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食誘野猴 入指定區域馴化
( 2011-09-23 )



一群金絲猴在湖北神農架大龍潭樹林中覓食。

“嗶嗶,嗶嗶嗶……”每當黎明的晨風吹來時,金秀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銀杉保護站內,75歲的馴猴技師許美錦就會吹響富有韻律的哨聲,緊接,一群野猴應聲從山林深處來到他身邊。自從2007年8月,許美錦應聘到金秀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他從未離開過這裏。他讓大瑤山野猴與人和諧相處,推進了人類對靈長類動物的科研工作。

      據《南國早報》報道,每天上午6時許,金秀大瑤山雲霧繚繞,半山腰的樹林在飄渺的霧中若隱若現。這時,許美錦就得起床準備猴群一天的食物,然後挑到山上。許美錦走進投食區,環顧一下四周,便從衣袋掏出哨子,富有韻律的聲音頓時打破了山林的平靜。很快,山林深處就有了回應:投食區幾百米外的樹枝開始晃動,唧唧喳喳的叫聲此起彼伏,隱約能看到猴子在樹上飛掠的身影。“猴子們聽到哨聲,知道該吃食了,開始下山了。”許美錦說。
      幾分鐘後,只見一隻高大的獼猴獨自蹲在樹上四處觀望。“這是探路的猴王,看看有沒有啥異常情況。”據許美錦介紹,只有確認無危險後,猴王才會示意猴群前行。猴群並不畏懼許美錦,保持兩三米的距離觀察他投食。許美錦剛轉身,牠們就開始爭食水果。
      許美錦返回木棚後,不停地吹哨子,因為在不遠處還有一群野猴。果然,不一會兒,木棚幾十米外傳來了猴群的叫喊聲,循聲望去,十幾隻野猴在爭食。這樣的情況每天都會發生幾次,直到下午臨近天黑食物吃完,不同的猴群才會各自回自己的山頭。


      三個月取得猴子信任
      許美錦是廣西南寧隆安縣人,曾在該縣屏山中學教書。在隆安縣龍虎山發現野猴群後,廣西醫學院與自治區林業廳於1983年4月在龍虎山聯合開展野外馴猴項目,許美錦被召到項目組,跟幾個教授開展對靈長類動物的研究。後來,他獨自承擔起野猴群的人工投食馴化專職工作。二十八年來,他先後在隆安、憑祥、大新、龍勝等地的自然保護區參與了馴猴項目,並成為一名馴猴技師。
      給野猴投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掌握野猴的生活習性,不管颳風下雨,許美錦每天都早早地來到山上,觀察猴子的活動情況,傍晚才回到住處。他經常風餐露宿,有時在樹叢中一蹲就是幾個小時。通過長時間觀察,他得知野猴喜歡吃蘋果、玉米等食物,便悄悄來到猴群經常聚集的樹林,將蘋果插到削尖的樹枝上。可是,直到這些蘋果腐爛或被松鼠、蟲子等動物吃掉,猴子們也不去碰。
      三個月後,在松鼠等動物吃過後,猴群開始吃投放在樹上的蘋果了。待野猴吃慣投放的食物後,許美錦試探在野猴附近現身。漸漸地,野猴對他消除了戒心,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經過三年時間,許美錦成功地將龍虎山一帶數百隻野猴引聚到指定區域。


      野猴曾因雪災消失
      2007年8月,許美錦應邀到金秀大瑤山自然保護區工作。該保護區區域較廣,野猴較為分散,加上銀杉保護站一帶多是泥土山,引聚喜居山岩森林的野猴非常困難。經過努力,許美錦好不容易在距離銀杉保護站約一小時路程的地方引聚了一小群野猴。但天公不作美,2008年春天,金秀遭遇大雪災,剛引來不久的野猴又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裏。直到2008年4月,10多隻野猴才再次出現。2011年年初,許美錦終於將野猴群引至距離銀杉保護站僅10多分鐘路程的山坳。
      據悉,人工投食馴化野猴對於人類研究野生動物的工作有不可或缺的意義,現已到古稀之年的許美錦,打算向有關科研機構提議尋找接班人,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下轉頁70

      猴文化飽含人情味
      猴是中國曆法干支中代表動物的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九,所謂“申猴”。猴屬於靈長類哺乳動物,長期以來被視為人類的祖先。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猴具有魔力,並能控制危害人類的魔鬼;牠膜拜月亮,手中可能捧從西王母花園裏偷來的長壽桃。
      猴文化在中國有極其悠久的歷史淵源,是佛、儒、道相混合的一種民間信仰。牠逐漸世俗化,飽含人情味。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塑造的美猴王孫悟空的藝術形象,上可通天,下可入地,呼風喚雨,幾乎無所不能,成為勞苦大眾心中驅除邪惡、祈福求安的保護神。當人們的理想與封建統治發生矛盾時,孫猴子大鬧天宮地府的造反精神,成為庶民百姓宣泄不滿情緒的精神平衡劑。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肯定過猴氣的人。他曾說自己身上既有虎氣又有猴氣,有時猴氣還大於虎氣。
      在中國的猴中,最具有代表的要算是獼猴了。牠也是猴類中分布最廣的一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在其他猴類難以生存的黃河兩岸等溫帶地區,甚至一些高寒地區,也有牠們的蹤跡。從猴年年畫中看得出獼猴的標準形象:尖嘴猴腮,鼻型正常,懷大不小;體型中常,不肥不瘦;尾長中等,不短不長。其實不僅年畫,其他如書中插圖、小人書,甚至舞台形象也莫不如此。
      古人還盛傳人與猿猴通婚的故事。《搜神後記》:“晉太元中(公元376年至396年之間),丁零王翟昭後宮養一獼猴,在妓女房前。前後妓女,同時懷妊,各產子三頭,出便跳躍。昭方知是猴所為,乃殺猴及子,妓女同時號哭。昭問之,云:初見一少年,黃練單衣,白紗給,甚可愛,笑語如人。”在民間故事裏,也說因為猴精要搶民女為妻,被人們把屁股燒紅。

      要和猴子建立真感情
      南灣猴島位於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的南灣半島上,走進猴島,就置身於一個猴子的世界。十多年前,猴島上的獼猴還是一個凌亂無序的狀態,百年馴猴世家匡氏兄弟的到來,便使猴島上的28個猴群有序起來,猴子也真正與遊客同樂。 
      據《海南日報》報道,在中國,耍猴藝人多數出自河南省新野縣,馴猴師匡三星也是新野縣人,他是中原馴獸“四大奇人”匡書明之子。匡家馴猴已經有140多年的歷史,從匡三星記事時起,家裏就有猴子。農閒時,匡三星隨父親到山上去抓猴,回來後給予基本的訓練,有時候也把一些猴子賣到動物園。隨對野生動物保護觀念的加強,匡氏家族這種傳統的養家方式也在慢慢地改變,在1986年,河南省太行山五龍口景區開發後,匡氏家族便來到這個景區,以管猴馴猴為業。隨南灣猴島的開發,匡氏兄弟南下。
      匡三星表示,“要想訓練猴子,必須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要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要像對待自己的小孩一樣對待這些猴子。但並不是每個猴子接受訓練都能上場表演,所以在最初的挑選訓練猴時就很有講究了,一般要挑身強力壯的、貪吃的猴子,再留心觀察他們的舉動,從而判斷猴子的聰明程度。”他說,“訓練所需的猴子挑選之後,要和猴子真正的建立感情,首先給牠梳毛,給牠餵食,什麼時候猴子見到你就會發出呦呦的叫聲,就說明之間你和猴子的感情已經不一般了。” 
      匡氏兄弟七人,有四人在南灣猴島。在家排行老二的匡三星,在南灣猴島是“猴管家”,老大匡三雲和老四匡三傑是匡三星的助手;匡三星的妻子王書梅負責訓練站立、抓拿東西等基本功,所有的表演猴必須經過她的馴化之後,才能由老三匡三峽再開展更高難度的訓練。馴猴技術最為精湛的匡三星都是在閒余時間給他們做總的技術指導。如此分工是因為馴猴子還要看人的脾氣秉性——老大、老二和老四性情急躁易怒,他們馴出來的猴子脾氣也不太好;只有王書梅和老三匡三峽性情比較溫和,所以經他倆之手馴出來的猴子也就格外溫順。

      過去馴猴師 賣藝求生存
      過去的馴猴師一般是一些行走江湖的老人,靠猴子獻藝來維持生計。很久以前,馴猴師不僅職業卑微而且收入也是很低的。匡三星的耍猴賣藝生涯從1970年代末開始,30年間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描述猴子最出名的著作《西遊記》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但這並不意味,浪漫會成為匡三星這樣的耍猴藝人流浪步伐的主旋律。過去闖蕩江湖時他一直遊走於城市的邊緣,經常找城市的垃圾場或者沒人管的空地住下來,碰到廢棄的簡易房就是最大的幸福。
      乘車的時候,匡三星會讓猴子鑽入編織袋裏,以防猴子傷其他乘客,下車後再將猴子放出來。猴子跟隨主人多年很機靈,主人打開口袋自己就鑽進去,在口袋裏轉個身就頭向口袋口,蹲在口袋裏了。主人再背口袋上車,猴子習慣了這樣的乘車方法,一路上不動也不叫。周圍不知情的人渾然不覺。“不過,現在還是好人多。在許多地方,都有觀眾主動給我們買水和食品,我很感激他們。”在講述了自己曾經碰到的一些不平與坎坷後,匡三星補充道。
      匡三星有三個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他們像父親一樣喜歡猴子,與家裏養的猴子朝夕相處。匡三星表示,馴猴是祖傳的手藝,不管孩子將來幹什麼,他都會教孩子們如何馴養猴子,把這套手藝流傳下去。
      匡三星對自己30年來的馴猴經歷這樣概括:“其實這樣的工作很有意義的,能夠帶給他人快樂。猴子是很有靈性的,又聰明又可愛,和我可親了,而且這些猴子很單純也很善良,只要你對牠們付出,牠們也是很忠誠的。”

      與人關係密切 很少受到褒揚
      在中國猴文化中,有這樣一種頗有意思的現象:本來,猴與人關係密切,人應該對其有好感,但在成語、俗語、歇後語裏,對猴很少褒揚而多詆毀;在詩、賦、筆記小說中,除少數作品對猴表示褒揚外——如劉琨的詩句“麋鹿遊我前,猴戲我側”,以及劉義慶講述的斷腸猿的故事等——其余的不是描寫猴之醜態,就是表現其惡行——當然,長篇小說《西遊記》對神猴孫悟空是大加讚譽的。
      有人認為,這或許是因為猴與人的關係過於密切了,人將猴看透了,並視為同類。可以說,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君子與小人之分,善人與惡人之別。在猴子中,自然有逗人喜愛的,也有讓人討厭的,如同人一般。於是,人們在作品中寫猴時,往往想到人的不良行為;而在寫人時,則又會聯想到猴的不良行為。

      成為旅遊項目 破壞生存環境
      在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境內的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肖志堅也是一名“猴王”,聽到他那有韻律的哨音,黑葉猴就會從原始的林區來到他的身邊。
      據《中國環境報》報道,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黔東北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和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把黑葉猴野外人工投食馴化作為一項科研內容,是1994年麻陽河升格為貴州省級自然保護區後從事的工作之一。1989年,已任黃土鄉青龍村黨支部書記有三年的肖志堅,被麻陽河保護區聘為護林員。1997年4月,他正式辭去村支書職務,承擔了黑葉猴的野外人工投食馴化專職工作。
      開始時,肖志堅把玉米煮熟投放在猴子經常出入的地方時,根本不見猴子去撿食。把柑橘、黃瓜等用線穿成串掛在猴子喜歡玩耍的樹枝上,可猴子還是不吃。大約過了半年,在一次巡山途中,他意外發現一群猴子在莊稼地裏刨紅薯。從那天起,肖志堅開始給黑葉猴投放紅薯。然而,精靈的黑葉猴寧可自己外出找吃的,也不吃“嗟來之食”。肖志堅和黑葉猴較上了勁,他天天坐在那裏吃紅薯給猴子看,猴子發現人吃了才放心地吃起來。這一天是1997年8月14日,肖志堅把這一天定為“猴子撿食日”。
      投食工作雖然取得了進展,但肖志堅接到了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保護區管理局希望他能進一步拉近與黑葉猴的距離,用哨音把牠們喚來,將保護區建成一個對外開放的野外黑葉猴研究實驗室,同時增加當地的旅遊收入。
      在肖志堅給黑葉猴投食的十多年時間裏,由於麻陽河自然保護區退耕還林保護自然生體態環境,黑葉猴數量增加到了730多隻,成為全球黑葉猴最大的分布地。另一方面,隨旅遊業開發,肖志堅的投食工作已經成為一個旅遊項目,他會在遊客到來的時候吹哨聲召喚黑葉猴前來進食,越來越多的人介入到黑葉猴原本平靜的生活中。但肖志堅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對於已經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幾百萬年的黑葉猴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雲南野生動物園員工對剛入園的一隻恆河猴進行訓練。

淮北動物園里的一只猴媽媽與小猴分吃冰棍。

安徽馬戲藝人鄭國武在訓練羊蹬木棍、猴子羊角倒立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