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自強不息 職場走高
( 2012-03-16 )



培訓和充電是專業人士必要的功課,圖為中加會計師年會的場面。

職場生涯有不同的風光,有順風順水的舒心,有刀光劍影的凶險;有爬坡的艱辛,有被拋棄的辛酸。來到北美,移民們經歷了怎樣的職場生存之路,他們是怎麼適應環境,尋求發展的?
不管你在原居地的職場多麼志得意滿,來到加拿大一切也要從頭開始。想安於平淡的生活移民可以一切順其自然,但想做精英的人士就需要迎接北美職場的洗禮和挑戰。
圖文:記者董清霞

      自強不息 職場走高
      Kevin 來加11年了,找工作比較順利。這跟他移民時的不順利有關。
      當時抽查到他,讓他做專業認證,別的申請人一般是不用做的。他在清華讀了本科和研究生,之後又在清華設計院工作,在清華園呆了十一二年。為做認證,所有資料都要翻譯成英語,是自己翻譯的,請教授簽字,用了8個月才辦完。他辦移民辦了3年半,比很多技術移民用的時間長。


      找工作期間體驗洗碗
      他一來就發簡歷找工作,第三天就去面試,本來英語不錯,但面試時一下子懵了,英語的說法不一樣,比如石膏板,叫Driver,而不是他認為的Gypsum Board。面試的人也說他像剛下飛機的。這次面試給他的刺激挺大。於是借了一套施工圖,這次瞭解到國內和加拿大用的很多英文詞不一樣。接着,他又去中僑互助會請人改簡歷,知道了這裡簡歷上不用寫性別年齡。
      第一份工作,面試了兩次,就等老闆三天后出差回來簽字了。Kevin就利用這個時間去溫哥華市中心的一家餐館洗了三天碗。姐姐移民日本,曾在留學期間邊上課邊打工,幹了一年多,告訴他很辛苦。他洗碗不是為了錢,主要想體驗一下。試過之後覺得洗碗絕不是可以長做的事。午餐的碗他一個人洗,到下午5點鐘,碗多得一個人做不了,就再來一人一起幹。Kevin第一天一口飯沒吃,看到剩菜剩菜,就不想吃。第二天只吃一頓。
      他想,如果這樣做一輩子還不如回國,有一個工友是偷渡來的,做幫廚。看到Kevin不吃飯,就切豬肘子給他一塊,那天Kevin只吃了那一口肉。到了第三天Offer下來,Kevin就向餐館辭職了。
      Kevin知道自己能找到工作,但他不願意閒着,天有不測風雲。太太也和他一樣有憂患意識,做服務員三個月,等他轉正,才辭職去上課學英語。
      他們做的是最壞打算,當時只帶7000美金來,不能坐吃山空。
      談到,在國內時工作那麼好,為什麼還要出國?他說,太太是韓國人,只能有3個月簽證,到期要出境一次,回來再簽。“去香港,她的護照可以直接過去,我就需要排隊。我們希望兩人有同一國家的護照。”他說。另外,太太是外國人,就不給分房子,這是政策。
      “生活推着你走,移民需要很大勇氣,一些事情逼着你走到註定該去的地方。”回顧過去,他沒對任何人生氣,感謝推着自己往前走的每一個人,對他們心存感激。


      邊工作邊學英語
      他在加拿大的第一份工作是在Fusture Shop做商業設計。是在他登陸後第二個月找到的,很大的原因在於他有專業認證。清華的這塊招牌沒有幫到他,面試官沒聽說過。
      試用了三個月,Kevin雖然英語不是特別好,但工作認真。他接的第一個活兒是魁北克一家商店的改造。給店長打電話是一個難題,店長只說法語,兩人英語都差。公司只得派一個人幫他打電話,並要求他盡快掌握英語。公司沒幾個中國人,大家交流都用英語,Kevin把聽到的新詞用一張紙記下來,都是生活上的事情。兩三個月記了很多過去不太接觸的詞。“國內學的英文詞太深奧了。”他說,他學會了用簡單的詞表達意思。
      他回憶說,剛到公司時有壓力,前6個月,瘦了10公斤。新環境新工作壓力大,需要全力以赴應付。很多同事說話帶口音,西班牙的、印度的,別人懂,Kevin不懂。當時Future Shop和BestBuy正在擴展,工作量很大。Kevin回家還要看東西,瞭解同事們在說什麼,安排第二天的事情。
      這份工作要求設計速度非常快,週期短,一般是兩個星期,在時間上壓力大。商店關門裝修就不掙錢了,一般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改造。趕着時間做,新店要盡快開門。
      在三年半的時間裡,他參與了48家Future Shop的設計,有新店也有舊店改造的。搞傢俱和室內設計。他在國內是一級註冊建築師,但在加拿大沒有建築師執照。考建築師執照需要在卑詩省建築師手下工作的資歷,但他在Future Shop的上司拿的是安省的執照,為此,Kevin只能換工作。


      每兩星期考過一門
      他的新工作是一家商業建築公司。考建築師需要十幾個方面的經驗,要跟老闆商量,安排這些工作拿相關經驗。還要通過9門考試和一個面試。在拿到經驗要求的一半時,Kevin就開始考試。他很瘋狂,規定自己一天看40頁書,否則不睡覺。看多少頁書,是他把書的頁數除以7算出來的,每星期看完一本書,每兩個星期考一門。看一個星期書後,就預約考試,3個半月9門,“結構”兩門一起考,每門都是一考即過,到第4個月就全部考完了。2006年底通過面試,2007年拿到執照。“清華的學生個個都是考試大王,衝刺一下考到建築師牌照,在行業裡會不一樣。”他說。
      考到建築師牌後,Kevin的收入大幅度上漲了,但他把剩下的工作做完了,還是離開了第二家公司。那時他已經在那個公司工作了三年半。他不想做商業設計了,對於他來說,商業設計太簡單了。他很快就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一間大公司,做回在中國的老本行建築設計。這時他不但有了建築師牌照,還是當地有經驗的建築師了。收入又得到大幅度上調。  
      在這家大公司,Kevin主持了好幾個項目。建豪華酒店,建醫院,做的事情和在清華設計院時差不多了。他現在是一家國際性大公司的高級職員,事業發展已經可以與國內的同齡人持平了。
      Kevin說,在國內有很多機會,移民後如果不用力追高,會比國內同齡人落後五六年,現在終於可以與清華同學持平了,還需要努力追趕加拿大的同齡人。
      他非常感謝在清華受到的教育,自強不息,不服輸。來加拿大他不是像很多人一樣腳踩兩只船,看哪邊機會好就在哪邊。他是破釜沉舟,把國內的好工作辭掉來的,因此他也特別投入。


      所有經驗都是有用的
      在加拿大生活超過10年,Kevin體會到規定4年後拿國籍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經過4年,才能決定是否要在加拿大常住下去。Kevin 2000年移民,2006年考到建築師資格。經過了6年才回到了國內的起點。
      起初做的室內設計太簡單了,Kevin把這份工作當成緩衝,可以了解本地的設計系統。過去在國內一直做建築設計,現在多了商業設計經驗。在國內時,他不用自己畫圖。在Future Shop時,他需要自己畫圖。這使他熟悉了所有的項目,瞭解建築的細節,這是終身的經驗,對專業有幫助。
      對于新移民,他的建議是:“下定決心,準備好吃苦,花精力努力把英語說好。”他強調把英語說好,而不僅是寫好。剛來的前幾年很重要,當地人原諒你是剛來的,如果來10年英語還說不好,他們就認為你不努力,或者是太笨了。
      他的經驗是,同事是練口語的重要對象,可以談體育、電影、生活、社會現象。90%的人非常願意跟你說,還告訴你背景。生活在北美,要入鄉隨俗。下轉頁16

      幹IT就像海上沖浪
      Eileen在很多華裔移民看來,屬于職場成功人士。在加拿大的IT行業做了20年後,她現在去了美國矽谷,在一家國際知名公司做部門經理。回顧自己的職業道路,有成就感也有失落和無奈。
上了IT的“賊船”
      她說,IT行業競爭激烈,變動和發展都很大,在這個行業工作,雖然收入高,但面臨很大的壓力和挑戰。但是上了這個“賊船”,接受了這麼多年的培訓,想轉行也不容易,只能硬着頭皮熬下去。她也不認為自己多成功,她說,在國內時就是部門經理,來加拿大20年還是部門經理,到美國也是這個職位,只是換了不同的語言和環境。
      她現在做的技術是“雲計算”,是行業內最尖端的技術,需要一整套的軟件支援。她說,IT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從她1977年本科畢業,技術不知更新換代了多少次,IT公司也是有的倒臺,有的兼併,在這行業工作的人,就像在大海中沖浪,隨着波浪沉浮。有些人會跳到另一艘船,有些人會遭遇撞船。同業競爭激烈,產品和服務的選擇多,誰的產品都不是皇帝女不愁嫁。公司內部隨時面臨調整和重組,員工明爭暗鬥不斷。對每個人,都要計算投入產出比例,使人人都感到無形的壓力。


      不爬太高更安全
      她1990年來加拿大留學讀研究生,論文還沒做完,就找到了工作,那是1993年。之後一直在IT行業工作。在加拿大的職場生活是順利的,最初工作時也遇到過裁員,但很快就找到新工作。她工作過的一家小公司,發不出工資了,就把她laid off 了,
      她趕緊找工作,不到一個月就找到了三份工作,其中一個是原來的公司又接到項目了,希望她回去。她沒回去,去了新的公司。她換過幾個工作,所以對找工作很有經驗。
      她說,如果自己可以安排面試時間,就把最感興趣工作的面試排在最後。前面的面試是練習的過程,長期不面試,技巧會生疏了,到不太想去的公司面試,就當學東西,等練得不錯了,到真正想去的公司面試就較容易通過了。
      第五份工作是她喜歡的公司,是IT業的大公司。本來的老闆是歐洲回來的加拿大人,公司氣氛很好,後來被美國大公司收購了,公司的內部競爭才慢慢激烈起來了。
      IT行業人事變動大,在這個公司工作9年,Eileen被稱作職場“不倒翁”。她是做技術的,有自己的團隊,技術過硬。她經常看到有些西人同事工作出色就被提為副總裁等高級職位,但一兩年後就被換掉了。因為大老闆一換,高層就會換人。“就像割草一樣,上面的先被割掉。”因此她安於做部門經理,覺得不爬上去更安全。
      2008年金融危機時,一批批的同事被裁員,到2009年輪到她了。Eileen說,她的部門和一位西人同事的業務有重合,在經濟形勢好的情況下,公司無所謂,金融危機時為了節約成本,就把兩個部門合併了。西人同事與上級關系好,就保留了他,把Eileen裁員了。


      找工作經歷了挫敗感
      因為Eileen在那家公司工作時間長,公司在她離開後給她9個月的全額工資,9個月後,她才開始申請EI。
      工作了很多年,拿EI讓她感覺不好受。雖然她先生收入不錯,但她還是很着急地想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她面前有兩條路,一是自己創業,二是再找工作。兩條路她同時嘗試,都遇到了困難。
      她嘗試與朋友合作開辦公司,在中國和北美之間做生意,但發現,一涉及到利益問題,朋友的關系就很微妙了,甚至發生了信任危機。
      找工作也不順利。她在一年中接受了十五六次的面試,有些公司為她出機票,去別的城市面試,但都沒有成功。那時經濟不景氣,僧多粥少。雖然每次面試她都學到了經驗,但還是有深深的挫敗感。
      到最後,她幾乎成了面試專家,出口成章。終於她同時接到了三個Offer。兩家美國公司,一間加拿大公司。
      Eileen的丈夫也是IT行業的同行,本來在溫哥華市中心為一家美國大公司工作,金融危機來了,溫哥華分部取消,所有人都Laid Off了,只留她丈夫一人,讓他到美國總部工作。如果不願去美國,就只能Laid Off了。當時夫妻倆商量,不能兩個人都失業,就讓丈夫去美國工作了。
      拿到Offer時,丈夫已經在美國工作。Eileen的母親已經進了老人院,女兒也長大了,所以她可以離開溫哥華了。而且美國那間公司給的年薪比加拿大公司給的多3萬,選擇美國公司的理由就更充足了。於是,她又經歷了第二次移民。


      末位淘汰就像選右派
      Eileen需要去美國工作的一個宏觀原因是美加的IT職位在減少。現在,溫哥華的國際性大IT公司幾乎沒有了。在羅馬尼亞、中國、印度,雇佣一個員工工資是在美加雇員同類員工的三分之一。美國的IT職位比加拿大多,是因為公司還需要總部做決定,有存在的必要。
      到美國工作拿的是工作簽證,雇傭她工作公司要交5000元。公司在為她辦綠卡,要交2萬元。外國員工比美國本地員工成本高,求職更不易。
      現在,她在美國一家大公司的總部工作,向她報告的員工除了美國的,還遍佈世界各地。所以,她工作非常辛苦,開會按世界各地的時間,她有時早晨6點開會,晚上11點又開會。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在新公司已經工作了一年多,她越做越不喜歡。
      讓Eileen最惱火的是公司要給員工排隊,將排在後面的一定比例淘汰。這種考察員工的方式最早是用在銷售人員身上的,按業績排隊。現在Eileen領導的技術團隊也要這樣排隊。
      她說,技術是團隊工作,沒有準確的標準,同事間這樣競爭就影響了合作和分享,有些員工不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別人,他就安全了。有些精明上進的把自己做的事每天清清楚楚報流水帳,有人表揚一下,馬上就轉發給Eileen。老老實實做事的同事容易吃虧。這種“末位淘汰”制讓她想起了反右派時代上級給出右派的比例,評誰是右派呢?人人自危。
      壓力太大,對公司文化不認同,她想着再做幾年就算了。離65歲的退休年齡還差得遠,現在不幹了,雖然丈夫養得起,她感覺不好。“就這樣先熬着吧。”她說。
      在加拿大生活時,她去美國旅遊多次,來工作和旅遊的感覺不一樣。美國的優點在於工作機會和天氣。她住在矽谷的San Jose,一天到晚陽光燦爛,不像溫哥華那樣經常下雨。她買了個城市屋,在山坡上,在家時就開着窗,享受着新鮮空氣和美景。她也和丈夫一起去打球和Hiking(遠足)。除了工作壓力大,生活倒也舒心。

      職場成功 秘訣是對人好
      鄭楊美梨待人和善,臉上總是掛着溫暖的笑容,很有親和力。她是TD銀行的分行總經理,做這個職位已經14年了。
      她1973年從香港來留學,讀經濟地理。讀完後找工作,一個做銀行的朋友介紹她到銀行工作。一做覺得不錯,就一直幹下來了。每個職位都做過,櫃員、投資、RRSP、管理。
      一開始她全職工作,生孩子後改為兼職。還曾從溫哥華遷到卡加利。直到1989年再回來溫哥華,全職工作。她一共在三家銀行工作過。最初Scotia銀行,然後到Canada Trust,1994年跳槽到TD。Canada Trust和TD在2001年合併。她一步一步紮紮實實走下去,從一般職員升到Superviser、再到行政經理、客戶經理、客戶服務和銷售經理,1997年做分行經理,在這個位置上已經做了14年,在烈治文置地廣場的分行也已經做了11年。


      肯擔責任先做後說
      鄭楊美梨是留學移民的,經歷過艱苦的日子,工作很努力。她專心工作,別人不願做的工作她也肯做。比如,一些服務性質的工作,不算業績的,她也願意承擔。她說:“肯拿多一些責任,不馬上計較利益,討價還價,會有人賞識你的。”態度要謙虛,做好再說,什麼也沒做的話,不能誇誇其談,眼高手低。在適當時候要爭取自己的利益,比如跟上司說:“給我加一些薪水好嗎?”這要在自己有成績,被上司忽略的情況下。如果要求是合理的,上司會考慮。她說,談的時候一定要很客氣。
      除了吃苦,努力,還要努力消除語言障礙。她說,雖然她的英語不錯,但是沒有西人好,在自我表現時就不能與他們相比。她專門去Toast master練習講演技術,用英語講話的自信心提高了。
      她做事的態度是盡最大努力(Try My Best),即使客人走掉也對他們好。她不介意客人走,客人走了也許還會回來。對有錢沒錢的客人她也一視同仁。有些客人,自己沒錢但會帶有錢的朋友來。她對大小客戶一樣尊重,給他們理財建議。客人問她家庭財務的事情,她也按自己的經驗給出意見,作為朋友、過來人提出建議。在與客人的交流中,她的智慧也得到增長。
      做銀行工作,是與人交流,跟人打交道,一點也不枯燥。客戶的錢沒了,家人去世了,鄭楊美梨就安慰他們。幫他們理清涉及到的財務問題,也介紹給專家處理。很多客人把她當朋友,願意聽她的意見。她不急於拿生意,而是給客人意見,讓客人自己選擇,不給客人壓力(不Push)。讓客人回去研究,想好再做。“開門做生意不是一天兩天,服務是很重要的。”她說。


      生活和工作要平衡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有銀行職員找鄭楊美梨請示事情,她的態度非常溫和,不擺上司架子。她說,上司和下屬只是責任不同,她希望員工做得開心。很多員工都與她工作了很多年,很穩定。她說:“同事見面比家人多,一定要開心。”她還培養下屬學習新技能,做高級一些的職位。
      因為銀行7天營業,他們請了很多兼職員工,地方不夠用,鄭楊美梨就讓出了自己的辦公室。本來她可以週末休息的,現在改為星期五讓出辦公室,星期六工作。她說:“同事要週末陪家人。我女兒結婚了,兒子在外省工作,丈夫退休了,週末對我和平時一樣。”對於她來說,工作沒有很大壓力。
      她雖然工作時間長,但也不是像一些女強人一樣失去了生活。公司的培訓都是在工作的時間,下班就不用想工作的事了。她說,公司並不想榨干我們,而是希望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她業余時間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看中國大陸的連續劇。


      壓力在於提高業績
      做銀行職員是有風險的,客人拿來一張支票,幾萬元,你要決定馬上讓他用還是幾天後才能用。幾十年的經驗,支持鄭楊美梨做正確的決定。因為做分行總經理,下屬做錯事她也有責任,所以工作時要很小心。
      做總經理壓力在於,每年的服務水準和業績都要提高。在競爭很大的情況下,做得更好是一種壓力。要一直很警醒,不能自滿,不能想當然。她說:“不進則退,她經常出去參加活動,找客戶,不光是找大客戶,而是大小通吃。”她所在的銀行有500多種產品,除了業績,還要客戶滿意。
      全加拿大的TD的1000多間分行每年都會評獎,鄭楊美梨因為業績好已經連續5年獲獎,今年是到波多黎各參加頒獎會。


      新移民不要太着急
      在銀行業工作,鄭楊美梨認識很多人,也見證了不同年代華裔移民的變化。“過去來的主要是窮學生,現在移民多元化了,以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為主,也有團聚移民來的。移民越來越富裕。”她說,當時中國大陸很少人來,不需要國語。這些年她慢慢地學會了國語。
      1996年以前香港移民多,業務增長很快;1998年台灣移民來了,這些年大陸移民又來了。華裔移民的生意帶旺了銀行業務。中國移民生意最大,動輒就買幾百萬的房子,真不簡單。她說,在1990年代,買50萬的房子就不錯了。現在移民的質量也提高了,這些年富二代沒那麼囂張了。過去富二代用信用卡很厲害,現在收斂一些了。富二代的英語也好很多了,說明中國大陸注重教育了。
      記者問她對新移民在銀行業的發展有什麼建議?她說,有些新移民員工太急了,不想一步一步地進步。櫃檯業務看起來簡單,其實需要一年以上才熟悉。他們需要做決定,客人拿支票來,要不要給他錢。要查看客人的信用,看他平時銀行交易的方式,信用卡使用情況,不能每一張支票都問Superviser。需要自己判斷支票裡面有沒有錢,客人信不信得過,給不給錢,給多少。做這類決定需要經驗。大學生畢業生,最少也要做櫃檯半年,有其他位置空缺了再申請,否則什麼也不懂。以為櫃檯容易,其實很難,需要按部就班地學習。
      有些從中國來的新移民,節奏慢一些,則要學會適應快節奏的工作,同時做幾件事。
      新員工不要怕吃虧,虧是不會白吃的。做多一些事,自己長進,在同輩中口碑好。在銀行工作,不僅看業績,還要看表現。銀行是服務行業,態度一定要好。她強調:“不要大小眼。有客戶錢不多,也要一視同仁。你對他好,他會很感激,知道你不是為利益。有些人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他們會為你帶來客人。”
      她說,關心客戶也很重要。跟客人不僅要談生意,也要把客人當朋友。客人家裡生老病死的事情都願意聽她的意見,有困難時會找她。孩子上大學讀什麼科目也跟她商量。跟客人談其他事,會花多一些時間,所以鄭楊美梨工作時間挺長的。每一件事不馬虎,盡量完美,也要花時間。所以她花很多時間在辦公室。
      鄭楊美梨總結說,自己職業發展順利的秘訣就是“對人好”。對客人好,對同事好。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但真正做到了,周圍會有很美好的氣場,一切就順利了。



溫哥華市中心是很多大公司的所在地。

Eileen現在住在矽穀的San J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