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水牛 畫家的回歸自然夢
( 2012-04-20 )



蕭祖銘為客人的房子畫的畫。

蕭祖銘家的客廳就像一個畫廊,掛滿了自己的畫。畫的題材有臺灣宜蘭的鄉村風光,表情動態各異的水牛。他以“水牛畫家”著稱,作品中充滿着濃厚的鄉土氣息,瀰漫著對往日歲月的懷念,對回歸自然的追求。
圖文:記者董清霞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蕭祖銘的家在素裏市一條僻靜的小街,他和太太Donna過着遠離塵囂的慢生活。他每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喝咖啡、吃早餐。自己磨咖啡、煮咖啡,享受做咖啡的過程,煮好了,先聞咖啡的香味,然後慢慢地品嚐。他的咖啡是精選的好咖啡,杯子也很講究。每天,享受完咖啡,他才開始繪畫。最近,他正在準備今年10月在臺灣的畫展。《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到訪的那天,是個陽光很好的上午,與蕭祖銘坐在桌前,品嚐着香味濃鬱的咖啡,談起了他的經歷和追求。


      商業社會中的水牛情懷
      在台灣宜蘭鄉下長大的蕭祖銘,對農村景觀有着特別的感情。早期他曾做雕塑,畫人物。但當他準備選一個自己專長的繪畫主體時,他想到了水牛。他說,水牛是農業社會的動力來源,做着最低賤的工作。在上世紀90年代初,農耕、拉車已不再依賴水牛,大量的水牛被拉去宰殺,吃肉,做皮製品。他畫水牛,是懷念農耕社會的淳樸善良,思考在商業社會帶來財富和進步的同時,人們失去了什麼?
      他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他的創作理念是呼喚回歸自然。目前時代的問題是現代化程度太高了,離自然太遠了。人們住在公寓中,不知道鄰居是誰。人與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離,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在消失。他認為,如果生活方式回歸自然,居住密度不要太高,社會問題就會減少。
      蕭祖銘筆下的水牛,有着各種各樣的表情,品種也多種多樣。有的被牽到集市,臉上是惶恐不安的表情;有的在野外吃草,悠閑自在;有的在安靜地休息,畫面中一片恬靜。
      他畫的一幅畫,叫《進財的故鄉》。幾頭水牛,背景是臺灣宜蘭鄉村的風光,有舊式建築,耕作的農民。他說,進財是當時臺灣常見的名字,帶着吉利喜氣,他認識的進財就不下十個。這幅畫構圖優美,是很多臺灣人的生活經驗中,看到和感受到的故鄉印象,表達了對失去生活的懷念。這幅畫被奇美博物館收藏。
      他早年曾畫人像,在選定水牛為自己的繪畫主體後,他以畫人像的方式畫水牛。他希望像達芬奇畫《蒙娜麗莎》一樣,畫出水牛的神韻。


      “藝術是我的使命”
      早期在臺灣及剛移民加拿大時,他曾做美術教師教學生畫畫。在臺灣,從小學到中學、成人的美術課他都教。1996年來加拿大後,他也曾在夜校教畫畫,在家裏教學生。
      生活中有很多誘惑,但蕭祖銘安於寧靜的創作生活。現在他以創作和辦展覽為主,不太有時間教學生了。兩個孩子都大了,他和太太Donna生活很簡單,花費不大。Donna會自己做麵包,自己擀麵條,還能釀製葡萄酒。他說:“錢夠用就好。”十幾年來,他如果存款夠下一年的生活,他就全力投入到創作之中。一年之後,如果畫作剛好因某種機緣賣掉了,下一年又可以專心做藝術了。“把賺錢的想法降到最低,這樣才能全力追求理想。”他說。
      他始終認為創作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他堅持的是不能離開本行,有同行說,做十年二十年生意,衣食無憂了再回來畫畫,結果他們回不來了,覺得畫畫太無聊。
      做畫家要耐得住寂寞,但為藝術付出也會帶來豐盛的收穫。在臺灣時,蕭祖銘的畫作就曾在臺灣三大美術館展出。1994年他與臺灣藝專的同學舉辦四人素描展,他的畫作就被奇美企業董事長許文龍購買收藏。來加拿大後,他多次在加拿大及臺灣、中國大陸舉辦個人畫展。2008年他在本拿比中信中心舉辦個人畫展時,還收到當時新任臺灣總統的馬英九的賀函。
      這些年,蕭祖銘的畫越來越受到收藏家們的喜愛,多年的耕耘迎來了收穫的季節。

      喜愛鄉村生活
      蕭祖銘和太太都不喜歡都市的熱鬧,他們喜歡鄉村的隱居生活。每天,從早晨9點到晚上9點,都是蕭祖銘的繪畫時間。畫累了,就到後院草地上揮揮高爾夫球桿,拔拔雜草。活動與工作結合,工作狀態更好了。


      咖啡也是一種藝術
      他每天都喝咖啡,朋友來了,也做咖啡給朋友喝。他把咖啡分為三種,一是商店裏賣的即溶咖啡,這是工業咖啡;二是咖啡館裏賣的咖啡,常常是用紙杯裝着,是商業咖啡,三是自己磨自己煮的咖啡,用漂亮的咖啡杯裝着,慢慢聞香,細細品嚐,這樣喝咖啡是一種藝術。
      他還切好檸檬片,將咖啡和糖放在上面,吃咖啡。“這裏面有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他說,他用的是最好的咖啡,吃了不會睡不着。
      很多人都覺得,用太長的時間喝咖啡是浪費時間,蕭祖銘說,人活着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生存嗎?大家整天趕時間,在精神上累倒,急得腸胃出問題,這樣做不值得。


      太太懂藝術善理財
      蕭祖銘專心於藝術,好在有個擅長理財的太太。太太Donna是學會計的,同時也是藝術愛好者。她喜歡彈古箏、琵琶,也唱戲,演花旦和青衣。與做畫家的蕭祖銘結婚後,關心柴米油鹽的責任就落到了Donna的肩上。她投資股票、土地,也買過黃金存折,都賺了錢。她對投資藝術品也很有見地。
      她告訴記者,1985年,她在臺灣用28萬台幣買了約300平方米的地,兩年後以90萬台幣賣掉。後來知道,她賣的地被人接手後,在1992年以550萬元出手了。非常有緣的是,後來蕭祖銘一家在加拿大遇到了最後買了他們地的人。那家人不但買了他們的地,還買了旁邊的大地,在8000坪的地上建起了很漂亮的房子。
      那家人在溫哥華參加蕭祖銘的畫展,買了幾次畫,與他們熟識了,才知道他們有這樣的淵源。那家人還請蕭祖銘為他們的房子畫了一張畫,記者到訪時,那副畫還掛在他家的客廳裏,就為蕭祖銘就在畫前照了一張像。



蕭祖銘在台灣辦畫展時與當地文化中心主任合影。

2010年,Surry的省議員Jagrup Brar邀請蕭祖銘在他辦公室辦一個多元文化的油畫個展時,與蕭祖銘及Donna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