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找個洋老公 可靠體貼有愛心
( 2012-02-24 )



Robert和Wendy在家裡的生日Party上。

人們說,女人大多是愛情至上的理想主義者,男人則是愛情為婚姻鋪路的實用主義者,抱著不同觀念的男人和女人生活在同一個婚姻裡,不免存在矛盾和衝突。如果婚姻中的男女來自不同的族裔,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背景,那這種矛盾和衝突是否會更突出?
在現代的人們越來越不把婚姻僅僅作為一種繁衍後代的方式的時候,婚姻所帶給人們的心靈撫慰、情感滿足,以及生活的樂趣就更加顯得重要。
雖然加拿大華裔與其他族裔通婚的不算多,但隨着中國新移民越來越多,與異族通婚的現象也越來越多,不管是華裔男性娶白人女子,還是華裔女性嫁給異族丈夫,不同族裔的文化衝突已經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選擇是否是你的需要?你的追求是否是你內心的願望?還有你是否真的準備好了可以接納不同的文化,真的願意對這段婚姻負責?
本報記者在溫哥華採訪了幾個異族婚姻的家庭,他們的經歷和經驗告訴大家,異族婚姻也能碰出火花,撞出激情!
圖文:記者靖蓮英

      心裡有愛 就有了一切
      當Wendy Liang在家裡為《加拿大都市報》記者開門的一剎那,記者眼前一亮:Wendy紮兩根麻花辮,辮梢上是咖啡色的蝴蝶結,使她看起來活潑年輕;黑色鑲碎花花邊的中式對襟衫,又給人隨意而舒適的感覺。化淡妝的她,在早晨柔和的陽光映襯下,光彩照人又親切隨和。


      女強人愛折騰 先離婚後移民
      Wendy是山東青島人,膠東女子特有的潑辣、能幹、直爽性格在她身上顯而易見,也使她在早年的商場摸爬滾打中,不知不覺成就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女強人。“不滿足現狀是我的優點,也可以說是缺點。我的性格決定了我總要不停地折騰,不斷追求進步,而我前夫是個安於現狀,喜歡過踏實日子的人,就像一輛南轅北轍的馬車。於是,我們選擇了友好分手,到現在也依然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而且他依然按部就班、自得其樂;我也不停折騰、享受每一點滴進步的刺激與興奮。”Wendy充滿豪氣地說。
      喜歡折騰的Wendy於2002年帶兒子Andy以投資移民方式來到加拿大。登陸不久,就深深地喜歡上這個融多元文化為一體的國家。剛來溫哥華時,她租房時並沒有特意去找華裔房東,雖然當時她的英文也不是太好,但自信的她覺得與人交流不光是靠語言,而既然來了加拿大就不能逃避英文這個“難關”。Wendy敢於面對困難和現實的態度,不僅讓她後來得遇現在的佳偶,也讓她非常快地適應了加國的生活。
      Wendy說:“與人交流最重要是要用心。我第一次租住房子時,房東是當地的西人,當房屋看好、價錢談妥後,我一次就付足了一年的租金,表明我的誠意和信任。而房東在隨後的一年時間裡,多次無償開車帶我去購物,開房車去渡假,其金錢價值是無法計量的。而且這樣的經歷也讓我領悟到,東西方的價值觀雖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以誠相待、將心換心是一樣的。”
      豪爽能幹的Wendy其實也是個很細心的人。剛來溫哥華時,她還不會開車,就整天坐公交車出去熟悉環境,她很快地發現大溫地區每個城市的交通標識牌的顏色是不同的,這樣她光憑交通牌的顏色就知道自己到了哪個城市,也就很容易記住所到過的地方。


      英文雖不好 與白人一見鐘情
      Wendy喜歡結交朋友,也願意入鄉隨俗參與一些慈善活動。在一個慈善公益活動的Party上,Wendy遇到了Robert McCharles ,兩個人一見鐘情,相談甚歡,非常有好感,雖然她當時的英文不是很好,卻一點也不影響兩個人的交流和溝通,他們當即互相留了電話號碼。之後就是甜蜜的約會、吃飯、交談、瞭解,很快地兩個人都發現對方就是自己要找的“另一個人”。
      一般人都以為,雖然西方男性比較注重浪漫,但西方文化決定了男女交往中的個性獨立與經濟獨立。Wendy以親身體會反駁了這種偏見:“我們最初約會時,都是Robert請我的,不是像傳說中的AA制。我們約會時,完全不會考慮兩個人的經濟狀況,他作為男人要盡量表現他的紳士,我作為女性要充分體驗被呵護的感受。同時我們會為對方想,而且都是一些小細節,卻是可以深深打動對方的地方。”
      Wendy的兒子Andy喜歡吃香蕉,於是Robert每次登門拜訪時必會帶一串香蕉;當Wendy開玩笑說,他的體重有點不夠健康時,他為此而減了35磅體重。類似這樣的很多小小的舉動,都讓Wendy感受到了Robert的真心和真愛,他們在熱戀後,順理成章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隨著現代人婚姻生活的開放和文明進步,重組家庭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會擔心重組家庭的複雜和家庭成員間難以相處,Wendy卻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看到人性的美好,並且也得以讓自己變得更有愛心和容易寬容他人。
      Robert和前妻有個繼子,在繼子的親生母親離開後,他盡心盡力地獨自照顧繼子長大成人,並且為了繼子的教育環境,專門搬到北溫居住。這樣“傻裡傻氣”的行為,讓Wendy感動,也讓Wendy學到了快樂生活的真諦。“他對他的繼子那麼好,比親生父親還慈祥,我有什麼理由擔心他會對我兒子不好,或者和我兒子相處不好呢?”Wendy開心地說。


      心中有愛 克服障礙
      她補充說﹕“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而且要舍在前,後面才有真正的得。在婚姻生活中,金錢不是最重要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了人就有了一切,有了兩個人的互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更別提什麼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誤會和障礙。在愛的面前,這些障礙沒有立足之地的。”
      Wendy和Robert的婚姻生活真的唯美而浪漫。在她家的牆壁上,有一幅油畫很別緻,油畫上呈現的是大約十九世紀的加拿大鄉村生活的速寫,畫面上是一個燃壁爐爐火的溫暖的房間,華裔男主人叼水煙袋坐在壁爐的左方,手裡在織補一個漁網,西裔女主人坐在壁爐的右方,輕快地在一架紡車上紡線,中間的壁爐上還坐一個盛滿湯水的陶罐,正慢慢地往外散發熱氣和香氣……。一個非常溫馨的家庭生活場景。
      Wendy說,她看到這幅畫時,就像看到了自己所嚮往的美好生活,非常喜歡並立即買下了。Robert也很喜歡,立即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把這幅代表他們夢想生活的油畫掛起來。
      當Wendy過生日時,Robert一定要在家裡開一個大Party慶祝;每當春暖花開時,他們就會手牽手去公園踏青;Robert是做高檔房屋精裝修的,只要Wendy有空閒,就去Robert工作的地方探班,有時候哪怕是幫他遞個釘子或是畫個線,都會得到Robert由衷的讚賞和誇獎。
      最讓Wendy感動的,是Robert在結婚前為他精心訂作的訂婚和結婚鑽戒——雖然不是價值連城的那種,但花費了他的許多設計和心思,令Wendy感到很溫暖和幸福。


      丈夫優先 女強人變小女人
      沉浸在幸福中的Wendy也不忘時時處處關心丈夫。“如果你心裡有了一個人,你會不知不覺地替他想。”Wendy說﹕“我這個人特愛交朋友,朋友有什麼事情也愛找我商量。在我結婚前,中國國內的朋友、本地的朋友經常與我煲電話粥,我也很樂意隨時為朋友排憂解難。但是現在夜深後,因為老公要休息了,我就主動把電話關掉,不至於再接電話會吵醒他,朋友們也能夠理解我的這種做法,還羨慕我從大大咧咧的女強人,變成了幸福快樂的小女人。”
      整天樂呵呵的Wendy心裡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在溫哥華群島上的一個小島上,建立一個集遊玩、美食、休閒為一體的“田園生活農莊”,在農莊裡,人們可以種菜、可以吃剛剛出水的海鮮、也可以什麼事情也不做,呼吸新鮮空氣看日出日落,以徹底放鬆並舒緩日常工作中積累的壓力和疲憊。而且這個農莊的消費也是很大眾化的,一切都是以自然、原生態、綠色為主題,也許會遠離現代化、也許會不夠檔次和豪華,卻是最能體會生活的真諦的現代伊甸園。
      也許就在春天,也許就在夏日,當Robert和Wendy在他們的農莊裡迎接你的到來時,相信他們的愛、他們的幸福一定也會感染你。 

      轉行並再嫁 事業生活重起飛
      認識陳紅韻夫妻是在一個聖誕節的朋友家Party上,嬌小玲瓏的紅韻與高大的白人丈夫Mikey Yates站在一起,很有一種小鳥依人、夫婦琴瑟合鳴的甜蜜感。那個Party上的來賓大多是華裔,紅韻不時地為丈夫小聲做翻譯,Mikey也一直興致勃勃地傾聽每位來賓的或中文、或英文的聊天,還時不時地插上幾句玩笑話,讓大家沒有語言不通的拘束感覺,也讓記者深感他是一個善於與人溝通的人。
      通常來說,離過婚的人都不大願意談過去的婚姻,紅韻則很坦然。1986年就從中國來加拿大留學的她,有傲人的高考和求學成績。紅韻祖籍是江西省臨川,臨川是王安石故里,也是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湯顯祖的家鄉。


      15歲成高考亞軍
      紅韻出身於教師世家,父親、姐姐、姑姑都是當老師的。由於家裡孩子多,沒有人照看,不到學齡的紅韻就直接跟二姐去上小學二年級。隨後在1979年,年僅15歲的紅韻和兩個姐姐一起參加了全國的高考,並成了當地的高考亞軍。
      按照紅韻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都是沒有問題的,但由於家裡三個孩子同時要上大學,父母的經濟能力有限,加上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的招生人員三次到她家裏遊說,許諾各種好處和每月七塊錢的津貼,她於是選擇了二軍大。
      大學畢業後,紅韻分配到東北工作。兩年後,也就是1986年,她來到加拿大與她的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男朋友團聚、結婚,並開始留學生涯。
她申請讀研究生的學校是New Brunswick大學。在那裡取得分子生物學的博士學位後,又到多倫多(University Of Toronto)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然後在Mississauga的一個生物制藥公司做研究員,再然後於1999年底來到卑詩省的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工作,擔任部門主任的職位。


      前夫海歸情變 丟下兩兒子
      生活在看似一帆風順、前途無量的進程中,突然起了變故。2000年,紅韻的前夫回中國創業,丟下兩個年幼的兒子給她,一去不回,且有了新的感情。
      陷進情感糾紛漩渦的紅韻,一度很失意和苦惱。期間她拿起了筆,繼續兒時就愛好和擅長的寫作,通過寫作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通過文字來宣洩自己的思想,通過寫作來醫治心靈的傷害。
      在這個過程中,她遇到了自己靈魂的伴侶和知心愛人——現在的丈夫Mikey Yates。Mikey出生於美國,在歐洲長大,是個頗有成就的作家和教授,曾經在卑詩大學(UBC)教授比較文學課程。


      文字結緣再婚 家中全是書畫
      紅韻和Yates現在的婚姻生活是一首優雅的華爾茲舞曲,華美而浪漫,卻也生動、樸實。比如說,他們倆的共有賬戶上,從來沒有過多的存款,但依然定期去餐館吃飯、去看電影、歌劇話劇或其他文藝演出。再比如,他們家裡的書架一個又一個,上面擺滿了文學的、藝術的、中文的、英文的、歷史等等各種書籍,紅韻的衣卻很隨意。他們的家裡各個角落、目之所及皆是書和畫,大概已經容不下衣櫥的存在了。
      現在紅韻和Mikey過的是夫唱婦隨的生活:他們兩個一起給各年齡段的孩子做英語家教,Mikey 是個嚴格的老師,經常“淘汰”自己的學生給紅韻,甚至直接將學生“掃地出門”——達不到他的學習要求,就不能跟他上課。紅韻的學生取得大的進步後,會“跳”到Mikey 的手下繼續學習。
      教學之余,他們寫東西。既寫詩,寫散文,寫故事,也寫中學生、大學生怎樣寫作文的書,他們前年出版的《高中和大學生的簡易作文指南》寫得簡單生動、易懂易學,受到學生好評。
與一般家教老師不同的是,紅韻夫婦一定要把星期天和星期一留出來,給自己,也給家人。


      “進門請脫一隻鞋”
      在紅韻家的大門上,貼一張打印的紙條,是給來上課的學生和家長看的。紙條上寫:“Welcome。Please  Remove One Shoe。”意思是只需要脫一隻鞋。當記者對這個紙條的真實含義感到興趣時,Mikey 解釋說,西方人一般進門不脫鞋,中國人進門要脫鞋,他們就妥協一下,來個脫一隻鞋。這也是一種態度,表明在這個屋子裡,住著兩個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夫妻,你可以認同夫妻兩個,也可以只認同其中的一個,甚至完全不認同,都是可以的。
      是不是紅韻和Mikey就沒有一點矛盾呢?那也不一定。華裔父母一般都比較寵愛、甚至溺愛孩子,只要孩子努力讀書,其他的一切可免,所以養成了很多華裔二代高分低能的現象。當紅韻的兒子因為晚睡而遲起,眼看就要耽誤去學校上課時,紅韻會開車送兒子去學校,Mikey 卻極力阻止她這麼做。事實證明,紅韻送了一次,兒子就指望第二次,並照樣晚睡遲起。而紅韻拒絕送兒子之後,兒子就知道得早起而不敢晚睡了。
      雖然Mikey會說的中文有限,但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卻很深。他讀過很多英譯本的中國古典名著,在和紅韻討論時,他們的讀後感非常契合。讀書是他們夫婦共同的興趣,更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我們這個中西合璧的家庭,有時候會做出一些令人不解的、瘋狂的事情。比如我們在兩個孩子還小時,經常逛書店,看到我們都有興趣的書時,會同時買4本,然後找個時間大家坐在一起閱讀,並發表各自的讀後感:喜歡什麼?為什麼喜歡?不喜歡什麼?希望是什麼樣子的?等等。在這個閱讀和討論過程中,我們不僅享受了天倫之樂,更得到了精神的愉悅。”回憶這些溫馨的瞬間時,紅韻臉泛紅光,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在記者看來,買四本同樣的書可能有點瘋狂,但接下來的閱讀與討論卻順理成章又非常難得。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這點,還用發愁小孩子不讀書嗎?


      出版書籍談跨國愛情
      2011年的8月份,紅韻和Mikey一起主編的新書《跨國跨族的情愛之道》(中英文兩版)順利出版。這本滿載他們對生活的真情的著作,記載並分析了二十幾個不同族裔的婚姻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是他們兩個婚姻生活的反思和總結。
      紅韻表示,能把種族之間的歧視、偏見、成見一起消滅掉的不是打鬥和爭吵,而是愛情和婚姻。當兩個膚色、文化、語言皆不同的人願意在一起耐心地、包容地、理解地對待彼此的不同,他們便有機會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共同;這個世界也因此會多出一份美麗、一份和諧。
      說到底,異族婚姻依然是兩個人的婚姻。當婚姻中的兩個人想到的不是索取而是共同的幸福時,在經營這個婚姻時所遇到的所有酸甜苦辣、煩惱和淚水就都不值一提,留下的將是兩個人手牽手的踏實、對望時      的會心一笑,和心靈相通的莫大欣慰。紅韻和Mikey的故事恰恰證明瞭這一點。

      感受點滴呵護 不做物質奴隸
      王黎雯(Liwen Wang)是個回族女孩,她有個好聽的英文名字Fatima,Fatima的意思是穆罕默德的女兒,所以朋友們有時親暱地稱呼她“神娃”。“神娃”才28歲,是個活潑、開朗、獨立的女孩。


      80後隻身移民闖天下
      王黎雯是80後,獨生女,讀大學念的是英文專業,上大學就離開父母和家鄉獨立生活,畢業後自己去廣州、深圳發展,一點也沒有時下80後們的嬌驕二氣。獨立生活的能力給了她充分的自信和獨立的人格,使得她敢於獨自一個人,來到加拿大闖天下。
      兩年前,對於Fatima來說,加拿大是個新大陸,加拿大的天地很大。而現在,當Fatima在加拿大的溫哥華認識Andrew Melsom之後,加拿大變成了她的幸運之地,溫哥華成了她夢想中的家園。


      通過交友網認識未婚夫
      活潑開朗的Fatima喜歡交朋友,她的一個親如姐妹的好朋友結婚時,請她擔任伴娘,姐妹的丈夫是個西人,兩個人是在當地的交友網站上認識的。看好姐妹在婚禮中幸福的模樣,從來沒有正式交往過男朋友的Fatima聽從了好姐妹的建議,在交友網站上註冊登記,並認識了現在的未婚夫Andrew。
      Andrew是在卑詩省出生長大的白人,比Fatima大4歲,兩個人通過交友網站認識後,從朋友到戀人,從戀人到未婚夫妻,一路走來,說不盡的甜蜜,道不完的幸福。
      Fatima和Andrew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個小咖啡館。按照約定的時間和地點見面後,兩個人都相見恨晚。Fatima看見Andrew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親切感,Andrew看見Fatima還不免有些緊張和拘束。不過,從網絡中走向現實的他們兩個人,都為現實中真實的對方吸引。
      Fatima和Andrew第一次約會是在一個小餐館。當兩個人坐定,微笑互相看對方時,餐館的女侍應跑過來問Andrew,“請問是您的汽車忘記關引擎了嗎?汽車號碼是多少多少。”Andrew紅臉答應:“是的,是我的汽車,謝謝你的提醒。”現在,Fatima想起這件事,還會為Andrew的緊張和認真而感動。
      真正吸引Fatima的,不是Andrew的膚色而是他的獨立、單純與真誠。作為中國的80後和獨生子女,Fatima太瞭解他們這個獨特群體的嬌生慣養、依賴性強等弱點,也很難接受這樣的男生做自己的男朋友和戀人。


      欣賞對方獨立與真誠
      Andrew18歲就從家裡獨立出來生活,儘管自己工作的薪水收入一般,也絕不會找父母要一分錢的零用錢,這些想法與獨立的Fatima不謀而合。而且,一個人經濟上的獨立不光體現在經濟上,更重要的是他精神和人格的獨立。
      一個精神獨立的人,他會尊重另一個人,也知道怎麼照顧和關心他人。比如,有時候在家裡吃完飯後,Fatima無意間將手放在肚子上撫摸,Andrew就會緊張地問,是不是不舒服了?當她笑說沒有不舒服,只是吃得有點太飽了,Andrew才會放心。
      Andrew對Fatima的關愛和呵護還體現在很多很小的細微行動中。如在晚上,Fatima需要去銀行的ATM辦事時,Andrew不僅會開車帶她去,還會下車陪著她把事情辦好,而不是坐在車裡等著她。
      “這樣的小事情,不僅體現了他的愛心,也是一種責任心。他的關心不光是在口頭上,甜言蜜語是能夠打動人,但負責任的行為更能夠感動人,讓我有依靠感。” Fatima甜蜜地說。
對於Fatima的工作,Andrew也給予極大的理解和照顧。由於Fatima必須住在僱主家裡,所以他們約會和相處的時間都很短暫和寶貴。


      珍惜短暫的約會時間
      約會時,為了節約時間,Andrew都不讓Fatima煮飯,儘管Fatima會做很多美味的中式菜餚,但Andrew擔心會佔用太多時間,也擔心Fatima太辛苦了,所以大多時候他們都外出吃飯,或者由他做簡單的西餐。他們兩個人都喜歡吃日餐,價廉物美的日式壽司是他們兩個的最愛。
      當然,兩個在完全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下長大的人,也會有一些有趣的衝突。在Andrew的影響下,Fatima參與了一些本地的公益和戶外健身活動。
      在前不久溫哥華市政府舉行的一次為乳癌患者籌款的慈善義跑活動中,他們兩個都興致勃勃地參加了,那天在義跑現場的人很多,熙熙攘攘的,讓Fatima有回到家鄉的親切感覺。她興奮地在前面拉Andrew的手在人群裡穿行,走過幾步後,Andrew就制止了她的行為,並說道:“這麼多的人在這裡,首先我應該走在前面保護你,其次我們應該禮貌地讓其他的小孩子和長者們先走,你這樣的穿行方式太Rude(粗魯)了。”Fatima吐吐舌頭接受了他的批評,也誠心誠意地接受了他所代表的西方文明的禮讓行為。類似這樣的衝突,讓Fatima有成長的感覺。
      “與子攜手,白頭偕老”是所有相愛中的人的願望,而在牽手過程中,能像Andrew和Fatima這樣互相理解、關愛並一起成長的人,一定能達成他們的願望:“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加拿大異族通婚比例上升
      根據2006年加拿大統計局資料,異族婚姻處於上升勢頭。2006年有289400對異族婚姻及同居伴侶,涉及到顯見少數族裔及不顯見少數族裔。這比2001年增長33.1%。
      2006年,在所有婚姻及同居伴侶中,異族婚姻佔3.9%,而2001年為3.1%,1991年只有2.6%。涉及到顯見少數族裔及不顯見少數族裔的異族婚姻及同居,有247600對,這在加拿大所有婚姻及同居關係中佔3.3%;其中41900對中,是不同的顯見少數族裔之間的聯姻。這在整個加拿大異族通婚同居中佔0.6%。
      日本裔是異族通婚及同居比例最高的族裔,儘管數量只有29700對,但其中異族通婚同居的佔74.7%;拉丁美洲裔的排第二位,他們婚姻及同居伴侶,47%為異族;黑色族裔的婚姻同居家庭中,異族伴侶所佔比例為40.6%。
      相反地,南亞和華裔最不傾向於異族通婚。在327200個南亞族裔伴侶中,只有12.7%涉及到異族通婚;在321700個華裔伴侶中,只有17.4%是異族通婚的。
      記者:董清霞




紅韻和Mikey在家裡合影,背後是擺滿各種書籍的書架。

Fatima和Andrew於聖誕節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