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原有特長 助我融入新生活
( 2012-04-20 )



薑智鏸(右三)獲得傑出女性獎時,與加拿大國會議員、時任聯邦自由黨黨領的迪安(右)合影。

移民來到加拿大,往往需要對自己的職業重新定位,經歷轉換行業的陣痛,或是學習新專業的挑戰。有些人來加拿大後走上與過去專業相關的道路,也有些人把自己的業余愛好變成了專業。雖然來加拿大後都有一個摸索的過程,但發揮原有特長,比面對全新的東西要順風順水得多。
“不是猛龍不過江”,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有自己的理想。如果謀生和發展的方式與特長、理想相合,工作就是享受,生活就是“樂活”了。本專題采寫了幾位移民如何用自身專業、特長創業的故事。
圖文:記者董清霞

      “紋眉皇后”成功再創業
      曾在中國全國紋刺技藝大賽獲得冠軍的姜智鏸(Vanessa),在中國時被稱為“紋眉皇后”,擁有自己的大型美容院。2004年移民加拿大,因為不懂英語,曾經歷過短時間的迷茫期,但她很快就找到了方向,移民第二年就開起了自己的美容院。憑着自己出色的技術,對顧客的誠意,打出了一片新天地。現在她在溫哥華成了有名的紋刺美容師,還獲得溫哥華十大傑出女性稱號,得到加拿大國會議員的頒獎。憑着自己的努力,姜智鏸在加拿大重新找回了成功的感覺。


      不懂英語記單詞看形狀
      關閉在中國開了多年的大型美容院,來到加拿大是為了女兒的教育。下了飛機,移民公司的人把他們一家送到一間家庭旅館就不管了。一家三口,只有在英國讀高中的女兒懂英語。
姜智鏸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英文字母,我只會ABCDEF,G就不知道了。”剛來時住Jones Road,寫地址,J的勾寫反了。
      語言不通,舉目無親,姜智鏸感到很失落。走在街上,沒人認識。買了手機,卻沒人打給她。在中國時,姜智鏸曾接受過中央電視臺采訪,走在街上很多人認識她,客戶也多,電話響個不停,她自己接不過來,請員工接電話,重要的事才找她。在國內時,她有很多鑰匙:家裡鑰匙、美容院門鑰匙,這個櫃子那個櫃子的鑰匙。來到溫哥華後,“一把鑰匙也沒有。”
      來了不久,要考車牌,姜智鏸在國內開了多年車,技術不是問題,但不懂這邊的交通規則,也不懂英語。找教練練了車,在考試的前一天,才記下來英語左轉、右轉,直行怎麼說。幸運的是,她一次就考過了。
      因為對自己的紋刺技術自信,姜智鏸沒想過轉行,直接打定主意,做老本行。“大不了不做老闆,給人打工。”她說:“沒想到打工也沒那麼容易,先要考取美容師職業牌照。”
      姜智鏸在國內是高級美容師、國家美容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如果用中文考牌,對她是小菜一碟,但用英文考就有點勉為其難了。按規定,如果用英文考不過,可以用中文考。但負責考牌的同行投來的輕蔑目光,使她決心用英文考牌。
      英文單詞不懂,她就死記硬背,從形狀把單詞記住。除了吃飯、睡覺,她就背考題。她不是個喜歡讀書的人,女兒說:“媽媽背5分鐘就能睡着。”丈夫說:“3分鐘就睡着。”姜智鏸背着背着,就睡着了,醒了再接着背。她不懂英文,看單詞是“看長相”,背的是“這一簇”。
      現在街上的路名都是當成一張圖看,也是看長相。客人的英文名字她都能記住,辦法是把詞分解。Cecilia是CC後面麗雅。“不管咋記的,都能記住。”她說。
      她沒日沒夜地準備了幾個月,結果以A+的成績,考取了美容師牌照。


      做腳拿到兩元小費很心酸
      姜智鏸現在回憶起來當初考牌時的經歷,都很感慨。實習時,給客人做腳。“捧着腳做,塗腳趾甲。完了以後,客人給我兩塊錢小費。”她說,她當時感覺像被施捨一樣。難過之後,她換了角度想:“這是對我的肯定。”她下決心忘記從前,從零開始,後來因為她做得好,在做手、臉時,小費給到15元了。
      她在國內開過大美容院,請了很多美容師,在美容師們幫她做好準備後,她只做紋眉、紋眼線、紋唇的關鍵步驟。到加拿大就不一樣了,打工就不用說了,即使當老闆,全過程都要自己親歷親為。
      好在幾年後她又找回了在國內那種成功的感覺。現在去任何地方,都會遇到顧客。逛街、去美國都會遇到。客人變漂亮了,對她很感激,有一位客人說:“我每天一照鏡子,就想起你。”


      適合自己的永遠流行
      考到牌照後,姜智鏸就在烈治文開了自己的永芳美容院。客人越來越多,靠的是口碑。紋得漂亮,客人自然而然地帶來了客人。
      有人問她,現在流行什麼眉型?她說,沒有是否流行,只有是否合適,適合自己永遠流行。眉型也不是隨便設計的,與臉型、眉骨有關。眉毛不能脫離眉骨,眉頭不可超過前眼角,眉尾剛好到鼻翼與外眼角連線延長的虛線,可以稍稍超出一點,更顯富貴。她強調眉型的自然:“三十歲前要自然美,三十歲後要美得自然。”
      好眉毛是什麼標準?她說:“眉型漂亮,自然持久,不變色。”她不要求量,要求精。給客人紋眉前,先畫好眉型,不厭其煩地修改,直到自己和客人完全滿意。紋刺技術很關鍵,如果深了顏色進入真皮層,會很死板,淺了會留不住顏色。紋刺在表皮層下,真皮層上,才會自然而美麗。
      中國的成語就反應了眉毛的好壞影響到精神狀態,如愁眉不展、揚眉吐氣、眉開眼笑等。姜智鏸說:“細品老祖宗留下的話,覺得有道理。好的眉型可以改善人的氣質,增強人的自信心。”
      因為設備、材料先進、技術好,她紋眉、紋唇、紋眼線,只是微痛,幾乎不出血。
      在溫哥華,很多客人是香港移民,剛開美容院時,粵語對姜智鏸也是難題。一位香港來的太太,打電話過來,姜智鏸聽不懂,她就找別人紋了眉毛。回到香港探親,遇到一位朋友也回香港,眉毛紋得精緻漂亮。一問,原來是姜智鏸給紋的。一回溫哥華,她就找到薑智鏸,把原來紋的眉毛洗了重新紋。
      客人口口相傳,慢慢地姜智鏸的紋刺技術就在溫哥華很有口碑了。2009年的溫哥華小姐亞軍張名雅就是找她紋的眉毛,非常清秀自然,襯托她的氣質。


      母女情深夫妻恩愛
      認識姜智鏸的人,都說她為人好。她對女兒、丈夫、父母、公婆好,關心他們,也捨得為他們花錢。雖然自己一直是成功的事業女性,跟丈夫說話,從來都是和聲細語,她很尊重丈夫。
      移民前,他丈夫隋安慧有很好的工作。姜智鏸跟丈夫說,你自己決定是不是要去加拿大。丈夫辭了工作,來了。有一天,她和丈夫看電視連續劇,丈夫為了妻子,放棄了金錢和地位,在一家小店賣咖啡。她跟丈夫說:“為女人犧牲事業,男人沒這麼傻的。換了你,做得到嗎?”丈夫說:“我已經這麼做了。”她意識到丈夫所做的犧牲,一時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女兒跟她很親,以前去英國讀高中時給她寫信說:“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媽媽,是我們家的核心,是我的驕傲。”在UBC畢業後,女兒回中國工作,還是跟她熱線聯繫,經常在網上視頻聊天。
      對客人,她也真誠相待。“先做人,再做生意。”是她的原則。有些美容院,客人來紋刺時很熱情,做完了,交完錢就不管了,對想補色的客人愛搭不理。她會主動為客人補色,要回國過年,走之前為補色的客人做到半夜。
      她還有個狗兒子,非常活潑可愛,也乖巧聽話。丈夫和女兒愛她,狗兒子親熱地跟前跟後,客人對她信賴感激。回顧自己移民8年的經歷,姜智鏸感到很滿足。

      從設計師到美術教師
      安建軍、馮力夫婦來自西安,曾擁有成功的企業,做建築設計和施工。來加拿大後,英文不夠好,重操舊業有困難。沒想到,美院畢業的藝術功底和設計師經驗都派上了用場,他們二次創業,開辦了美術學校,教孩子畫畫,也輔導想上藝術院校的學生申請大學。


      首次踏上創業路
      他們是大學同學,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大學時他們已是一對戀人,但畢業後,馮力分到了太原,安建軍分到了北京。安建軍說,本來學的是裝潢設計專業,在北京鐵路設計院的工作以建築設計為主,工作就與建築設計交叉上了,參與到整個建築的設計。因為與馮力兩地分居,安建軍想把她調到北京,但發現遙遙無期。“十幾年的工程師兩地分居都沒解決,還在住單身宿舍呢。”他說。兩年半後,他在1990年放棄北京的工作,來到太原。
      開始時在廣告公司工作,人事關係沒調來,戶口也沒解決。因為幹活兒出色,不久被一家省直單位要了,27天就發了調令,戶口也遷過來太原。省直單位創辦了一家裝飾公司,先是搞酒店室內設計,後來把室外設計也包了,最後施工也做了。
      安建軍管理這家公司,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行內有了名氣。兩年後,因為主管領導的人事變動,他就離開這家公司,下海去了,那是1992年。
      安建軍隨後開了一家工程設計公司,當時的時機很好,很多客戶慕名找到他的公司。有時為了投標一個工程,三家不同的公司都來找他做設計,他就設計出兩個不同的方案參加投標。
      開始時公司的重點在設計,後來就把設計和施工都包下來了。
      馮力當時在一家文化館做美工,基本上是一份閑職。所以安建軍一開始創業她就幫忙了,不久在單位就不見人影了。同事很羨慕地說:“馮力的愛人都拿大哥大了。”當時的手機被稱為大哥大,2萬8千元人民幣一部,安建軍買時,太原電信局只賣出180多台。“不是為了炫富,到處跑真需要。”他說。
      安建軍管全面,重點管施工;馮力主要管設計。後來公司做大了,光設計部就有20多人,馮力就回家了,為了生活充實一點,就在一所學院教書。他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在國內,他的公司承建的是政府大樓、大賓館、教學樓,比在加拿大建房復雜得多。他的公司做過最高難度的工程,並曾參與設計和興建號稱“中國第一門”的山西臨汾“華門”,該四層高的建築,是漢代風格,並加入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元素,從遠古一直到近代。安建軍負責的是室內整體設計和施工。


      幫人建房子跟專業沾了邊
      公司興旺,生活安逸,日子過得好好的,安建軍卻動了移民的念頭。好朋友移民溫哥華了,告訴他加拿大有多好。再考慮到孩子教育問題,他們一家就辦了移民。
      開始時是馮力在加拿大帶11歲的兒子,安建軍做“空中飛人”。後來因為兒子處於叛逆期,馮力一個人管不好,安建軍就關閉公司,安心地移民加拿大了。他們在三角洲買了房子,安心地住下來了。
      馮力先開始教畫畫。朋友的小孩找她學畫,就成了她的第一個學生。當時她也沒想着賺錢,反正沒事做就教吧。一個介紹一個,學生越來越多了,學校就水到渠成地開起來了。
      安建軍來溫哥華後,朋友給他介紹了寫字樓內部設計的活兒,他不但幫客戶設計好,還出了客戶沒要求的效果圖。他說:“設計費你象征性給吧,效果圖是免費的。”客戶說,效果圖很貴的,一定要出錢。客戶要出1600元,安建軍降到1200元。“這是我在溫哥華的第一桶金。”安建軍半開玩笑地說。
      後來有人找他裝修房子,從設計到施工全做。在國內做了很多年的設計施工,做是沒問題的,他只是擔心向政府申報會有難度,做起來,發現這也不難,因為加拿大房子結構簡單,木結構。蓋房子或者是在現有的建築上加蓋陽臺,對於他來講都是“小兒科”。
      一個客戶介紹另一個,安建軍就幫人蓋起了房子。本來他可以在這條路上走下去,成為專業建房人。但另外一件事引起了他的興趣。


      教美術跟理想比較近
     
有學生找他輔導,想申請設計專業,他就幫了這個忙,結果這個孩子考上了北美最好的設計學院Parsons。他在輔導學生時,重拾了自己本來的美術專業,感到很有樂趣。
      他從小的理想是當藝術家,即使是在開建築公司時,也每天晚上和週末用來畫畫,雷打不動。在公司運轉正常後,他請人管理公司,自己在北京和太原兩邊跑,與藝術家朋友一起切磋技藝,他在國內舉辦了兩次個人畫展,風格是抽象表現主義。
      安建軍出身於教育世家,全家都當老師,本來不想做教育的他,到溫哥華後,卻也走上了教育之路。
      輔導學生申請設計專業,除了對學生有幫助,他也從中感到有樂趣。“輔導設計專業的學生,跟我的理想比較接近。”他說,他知道自己更想做什麼。
      於是他減少接工程,增加輔導學生。第一年輔導一個學生上了設計名校;第二年有了十六七個學生,其中三個應屆生上了了大學;2011年是第三年,輔導30多個學生,7個應屆生都上了大學,四個上本地的藝術院校,三個上了美國名校。今年的應屆生也全部拿到錄取通知書。學生上的學校有Parsons、Calart、Ringling Pratt等美國名校,也有些進入了加拿大、英國的名校等。他的兒子也是其中一個,上的是羅德島上的世界最好三維動畫大學,《阿凡達》就是這個學校的畢業生製作的動畫。


      保護和發揮孩子的創意
     
夫妻倆一起辦美術學校,兩個人的分工不同,馮力教年紀小的愛好者;安建軍教計劃報考設計專業的中學生。馮力在輔導學生畫畫時如果發現了好苗子,也會跟家長商量讓孩子以後做專業,她的學生就轉到安建軍那兒了。
      安建軍不是什麼學生都收,一是看學生是否適合做專業,二是看學生本人是否喜歡藝術。有一個不喜歡搞藝術的學生,被家長強逼着來學,被他退回去了。他們輔導的學生,不是上純藝術專業,而是上設計類的實用藝術專業,這類專業畢業生工作好找,收入高。
      夫妻兩個在中國讀美術專業,來加拿大後,他們發現了在北美申請藝術類大學與中國的不同。在中國,基本功要求高,講究技巧;在北美,技巧只占50%,創意、想法很重要。安建軍的長項就是創意,孩子們想法多,但不會表現,他幫助孩子用更完美完善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想法。
      安建軍說,孩子有奇特的想法,還不能形成概念,他就誘發多思考,形成框架。他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守門員,孩子向他拋出一個球,他要接住。再傳給孩子時,要用他能接住的方式。這一來一去的互動、碰撞,使孩子形成自己的想法。
      “教技術、技能,很多老師能做,但幫助學生發揮創意,就考驗老師的高度。”安建軍說。安建軍和馮力努力做的,不是把孩子推進藝術院校,而是希望學生在大學裡是拔尖的。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意,學生進了大學不僅不會被踢出來,而且還會學得很輕松。  下轉頁18

      祖傳武藝加國辦學
      葉庚一家是在2000年從福建來到加拿大的。在國內學的是計算機,來加拿大做了很多行業後,重拾自己從小的愛好,開了一家武術學校。


      武功好工人服管
     
他的武術學校很大,3000呎,有學生訓練的大廳,也吊着一些沙袋,還有家長可以坐下來休息的小廳。葉庚在《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對面坐下來,講起來自己移民後的經歷。
      登陸加拿大時,太太大着肚子,他們只帶來4600元加幣。租了房子,買了傢俱,錢包就癟了。來加拿大第三個月,太太就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女兒。那時他還沒考到車牌,朋友幫忙送的醫院。“當時學車請老師每小時25到30元,銀行賬戶上只有2000元了。”他說。
      第一份工作是朋友介紹的,在唐人街一家糧油店收銀,也兼管倉庫指揮各族裔工人幹活。為什麼一來就能負點小責?葉庚說,一位西人工人跟老闆動武,被葉庚輕易制服了,老闆從此很信任他。
      別看店不大,打工的華人博士碩士一大把。其他族裔的工人也不是省油的燈。一位人高馬大的土耳其人不服管,挑釁着約葉庚下班後到停車場打架。葉庚本來不打算理他,打開車門準備走,聽到土耳其人從後面沖上來了。葉庚一下子就把他扔出去老遠。他再沖上來,葉庚再化解掉,土耳其人氣喘吁吁,葉庚還是笑瞇瞇的。“他每招都是自殺行為,不知學的是哪門哪派。”葉庚說,後來那位土耳其人見到葉庚都是畢恭畢敬的了。


      搞測量也需要“功夫”
     
後來,他們的第二個女兒出生了,糧油店的收入不夠支撐全家了,葉庚就到處發簡歷找工作。兩個星期後,一家西人老闆開的測量公司要他了。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簡歷上的“會中國功夫”打動了老闆。葉庚說,測量是需要功夫的。測量需要往地上釘鐵條、鋼條做記號,要拔出來時,別人需要把地挖開,葉庚輕輕一拔就出來了。有些障礙物,別人需要花時間繞開,葉庚可以一腳踢開。因為葉庚的工作效率高,老闆很看重他。工資從八九元,很快升到10元、12元、14元、16元。不到一年,漲了幾次。
      可惜的是,測量公司生意不好,被裁員的葉庚拿起了EI。他申請到了政府資助的企業培訓課程,邊讀書邊開辦了武術學校。因為有EI提供生活費,創業初期不用擔心生活費,學校可以“軟着陸”。


      拿EI時辦起武校
     
2006年,他從一個學生教起。決心用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最少賺到最低工資。創業初期,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滿街跑,到處發廣告傳單。葉庚告訴記者:“花了三年時間站穩腳跟。”
      現在學校的這個大場地,當初是幾個拍擋一起租下來的。有跳舞、太極。大家分攤租金。後來,拍擋們一個個地離開了,葉庚就獨自負擔房租和水電了。現在,在編的學生有138個,還有幾十個不定期來的。學校開了6年了,已漸漸走上正軌。
      葉庚告訴記者,他家是武術世家,祖上在清代出了兩個武舉人,皇帝賜了牌匾。他家是玉山葉分支,他是啟字輩的,應該叫葉啟庚,因為時代變了,大家不重視了,父親就給他取名葉庚。
      他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沒學武。叔叔練虎拳,舅舅練獅拳,姨夫練鶴拳。他從小就喜歡耍拳弄腿的,到了7歲,開始正規學習。長大後自己又找師傅學。他告訴記者,因為機緣巧合,他的功夫結合了5個門派,鶴拳、獅拳、自然門、六合門、虎拳。
      他教的功夫,是實戰性的,不搞花架子。他說,功夫和體育運動是兩回事。古老的拳種首先是為了對抗的。
      武術用於防身還是保健,往往就在一念之間。一把菜刀,可以切菜,也可以傷人,所以武德很重要。他的學生本來是要求5歲以上的,但一個4歲的小孩說學前班有人欺負他,強烈要求上,就破格接收了。學了功夫後,他轉而欺負別的小孩了。這使葉庚意識到必須加強學生的武德教育。他把《弟子規》翻譯成英文,在上課前後,要求學生跟他朗讀。把內容告訴家長後,西人的家長也願意讓孩子學。這也算是傳播中華文化吧。

      移民四年後重回專業者增多
      移民後能從事自己的專業工作,成了所有新移民的奢望和夢想。面對生活的壓力,多少個曾經的大學教授、醫生,淪為加國的體力勞動者。
      有些人沒有機會做回移民前的專業工作,有些人雖然從事與本身教育背景及專業相關的工作,但收入偏低。這些已成為長久以來困擾新移民的問題。
      雖然有很多移民覺得他們在加拿大找工作困難重重,但這個比例會隨着時間推移逐漸減少。一項調查顯示,新移民登陸六個月後,70%不能找到專業工作。但在登陸兩年後,這個比例已減為68%,在登陸四年後,該比例更減為59%。
      阻礙移民找到專業工作的原因一是學歷認證,二是英語能力。移民一致認為,英語程度也是找到專業工作的嚴重障礙之一,但這種障礙隨着時間越來越不成問題。因此隨着定居後,一般四年後,移民找專業工作的障礙會相對地減低。 
      實際上,加拿大的不少大專院校近年均陸續推出一些為海外專業人士量身訂做的“搭橋培訓課程”,一些社會服務機構亦可以提供類似的搭橋培訓項目,新移民只要善用這些教育資源,就可以在重回專業領域的努力過程中事半功倍。一些社會服務機構也向新移民專業人提供有薪的實習機會或義工機會,幫助他們擁有本地經驗。
      專家指出,善用教育和培訓資源,對於新移民成功返回自己原專業非常關鍵。


 



姜智鏸與溫哥華2009華裔小姐亞軍張名雅(左)。這位華姐的眉毛是薑智鏸紋的。

葉庚在舞護手雙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