生學習進度,學生也不時向老師提問,以瞭解學習目標。
      喬里透露,他在2008年到Lake Cowichan中學任校長,當時發現校內存在不少問題,他透過每年6次的校內教師交流日(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乘機與教師商討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他說,他們一方面提升學生對學習的期望,讓他們知道學習上須負更大責任,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支援。
      喬里表示,他們又會為學生的學習作出評估,以及在與教師會議中,討論每個學生進度,一旦發現有學生出現問題就會商談,以便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
      不過喬里坦言,不像大型中學,該校學生人數不多,例如第12班只有40多人,很多事情都可迅速作出改變。
      他還把他撰寫有關校內改革的文章放上微博;讀者如有興趣,可以登入http://peterjory.blogspot.ca/2012/02/insist-on-raising-bar-literally.html參閱。
      文:馮瑞熊

      原始數據來自教育廳
      在《卑詩及育空中學成績報告》中,每間學校的平均評分(overall rating),是根據由卑詩教育廳提供多項反映學校表現的指標(indicators),包括第10至12班課程(包含一個省試)的平均考試成績;省試的不及格率、男女生在英文10(English 10)與數學10(Mathematics 10)的差別、畢業率及延遲畢業率(delayed advancement rate)等。
      菲沙研究所學校表現研究員考利稱,這是他們盡可能取得的客觀數據,反映學校整體表現。他認為家長使用他們的排行榜和成績報告時,一是善用這些資料,替子女揀選不同類型學校,因這些資料可解答一個很重要問題:個別學校的學術表現,跟別校作出比較。有些家長認為無論他們子女資質如何,又或者是否具上進心,讓子女入讀一些學術表現較佳的學校,會令他們子女有較佳學習表現。
      另一方面,如果子女已經入讀某校,除希望知道子女表現,家長也想知道學校表現,因為就算子女取得A級成績,假如該校表現普通時,家長會懷疑子女那個A代表了什麼。所以考利形容這份報告為“每年學校的審計報告”,特別是對於全省26間退步的中學,他建議家長在下次家長會議中,應該向學校提問,菲沙研究所報告稱該校退步,究竟校方又有什麼嘗試改進大計。
      考利稱,他並非說家長純粹依靠他們的資訊選校。家長也應從其他方面,或者直接找校長傾談 以瞭解教育方針及學校歷史。

      提高成功感 可改進成績
      位於高貴林的公校Dr. Charles Best中學,在大溫排行榜取得“飛躍進步”,從去年第38名,攀升至今年第24名。校長奧尼爾指出,除成績外,學校也重視學生在課外及社區活動的參與,同時獎賞勤奮上進學生,促使學校整體成績進步。


      高年級生輔導低年級生
      該校學生會共同會長表示,校內的學長制讓不少高年級生,在課余為低年級生擔任課業及校園生活導師,既提升成績,也加強對學校歸屬感。
      奧尼爾出任Dr. Charles Best中學校長超過5年,她說全校師生在教育及學習上都積極付出,排行榜結果令人鼓舞。
      如純以公校比較,該校在大溫公校榜上,從去年17位攀升至今年第7位。
      奧尼爾又指出,校方一直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外活動,並希望他們多瞭解社會責任。她說校內學生大都積極為社區做義工,例如為弱勢社群和有需要人士籌款。
      此外,她說校內大約有200個具特別需要的學生,同學都很主動協助。她說這些活動提高學生的成功感,繼而改進學習成績。


      另設勤奮榮譽榜
      一些學生可能讀書較有天份,學習成績較優秀。奧尼爾說,其實學習態度和努力也應受到嘉許,除一般的成績榮譽榜(Honour Roll)外,學校還設立勤奮榮譽榜,只要每科取得最高級的學習態度評分,就能登榜。她說超過三分一學生都曾經榜上留名。
      該校學生會共同會長吉瓦(Zoya Jiwa)指出,校長鼓勵同學發揮互助精神,也是學校成績進步的關鍵。
      她說很多高年級生,自願抽出課余時間,為較低年級的課堂義務擔任教學助理,跟進和解答問題;有些更願意在上學前或午飯時間提供個別指導,或在學校設立的課後數學補習中心提供協助。吉瓦表示,這一切都有助提升學習風氣和歸屬感。
      吉瓦目前就讀12年班,已獲UBC文學院,以及SFU文學及社會科學學院錄取。
      文:趙善樂

      公校生數理成績優 考利不同意
      一直以來,菲沙研究所的中學排行榜都反映私校成績優於公校,今年也不例外。
      不過,卑詩大學較早時發表《大學學生第一年數理科目成績》研究報告,卻顯示該大學來自公校的學生,在物理及微積分的成績,平均較來自私校的學生高2至3個百分點。
      該報告發表於《國際科學教育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研究對象是2002年至2006年五年間,UBC校內多達4,569個修讀物理和微積分的一年級生。
      與另外兩位教授一同從事該研究的UBC數學系教授布盧曼(George Bluman)分析,公校生學習環境較獨立,往往靠自己爭取佳績,接近於大學的自學環境,相信令公校學生能夠更加適應大學考試。
      他又指出,菲沙研究所評核學校表現,看重學生的中學成績,但他的研究則認為,要評核中學教育成效,更應看學生在大學的表現。
      布盧曼說,本地家長一般認為私校素質勝過公校,希望今次UBC的研究給家長多一參考依據,並加強對本地公校的信心。
      不過,菲沙研究所對UBC是項研究結論有保留,研究員考利即指出,菲沙研究所每年所做中學排名榜,根據卑詩省所有中學在語文、數學、科學及社會科學(Social Studies)4個學科成績統計分析出來,與UBC研究只根據微積分及物理兩科做研究,截然不同。
      考利又說,UBC的研究對象,只限考進該校的公校及私校學生。
      他又質疑,同樣結論,是否出現在考進其他大學例如西門菲沙大學(SFU)或蘭加拉學院(Langara College)的學生身上。文:趙善樂

      華裔及韓裔生 數理較突出
      研究卑詩省本校及私校學生表現的卑詩大學(UBC)數學系教授布盧曼(George Bluman)指出,家境較貧困學生和移民學生一般較本地學生勤奮,數理科成績也較佳。他又說,在數學科中,移民學生以華裔和韓裔的表現較突出,因中港台和韓國等地教育更注重數學科,華裔和韓裔生往往在移民之前,已經打好基礎。
      布盧曼說,一般來自較貧困家庭的學生,他們都清楚要通過教育改善家境,讀書時更有決心爭取好表現,學習上也較勤奮。至於移民學生方面,他說越高年級才到本地就讀的移民學生,在中韓等原居地接受教育較久,數學的基礎就打得越好,多能順利應付本地數學課業。
      他舉例說,UBC每年舉辦歐幾里德數學競賽(Euclid Mathematics Contest),約2,000個參加的省內中學生裏,成績最優秀的首10%,絕大部分是華裔及韓裔,他們一般都在較高年級才移民本地。
      根據UBC數學系2011年歐幾里德數學競賽報告,比賽有2,033個中學生參加,報告列出省內最頂尖首10%學生名單,超過9成是華裔及韓裔生。
      布盧曼近日剛發表有關UBC學生學術表現研究報告,指在數理科方面,來自公校的大一學生,較來自私校的表現佳。文:趙善樂

      家庭收入影響子女表現輕微
      究竟家長收入與子女成績表現有多大關係?從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公布的2012年卑詩及育空地區中學排名榜及《卑詩及育空中學成績報告》,可以發現排榜首30名學校(包括公校及私校)中,不乏家長平均收入,低於卑詩所有中學家長平均收入(68,250元)的學校。
      例如佔公校排行榜首位的溫哥華University Hill中學,家長平均收入是53,400元,較平均低近1.5萬元。菲沙研究所研究員考利(Peter Cowley)指出,據他們的統計分析,家長收入與子女學習表現之間,只有25%有所關聯。
      剛發表《卑詩及育空中學成績報告》中,除列出每校學業指標外,也探討該校的社會經濟指標(簡稱SES),包括家長平均收入,並通過統計學方法來估計該校可能得到的平均評分(predicted rating),與它實得的平均評分(actual rating)作比較,列出兩個評分的相差值(Actual rating vs predicted rating based on parents' average income)。此舉希望列出哪些學校的學生,可以在較差環境下仍有較佳表現,而哪些學校的學生,在較好環境下仍未取得預期表現。


      列出兩個評分相差值
      考利舉列說,以Richmond中學為例,該校家長平均收入為44,300元,較總平均數68,250元約少三成半。如果以家長收入去估計該校評分,應該是5.1,但該校實得評分為7.2,實得比估計高出2.1分,考利指“這是很了不起的事”。
      如果根據實得與估計評分相差值,排出大溫首12間實得評分勝預期中學(見表),會發現私校佔10間,包括在大溫排行榜排第二的Crofton House(相差是2.2)、第三的Little flower(3.4)及第四的Southridge(2.3);至於另外兩間“上榜”公校,則是排第11的University Hill(3.4)和排第34的Richmond中學(2.1)。


      也涉教學法輔導及行政
      另一間“成績勝預期”的私立烈治文基督教中學(Richmond Christian),家長平均收入為68,000元,實得與估計評分相差是2.6分。該校校監格羅斯(Roger Grose)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表示,家長收入雖屬學校表現的一個因素,但相信還有別的原因,例如家長的參與。
      考利也說,以統計學的回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找出家長收入與每間學校學業表現的關聯,發現只有約25%學校的學習表現,與家庭收入相關。他認為其余的75%,就是學校教學法、輔導以及學校的行政等因素。
      文:馮瑞熊

      Richmond Christian打造快樂學校
      在2012年大溫中學排行榜排第15的Richmond  Christian中學,學生近八成來自亞裔家庭,近五成更是中國大陸或香港移民的子女。但無論什麼族裔入讀,校方本着宗旨是打造一所“快樂學校”,並鼓勵師生與家長共同參與管理學校。
      據該校校監格羅斯(Roger Grose)表示,他們雖然認同學習成績重要,但追求目標是學習與信仰並重的優質教育。與一些私校不同的是,他說,該校並不設入學試,反而注重學生的信仰背景,通過學生所屬牧師推介而錄取。因而收取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部分更是有特殊需要(Special need)的學生,學校按學生能力因材施教。
      格羅斯指出,他們希望營造一間“快樂學校”,令學生喜歡上學:“如果學生快樂,家長也會快樂,教師也是會快樂的,也使到學生快樂,這是一個循環(cycle),也超越學業水平的成就。”
      他說學校不會給學生太多家庭作業,希望學生課余參與各方面活動,例如打球或上中文班。第9班至第12班,每節課時也延長至83分鐘,讓教師與學生有較長時間在堂上互動學習。
      格羅斯說,家長應該是學生的首個老師,因為沒有人比家長更瞭解他們的子女。由於近年該校在菲沙研究所的排行榜上不斷上升,家長明瞭學校方向正確,在學校的參與程度也相應提高。
      他又透露,學校設立由家長及教師組成的教育委員會(Education Committee),家長可以檢討課程,提出意見。好像該校曾經因應家長要求,在高年級加入“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選修了這些課程的學生,可得到大學同等課程的學分。
      該校發展總監尤爾特(Ann-Michele Ewert)就表示,學校還邀請家長到學校“講學”,包括講授打高爾夫球、做壽司等,讓家長也成為學校一員。

      ESL學生比例高不影響成績
      大溫首10間英語為第二語言(ESL)學生比例最高的中學(見表),全是公立中學,當中6間位於華人最密集的烈治文市、兩間在溫哥華,另外兩間就在素里和本拿比。
      榜上排第5的溫市University Hill中學,ESL學生比例雖然高達18.7%,但不影響學業成績的好表現,該校在今年大溫公校排行榜高踞首位。University Hill中學副校長威爾遜(Andy Wilson)向《星島日報》記者表示,該校近8成學生並非本土出生,其中,中國大陸出生學生更超過4成。他說華裔家長多數很重視菲沙研究所的學校成績排行榜,而且很愛選讀該中學。
      威爾遜又說,溫市18所中學裏,以University Hill是唯一海外出生學生多於加拿大本土生的學校,不屬本土出生的學生比例達77%。他指中國大陸出生學生比例佔了41%,此外還有13%學生在韓國出生,台灣出生的學生佔5%。


      常在校園整天說普通話
      威爾遜表示,該校非本土出生學生比率如此之高,是人口變化造成的,例如15年前該校有很多香港出生的學生,而目前以來自中國大陸移民的子女最多。
      他強調校方並沒有採取特別的收生政策。
      威爾遜指出,中國大陸學生人數眾多,他們往往在校園整天以普通話交談,而要鼓勵他們多說英語,是學校面對的一大挑戰。
      除University Hill中學以外,溫市還有Prince of  Wales中學在ESL學生比例榜上有名,在這些上榜學校,ESL學生比例都佔15%或以上。文:趙善樂

 

 



上圖為高貴林市的Dr. Charles Best中學,在菲沙研究所中學排行榜上,由去年第38名躍升至今年第24名。左圖為校長奧尼爾(左三)、吉瓦(左二)和校內其他學生合照。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