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溫市今夏增12街頭小吃檔
( 2012-04-06 )



關文達(左)和友人陳思傑投資約6萬元,投得在溫市中心擺賣中式燒餅的街頭流動小吃檔牌照。

      溫市在今年夏天,將會增多12個包括售賣中式燒餅、飯糰等街頭流動小吃檔,讓遊人可以品嘗到多國不同風味的美食。溫哥華公園局今年也將在3個公園增設流動小吃檔。而斥資逾6萬元投得在溫市中心經營街頭流動小吃檔的華裔東主,期望可3年內回本。
      溫哥華市政府4月2日公布,在59份申請書當中,選出12個投得街頭流動小吃檔東主名單;其中4個攤檔當天率先亮相,為市民提供意大利、薩爾瓦多(El Salvador)小吃,以及英式醃肉三文治等。稍後5月1日正式開業,將使到溫市街頭的流動小吃檔增至103個。
3公園也試設流動小吃檔
      溫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表示:“街頭流動小吃檔,為市民帶來更多便利可口的美食選擇;他們的出現,真正體現了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特征。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及創業機會。”
      他又指出,市府於明年和後年將分別再增加15個街頭流動小吃檔牌照。在全力配合發展街頭流動小吃檔計劃的同時,市府也會確保食品安全衛生和解決垃圾等問題。
      投得街頭流動小吃檔牌照、唯一申請售賣中國小吃的關文達表示:“今次從申請到攤檔設備投資約6.1萬,希望能夠未來3年內回本。小吃檔將會售賣例如燒餅、飯糰、叉包等12種美食,平均價格約6至7元。”
      此外,據溫哥華公園局主席甘詩德(Constance Barnes)表示,該局今年夏季將在史丹利公園、女王公園(Queen Elizabeth Park)和瓦尼埃公園(Vanier Park),推行為期一年的流動小吃檔牌照試驗計劃。
      其中史丹利公園每年停放攤檔的費用最貴,約為1.5萬元。
圖文:張譽

黎全恩推溫市華埠小冊
      知名華裔學者黎全恩撰寫《加拿大華裔歷史紀要:從隔離至融合》年表,並增添唐人街系列的小冊子,作為新移民融入本地社區的學習工具。
      由卑詩維多利亞大學(UVic)榮休教授黎全恩撰寫的《加拿大華裔歷史紀要:從隔離至融合》年表暨溫哥華唐人街系列附帶小冊子發布會,3月30日在西門菲沙大學(SFU)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舉行。
      黎全恩表示,該年表詳細記錄華裔移民,由1778年起在北美拓荒至菲沙河淘金熱、選舉權被剝奪、修築橫加鐵路,以及經歷人頭稅等重要歷史事件。包括1778年至1999年間的加拿大歷史;為充實年表內容,去年增添加拿大唐人街系列的小冊子。
      他說,講述多倫多、滿地可兩地唐人街小冊子,稍後於今年10月出版。
      另外,黎全恩與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正考慮編寫愛民頓、渥太華等地唐人街小冊子。他指出,為年表添加加拿大唐人街系列,詳細介紹各地唐人街,是因為唐人街的歷史,也是加拿大歷史中不可忽略環節。 
      黎全恩又表示,他希望其他族裔也製作類似年表,以供交流學習,進而推動族群融合以及加國多元文化的發展。
加拿大國會參議員利德蕙、卑詩省社區、體育及文化發展廳長張杏芳、SFU榮休教授王健(Jan Walls)等人,出席了發布會。               圖文:張譽

平權會多媒體展老華僑故事
      結合繪畫、錄像、攝影及表演的“老華僑:我們的故事”(Lo Wah Kiu:Our Stories)多媒體展覽,3月29日在溫市中心東端活活大樓(Woodward's)開鑼,從多方位細述在加國歷史上人頭稅與排華法對華裔家庭造成的衝擊和影響。展覽將發揮宣傳教育之外,也希望為人頭稅繳納者的家屬平反,爭取賠償。
今      次的多媒體展由全加華人協進會(平權會)及華裔加人平權共進會聯合籌辦。最矚目的展品是一面由本地華裔藝術家許素英,用整整60張人頭稅紙影印本縫合而成的加拿大國旗。她指,縫在一起的人頭稅紙,象征着華人如何成為編織加拿大社會的紡布。而其中一張人頭稅紙屬於許素英祖父的表兄弟。
      許素英說,該藝術品是為紀念那些幾乎被人遺忘的華裔先驅而做,同時也提醒所有華裔,毋忘先祖對加拿大近代發展做出的血汗貢獻。她希望整個展覽能團結加拿大各地不同群體的華人社區去瞭解華人先驅為生存而忍受的被隔離對待。
      平權會總幹事黃煜文對《星島日報》表示,在排華期間,幾代華人默默過着二等公民的辛酸生活,他們遭受歧視和不公義對待。他說﹕“展覽會告訴人們,歷史的不公正可能造成的傷害,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未來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
“老華僑:我們的故事”多媒體展期由3月29日展出至4月2日,之後即移師滿地可巡迴展出。
圖文:張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