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運動 青少年的夢想與追求
( 2012-03-02 )





在滿是汗水、鬥智鬥勇的街頭運動場上,每個運動員都賭上了全部的熱情。每一分一秒都是黃金,工作、壓力、眼前的困難,都不再有影響力了。平凡的人因美妙的動作仿彿置身世界的頂峰,又如集萬眾之寵愛於一身。平時無聊的生活已不再枯燥,生命變得卓越和可愛,只希望每一秒都成為永恆。
奇妙的運動把大家團結在一起,無論是球員還是觀眾。平常互不相干的人們變得有話了,大家都滿懷熱情地談論着同一個話題;生活也許不如意,運動卻帶來歡笑。成人和孩子也因此打成一片,研究偉大的歷史巨星喬丹和他的每一場戰役不會有代溝;年齡的大小,也阻止不了關於球隊交換球員不當的爭吵。
運動無處不在,人們在酒吧邊喝酒邊看球賽,學生在教室裡邊上課邊一起關注冰聯、棒聯、足聯。電視報紙充滿了關於運動的報導,不知道世界缺少了運動會變成什麼模樣。
在充滿運動的世界中成長的青少年,會有什麼特別呢?在加拿大,從小熱愛的運動的青少年,在腦海裡刻錄下了很多比賽的經歷,有些享受了運動所帶來的榮譽,有些因運動結識了很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好友,移民的青少年因為運動很快適應異地的生活。運動究竟帶給了他們什麼樣的記憶?
文:裡茶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打球易交朋友 更快適應移民生活
      Richard說,如果不是運動,他的人生會很不相同。之前的他很害羞但卻很好強好勝,所以在國內上學時總是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個性害羞 常受室友欺
     
Richard在國內上的是寄宿學校,由於害羞被室友天天嘲笑,被迫做室友不想做的本是輪流做的髒活。他還經常被室友關在陽台,洗澡時浴室被室友關上,甚至別班的人穿着室外的髒鞋踩他的床等。
      Richard想反抗,但是從來沒有成功,因為欺負人的總是一群人。很多時候他都夢想成為日本動畫那種單槍匹馬能制服一群人的英雄,但畢竟那不是現實。
      後來,當Richard看到有一個學校的籃球“明星”能只靠一己之力挑戰對方全隊的英雄事跡後,他激動地發現他的夢想還是有可能實現的。於是Richard二話不說,也拿起籃球開始練習了起來。
      籃球在Richard的成長中佔有重要地位。一開始Richard的目標是想讓自己擁有擊敗對手的能力,無論面前有多少人。


      球技進步後懂得愛
      但當球技進步的同時,他的思想也發生了改變,他懂得了做人要有愛:因為愛能使敵人變朋友,讓朋友變成手足(出自《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雖然弱者在這個世界是不會尊重的,當周圍的人不接受自己時,並不應該責怪周圍的人,要從自己做好開始,怪就怪自己弱。但同時,這個世界也不存在絕對的強者,成敗有時就像股票的那張曲線圖。失敗的同時要學會怎樣去原諒自己,懂得嘲笑自己過去的失誤的人才會開心。人生有很多挫折,考驗的是一個人面對失敗的能力。當一個人懂得怎樣原諒自己,微笑面對失敗的時候,才能心平氣和地面對挑戰。當一個人從失誤中學習時,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運動也使得Richard很快地適應了從中國到加拿大的轉變。剛移民時,Richard就因為熱愛籃球而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說,當時很少認識打球像他打得這麼瘋狂的中國人,很多時候都要講英文,他的口語就是這麼練出來的。不光口語好了,Richard也在跟講英文的朋友聊籃球中,瞭解了當地的思維方式和文化。


      運動可把陌生人變知己
      直到今天,當他認識新朋友,甚至跟大人聊天時,都會問一句“你打不打球”。如果對方懂籃球,他就一定會滔滔不絕地聊起了自己對某個明星的獨特見解,某場經典比賽的激動時光。Richard說,運動是一種能把陌生人變為“知己”的能力。
      說到在運動中難忘的時刻,Richard說那是在一個籃球聯賽裡拿的全明星MVP獎。那是他自打籃球以來拿到的第一個獎,得到這個榮譽後很吃驚,因為那個聯賽的有很多很強的黑人。
      Richard說,當時被選上全明星的他已經很開心了,比賽時也沒有刻意要表演或是拚命搶分,只是一心想怎樣讓自己的球隊贏。比賽完畢,當裁判宣佈比賽結果和MVP的得獎者時,他的心裡是非常地感動和開心的。Richard說他感謝神給他這個機會,並感謝聯賽對他的肯定和隊友對他的支持。

      林書豪旋風 衝擊華裔傳統教育觀
      林書豪自2月5日以來,帶領NBA紐約尼克斯隊狂飆,在全世界刮起了一陣“林旋風”,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林書豪的爆發,引起了各界的熱議。他太特別了,幾乎具備一切可以引起輿論熱議的要素。他在NBA聯盟的確有神奇的表現,是1977年以來在NBA前4場首發比賽中總得分最高的球員,超越了艾弗森、奧尼爾,足以和籃球天才喬丹比肩。更讓人稱奇的是林書豪曾就讀于哈佛大學。世界一流學校的教育背景再加上籃球場上的傳奇表現,林書豪只有讓人羡慕的份了。
      長久以來,北美華裔給外界的印象都很刻板──多是書呆子。華裔通常會有很高的教育背景,通常會彈鋼琴、拉小提琴或通曉其它樂器,但運動往往和華裔絕緣,華裔似乎也不願在運動上浪費時間。林書豪的出現,讓人們重新對華裔有所認識,也讓華裔父母受到觸動。畢竟林書豪曾就讀于哈佛大學,在功課優異之外兼顧體育足以令華裔父母們側目。
      一些分析機構認為,林書豪的成功,很可能會改變不少華裔父母對孩子未來的規劃,至少他們不會再強烈地排斥孩子們參與體育運動。
      據中新社報導,在談到“林旋風”的影響時,一位在美國高中籃球隊執教的華裔教練說,以前如果有華裔孩子對父母說自己想進入NBA,恐怕家長馬上會當頭棒喝,現在有了林書豪為榜樣,父母更可能會鼓勵孩子參與體育運動。
      馬里蘭費爾法克斯縣績優生聯盟總裁格瑞絲說:“我不知道林書豪是否可以讓華裔父母一夜之間改變想法,但我認為他將會帶來長期影響。”一位名叫奧斯丁劉的華裔球員說,以前自己曾因為某次成績不好,結果被母親禁止打球,現在母親看到林書豪,會說“孩子,你有他這麼有本事我就不用工作了”。
      雖然剛剛刮了幾個星期的“林旋風”還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華裔的傳統教育觀念,但越來越多華裔父母已開始對運動持開放態度,華裔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正在發生轉變。
現在,“林旋風”引發的衝擊波已經從籃球場延伸到社會層面,在海外華人圈內引起了廣泛反響。一些以往從不看籃球比賽的華裔,開始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林書豪的精彩表現;一些華裔孩子也開始效仿林書豪,在籃球場上展現球技;一些專門針對華裔孩子的籃球培訓機構也開始變得火爆。
      有專家認為,“林書豪旋風”襲來,華人父母們對體育運動的態度逐漸開放是好的,讓孩子們全面發展也是好的,但華裔父母們在教育孩子時切忌盲目跟風,埋沒孩子的個性。正如中國教育的鼻祖孔子所說,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擁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也適於不同的教育方式,發展不同的特長。


      跑步就開心 意外進UBC校隊
      Gloria是UBC(卑詩大學)田徑校隊的前隊員,目前則在UBC主修人體動力學(Human Kinetics)。這個開心活潑的小女孩,從小就熱愛運動,高中每天午餐休息時,她是足球場上唯一的一個女生。


      朋友偷報名  烈市跑第一
      Gloria說,運動使她健康快樂,是生活中最好的娛樂。心情不好的時候跑上幾公里就很開心了,而且這樣做身體也會越來越好。
      能進入UBC校隊,需要有很強的體魄,Gloria從來都沒想過自己會在田徑上有這樣的成績。因為她的家人並不熱衷運動,也沒有支持她運動,雖然也不反對。
      之所以與田徑結下了不解之緣,是在讀十年級的時候,Gloria的朋友背地裡把她的名字報到學校的田徑隊上,本來抱着去玩玩的她,結果卻拿到了烈治文市田徑比賽的第一名。從此她一直在高中的校隊受訓練並代表學校出賽。
      加入UBC校隊,對Gloria來說也是一個意外。很多UBC校隊的隊員都是學校用獎學金“請”進來的,她卻是用優異的成績考上這所學校的。
      有一天她在UBC田徑場進行日常練習時,一個在旁觀看的人走過向她問好,聊幾句後才知道他是UBC田徑隊的教練。
      這位教練邀請她到隊裡訓練,以後她就自然而然地變成校隊的一員了。
      雖然在名牌大學的校隊裡很風光,但這一切卻是用汗水交換的。在UBC校隊的時候,Gloria一個星期要跟隊伍訓練五天,此外,自己私下還做一些零碎的練習和調整。當時,她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需兼顧幾乎每天的訓練,還有精力打一份兼職工!很難想像她是怎麼完成這些艱巨任務的。


      熱愛運動 輸贏不重要
      提起最驕傲的時刻,Gloria說,她最自豪的是在高中時參加省級比賽。雖然一些項目的名次記得不是很清楚,但記得在3000米比賽中的幾百人中得了16名。她說雖然名次不是很前,但她很高興努力得到了回報。
      運動訓練和比賽,也教會了Gloria由始至終地想辦法達到她的目標,並開開心心地付出努力。得不到家人支持的她或許是孤獨的,畢竟比賽可以給運動員造成很大的打擊,很多運動員都有脆弱需要安慰的時候。但Gloria看起來並不介意,因為她熱愛運動,只要能一直運動她就很滿足了,輸贏已經不重要了。

      卑詩第一後衛 繼承父親熱情
      Elliot是一個在加拿大出生長大的西人。在他10歲的時候,因為Elliot對籃球先天的熱愛,又因為學校的功課也不是很重,每天Elliot都會自己一個人在球場上練籃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Elliot的球技漸漸提高,隨後他進了烈治文少年籃球聯賽。在那裡,他學會了與隊友配合來贏得比賽。
      從小學到高中,Elliot都是在比賽中度過。現在這位一米九幾個頭的白人男生獲得了無數的獎牌,他不僅年年率領校隊進軍省級比賽,還曾奪得卑詩省排名第一的榮譽。
      在比賽中,Elliot有着各種得分的方法。雖然司職後衛,卻能在比賽中灌籃。他的朋友評論說,Elliot是卑詩第一後衛。
      10歲的小男孩,不是選擇和同伴一起在院子裡亂跑,而是自己獨個兒在院子裡練球,可見Elliot的確有些與眾不同。
      當初為什麼選擇籃球而不是冰球或其運動項目呢?原來,Elliot的爸爸愛打籃球,水平也很高,不知不覺在父親的影響下,愛上了籃球。
      Elliot說,很感謝爸爸,因為不但教他個人技術,還教他怎樣去贏比賽。因為在球場上,擁有很強的個人技術並不會讓你成為比賽的贏家。由於有爸爸不斷的教導,Elliot從小技術就比別的孩子提高得快。
      現在對Elliot來說,籃球是生活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畢竟籃球已陪伴了他十幾年,而且他的很多朋友都是在比賽中認識的。
      多年的比賽,使Elliot有着高強度的體能、速度、力量和體型,有一種運動員獨特的氣質。他的隊友說,校隊的訓練強度異常高,有時練習後一些隊友會上廁所嘔吐,但Elliot卻應付裕如。
      籃球也教會了Elliot很多做人的道理。從比賽中,他學會了什麼是互相依賴(interdependence):無論一個人球員多強,單打獨鬥的一定會失敗;沒有人能以成為孤島為傲,球風像孤島的球員無論是街頭的水準還是NBA的水準,最後的結局都可能是輸球離場。
      當然,大量的比賽也給了Elliot很多難忘的回憶,他投進了很多的好球,贏了很多的驚險的比賽。
      談到最難忘的比賽,Elliot說,那是在10年級時烈治文的市總決賽。那場比賽非常激烈,雙方的分差根本沒辦法拉開,直到在離比賽結束前10秒時,雙方的比分還是一樣。當在剩下最後幾秒時,控球後衛隊友傳出了一個高球,Elliot以空中接力的方式把球投了進籃,完成了英雄式的絕殺。最後比賽就以Elliot的隊領先兩分獲勝。
      他笑着說,那是全世界最美妙的感覺。艱難的比賽是好事,鍛煉的是一種堅持不認輸的態度,而這種態度能讓Elliot在發揮時好時壞的比賽中生存下來。  

      父母放手 少女陶醉綠茵場
      七年級時青草的香味,對Winnie來說仍然記憶猶新。雖然她是一個安靜的女生,但她並不安於室內的“淑女式”活動。課堂外的陽光並不燦爛,但Winnie喜歡在室外到處跑動。
      有一次路過學校的足球場,當她看到同齡同學精彩的比賽後,Winnie很難壓抑自己的羨慕之情──她也想踢足球。


      看同學踢球  迷上綠茵場
      ­­­­­­­­Winnie笑着說,第一次看足球覺得很刺激,很喜歡那種緊張的氣氛。她迷上了複雜刁鑽的腳上功夫,精彩的過人,以及勝利的呼喊聲。
      當她第一次看到妙傳進球的場面時,Winnie覺得這是全世界最奇妙的戰術。從此她滿腦子都充滿了自己在球場上控球、傳球、射球的影像。她夢想自己有一天會踢球踢得比她所有的伙伴都好,總有一天她會贏得掌聲和歡呼聲。
      可惜好景不長,Winnie的父母因為覺得這項運動很危險,不適合女孩子玩而禁止了她踢球。Winnie失望透了,抱怨這個世界上男女真的不平等!但七年級的她也不懂怎麼抗議,有一段時間只能一直很羨慕地看着同伴踢球。
      還好,Winnie有一個口才好的好朋友,居然奇蹟般的把她的父母勸服了。好消息令Winnie覺得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對於她來說有如美夢成真。隨着Winnie踢球的機會越多,她對這項運動的熱愛越深。


      朋友奇跡般說服父母
      這位女生說足球是一項很需要團隊精神的運動。它並不是一項只是單純把球踢來踢去讓身體更好的運動,整個球隊一定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要贏比賽!當然,目標的一致是要建立在隊友深厚的友誼和對彼此的瞭解、認識上的。和隊友一起玩耍,一起努力贏比賽,並分享勝利的果實,這都是Winnie生活中難忘,甜美的回憶。
      Winnie很感謝父母讓她踢球,如果他們一直反對,她就會少結識了很多很珍貴的朋友:當中很多是來自別的學校的,都是不“踢”不相識的伙伴。讓Winnie更開心的是父母到後面開始支持她運動,在很多的比賽中,她的父母和朋友都會在觀眾席上擁護着她。這種默默的支持對她來說很重要,她在比賽當中的發揮也因此大幅地提升。足球也把Winnie和家人,朋友的距離拉近了,因為大家有着共同的話題。
      談起最值得回憶的運動時刻,Winnie說在一場激烈的比賽中,雙方的比分都很很接近,甚至到比賽完畢比分都是一樣的。因為那一場是淘汰賽,聯盟要求要分個勝負,裁判決定以派代表射門的方式了結比賽。經過整隊的商量後,Winnie被選為代表。
      Winnie覺得很緊張,如果她沒進這一球,對方就很有可能贏了。但稍微地調整心態後,Winnie覺得自己準備好了。裁判哨聲一響,她控球前進,對方的門將也擺好架勢了,Winnie目測了距離,隊友都閉住了呼吸,她拉開後腳一記射門……球進了!觀眾席一片歡呼!整個球場充滿了擊掌慶祝,Winnie很激動地與大家同樂。
      這是Winnie最得意的時光,她說那一球一定會是她長久的回憶。

      從運動中學人生
      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這句話很好地形容了傳奇般的林書豪,不僅剛進NBA就被球隊忽視。幾次被降到讓被拋棄的球員發展的聯盟NBDL,之後又遇NBA停賽,成為失業人士。
      林書豪出名的當時還是正值球隊準備要裁掉他時候。成名之後,他也一直保持着以往謙虛的態度,一直把功勞歸給他身邊的人和他的神。
      事實上林書豪是對的,沒有外來的支持和 力量,一個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很多團隊的運動員都是因為球隊戰術是圍繞他們個人而顯得很厲害的。
      人生難免會有高潮低潮,在困難的時候,要想想之前的勝利;成功的時候,要感謝那些在背後支持你,使你成功的人們。

      報讀卑詩大學 需寫“個人自述”
      中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擁有一技之長,不僅可令生活多姿多采,在報讀大學時也會有優勢。
      據瞭解,卑詩大學(UBC)在2012-2013年度所有學院的收生程序中,首次全面增加“個人自述”(personal profile)的要求,在申請表中加入四至六條與個人經歷有關的自述題,而申請人所提供的答案更會由專人評核,與成績分開審查。這代表有意入讀的學生, 除了要成績出眾外,更要在自述中凸顯個人成長經歷,包括在運動、藝術等方面。
      UBC入學註冊部助理副主席裡奇(James Ridge)指出:“在報名表中加入個人自述部分,是希望可以加深對申請者的瞭解,尤其是他們在學業以外的領域中的一些體驗。”
      UBC會將申請表上的個人自述部分與學生的成績分開處理,並由不同的評審員分開評核。裡奇說,新做法更為公平,因為每份個人自述都會與學生的成績分開作評核,而每份自述將會由最少兩名訓練有素而且富經驗的評審員評分。評審員只會獨立檢視申請人的自述,而不會知道申請人的成績。
      另外,對於有人擔心申請人或有機會作虛假自述,裡奇表示,若情況需要或校方有懷疑,將會聯絡申請者及諮詢人要求提供相關證明。
      申請人須回答四至六條與個人經歷有關的題目。裡奇指,這些題目並沒有標準答案,只希望學生從中分享個人體會。他舉例說,申請人不需要羅列一連串曾經參與過的活動,更重要的反而是挑選體會最深刻的經歷加以闡釋和分享。
      裡奇重申,由於申請人所分享的都是個人的體會,並不會因為學生的家庭背景而不公平。他說,一些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分享,是學生如何克服障礙和逆境,又或者怎樣在兼顧家庭負擔的同時卻能讀好書,而這些都是不可多得﹑值得分享的經歷。他建議申請人應及早預備申請資料,且在提交前找同學或老師看看有沒有錯字。
      UBC商學院早在2004年便有相關要求,這次是UBC首次全面推行申請人回答個人自述題。

      運動是奇妙的語
      每一個人的身體裡都有運動的血液,我們的先輩都是以打獵,耕種維生的,他們個個擁有能跑能打的體魄。甚至到了佈滿宅男宅女的現代,運動都絲毫沒有褪色,全世界的人也關心着各種的體育聯盟。運動與生活息息相關,它帶給了人們難忘的回憶。
      可以說:
      運動是一項奇妙的語言,
      它使大家交流不分國界。
      運動是長久的朋友,
      它陪伴着很多人從小到長大。
      運動是一條關係線,
      能把人與人的距離拉近。
      運動是珍貴的回憶,
      能給予愛好它的人難忘的經歷。
      運動也是一位導師,
      它教會了運動員很多做人的道理。



Gloria是田徑愛好者。

Winnie(右)是足球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