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李歌:順着路走 找到夢想
( 2011-08-19 )



李歌

李歌小時候很乖,她學二胡而且堅持下來了,不是因為熱愛,而是因為她聽話。“它來了,就做了。”她說,順老師和家長的安排,從沒考慮自己還有別的選擇。在音樂的路上越走越深,她漸漸發現了這個世界的無限風光,也找到了自己的夢想。

      年輕的李歌9月18日將在烈治文河石劇場開自己的專場二胡音樂會。她說話慢聲細語,很感性,也很有耐心。在她開的二胡演奏學校裡,記者採訪了她。她回憶起自己的音樂之路,也講述了自己開專場音樂會的夢想。

      溫馴中有一種堅韌
      媽媽是音樂老師,讓李歌讀小學時就上文藝班。老師讓她學二胡,她就學了。學二胡堅持很重要,當時學二胡的有八個孩子,堅持下來的只有兩個,李歌是唯一把二胡作為專業的。父母叫她練習她就乖乖地練,多苦也堅持。她的性格很溫馴,膽小、內向,但也有一種堅韌,好像什麼事情都能受得了。“遇到事情,我不哭,而是去面對它。”李歌說。
      11歲時,湖北的武漢音樂學院附中來招生,她被選上了。父母非常不捨得她,為了讓她鍛煉鍛煉,就送她去了,從此讓她宿命般地走上了專業音樂之路。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寒暑假往返家和學校,火車票就積了一大疊。
      在音樂學院附中住校,六七個女生一個宿舍,要自己去打飯,打水,自己去練琴,交朋友也要自己做出判斷。她變得越來越外向和獨立了。上音樂學院附中,等於一隻腳跨進了音樂學院的門。學習的模式像大學一樣,每天上半天課,兩節課一個單位,其他時間自己安排。課程也與一般中學不一樣。有數學課,沒有化學課。在學習的時間練琴,練琴就不顯得那麼苦了。從上音樂學院附中開始,她開始對學音樂有一種自豪感。她告訴記者:“坐在火車上,當父母告訴鄰座送女兒去上音樂學院附中時,鄰座都很羨慕。”在初中高中的六年中,她越來越喜歡二胡了,成績也好,一直拿獎學金。
      高中快畢業時,學校打算保送她上武漢音樂學院,還給1萬元獎學金,但她婉拒了,她覺得在武漢音樂學院附中6年了,營養已經吸取得差不多了,她希望看看外面的世界,學習不同的東西。那時候,上高三的她有了自己的主意。

      名師引導愛上二胡
      因為家在北方,她一直對南方大都市有一種憧憬,於是她選擇了上海音樂學院,這是中國頂級的音樂學院之一。
      報考之前,她專程到上海,找二胡界非常知名的王永德教授做了短期輔導。她從小學起,就聽王永德演奏的教學CD,非常崇拜他。她說,當時見到王永德,發現他非常慈祥、友好,沒有一點兒架子,在說笑間引導她,李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王永德輔導過後,李歌變得特別熱愛二胡。2004年,李歌順利地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成為王永德老師的學生。
      在上海音樂學院,李歌的演奏有了質的提高。技術更加完整,對音樂的理解更深入,用二胡詮釋的東西也更有內涵了。
      “相對於北方,上海老師的教法更細膩;演奏更有細節,細節戰勝一切。”她說。在演奏傳統曲目時,不僅要生動表現地方風格,還把對曲子的表現提高到音樂層面。

      開音樂會是我的夢想
      三年前,李歌隨父母移民到溫哥華。她開了一間二胡學校,並且加入了庇詩華夏樂團,成為樂團的首席二胡演奏員,參加了大溫地區的多場文藝演出,還參加了北京奧運會期間的演出。
      在學了二胡20年,積累了較多的演出經驗和人脈後,李歌有了自己開辦專場音樂會的念頭。她把音樂會取名為《中國弦樂 天籟之音》——李歌二胡專場音樂會。音樂會以獨奏、重奏、協奏的不同形式,通過與多種中西樂器的合作,從多個側面展現二胡的獨特藝術魅力。有深沉悲切的《江河水》、如詩如畫意的《春江水暖》、熱情奔放的《查爾達斯》、情景交融的《天山風情》。曲目覆蓋了近百年二胡史上的經典佳作。
      為了避免沉悶,她選擇的曲目以歡快流暢的為主。中西合璧特點是民樂音樂會中不常見到的。在音樂會上,她將與加國知名作曲家John Olive作吉他合奏,還與UBC鋼琴教授Corey Hamm合奏。另一頗具新意做法是,李歌還將與流行樂隊合奏。
      更特別的是,李歌還請來了著名二胡演奏家、自己的啟蒙導師王永德作為演出嘉賓,聽眾可以欣賞到國內一流水準的二胡演奏。著名琵琶演奏家劉桂蓮女士、笛子演奏家潘建明先生,也將是李歌音樂會的嘉賓。



李歌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