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卑詩市選落幕 16華裔當選
( 2011-11-25 )



當選華裔議員及學委一覽-溫哥華

      卑詩市選在11月19日降下帷幕,一如以往,在大溫各市沒有多大驚喜,溫哥華、本拿比、素里和烈治文市長均順利連任。而在42位華裔參選者當中,最少16位當選市議員和學務委員兩種公職,其中在大溫地區和維多利亞共有8名華裔當選市議員,比上屆多一席。而華裔市議員“票王”和“票后”,分別是溫市的雷健華和本拿比的康安禮。
      成功連任的溫市議員雷健華,共得到63,273票,可說是本屆華裔市議員候選人票王。票后康安禮則得到17,368票。而烈治文市議員鄧偉雄再次連任成功,他從1996年起在市議會從未失手,成為今屆連任時間最長的華裔參選人。


      雷健華康安禮分膺票王票后
      據時評人張無忌表示,本屆華裔參選人增加,帶動很多華裔選民都較為關注市選資訊,這也在投票時發揮作用,令整體當選的華裔市議員收量提高了。他說,本地華裔在從政之路上又邁進了一步,寄望華裔投票率在未來繼續提高,令主流社會更為重視華人選票。
      除了成功連任的維多利亞市議員周翠琪以外,其他當選華裔都在溫哥華、烈治文和本拿比這三個華裔人口比例較高的城市。三個城市總共選出8名學務委員,並各比去屆多了一個華裔席位。學委中的華裔票王是溫市黃偉倫,得57,902票;票后同樣是溫市的胡慧儀,她得到55,890票。不過,省內四個華裔市長候選人則告全軍覆沒。  
      溫哥華有3位華裔當選市議員、兩人當選學務委員。同屬偉景溫哥華(Vision Vancouver)在溫市參選市議員的雷健華、鄭文宇和鄧劍波全部當選。學務委員方面,黃偉倫也得以連任,胡慧儀也當選。


      烈市區澤光轉跑道成功
      時事評論員宋燦熙指出,這次選舉的華裔成績稍有進步,但無特別驚喜,因為大部分當選華裔都是通過大黨派的效應和自己的知名度當選。宋燦熙說鄧劍波毫無政績支持卻能當選,全拜黨派效應所賜,透過不斷曝光和宣傳催谷下才能當選。
      烈治文有2位華裔當選市議員,3個華裔當選學務委員。鄧偉雄憑高票數繼續連任,而首次轉換跑道,以學務委員身份選市議員的區澤光也成功當選。但獨立候選人,包括前冬奧單板滑雪運動員盧仙泳、陳奕心、韋立峰和武岩駿都同告落選。學務委員則有曾賴嘉麗成功連任,趙錦榮和翁善恆成功當選。
      宋燦熙表示,屬於烈治文獨立選民團隊(RITE)的區澤光和趙錦榮雖當選,票數仍不夠烈治文優先黨(Richmond First)的鄧偉雄和曾賴嘉麗,同樣顯示了大黨效應。而區澤光與落敗的陳奕心和盧仙泳僅差千余票,宋燦熙說黨派的籌備能力和宣傳資源,成為了勝敗關鍵所在。  


      本拿比市民協會仍一黨獨大
      本拿比有兩人當選市議員,3人當選學務委員。現任市議員張境和康安禮連任成功。學委方面有爭取連任的王白進和黃錦達當選,此外還有賈美玲當選。
      時評人丁果指出,由於本拿比市民協會(Burnaby Citizens Association)一黨獨大局面並沒改變,張境和康安禮既屬執政黨又是現任議員,因此順理成章當選。
      其他選區方面,高貴林再度參選的吳祥光和沈慶宇同告落選、新西敏市的劉志強、素里的陳衛平、高貴林港陳衛平同告失敗;在高貴林港參選學務委員的李俊英亦未能突圍而出。
      此外,省內陸甘碌(Kamloops)華裔市長候選人周戈登(Gordon Chow,譯音),以及基隆拿(Kelowna)華裔市長候選人鐘肯(Ken Chung)、喬治太子市的華裔同性戀市議員候選人蕭特拉維斯(Travis Shaw,譯音)皆名落孫山。
      丁果還指出,內陸華人凝聚不到足夠力量,因此所有候選人都告失敗。



當選華裔議員及學委一覽-烈治文

當選華裔議員及學委一覽-本拿比

當選華裔議員及學委一覽-維多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