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盼華文文壇成世界最大文壇
( 2011-12-08 )



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弦(左二)和劉慧琴(左三)到訪本報,和總編輯何良懋(左一)和高級編輯張曉軍(右一)合影。

溫哥華有很多文學愛好者,文學類的社團為他們提供了交流的平臺。本次做客《加拿大都市報》的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是本地一個活躍的社團,匯聚新老作家及文學愛好者,搞活動、出書,不斷燃燒文學熱情,努力為加拿大華文寫作的繁榮做出貢獻。文:記者董清霞/圖:記者靖蓮英

      最近,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的主任委員弦和委員劉慧琴到訪《加拿大都市報》編輯部,與總編輯何良懋、高級編輯張曉軍及本報編輯、記者,探討加拿大華文文學的發展狀況,並表示將與本報密切合作,全力推動華文文學的發展。


      為華文作品提供平台
      何良懋告訴來賓,《都市報》已經進入了第5個年頭,不斷為讀者提供最貼身資訊,爭取更佳成績的同時,不敢自滿。本報一直關注社團的發展,並且傾聽社團的建議。本報雖然是免費的,但在質量上每期都力求高水準。現在,《都市報》不僅成為大陸來的新移民重要資訊來源,也為香港、台灣及其他地區來的華裔移民所喜愛。
      對於辦免費報刊,弦很有經驗,他說:“我們的《創世紀》辦了60年,一直免費,也一直是認真做的。”曾做了21年的知名報人,弦說,他來到《加拿大都市報》感到很親切。他說,辦免費的《都市報》這種形式很好,跟主報《星島日報》不衝突,又拓展了深度、廣度,填補了空白。
      負責《都市報》整體編務工作的張曉軍說,《都市報》用簡體字,內容、風格適合大陸來的新移民,與主報主力服務的讀者群不同。《都市報》為讀者提供可讀性強的故事,希望讀者閱讀報紙的時間長一些。他希望《都市報》為華文作家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也希望得到加拿大華文文學學會的支持。

      把華人文壇做大
      弦是台灣著名詩人,1953年與張默和洛夫創辦《創世紀》詩刊。退休前為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總編輯、《聯合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任。
      劉慧琴是加拿大華裔作家,移居加拿大前為《世界文學》雜誌編輯。到加拿大後著有《胡蝶回憶錄》、《尋夢的人》、《被遺忘的角落》及影視劇翻譯《白求恩》、《宋慶齡的兒童》、《中國邁向21世紀》等,參與編輯和主編了多種文集。
      弦和劉慧琴表示,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成立目的,旨在給各文學團體、作家提供交流的平臺,在華文文學創作、研究、出版方面起到輔助作用,學會的理念是,為把華文文壇建成為世界最大文壇盡一分心力。
      弦透露,他與劉慧琴認識有十多年了,通信的時間更長。在《聯合報》先刊登劉慧琴寫的《胡蝶傳》精彩故事,再把這本書出版,一直有很美好的合作經驗。他與文學學會的副主任委員林婷婷也相識已久。林婷婷曾率領菲律賓作家代表團到訪台灣《聯合報》,從此結下友誼。世界各地都有華人文壇,如果多岸、多地的華人文壇合起來,不就是大文壇嗎?這使他們萌生了成立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的想法。當時在溫哥華已經有一些華人文學社團,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希望做一些其他社團沒做的事,沒有排他性。無黨、無派、無會長,希望一團和氣,和風細雨地做做事。

      為華文女作家編選集
      弦、劉慧琴帶來了散發墨香的《漂鳥》。這是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推出的加拿大華文女作家選集,由林婷婷、劉慧琴主編,女作家們投稿非常踴躍,主編的選稿要求也高。即使稿件被刪了五分之二,書出版時也由計劃的300頁加到400多頁。
      劉慧琴說,有些文章很不錯,有美的感受,別具一格。內容跟加拿大生活密切相關,涉及到打工、家庭矛盾等各個方面。書分為簡體版和繁體版,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多個國家的40多個網站都發布了消息,反響非常好。現在已經在編第二集了,書名叫《歸雁》,是東南亞華人女作家的選集。很多作者是土生的第二、第三代華裔,融入了當地文化,卻保留了中華文化的根。“希望能夠一步步做全世界華人女作家的選集。或許我們沒做完,希望有人接做。”她說。
      劉慧琴說,去年他們在烈治文圖書館召開年會,向多個文學社團和個人都發出了邀請,大家都可以拿書來參展。他們設了一個書攤,請大家免費參加,學會不提成。多個文學社團的代表都參加來會議,來賓有150人。這樣的聚會讓大家感到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