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林頓之死 凝聚國民
( 2011-08-26 )



      聯邦新民主黨黨領林頓(Jack Layton)二度患上癌症,最終未能挺過,不幸在8月22日早上撒手人寰。
      噩耗傳出,原以為只會令新民主黨人黯然神傷,結果不然,似乎全體加拿大人都陷入悲傷之中,從大西洋西岸到太平洋東岸,成千上萬的國民湧上街頭,捧起鮮花和點亮蠟燭,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林頓深切的哀悼。
      甚至於林頓的政治對手也紛紛獻上他們的敬意,總理哈珀便直指他們“即是同僚,也是朋友”。自由黨臨時黨領李博也承認林頓的樂觀性格,令他到處受到歡迎。
      看來,加拿大的政治,有時只不過是一時一事而已。意識形態,也決不是什麼不可逾越的鴻溝。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輕而易舉便能穿透這些形而上的空虛,回歸最真切的友誼和尊重。
      當然這一切,都是因為死者是林頓。他蓄小胡子的招牌笑容,來去如風的干練,抗擊癌魔的樂觀,在政壇不屈不撓的拚搏,都形成獨特的林頓魅力,並早已超過政治,深深地打動了國人。
      林頓的離去,正是全體加拿大人的損失,也激發起全體國民的悲情。而林頓的死,不僅凝聚了左翼人士,也把全體加拿大人緊緊地凝聚在一起。
      在這樣的情形下,對民意駕輕就熟的總理哈珀自然領會得到,決定對林頓破格舉行國葬便理所當然。8月27日,讓我們留出少少的時間,為加國英雄林頓送行!
      出生政治世家的林頓,高中時曾立志要成為加拿大總理。他的總理夢因他的英年早逝而未能實現,相信這會是他一生的小小遺憾。不過,全體國民給予他這麼厚重的愛,最後當不當得成總理又算得了什麼呢?
      林頓之死也折射出中西之間政治文化的差異。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周恩來之死和胡耀邦之死,都曾掀起滔天波浪,後遺症至今仍然隱隱作痛。而林頓之死,人們盡情地表達悲傷,卻不會影響社會穩定
      另外,經過約5個月的戰爭,利比亞局勢近日發展至關鍵階段,反政府軍在8月21日攻入首都的黎波里,“狂人”卡扎菲的政府軍防線徹底崩潰,卡扎菲雖在作最後的負隅頑抗,但他的命運注定以失敗收場。
      中國雖已貴為“世界超級大國”,但在許多領域仍在全力追趕西方先進國家,“航空母艦之夢”便是其中的主要領域之一。經過80年的奮鬥,從國民黨時代到共產黨時代,終於在2011年8月14日,改裝前蘇聯航母瓦良格號的首艘航母平台成功試航,而李曉岩則成為首位中國航母艦長。他是如何從眾多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請看本期“中華人物”對他的介紹。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