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阿富汗——使命並未結束
( 2011-11-04 )





      加拿大駐阿富汗軍事訓練團成員、第三帕翠西婭公主輕步兵營軍士格列夫(Byron Greff,圖),上週末遭到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以身殉職。當時他乘坐的北約“犀牛”型重裝甲汽車,在兩輛北約重裝甲巡邏車護衛下,正行駛在喀布爾總部至阿富汗軍隊訓練營的途中。“犀牛”車被炸毀,包括格列夫在內的5名北約軍人、8名民間承包商、4名阿富汗人,共16人被炸死,還有多人受傷。
      格列夫是今年初加軍結束戰鬥任務,從阿富汗撤軍以來,第一位殉職的軍事訓練團人員,也是10年來加拿大在阿富汗捐軀的第158名軍人。他的殉職,說明920人的加軍訓練團雖然未擔負戰鬥任務,在阿富汗卻並不安全。面對血淋淋的現實,正在澳大利亞珀斯參加英聯邦首腦會議的加拿大總理哈珀,不得不承認軍事訓練團面臨“巨大風險”。這和他去年宣佈軍事訓練團留駐到2014年時,聲稱訓練團“相對安全”的說法,形成鮮明對照。
      當初多數加拿大人反對追隨美國,繞過聯合國出兵伊拉克,前自由黨政府頂住小布殊政府的壓力,除了派出兩艘軍艦外,拒絕派遣地面部隊到伊拉克參戰。保守黨政府上臺後,知道人民希望加軍早日從曠日持久的阿富汗戰爭脫身,於是順應民意撤軍。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國家多達數十個,除了美國是為了維護其全球霸權,消除一切威脅而發動戰爭,其余各國有的為了獲得美援,有的希望在世界舞臺上露臉……,總之動機各異,不能一概而論。
      加軍撤走後,之所以要在阿富汗留下九百多人的龐大軍事訓練團,為的是完成當初出兵未竟之志,為阿富汗練就一支足以保障國家和平重建的軍隊。前任自由党政府和現任保守黨政府,在繼續彰顯自由、平等、博愛的加拿大價值觀,協助阿富汗人民重建國家這一點上,似乎有一種執的使命感。加拿大朝野在阿富汗的表現,至少沒有像美國、英國那樣,赤裸裸追求地緣政治利益。
      10年來,加軍和民事援助人員在坎大哈省和首都喀布爾重建或新建學校、醫院、道路、橋樑、水壩、自來水系統等大量基礎設施。阿富汗國民軍和警察,也是由加軍和皇家騎警一手訓練出來。最近3年來,僅修建達拉大壩(Dahla Dam)工程、為阿富汗全國兒童注射小兒麻痹症疫苗、在坎大哈省建設學校等專項援助金額,就達1.22億加元。據聯邦政府的數字,10年中加拿大在阿富汗戰爭的戰費及援助等開銷,共達140億加元。按照聯邦國會預算官的獨立估算,這筆開支到今年將高達185億加元。
      阿富汗幾十年來戰亂不息,又經歷塔利班政權的黑暗統治,民智極端落後,對加拿大價值觀的確存在“虛不受補”的問題。尤其在塔利班活躍的農村地區,民眾是否能在短時期內認同加拿大價值觀,當然不無疑問。但塔利班政權厲行伊斯蘭原教旨統治;嚴禁婦女讀書、識字、工作;禁止伊斯蘭經學校以外的世俗教育;炸毀巴米揚大佛雕等人類文化遺產,種種野蠻、落後的反文明行徑,和維護人類文明的加拿大價值觀相比,孰優孰劣立見分曉。
      加拿大納稅人負擔數以百億元計的金錢,格列夫軍士等子弟兵不惜流血犧牲,雖然尚未能完全穩定阿富汗大局,但只要能幫助阿富汗人民一步步重建國家,付出代價是值得的。加軍訓練團九百多位軍人之所以要冒巨大風險,繼續留駐到2014年,意義也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