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大學初哥 成績太差遭退學
( 2011-09-02 )





新學年臨近,莘莘學子行將進入大學校園,開始人生另一階段新生活。家長勿以為子女考進大學就安枕無憂,大學新生如鬆懈學業成績,首年或會列入試讀期(academic probation),除延期畢業,更嚴重的會遭趕出校。有本地教育專家指出,省內每間大學每年平均二三百個新生被迫退學。究竟大學新生可怎樣避開這個事關修讀策略的無形“陷阱”?

      長期研究本地教育制度的教育專欄作家謝國昌提醒家長,不應看見子女的大學入學通知書就歡喜若狂;假如家長和大學新生以為進大學就是“由你玩4年”(university諧音轉成),鬆懈成績,子女隨時首年即遭開除學籍。他透露,從內幕消息得知,省內每家大學不少新生因成績差列入試讀期,每年平均二三百個新生被迫退學。

      勿漫無目標只圖混四年
      他說,在大學校園,平均每一個小時的授課,即要求學生用3至4小時自修和尋找資料才能跟上進度。加上再沒人監察學生讀書進度,一切都講求自律,學生積極投入學習,至關重要。他指出如果進大學後漫無目標,只想混四年的話,就等於自掘墳墓。
      謝國昌又表示,省府近年不斷削減大學經費,大學為生存就多收新生,靠學費提高收入,收生門檻降低,大學生素質難免下降,很多學生因跟不上課程進度而被迫退學。
      卑詩西門菲沙大學(SFU)地理系三年級生謝嘉雯說,很多新生以為在大學第一個學期,功課較輕鬆,鬆懈起來;又由於大學很多自由時間,學生經常誤以為“慢慢追都不遲”,把功課推到考試前才清理,因而陷進被列入試讀期或逼退的風險。她透露,她一個修讀電腦科學系的同學,因“無心讀書”及時間管理失衡,兩度陷入試讀期,而在退學邊緣掙扎。
      另一修讀健康科學系的一年級新生,因過份自信,首個學期選修過多科目,應付不了,結果被校方要求退學,最終參加學校“重上軌道計劃”,過了一個學期休學時間,才能重返SFU就讀。

      主修學系必修課爭崩頭
      此外,選科也是讀大學新生的一大學問,如果安排失當,隨時影響如期畢業大計。謝嘉雯說,大學選科向來競爭激烈,尤以每個主修學系的必修課為然,學生需在獲派的選科時間開始後,盡早上網登入選科。
她說,以地理資訊科學科為例,由於只有十數個修讀名額,加上該科在SFU每年三個學期才開科一次,競爭極大。她說自己兩次在分秒間未選上該科,後經三星期每天不斷登入選科系統留意,碰巧有人退修才僥倖獲得補上。

      修不到同學 到場碰運氣
      此外,北溫哥華卡普蘭奴大學(Capilano University)工商管理系三年級生司徒浩南指出,他剛入學時,每個同學都想先選讀系內基本必修科以打好基礎,但其中一個管理學課程就只收40個學生。他說,首課開始時,發現有不少修不到的同學也到場碰運氣,60多人擠在課室裏。該科教授對此極無奈,就算經力爭後也只能加開10個名額,逾十位新生只好等待下學期才修讀該科。

      成績不佳 選科吃虧
      大學生的學業成績不但關乎會否被校方踢出校,還影響選科次序;假如學業成績不佳,日後選科時也會吃虧的。
據西門菲沙大學行政總監暨註冊主任羅斯(Kate Ross)表示,該校學生選科優先次序按學生已完成學分(一般學科有3學分)總數排列,數字較高者優先。不過,如果學生的學分總數一樣,則按他們平均學科成績(GPA)分先後。
      羅斯又指出,在校內獲獎學金的學生會享優先選科權,排在其他學生之前。此外,她說新生在首學期能比其他學生優先選科,但第二個學期起就要如常排列。
      據UBC網站資料,新生選科次序是按其所屬年級和取錄時的平均分排列,年級和平均分越高,次序就越高;其餘學生的次序,則取決於年級以及上個冬季學期的學業平均分。

      家長期望高 或適得其反
      謝國昌表示,家長對子女的能力錯誤評估,或對他們有不合理期望,也是造成學生陷入試讀期危機原因之一。他說,家長如想鼓勵子女修讀某些學系,應自己先做足準備,瞭解箇中條件及困難,而非向子女作出盲目要求。
      他說,近年卑詩高中省試只有“英文科12班”是必考科,因此缺乏客觀標準比較各學生成績。加上不少中學評分制寬鬆,製造出大量“A級”和“B級”學生,令家長和學生以為學生資質了得,進大學後不用擔心。他透露,高中各科成績達86%至100%的都可得A等,但排在A等前列和後列的學生,能力往往差很遠。
      他表示,並非每個學生都讀得上醫科和法律,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修讀這些科系。父母應定時與子女討論,瞭解興趣和實際能力所在,當學業上遇阻礙,也能及早處理。家長在選科時也應學會放手,讓子女自選應付得來的科目,否則弄巧反拙。
      謝國昌認為,如父母很想子女修讀某些學系,可以試行鼓勵,而不是對子女施加壓力。他說家長如希望子女做醫生,應先向相熟家庭醫生瞭解醫生工作實況及如何鋪路等知識,再與子女討論是否有興趣、毅力和能力做到。
      他說,卑詩省有一對華裔醫生父母,希望兒子從醫又怕修讀時間過長,就特地安排兒子到愛爾蘭都柏林(Dublin)讀醫科,五年內完成學位,目前已學成並在多倫多行醫。

      應先熟悉學系修讀制度
      工管系三年級學生司徒浩南指出,新生選科前需熟悉學系修讀制度,例如完成大學任何一學系的主修要求,都有必修科和選修科,個別學系中更要選擇專注領域,又有額外選修要求,學生宜先行弄清楚。他說,一些科目帶先決條件,要求學生修畢其他科才可選它,因此要及早準備,以免因趕不及修讀而要延期畢業。
      教育專欄作家謝國昌則表示,學生在每年開學前要預早計劃每個學期修的科,避免選修時間迫近時不知所措。他又指出,學生選科時不應只看科目名稱,也要看由誰教授。他說學生可在選科前先問學長,瞭解講師教學態度,給分“手鬆”或“手緊”。此外,謝國昌指科目考試日期也十分重要,學生應避免把各科考試時間放在一起,以致溫習時間不足。
     

      不宜浪費太多時間於交通
      他呼籲學生如果對一些課程選擇猶豫不決,可嘗試在選修前的學期先旁聽再決定。
      他又表示,一些院校設有多個校址,例如SFU就有素里、本拿比和溫市中心的校園,學生應避免同一天穿梭不同校園,浪費太多時間在交通上。
      地理系三年級生謝嘉雯指出,有些學生會先跟選科次序較高的朋友約定,要朋友為他們預先霸佔科目位置,然後在較少人上網時間一退一選,把學額轉移給他人。不過,她說這方法只應用在不設候補名單的科目,否則退修後余下學額將自動轉予名單裏的學生。
      她又說,如果學生擔心學業計劃受選科阻礙,可與該科教授商量,讓他嘗試作特別安排。
      她表示,也可聯絡學術顧問要求增設名額,讓他與該系教授在會議上反映。
      她說,SFU新生在首個學期能優先選科,如盡用這優勢及早選修目標科目,日後修讀就事半功倍。



SFU的謝嘉雯(左)和北溫卡比蘭奴大學的司徒浩南(右)都認為,對大學新生來說,選科確是一大學問。

遭列入試讀期後成績未見好轉,隨時會被趕出校。圖為大學生在校園內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