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市選冷感 事出有因
( 2011-11-25 )



      在過去的星期六,你有沒有去投票?有,那太好了,說明你已經入鄉隨“俗”,成為公民並履行了公民權利。
      沒有投票?也沒有問題,因為像你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有的新移民還不夠時間入籍成為公民,只能一旁“見習”;有些已入籍而不投票,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市選太小兒科了,提不起興趣。
      從大溫各主要城市的投票率就可知究竟。除了選情相對較激烈的溫哥華投票率超過三成,達34.57%之外,烈治文為23.1%,本拿比為23.35%,素里也僅有25.17%。不僅新移民對市選熱情不高,就是主流社群,對市選也表現得相當冷漠。其實,人們對市選的冷感已久由來。
      一方面,市選雖然也悠關民生,但管轄範圍有限,很難掀起較大的話題“炒作”。即如這次市選,在溫市較引人注目的話題是“佔領溫哥華”運動(Occupy Vancouver),溫市兩市長候選人幾乎每天都得為此說點什麼,但卻未能燃點起眾多選民激情。
      另一方面,政客對市選的關注也有些怪異。即如溫哥華歷史最悠久執政時間最長的“無黨派協會”(NPA)來說,從1930年代以來,便只是“協會”而不願稱“黨”。這種“欲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過去或者還行得通,今天則明顯有些不合時宜。須知,溫哥華已是近60萬人口的國際大都會。若由一小小的協會“統治”,似難說得過去。政客們,必也先正名乎?
      第三,市選方式難以調動選民的積極性。不同於加拿大其他大城市如多倫多、卡加利等分區選制,卑詩省的市選是大選區方式,候選人名單一長串,要找個合心意的人選,得打燈籠才找得到。這種選舉方式帶來兩個結果:一是選黨不選人,因為沒有辦法選人;一是贏者全贏輸者全輸,這從溫哥華本拿比烈治文素里等市的選舉結果可知。
      部分選民對市選冷感並不可怕,但若是市選不能體現民主原則,不能准確反映市民聲音,就令人有些不安了。大選區制在人口較少候選人較少的情況下,應該是較經濟也可行的方式。但目前對溫哥華素里等有數十萬人口的大都會來說,明顯已不合時宜。應該仿效多倫多卡加利等,實行小選區制,令民意得以充分體現。
      把子女培養成醫生律師,是許多華裔父母的夢想。在新家園重操律師本行,也是在國內從事律師行業的新移民的夢想。本期封面故事便介紹了幾個律師的故事,希望對仍然在專業路上徘徊的新移民專才有所啟示
      李光耀在華人社會可說是大名鼎鼎,好漢雖勇卻敵不過歲月。最近他從政治上淡出,原因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