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都是油砂惹的禍
( 2011-12-02 )



      一度貴為環保先鋒的加拿大,由於逆“潮流”而動,眼看在國際上名聲不保。
      這主要是因為加拿大對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早萌退意”,不想再在“缺乏”(無法)監管且具爭議的協議中,招致經濟損失。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制定的《京都議定書》,其宗旨是“把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準,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由於環保意識較高,當加拿大率先多個工業國,在2002年簽署《京都議定書》之時,獲得了超過七成國民支持,加國從此成為國際環保議題方面的領導者之一。
      實際上,環保意識深入民心,環保已成為國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環保中堅分子更在政壇取得突破,在本屆聯邦大選和卑詩市選中,綠黨在二級政府均取得突破,獲得議席。
      但這些成就仍顯脆弱,至少執政聯邦保守黨不太看重,也並不認為民意有太重份量。
      所以,在目前正在南非德班舉行的新一輪全球氣候環保談判中,加拿大與俄羅斯、日本等國一起,明確表示不願加入新版協議。當然,加國政府所持的理由並非放棄環保,而是希望重新談判新協議,把包括中國、印度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與工業化國家一起,制訂統一的規則。
      這種政治上的考慮並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舊協議都棄如敝屣,重建新規則豈不更難?
      實際上,保守黨政府此舉,更多是在考慮自身的利益——尤其是阿爾伯塔省油砂業的利益。
      出身於盛產油砂的阿爾伯塔省的保守黨政府,為了擴張油砂業,早已成為環保分子的“眾矢之的”。尤其是欲把阿省的石油輸往美國德州、長達2700公里的基石(Keystone XL)輸油管計劃,數月來已不斷受到加美兩國各界環保人士的抗議。
      加國政府對新一輪國際氣候環保會議的態度,立時成為箭靶。主辦國南非就指責加拿大,對全球新一輪氣候環保談判毫無誠意,對會議敷衍塞責。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大主教圖圖,更與環保團體聯署發表公開信:“加拿大,你曾是世界事務在如人權環保方面的領袖。今天,你的家園有污染環境的油砂,氣候變化的不良影響更快顯現。”
      環保,一度是加拿大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遺憾的是,這種價值觀正在受到侵蝕。
      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全球性的問題。作為多年以來的國際環保領袖,希望加拿大政府拿出領袖風度,繼續帶領全球環保潮流。
      許多人都好奇,藝術家們移民來溫哥華後,如何安居樂業?本期封面故事,就講述了幾位書畫家來到溫哥華後,歷經艱辛;但由於心中有夢,勇於追求,他們在來到這塊自由的新大陸之後,更加煥發出藝術活力。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