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讓殘疾兒童的世界更美好
( 2011-09-23 )



左起:張曉軍、Mimi Wei、Cindy Chen、David Wang和何良懋。

與社團密切互動,是《加拿大都市報》傾聽移民心聲,瞭解社區動態的一種方式。到訪本報的有各種各樣的移民社團,有同鄉會、商會、專業人士協會、藝術家組織等。本次到訪的社團是一個慈善組織——藍絲帶助殘基金會。特別的是,這是一個青少年組成的社團,成員都是中學生。到訪的主席David Wang(王欽)、理事Cindy Chen、會員Mimi Wei,都只有16歲。他們向本報總編輯何良懋、高級編輯張曉軍及本報編輯、記者介紹了基金會的創立經過、所做的工作和麵臨的挑戰。
文:記者董清霞/圖:記者靖蓮英

      David Wang介紹說,全球青少年藍絲帶助殘基金會是去年10月9日正式成立的,現在有三四十個會員,活動時還有多名義工。會員大部分是華裔,也有其他族裔的。他們是一群關心世界上身心障礙孩子的青少年,懷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的心願,成立了這個組織。


      想為殘疾兒童做點事
      最初萌發成立助殘組織的想法,源於David Wang去年的中國之旅。出生於渥太華的他,跟媽媽一起回中國,期間在徐州探望了一個殘疾兒童學校。他看到這些殘疾孩子的生活條件很差,非常需要幫助,就用自己積攢的零用錢買了138份文具送給該校的孩子們。回到加拿大,他看到加拿大的殘疾兒童有很好的待遇,幸福快樂地生活和學習,他就想為沒有良好生活和學習條件的殘疾兒童做些什麼。
      Cindy Chen也說,加拿大的生活條件比中國一些地區好太多了,在中國即使是同一個城市,生活水準差別也很大。“能幫他們為什麼不幫呢?”她說。
      藍絲帶助殘基金會在創會時有6個會員,來自不同的學校,一半是加拿大本地出生的,一半是新移民。他們在網上查了成立社團的辦法,註冊了基金會,建立了中英文的網站(www.sdcblueribbonfoundation.org),組織了多次活動。他們還在培養低年級的會員,希望在創會者中學畢業後,有人接班,把這個組織傳下去。


      希望得到大人重視
      藍絲帶助殘基金會的代表們介紹說,他們計劃每兩年幫助中國的殘疾孩子一次。同時,他們也幫助本地殘疾兒童。在今年9月12日至11月28日,就與烈治文殘疾人協會聯合舉辦了殘疾兒童藝術培訓班,有音樂、戲劇、團隊活動、遊戲等,希望能夠豐富殘疾兒童的生活。他們的行動得到了社會的支持。他們與國會議員、市長談過話,還與烈治文殘疾人協會有合作。
      當張曉軍問到他們遇到的困難時,Cindy說,最大的困難是溝通。一是基金會會員的課時不一樣,要開會比較困難,會員們需要有良好的溝通;二是與大人的社團一起活動時,與大人溝通有困難,容易被看做小孩子,意見不被重視。
      何良懋對藍絲帶助殘基金會的努力給予鼓勵,他希望本報的報導,能夠呼籲各界對這些願意幫助殘疾兒童的青少年予以更多的支持。

      義賣籌款 獲寶貴經驗
      據David Wang介紹,藍絲帶助殘基金會已經舉辦了幾次活動,並在活動中學到了許多寶貴經驗。
      2010年9月,藍絲帶助殘基金會在籌備期間,成員們開始有募款的想法。David Wang捐了幾箱花生,另一創辦人Jerry Zhang也捐了一些果汁和紅莓,供做募款之用,又熬夜趕工設計海報及標語。
      活動當天,他們貼上海報,打開包裹,然後分成兩組:一組守在攤位,另一組則在會場中走動叫賣。 Adam說廣東話,David懂普通話,Mae Anne說英文,他們正好組成一組。Tom 和Jerry則負責攝影及有關捐款事宜。
      當天,他們不只在募款上頗有斬獲,捐款及販賣所得將近100元。同時,他們也過了愉快的一天,更因為能為社會盡些心力特別感到高興。
      去年12月,他們還在烈治文麥克尼爾中學舉辦了蛋糕義賣活動。12月12日,會員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做蛋糕。12月13日中午,午餐的鐘聲才響起,他們就開始在麥克尼爾中學賣餅干和蛋糕了。會員輪值賣餅干,大多數餅干第一天就賣完了。但蛋糕義賣並不如預期的好。
      不過基金會的伙伴們學到了寶貴經驗,這對他們未來舉辦募款活動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