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美校園欺凌 亞裔機會高3倍
( 2011-11-04 )



      美國亞太裔青少年遭受校園欺凌可能性較其他族裔高3倍。一份由司法、教育部門合作完成的報告,10月29日在華府白宮亞太裔發展計劃委員會防止欺凌論壇(Bullying Prevention Summit)上公布。包括紐約市華裔主計長劉醇逸、紐約州高等法院華裔女法官凌德麗等人,參與了研討會,而2008年南費城高中暴力事件目擊和受害華裔青少年,更現場憶述該起駭人聽聞的極端欺凌事件。
      報告源自2009年向6,500個12至18歲亞太裔年輕人進行的聯合問卷調查。數據顯示,逾54%亞太裔青少年表示曾遭受校園欺凌,而非裔和西裔青少年遭受校園欺凌比率則為38.4%和34.3%。此外,62%亞太裔學生表示,每月有一次或兩次遭受網絡欺凌,而白人青少年同比僅為18.1%。
      數據顯示,在校園滋擾事件中,種族問題以42.6%高居榜首,性取向和國籍問題以38.1%緊隨其後,膚色和性別問題分別佔36%和35%,其他原因包括殘障、移民身份和信仰等。
      報告同時指出,儘管有關部門規定校長必須設立一位處理滋擾和欺凌事件的專職人員,但事實上,僅有26.4%的教職員表示學校確有按規行事,更有高達66.4%的教職員表示曾目睹校園欺凌。
      劉醇逸以回憶幼年剛來美國時被索要午餐,甚至遭其他族裔學生拳擊腹部,卻只得老師冷答“你就是需要學習怎麼應對它”的個人遭遇,勉勵當下遭遇欺凌的亞太裔青少年勇敢站出來。


      解決欺凌 教育為根本
      現年16歲的凱利身為遭受欺凌的穆斯林青少年代表發言時直言,“其實我們也對其他族裔進行某種程度的欺凌”。她表示,例如對非裔和西裔學生起代號和不禮貌的言語,“無論你承認不承認”。
      就如何解決校園欺凌問題,凌德麗表示,目前處理辦法有偏差,顯然對懲罰的投入太多而預防不足。她指出,一個在校犯錯的年輕人一旦進入司法系統,退學機率就上升4倍。而年輕人一旦離開校園,為社會帶來的只有更多問題,導致社會生產力下降。因而,防患於未然才是良方。
      據委員會成員瓦格斯(Hector Vargas)表示,解決欺凌的關鍵在於教育、探討和社區互動,通過三者結合,讓青少年更好地瞭解對方文化,從而建立互信共處的平台,杜絕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