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2011巿選 你不行動 就由別人主動 千里之行 始於投票
( 2011-11-18 )



有評論指出,從聯邦大選、省選到市選,華人投票率一直下滑,形成加國華裔以人頭計雖在少數族裔中稱霸,可參政及投票率卻入於末流。圖為記者從飛機俯瞰大溫城市。

卑詩市選在11月19日舉行,這是繼今年5月2日聯邦大選後,市民的另一次投票機會,選出省內市政層面的民意代表,包括市長、市議員、教育局學務委員以及公園局委員等。這是集中為民生及地區教育議題表達民眾意願的契機,選民得以憑手上一票,通過民主機制,從而決定誰來管治城市。不少評論早已指出,從聯邦大選、省選到市選,華人投票率一直下滑,形成全加國華裔以人頭計雖在少數族裔中稱霸,可是參政及投票率依然入於末流。本報綜合報道

      從新移民的角度出發,很多人難免問:究竟為了甚麼去投票、為何要投票?身為加拿大公民,權利與義務都明擺在那裏,但是否介入其中,視乎你的參與程度以及投入社區生活的積極性,以及是否進入加國價值體系。市選屬加國三級政府裏最基礎級別,雖然最低可卻非最小,因凡與市民最貼身的治安、教育和日常民生事務等,都入於市政管轄範疇。參加市選投票,正是關心你的城市發展素質的行動表征,也可說代表你爭取更優質生活的盼望。


      盼望爭取更優質生活
  加拿大公民所享有的權利,至少包括了:一、受加拿大法律保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受歧視;二、參與選舉等政治活動的民主權利;三、 無罪推定、僱用代表律師等司法權利;四、自由進入或離開加拿大,自由選擇居住地;五、使用英法語言及享受英法語言教育;六、享受義務幼稚園及中小學教育,享受社會福利及醫療保險。
    加拿大的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除不能參加政治選舉以外,在其他方面享有與公民同等的基本權利,在某些方面有享受優先申請某些教育資助的權利。與永久居民相比,本國公民不僅享有選舉和被選舉權,還可以在一些關係到國家機密的重要政府部門工作。
  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也共同分擔義務,包括遵守加國法律、參與加國民主政治活動、允許其他加拿大人享受他們的平等權利、參與國家及社區建設,並且共同維護加國多元文化傳統。

      選民可找民意代表問責
      新移民在入籍前不能投票,也不能參選,不過有權參加政治團體推舉候選人,以及為候選人助選。參與競選活動和投票,是移民在政治上融入加拿大的重要途徑。
      而在介入公眾事務之前,宜先對三級政府的結構有個概略認識,這樣子你投下的票才知道將會如何“發功”,以及產生你預期的效應。當然,民意代表經由你的“委託”(mandate)後,仍得向廣大選民作出問責,並且交代政績。


      征地稅是市府大財源
      加拿大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由聯邦、省及市鎮三個層級的政府分享。根據1867年頒行的《加拿大憲法》,聯邦政府掌管與所有加拿大人民有關的事務,包括跨省及跨國境的國防、外交、國際貿易、刑法、公民暨移民、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以及後來衍生的航空、 航天、鐵路、港口及反恐事務等。
  至於當地省政府,則主管教育、醫療、社會服務、民法、地方法庭及地方機構。交通、農業、資源管理、環境等,以及涉及全國和地方的事務,則會由聯邦和省政府分管。如果發生聯邦與省立法牴觸者,以聯邦法律優先,未明確屬省擁有的權力,概歸聯邦所有。
  凡與都會、城鎮乃至鄉村有關的市政或地方服務,交由市鎮政府管理,包括供水、排污、垃圾處理、廢物回收、道路維修、建築牌照、消防、警務、公園和圖書館等。市鎮政府以征收地稅作為主要財政來源,且挹注市府主要經費開支部分。
  有關聯邦政府的事務,可以致電1-800- 622-6232,或者上網www.canada.gc.ca 查詢。有關卑詩省的事務可以上網 www.gov.bc.ca;或致電604-660-2421(溫哥華)、250-387-6121(維多利亞)或 1-800-663-7867詢問,接線生並可代轉至有關部門,以節省查詢者長途電話費用。卑詩省選務辦公室網址 www.elections.bc.ca。有關卑詩省市鎮選舉的資訊,可以在卑詩省選務辦公室另一網址www.municipalelections.com瀏覽。
  卑詩省首府在維多利亞,省的立法和行政機構分別為省議會和省政府。大溫地區的市鎮政府為方便處理大溫跨市鎮事務,合組大溫地區管理局,統籌供水、排污系統、垃圾焚燒、公共交通等事務。今屆卑詩市選在11月19日舉行。

      華裔10-12% 全國:58% 打破華人低投票率魔咒
      事實上,無論在聯邦選舉、省選或市選中,主要候選人都會在華人傳媒宣傳政綱,爭取華裔社區支持;不少僑領也會落力拉票,希望有助提升華裔投票率。可惜無論各路候選人如何聲嘶力歇呼籲投票,依然所花力氣大、收效不顯著:華裔的投票率一向偏低。
  今年較早時,傳媒曾引用加拿大統計局資料,指對上一屆聯邦大選中,華裔投票率只是10-12%,較全國投票率58.8%水平,低至不忍卒睹。另以溫哥華市為例,華裔人口已佔全市總人口約30%,但華裔選民投票率只在10%至12%之間,遠低於當地人士40%的平均投票率。現在,市選觀察員更注意到,如果缺乏較具明星光芒的華裔候選人出戰時,恐怕市選中的華人投票率“低處未見低”,這個趨勢不能不引起關注。
慣於出入生活圈“安全區”
  雖然有報道提到一些票站觀察結果,指“老華僑”(老移民)通常要較新移民投票踴躍,但有分析者大膽估算,指華裔新移民在全國大選中的投票率,可能根本不到5%!照此推論,新移民對較低層次市選的投票參與程度,或淪落至“不值一哂”的“厭戰”地步?
      一些新抵埠的華裔,對參與選舉的投票活動表現消極,除受政治冷漠症候群因素打擊(詳另文)外,恐怕與他們早就慣於出入特定生活圈的“安全區”(comfort zone),例如華人商場、族裔餐飲場所等,傾向在同聲同氣環境裏尋求自我(族裔)身分認同有關;長久以後,就不自覺地減少跟其他族裔交流。此所以不少新移民誤把選舉投票作業“視作”人家的事,錯以為“事不關己”,絕少過問。這樣惡性循環下,試問如何深入體現本國的社會常規,遑論進入主流生活,並與加國核心價值接軌?你不行動的時候,就會由別人採取主動了。


      最稀有的是參與熱情
      如果我們關心政治,積極參加選舉,提高華人在民主選舉中的投票率,候選人競選時就會為了華人的選票重視我們,我們說話的分量就變重了。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選舉資訊根本不缺,最稀有的倒是關心公眾事務的熱情。議政參政、重視手中投票權,將是華裔改善形象及提高地位的一個最有效途徑。
      所以說,千里之行,始於投票。

      太多候選人 讓人眼花繚亂
      家住溫哥華的王女士到11月中旬還沒想明白自己該選誰。她收到了市政府發的選舉指南小冊子,看到很多候選人的照片和介紹,有厚厚的好多頁。要從他們中選出市長、市議員、學務委員、公園局委員,還真有點傷腦筋。除了市長羅品信和幾位華裔市議員是熟面孔,大部分的候選人是陌生的。不過,她不想隨便選,正打算把所有候選人的政綱看一遍。
      她來溫哥華8年了,經歷過聯邦大選、省選,也經歷過市選。上次參加市選,沒這次這么認真,選自己知道的候選人就算了。在溫哥華住得久,她越來越感覺到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權利。應該把票投給能代表自己利益、對社會有積極作用的人。


      華人并非一定要選華人
       曾在溫哥華、烈治文兩個城市生活過的Bruce現在住在烈治文。他每次選舉都會參加投票。他說,華裔不一定有能力為華人爭取利益,而一些親近華裔社區的西人,倒是可以為幫助華人。在上次市選他投了馬保定的票,這次還會投。他說,烈市政規劃得好,井井有條。治安、市容都不錯,說明市長做得不錯。他參加華裔社團活動時,經常遇到的其他族裔議員,他也投票支持。
       投票日是在星期六(11月19日),他會與妻子一起去投票。正在他一直關注報紙、電視臺對選舉的報道,也常與朋友商量該投誰的票。記者:董清霞

      請告別政治冷感
      為什麼華人新移民對於關乎公眾事務的投票率如此低?坊間有不少說法,簡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其一,政治冷感症作祟。選舉一到,華裔朋友總愛說:我對政治沒興趣。潛台詞則是,我對賺錢更感興趣一點,投票之事,還是少沾邊為妙,皆因從來不關心,又何來熱心?
  其二,不缺“我這一票”。加拿大政治制度已經相當健全,更是較原居地好上百倍,“我們的明天就交給政府了,他們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既然政府運作有例可循,那少來麻煩我們“刁民”這一套,Leave me alone吧。
  其三,政客素質令人失望。一些當選的民意代表背叛社區原則與利益,甚至“一闊臉就變”,選民心淡;當政客一再“毀諾”,長期傷害了一些華裔選民投票的“熱情”後,再多動員投票,恐怕事倍功半。
  其四,各政黨都差不多。拜票時說得天花亂墜,當選後卻借詞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知易行難”,有心卻無力履行政綱;既然誰當選都一樣,不如“省點力氣”。
  其五,有了不投票的“自由”。有新移民選擇來加拿大,正為了擺脫原居地“政治掛帥”的枷鎖;現在登陸了,不用給“政治”管得死死的,還不樂得喘一口氣不去投票?
  其六,缺乏民主歷練。新移民來自威權政治盛行國度,政府管得多,只愛追求經濟增長,民權既長期不彰顯,人民不知“投票”為何物,到了北美仍像沒飛出籠兒好飛鳥般,極度不習慣投票,遑論參與公共事務。
  當然,新移民並不是全都看不到“家國大事”對自己福祉攸關,可投票率持續偏低,你又不積極投入政治生活,難免令人猜想:部分永久居民純粹抱“身在加國心在漢”的心態過活。
 惡性循環之下,恐怕遲早讓其他人得出一些華裔“責任缺失”的”定型化”印象。

      街頭示威迅速變選戰議題 “佔領”牽動溫市長選舉
      回顧今年卑詩省市選戰一開打聲,大溫地區各路候選人在不同大小市選論壇場合,提出一些的新鮮及時的議題,例如“佔領溫哥華”抗議運動、地稅、子女教育、烈治文市店鋪招牌呎尺寸不應大於英文、資源配置、華裔長者活動中心、是否禁魚翅、小飛機多次墜毀烈治文、油價等,與民生息息相關問題,無不牽扯市民的神經,令到大溫市選特別熱鬧,市民的參與熱情也相同提高。 
      今屆卑詩市選中,最受矚目的要數溫哥華市長之爭,皆因市選舉行之前個多月爆發“佔領溫哥華”運動,抗議者一直盤踞溫哥華藝術館(VAG)前不走,兩位主要的市長候選人為此議題不斷角力。傳媒焦點落在爭取連任的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和無黨派協會(NPA)的蘇安彤(Susanne Anton)兩人身上。而由較早前的“6.15”暴動,到今天的“佔領溫哥華”事件持續發酵,羅品信遭主要對手步步進逼,批評他缺乏領導。羅品信則反駁對手把議題“政治化”,強調自己以大局為重。
    “佔領溫哥華”會否改寫溫市長選舉結果,各方注視。外界原本視為可能影響選情的“6.15”冰球暴動事件,因獨立調查報告撇清羅品信的政治責任,讓他可鬆口氣。沒料到“佔領溫哥華”像雪球般越滾越大,如何收場,考驗應變力。曾任檢察官的蘇安彤就此緊咬不放,寄望藉“佔領”僵局力阻對方連任。


      “完全是個機會主義者”
      蘇安彤接受訪問時表示,羅品信對於如何終止“佔領溫哥華”毫無對策,也拿不出清場時間表。他從一早推說VAG屬省府土地,市府無權過問,到後來突轉向要求示威者結束佔領;到如今發生一女子死亡案,又祭出盡快清場要求,態度前後不一,“完全是個機會主義者”。
      她認為:“VAG前的帳篷應該拆除,羅品信終於考慮向法院申請禁制令,這是好事,但是他還是沒有時間表!”
      溫市警察局長朱小蓀曾經表示,沒有法庭頒發禁制令,市警不會貿貿然清場。
      蘇安彤強調自己曾於上月底向溫市議會提交議案,要求市府向搭建帳篷的示威者要求一周內清場,惟遭羅品信主導的偉景溫哥華(Vision Vancouver)封殺了該議案。


      指責將失掉市府公信力
      她激動地說:“示威者有權抗議,但市府一早就不應讓他們搭帳篷,他(指羅品信)的領導能力根本有問題。”
      她強調曾經收到溫市中心四季飯店(Four Seasons Vancouver)總經理席瑪(Robert Cima)的電郵,席瑪認為“佔領溫哥華”已經變質為摧毀溫哥華(Destroy Vancouver)。蘇安彤表示近期又傳出帳篷城有老鼠出沒,引發衛生疑慮。
      她又強調,非法佔領行動假如遲遲不取締,無法伸張公權力,也會喪失市府公信力。而羅品信之前未看過1994年溫市冰球暴動報告,為了營造個人聲望邀請逾10萬市民眾進市中心觀球賽|發生了暴動後躲到一旁。她指羅毫無勇氣承擔政治責任。
      她說,9月初出爐的“6?狺15”暴動獨立報告,雖提出多達53項建議,但沒追究羅品信政治責任,令她遺憾。而羅事後雖公開承認自己要為暴動事件負責,卻又推說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


      把“佔領”議題火上加油
      另一邊廂,羅品信則指蘇安彤“企圖把問題政治化”,而她在市府的動議旨在擺姿態。他強調,負責任的領導人須確保“佔領溫哥華”不要釀成暴動,最好以和平方式結束。
      羅品信還表示,溫市府職員一直與示威者協商,希望最終能夠以和平方式結束“佔領”。他說,自己較早時的表態還一度引起示威者不滿,在10月25日辯論會上,他更遭示威者鬧場抗議。
      他指出,結束佔領活動需要周全計劃,盡量在不使用警力下解決。他同時指責蘇安彤把“佔領”議題火上加油,把事件上綱至政治化層面。
      羅品信早前指出,據美芝加哥、奧克蘭(Oakland)警方採取清場行動,結果引發暴力流血衝突,證明是失敗的,反使示威更為擴大、問題益加惡化。  
      他強調自己希望和平解決“佔領溫哥華”問題,民眾雖有示威權利,但無權永遠佔領溫市VAG前的空間,市府爭取繼續溝通。至於附近商戶抱怨,羅品信表示可以理解,但希望不要太急強硬清場。文:張文慈

      禁翅立場 考驗候選市長
      最近安省多倫多市議會通過禁售魚翅,卑詩的亞洲餐飲業東主商會開會急謀對策,並考慮趁市選舉行,加強游說各市長及市議員候選人,力阻禁翅之舉殺入大溫。爭取連任的溫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及主要對手蘇安彤(Suzanne Anton),都表明一旦當選,溫市無意禁魚翅。
  羅品信說,為免對溫市商戶不公,如決定立例禁翅就要覆蓋整個大溫地區,不宜只在溫市獨自推行。而要達成這點,他說要通過與各市討論及配合,還是索性省府立例禁翅後全省實施。
  蘇安彤也反對在溫市立例禁翅。她認為該由社區人士自行解決,不宜採過激做法。她又指出,信任市民自覺,假如沒經諮詢而禁止那就不對。
  爭取連任的卑詩烈治文市長馬保定(Malcolm Brodie)與另一市長候選人李溢,對烈市日後會否立例禁魚翅,未有明確表態。馬保定說要蒐集更多資訊才決定;李溢表示一旦當選,要經過充分研究及聽取意見才決定立場。
  馬保定指出,要先瞭解到獵鯊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實際影響,和針對整個大溫的地區性措施會否出現,才能決定立場。李溢指出,自己尚未掌握足夠有關魚翅的資料,暫不能表態。他說如果當選市長的話,經過向公眾諮詢才定立場。
      本報綜合報道

      不應大於英文 擺上烈市選論壇 中文招牌尺寸成議題
      華裔人口比例高逾四成的烈治文,市內對華裔居民提供不少其他城市沒那麼多的“方便”,例如華語通行無阻(廣府話和普通話)、中式商店多、中式飲食場所林立以及公共設施如中文圖書豐富,既讓所居住華裔感到彷彿置身原居地,也不斷吸引華裔新移民選為落腳點。不過大家可有想過,這些“方便”是否有礙華人融入主流社會,而其他居民對這些只“方便”特定族裔之舉,又會有何感想?文: 馮瑞熊
      近日在烈市市選論壇上,有華裔候選人提出,應否立例規管商業招牌的中文不應大於英文。為全面探討這議題,記者特向競逐烈市市長及市議員的候選人發出電郵,征求回應,發現大部分候選人認為不該立例規定招牌的中文字“尺寸”;多位候選人更認為,這並非市議會的議題。


      中國落戶烈治文?
      華人突出本身語文的現象近期開始引起關注。就在10月14日,《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刊出探討大溫少數族裔專題系列報道,其中一篇文章題目是《中國落戶烈治文》(China comes to Richmond),指“沒有一個加拿大城市像烈治文,因亞裔移民而出現如斯快速轉變”。該文又提到,從烈治文市3號路(No.3 Rd.)起,由蘭斯登(Lansdowne)到布倫德爾(Blundell Rd.)一帶,逾八成居民都是華裔。該文章指出,烈治文是“中國文化最明確的堡壘”(the striking bastion of Chinese culture ),市內特別是3號路到烈市府大樓一帶,大量餐廳及商店的招牌上,所書中文字遠大於英文。文章作者托德(Douglas Todd)指市府旁的商店掛不顯眼英文招牌,帶出象徵的議題,而這議題如果落在一個民族主義情緒較強的地方例如魁省(魁省規定招牌上的英文不得大於法文),可能響起維護文化的警鐘。


      商業決定毋須立法監管
      在11月1日烈市候選人論壇上,曾兩度代表加國參加冬奧會的華裔候選人盧泳仙提出,烈治文商店招牌上的外國文字(中文)不應大於英文,她認為此舉可鼓勵本地或從外地來的居民認識英文,更可從商店的招牌學習英文字,令他們更能融入主流社會。
      不過,盧仙泳的提議,似未獲其他候選人附和。在兩個市長及17位市議員候選人中,記者收到9個候選人回覆,除華裔盧仙泳以外,另外9人包括兩個市長候選人馬保定(Malcolm Brodie)和李溢,以及7位市議員候選人沃爾夫(Michael Wolfe)、巴恩斯(Linda Barnes)、戴爾(Carol Day)、何依蓮娜(Evelina Halsey-Brandt)、麥樂田(Bill McNulty)、武岩駿和韋立峰,都反對立例規管招牌上的中文大於英文;大部分候選人更認為這是商業決定,毋須立法監管。


      指稱違反公民權利
      巴恩斯指所有招牌都應該有英文,但只要可以辨識即可,毋須規定哪一種文字要比另一種大;麥樂田稱這不是市政議題;經營招牌生意超過35年的戴爾說,她經常碰到顧客要求在英文招牌上加中文,她指市府不用立例要商店在招牌上加英文,因商家不會把大批懂英文的顧客拒諸門外。韋立峰更指這議題與禁魚翅一樣,違反了公民權利。在回覆記者的電郵中,盧仙泳補充說,她其實不是希望立例規管,只想給商家製造一種“期望”(expectation),任何人如不自覺遵守招牌上英文大於中文,就視為不欲成為烈治文社會一分子。

      招牌文字 毋須市府介入
      對於市內部分招牌的中文字大於英文,或甚至招牌上只有中文字,公民協進會會長董達成(圖)指這情況他也留意到,月前曾與部分候選人討論此事。他認為目前情況不算嚴重,但密切關注市民反應。社區領袖多不贊成立例管制,但呼籲華人自覺加上英文,方便顧客。
      他指到英文和法文是加國官方語言,身處此地的華人應該在語文上多一份自覺,多些包容,避免最後引起其他族裔的不滿。他指招牌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華裔更應留意跟其他族裔溝通及相處之道,最重要學會互相尊重,建立和諧的互動環境。
      董達成認為,就算一些只針對華人顧客市場的商店,招牌上也不應只有中文字,而要自覺地附上英文,令不識中文的人都明瞭商店性質。他說這種風氣該由華裔自行培育及實行,以免有朝一日要立例強制。不過,他並未聽到有人對這種“招牌文字”表露不滿。


      政府可鼓勵商家怎做
      前中僑行政總裁陳志動指出,招牌的文字純屬商業決定,毋須市政府的介入。政府關注的是應是治安、教育及健康等議題;在商業招牌方面,政府可以鼓勵商家怎樣做,但就毋須為此立法,否則徒然架床疊屋,浪費公帑。
      陳志動指商店放棄在自己的招牌加上英文,其實是自我放棄一部分生意,因很多潛在顧客並不懂中文,包括華裔移民第二代,這最終給店主造成損失。烈治文華人社區協會會長宋浩暉回應道,招牌上文字的大小是個商業決定,政府不應立例管制,但他認為招牌上最好還是附上英文或法文這兩種官方文字,跟隨加國既有規矩辦事。

      溫市市長候選人均稱不設限 候選人倡限外資購房
      是否要立法限制外資購買溫市房地產,或成為今屆市選中最具爭論性的議題。目前溫市兩位主要市長候選人表明,無意引進類似限制措施。但市議員候選人當中,倒有不同看法。
      偉景溫哥華市長候選人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及無黨派協會市長候選人蘇安彤(Suzanne Anton),都公開反對限制外國居民擁有溫市物業,認為限外資也無助解決本地人難買樓困局。可是,部分市議員候選人就批評,鑑於溫市屋價已升至大部分本地居民難以負擔水平,外資湧入“炒貴”本地房產因素又存在,指羅品信和蘇安彤都應認真考慮相關問題,提出解決之道。


      話題敏感 但不能不理
      限制外資買樓之議不是新鮮事,最初由前市長候選人利德(Peter Ladner)提出。今屆獨立市議員候選人加羅西諾(Sandy Garossino)日前向《省報》(The Province)表示,以中國為主的亞洲資金湧入,顯然是溫市樓價節節上升主因,這確屬敏感話題,但大家不能假裝不存在,必須正視及加以解決。
      加羅西諾還指出,她知道溫市西區有不少空置的獨立屋和高級柏文,都是由一些來自外國的買家持有,但卻長期“人去樓空”,而這是“極端”不尋常現象。


      今年頭4月銷量增118%
      根據Re/Max地產公司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4月間,售價200萬元以上的溫市住宅物業,成交量激增118%。
      加羅西諾還說,樓價飆升將拖累本地經濟,因許多無法負擔溫市住房成本的年輕人開始遷出溫市,改而在外圍城市找房子。
      至於如何限制外國人購買溫市房地產,加羅西諾指可考慮新加坡模式,即通過土地用途規劃,把房屋發展項目分為供本地居民和供國際投資者購買兩種。
      另外,凡由外國人持有的投資物業,應該改而採用企業稅率課稅。


      “外資”性質仍難界定
      據總部設在溫市的The Key地產市場推廣公司總裁古特(Cam Good)表示,今年他的公司售出的1,500個柏文單位,其中六成賣給華裔買家。該公司的客戶對象都以亞裔為主。古特又表示,這些海外買家雖然自己可能身在外國工作,但妻子和兒女都居住大溫,他們視購買物業為移民的過程,而並非純為了投資。
      另一方面,對於如何界定那些在大溫購買房產的“外資”性質,目前各方迄未有共識。
      不過,大溫地產局(REBGV)表示,影響本地房地產市場因素很多,包括溫市位置優越、城市設施、供求以及利率等,而國際資金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但非最重要因素。據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最近發表報告指出,過去5年大溫地產銷售總額,來自海外的資金只佔2.6%;但也同時指出,該數字可能較實際比例“嚴重低估”,因相關統計乃基於物業評估的郵寄地址得出。下轉頁26

      獨立候選人多支持限外資買房
      在溫市議員候選人當中,幾乎所有受訪華裔候選人,都反對限制外資在溫市購買房地產。不過,除獨立市議員候選人加羅西諾之外,也有其他獨立候選人支持限外資購樓說法。
      爭取連任的偉景溫哥華市議員候選人鄭文宇反對設限。他表示,令溫市樓價飆升的原因很多,外地投資者只是其一,而且不是主因。
      他表示,每年中國都有很多人遷居溫市,這也令市內房屋需求不斷提高,導致樓價上升。此外,溫市大部分土地都已開發,沒有新地來開發住宅,加上市內建築高度限制,令柏文單位不能建得過高,這也令樓房供不應求,導致樓價上升。
      鄭文宇又認為,解決辦法應從舊區重建做起,只有把地方重新有效規劃,才能騰出更多空間建屋。
      而溫哥華無黨派協會候選人黃力恆指出,如果立例限制海外投資本地樓房,將令外地投資者對溫市房地產失去興趣,反導致房屋供應更少,樓價更高昂。他說,樓價飆升是因為樓房一直供不應求,要解決問題就得鼓勵房屋發展商加強在溫市投資,從而增加供應量,而不是為外資設限。


      指設限或歧視海外業主
      同屬NPA的市議員候選人鮑蕾莎(Elizabeth Ball)則說,海外投資者影響樓價上升的說法受到誇大,令他們成為代罪羊。她認為有關限制只會對海外業主形成歧視,並且挑起市內居民間不和。
      獨立華裔候選人阮煌新(Marc Tan Nguyen)也同樣反對設限,他說限制做法只會打擊本地經濟,對市民沒好處。
      另一方面,也有獨立候選人支持限制外資買樓。阮班(Bang Nguyuen,譯音)指出,溫市總人口不斷增長,很多人都需要安樂居所;但一些甚少在溫市生活的海外投資者,卻把樓價推高至本地人難以負擔地步。他認為,這類來自海外的屋主現應支付更高的物業稅。
      本報記者趙善樂

      利德是限外資買樓始作俑者
      前溫哥華市議員及前市長候選人利德(Peter Ladner),早於本年4月即建議,溫市應考慮限制外國人購買本地房產物業。
      利德當時表示,大量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是導致溫市樓價飆升主因。他認為溫市樓價已經“失控”,脫離一般受薪階層負擔能力,當局不能坐視不理,有必要討論是否限制非居民購買溫市的住宅物業。
      他指出,本地樓價不斷上漲,“迫使”許多原溫哥華居民要遷至近郊;而其他欲移居大溫的本省居民,就因負擔不起溫市居住成本而卻步。他認為,應想想辦法讓一般工薪階層負擔得起樓房價格。
      較早時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溫哥華的房價高踞全球難以負擔的第三位,緊隨香港和澳洲雪梨之後。
      本報記者趙善樂

      基督徒市長愛上針灸 佩服氣功中醫 沃茨慈悲心管理素里
      強調家庭為重、為素里逾40萬市民打拚的素里市長沃茨(Dianne Watts)透露,雖然她是基督徒,也極認同佛教慈悲為懷精神,希望以此胸懷來治理市政。曾兩度受傷的沃茨肯定中醫針灸療效,近年拜過華人氣功師傅學習簡易氣功。圖文:張文慈
      據最新民意調查,沃茨的支持率高達68%,是否意味今屆市選中,她能夠篤定連任?她謙虛地表示,千萬不能這麼說。但事實上,沃茨上屆以超過43,000票輕易擊敗對手。


      拳師狗就領養自SPCA
      她表示,希望市民可以肯定她在過去3年來的務實政策,包括建立無家可歸和住房基金,以及為菲沙河南部成功爭取到更好的交通建設。
      現年52歲的沃茨日前在市長辦公室接受記者訪問,她指自己除了上基督教堂,有時也會去佛堂,因為她認同佛教慈悲為懷的精神,自己不僅關心人,也關心小動物,自小就教育兩個女兒不要傷害昆蟲。她更透露,自己家中的拳師狗,就是從卑詩愛護動物協會(SPCA)領養回來。
      沃茨透露,她是21歲受洗成為基督徒,不過十六七年前開始接觸佛教。她說:“我不是改變宗教信仰,現在仍是相信基督教,只是也能接受佛教哲學。我有許多信佛教的華裔朋友,曾經前往溫市素食餐廳用餐,也相信中醫針灸的療效,並且學氣功打坐。”
      她指辦公室牆上,除了掛一副觀世音菩薩的佛像,辦公桌上還有一尊小彌勒佛。慈濟加拿大分會素里區分會公關仝戰雲證實,沃茨多年支持該會活動,這尊彌勒佛瓷像是2004年送給她結緣的。


      指中醫推拿有助減壓
      自從去年遇上車禍、今年騎馬摔傷後,沃茨說自己一直有背痛的毛病,但不想服用止痛劑,認為副作用很大;她表示,較為相信針灸療效。
      她指除了自己去,她丈夫頸子痛,她也帶同去做針灸,連大女兒運動傷害也去針灸。她說自己也喜歡中醫推拿,對減壓非常有幫助,也愛喝中國茶。
      沃茨還表示,為了希望身體較快復元,過去幾年也曾拜過一位彭姓氣功師傅學習簡易氣功,發現對復元療傷很有幫助。她還詢問記者有無接受針灸,強調針灸就是幫助打通體內滯留氣體。
      她說,自從學了氣功,真的可感覺自然界中的能量流動,如今運氣甚至可感受到花草樹木的能量。除了運氣提神外,沃茨每天也花時間打坐冥想,通常早晨起床至少做半小時,如果有時間,希望更長。
      沃茨指出,她的氣功師傅很厲害,只消看她的臉色就知她患了感冒,就連陪同前往的白人朋友也佩服得不得了。此外,師傅還能運氣,隔空氣提起她的手臂。


      省府聯邦“太遙遠”  
      她說:“中醫藥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部分西藥也來自中草藥,只要使用真品,絕對有一定療效。”
      談到市政工作,沃茨說她還是喜歡在第一線工作,省府、聯邦對她“太遙遠”。她喜歡市民有問題直接來找她,喜歡接近基層民眾。沃茨曾經多次公開強調,她討厭低劣的政治手段,並且期望她治下的素里市繁榮發展。  
      素里市也是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其中一個協辦城市。今年2月,她曾率領首個商業代表團考察印度,以及為素里市逾40家公司拓展商機。目前素里市總人口當中,印度裔移民佔了極大比例。
      自2001年就獲選市議員的沃茨回憶她當初進入市議會一度受排擠,也討厭市議會當時的對立氣氛。在她主動伸手下,如今有7位議員加入了她的團隊。
      目前沃茨有兩個分別18及16歲的女兒就讀大學和11年班,她每天早上5時起床,先送小孩上學,再到市政府上班;如果沒有活動,總是盡量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估計每天工作近12小時。
      她說:“家庭還是我第一重視的單位,我不願離開家庭。我丈夫現在還做家庭企業,公司登記的地址就是家裏。”

      烈市長寶座 李溢越級單挑馬保定
      今屆卑詩市選,本以為烈市長之位應是第四度爭連任的馬保定(Malcolm Brodie)囊中物,可今屆殺出了華裔對手李溢越級挑戰,火藥味漸濃。最初有人指為“大衛對巨人”,李溢則說:“我和馬保定現只是打個和而已。”對此,中文姓名被詮釋為“穩定保衛者”的現任市長回應:“有對手出現,我一點也不意外。”一來一往間,烈治文市長之戰該有些亮麗看點了。
      在11月1日烈市選舉論壇上,馬保定與李溢被編坐在隔離,李溢就馬保定的政策而窮追猛打,而對手自說自話,明顯要保持距離。直到總結發言,曾是檢控官的李溢不放過“結案陳詞”的良機:“究竟誰在管理烈治文市府?究竟誰在打理納稅人的金錢?如果答案不是市長或市議員,而是市府高級職員,你就感受到現任市長辦公室缺乏領導力,大家就應該為馬保定安排退休。”聽到這裏,一直目無表情的馬保定才展現一絲笑容。 
      李溢與馬保定都是律師,李溢曾任學委及市議員,從政經驗較淺,因馬保定曾是兩任市議員以及四任市長。雖然如此,李溢毫無懼色,一開始就擺出與對手截然不同的處事作風:“十年來,馬保定領導的烈治文市議會是專家職員唯大,好像新草擬的烈市噪音附例,反令受害者更受滋擾。”
      李溢在市選論壇上承諾,如果當選市長,他會每事都親力親為(hands-on),收到市民投訴後,會在48小時親身到現場視察;他解釋說,市長有兩個功能:一是立法方面,投票通過法例;另一是行政方面,市長是市政府領導者,理應領導市府去解決重大問題。


      “我和他只是打個平手”
      李溢指有人會說烈治文市沒有大問題,但他聽到很多市民表達不滿,包括市中心樓房太稠密、安裝智能電錶引起消費者質疑,以及花園城市路土地處理問題等。
      當問到勝算多少時,李溢反指馬保定絕非“贏梗”,只是大部分選民屬沉默者,所以聽不到他們聲音,“目前十個選民中,大概八個都是?珖沉默大多數?玼,只有兩個會投票,一票給馬保安,一票給我,我和他只是打個平手而已。”
      對於李溢不斷追擊,馬保定保持平靜,甚至有點冷待。當記者問他對李溢政綱有何回應時,他反問記者李溢有甚麼政綱。馬保定抱“政績可以說明一切”的態度表示:“我出任市長超過10年,我不可能在這十年間欺騙所有人。”
      馬保定並不諱言他領導的烈市市議會類似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但這個?珖董事局?玼不同之處,是有公眾的大量參與,以及向市民問責。”他並否認市府對公眾諮詢不足,指差不多所有事情都會諮詢公眾,在過程中自己也有高度參與。
      烈治文市長之爭出現少有的火花,究竟“大衛”將如何再狙擊“巨人”,而同是律師出身的李溢能否最終“佔領”烈市府,是不少選民關心話題。
      文:馮瑞熊



圖為溫市的市選投票站前,選民進入投票。

這次大溫地區市選華裔投入選戰,可說是歷屆最多,也說明華人對政治並不冷感。圖為日前本地華人社團舉辦候選人市政論壇,不少華裔候選人都出席。

羅品信(左)和蘇安彤辯才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