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譚阜全:為新移民服務是我的使命
( 2011-07-08 )



譚阜全在中僑總部辦公室,桌上書法作品上是他的座右銘:“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至遠。”

中僑的前任行政總裁陶黃彥斌、陳志動都給華裔留下了深刻印象。譚阜全去年底走馬上任,到現在已超過半年了。他的為人做事風格和對中僑方向的調整,是關心中僑發展人士共同希望瞭解的話題。在中僑溫哥華總部的辦公室,記者採訪了這位從容謙和的新總裁。

      雖然在中僑服務超過18年,但在中僑做行政總裁,譚阜全還是感到壓力很大。譚阜全對《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坦言,每天都面臨很多挑戰,有些事情是自己解決不了的,有些事情是搞不明白的。有時要面對政府減少撥款,尋找新的資金來源的難題,有時需要在批評意見中尋找解決之道。每天都可能有不能預計的事情發生。為了保持好的心態面對工作,譚阜全的秘密武器是每天早晨的冥想。放下自己是他每天需要學習的功課。放下自己才可以得到更多,才可以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使命。他請書法家朋友寫下自己的座右銘:“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至遠。”


      放下一切找到使命
      譚阜全1991年從香港移民溫哥華,1992年加入中僑。當時的行政總裁是陶太(陶黃彥斌),譚阜全做行政主任,除了處理總務行政、調整中僑架構,還與一些大企業聯絡,希望得到他們的贊助。5年後,他開了新部門商業經濟發展部,提供在加拿大的移民機構中首次出現的全新服務。到了2007年,他在中僑工作10年了,經常面臨巨大的壓力,感到非常疲勞,沒有信心,也找不到自己的使命。實際上他在2005年,就已經預先跟陶太請假了,說要在兩年後放假一年。於是,2007年他放了假,和同是基督徒的太太到各地旅行,做義工。這一年,成了他的“安息年”。
      從2007年10月到2008年9月,譚阜全放下了忙忙碌碌的日常工作,從溫哥華開車橫跨北美,去了滿地可,又去了芝加哥。他們有時就沒有目標地開車,隨便去到哪裡。譚阜全說:“平時每天都很忙,憂慮恐懼,看世界的角度受到限制。從單一角度看世界,看不到真相。旅行時,心態放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當時非洲加納北部水災,他和太太跟國際基督徒組織去了災區做義工,幫助分發救災物資、教英語、分享加拿大情況。這期間,世界灰暗,人心彷徨,股市大跌,發生了金融風暴。他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非洲之行讓他感受到這個世界有新的希望。非洲很貧窮,但很多人臉上都有笑容,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過得很開心。在當地,一年只需要8美元就可以有醫療保障,但很多人都交不起。加拿大人比非洲人富裕,卻不一定比他們開心。他更加意識到快樂與富裕或貧窮沒有直接關係,關鍵是怎樣用心去回應這個世界。在非洲,他遇到兩個青年,一個是德國青年,一個是來自愛爾蘭剛中學畢業的女孩,兩個人都準備花一年的時間在非洲做義工。
      當地人跟他說:“加拿大人有錢有手錶,但是沒時間;我們沒錢沒手錶,但是我們有時間。”在非洲,他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真誠和關懷。感悟到:“人最大的悲哀是抓東西不肯放,到死再放下就太遲了。我們不是上帝,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我們每天都需要學習怎樣放手。”
      在這個“安息年”,作為基督徒,他在傾聽神的呼召。如果神需要,他會留在非洲。
      後來他意識到,自己的使命不在非洲,這一年是預備他在中僑為新移民做更大的服務。他感悟到自己的使命是:為新移民群體服務,影響加拿大,幫助其他族裔了解和理解華裔社區。
      放下一切後,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了,不恐懼了。他說:“放下後擁有更多。”休息一年後,他回到中僑工作,2009年升任首席執行總監。2010年底,前任總裁陳志動退休,譚阜全接替他擔此重任。


      新移民是新希望
      每天早晨,譚阜全6點半起床,用一個小時冥想。他說,我們每天工作,沒有時間關注自己的內心。冥想可以靜下來面對自己,瞭解自己多一些。“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安靜的時刻,很多時候都跟自己過不去。不愛自己,不接受自己,經常憂慮氣憤,冥想使我與自己重新和好。”安息之後,才可以用安詳的心態應付不斷轉變的環境,面對無法預計的事情。
      在中僑做行政總裁,非常需要容人之量。面對各方的不滿、政府的批評,員工的各種情緒,能夠平和地處理。“杯子滿了,再加水就會流出來。用安靜的時刻將自己倒空,才可以有空間容納不同的意見。”他說。
      就任總裁後,譚阜全進行內部結構重組,加強應變能力。因為卑詩省政府撥款減少,影響到一些服務的運作,需要開源節流;同時也需要爭取全國服務撥款。中僑的角色從前幾年已經開始轉變,在譚阜全接任總裁後將繼續這種轉變。他說,以往中僑是移民服務的提供者,如今更願意擔任服務的“合作伙伴”。除了為華裔社區提供服務,還與其他提供社區服務的幾個合作,把服務推廣到其他族裔社區。對於中僑的定位,他這樣表述:“中僑是根植於華裔社區的多元文化機構。”
      除了提供服務,譚阜全認為,提高新移民形象是中僑的重要任務。他說,有其他族裔認為,新移民是國家的負擔,佔用資源,搶工作機會。中僑要努力使他們明白:“新移民是新資產、新希望、新幫手。”中僑經過多年的努力,成為加拿大西岸最大的移民服務機構,在世界移民服務行業也有一定的影響力。譚阜全說,他們接待過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家的代表團,分享幫助新移民融入社會的經驗,為他們制定政策提供參考意見。這更使譚阜全感到自己工作的意義。

      願做一輩子社工
     “我會一輩子做社工。”譚阜全對《加拿大都市報》記者說。    做社會服務工作是譚阜全似乎是他一生的使命。1981年,他在香港浸會大學獲得社工本科學位;1984年,在英國素裡大學獲得應用社會學科碩士學位,1989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機構服務管理研究生證書。1994年,在英國獲得社工資格證書。
      移民加拿大前,譚阜全曾在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任教,並在香港神托會擔任社工,還曾在英國素裡醫院做醫學實習社工。1988年至1991年,他在香港沙田區任區議員。1991年移民加拿大後,第二年他就開始在中僑服務,一直做到現在。
      他深深體會到自己工作的意義,也希望自己的員工除了把工作當職業,也看到為移民服務是有意義的事業,每天開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