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李姝錡:國際鋼琴比賽獲獎給了我自信
( 2012-04-27 )



戴著獎牌的李姝錡。

6歲的李姝錡最近成了本地媒體追訪的對象。今年3月,她在美國國際青少年音樂家比賽中一舉獲得金獎,在20多個國家參賽選手中,她是年齡最小的獲獎者,3月10日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參加了頒獎演出;今年4月,她獲得國際鋼琴和小提琴比賽第3名,4月8日在再次在卡內基音樂廳參加頒獎演出。她媽媽徐利告訴記者,在鋼琴比賽中得獎,讓本來膽小的李姝錡變得活潑自信了。
圖文:記者董清霞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鋼琴老師肖發凡家,見到了李姝錡和她的父母、姐姐。她的父親李金陽、徐利來自中國杭州,移民三年了。他們一家都很喜歡溫哥華。徐利告訴記者,大女兒李函穎先學的鋼琴,小女兒李姝錡也鬧着要學。在李姝錡不到5歲的時候,也就是2010年10月,父母開始讓李姝錡跟着肖發凡老師學鋼琴。


      得獎後孩子自信活潑了
      雖然年紀小,李姝錡很坐得住,一彈鋼琴就是一個小時。老師給她示範什麼,她都能夠彈得出來,而且還發揮出自己的特色。她練琴也很自覺,全神貫注,作業可以全部完成。肖老師就根據她的吸收能力加大作業量,一次讓她彈十幾個曲子,一天彈兩個小時,李姝錡承受得了高強度的訓練,進步飛快。在學鋼琴的過程中,李姝錡參加了很多表演和演出。
      剛剛上完課的李姝錡,見到記者一點也不怕生,很活潑好動的樣子。她告訴記者,第一次表演時她嚇哭了。那時她剛學琴1個月,與姐姐鋼琴聯彈表演,很緊張,但彈琴一個音也沒錯。後來參加表演多了,就越來越從容了。記者問她在卡耐基表演緊張嗎?她說:“不緊張。” 徐利說,參加表演多了,特別是得獎之後,本來很膽小的李姝錡越來越活潑自信了。在卡耐基的演出後,別的選手演奏,李姝錡就在台下為他們打拍子指揮。年紀小小的李姝錡參加了很多次比賽,有溫哥華的,卑詩省的,國際性的,沒有一次空手回來。
      最近在美國的國際比賽上得獎的曲子,是《慶翻身》,記者問李姝錡,彈琴的時候是什麼感受?李姝錡在姐姐的啟發下說:“幸福、興奮。”
      今年春假到美國比賽和卡耐基表演,他們本來沒打算宣傳。李姝錡在作文中寫了自己春假中的經歷,老師告訴了校長,然後North Shore 當地報紙採訪了她,接着《Vancouver Sun》、CBC、Omni都來找她了。


      學生素質好老師因材施教
      李姝錡的鋼琴老師肖發凡是鋼琴教育碩士、RCM皇家認證教師、加拿大(CFMTA)及卑詩省(BCRMTA)註冊教師(R.M.T.),她4歲開始學習鋼琴,專業教授鋼琴近20年,每年都有學生在各種鋼琴比賽中獲獎,都有學生因為鋼琴特長加分,升入理想的中學或大學。她覺得自己的教學特點是,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紮實的基本功和全面的音樂思維。她每年都舉辦各種規模的音樂會,學生被選派參加各種比賽、演出和藝術交流。
      肖發凡告訴記者,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她制定了不同的教學計劃和不同的短期、中期、長期目標,就是為每個孩子設計一條自己的路,希望她們都能在鋼琴的道路上,得到她們應該能夠得到的收穫和喜悅。像李姝琪這樣年齡小,比較聰明,學習刻苦,音樂素質好的孩子,她希望就把目標定的更高一些,因為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必須相信她們的能力,充分挖掘她們的潛能,給她們足夠的上升空間。例如:佈置作業方面要加大曲子的面和量,在保證打好基本功的前提下,儘量加快學習的進度,讓她們能夠感覺到比別的小朋友學的好、學的快,培養她們的自豪感和自信感。不斷送這些孩子去比賽,因為她們的水準高、年齡低,所以都會取得較好的成績,這樣她們就會更加喜歡鋼琴,練琴也會更加努力和自覺,從而達到了一種良性循環。
不做虎媽,讓孩子做喜歡的事
      徐利說,李姝錡記性好,素質好,肖老師因材施教,所以孩子進步快。作為家長,他們能做到就是支持孩子,每個星期,她開車兩次,從西溫的家裏到溫哥華西區的老師家,風雨無阻。李姝錡參加各種比賽,父母也是大力支持。到美國比賽和表演,全家都陪着去。
      徐利是全職媽媽。談到虎媽式教育,徐利說,虎媽太嚴了,自己算不上虎媽。但虎媽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說,讓孩子堅持,學一樣東西不能隨便放棄。她讓兩個女兒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雖然不一定要有很好成績,很努力就行了。“學一樣東西,不能抱玩票態度。”她說。
      大女兒想學鋼琴,喊着要學,半年後徐利才同意。小女兒想學鋼琴,從3歲喊到快5歲才讓學。徐利需要確認她們是真的感興趣,而不是一時興起。
      “文化學習是第一位的。”徐利說,兩個孩子學習都很好,有余力發展業余愛好。讓孩子發揮自己的興趣,是徐利和李金陽的共識。李金陽說,本來想讓女兒學擊劍,覺得擊劍很優雅,但女兒不感興趣,就算了。兩個女兒都喜歡看書,玩智力型的遊戲,都喜歡學樂器。她們還喜歡游泳和滑雪。
      徐利把孩子們的日常安排得很緊,兩個孩子學的興趣班是一樣的,這樣方便接送,也讓他們競爭互補。一星期下來,除了星期六沒安排課,可以參加派對、玩,其他的日程都是滿的。星期一到星期四不許看電視,星期五晚上偶爾可以看電視,星期六晚上可以看電視。他們看的電視是中國神話故事。

      對孩子 順其自然
      李姝錡鋼琴成績這麼好,是否有讓女兒成為鋼琴家的打算?徐利說,參加比賽得獎,也是無心插柳。她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順其自然。
      她說,帶女兒在美國紐約參加比賽時,乘坐出租車,司機是香港移民,他的兩個孩子都上了麻省理工學院,一個讀土木工程,一個讀醫療。徐利說:“這是我的奮鬥目標!”她還跟那位司機互留了電話號碼。
      雖然自己有讓孩子上美國名校的想法,但她也說關鍵還是看孩子自己的想往上面方向發展。

      卡耐基 音樂廳
      卡耐基音樂廳,位於紐約市第七大道881號,第56大街和第57大街中間,佔據第七大道東側。由慈善家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出資建於1890年,是美國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界的標誌性建築。卡耐基音樂廳以歷史悠久,外形美觀以及聲音效果出色而著稱。設有自己的藝術策劃、開發和市場部門,每季度演出100余場;此外也出租給表演團體。目前無常駐樂團,紐約愛樂樂團在1962年之前駐紮於此。



李姝錡與老師肖發凡。

李姝錡在卡耐基演奏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