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敢言數學家 邱成桐
( 2011-07-01 )





他經歷了少有的艱難,少年喪父,生活造就了他不屈不撓的個性。19歲大學還沒有畢業前往美國,10年後便神話般地創建了幾何分析的數學王朝。
可他又很普通,喜歡談天說地聊歷史,聊政治,談美女,談武俠。他一邊研究數學深思熟慮,一邊賦詩作詞信手拈來。他為人耿直,敢講真話,令不少人頭疼。
如果說他有什麼格外與眾不同,那就是他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氣。
他就是數學家中的異類——丘成桐。

      6月17日,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頒授給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榮譽博士學位,以表揚他的學術成就及提拔後輩的貢獻。
      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是在數學系的畢業典禮上,向丘成桐頒授榮譽數學博士學位的。校方在公布中指出,現任美國哈佛大學 William Caspar Graustein講席教授的丘成桐,是幾何分析的泰鬥。他於1976年解決關於愛因斯坦度量存在性的卡拉比猜想(Calabi Conjecture),其結果被應用在超弦理論中,對統一場論有重要影響。此外,丘成桐亦一直積極提拔後輩,大力支持培育新一代的研究人才。

      數學界首席講座師
      被譽為數學界的“首席講座師”的丘成桐教授,原籍廣東省梅州,客家人,1949年生於汕頭,在只有幾個月大時便全家移居香港。14歲時在大學教授哲學的父親丘鎮英過世,由母親獨力撫養成人。小學畢業於沙田公立學校。中學時就讀香港培正中學,1966年入讀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數學系。
      大學三年級時,老師力薦他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深造,師從數學大師陳省身。他22歲時獲得博士學位,27歲時成為Stanford大學數學系教授,並解決了著名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開創了一門新的分支——幾何分析。此後,丘成桐又憑借其敏銳的科學思維,解決正質量猜想等一系列數學難題,有力推動了當代數學的發展。 
      丘成桐解決了一系列數學猜想和重大課題,于世界數學事業推進裨益至巨,以他的研究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在數學和理論物理研究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年僅34歲就獲得了世界最高數學獎——“菲爾茲獎”,成為聲名絢爛的華人數學界領袖。可是丘成桐當初選擇學業時,數學卻是沒人願意沾邊兒的冷寂課本,學子們紛紛投身能賺錢的工程學,非線性偏微方程極為深奧,聽課的學生都跑光了,空蕩蕩教室裏僅剩丘成桐一人悉心研讀。
      丘成桐回憶道,“老實講我當時很用功,做學問不用功不行。我早上八點多到辦公室,到晚上十一點多才走”,“上課分好幾個地方,我常常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有時候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埋首枯燥乏味的拓撲學、幾何、微分方程、數論、組合學、概率等艱深課題中,鍥而不舍研索長達20多年,屢敗屢戰不輕言放棄。

      關心中國數學發展
      丘成桐不僅時刻把握數學與物理跳動的脈搏,引導世界數學發展的潮流,還一直懷一顆赤子之心,關心和幫助中國數學的進步,培養了眾多的華人數學家。他對中國當代高等教育非常關心,對很多問題有自己的見解。他彪悍銳利、忠厚溫情,又有魏晉風骨和儒家風度。
      丘成桐為培育更多數學人才,乃至放下數學大師身段四處奔波募捐辦學育人,將募集到的上億元人民幣全部用于教學,自己兼職講學20余載卻不要分文報酬,應邀講學的所有差旅費都是自掏腰包,將節省下來的個人錢財包括講課費、稿費300萬美元皆慷慨捐獻,還捐獻50萬美元的圖書及6萬冊書籍。
      20多年來,丘成桐一直熱心於中國數學事業的發展。他先後在中國科學院、 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成立了數學研究中心。他往來于北京、杭州、香港和美國之間,主持國際學術會議,邀請霍金等世界著名科學家到中國講學。他曾說,“我一生最大的願望是幫助中國強大起來”。

      勇揭中國高校學術黑幕
      丘成桐在中國的任職和演講不取分文報酬,連機票都是自掏腰包。這樣一位在公眾視野中似乎不問世事的學術大師,卻在2005年掀起了一場學術界頗為關注的風波。他直言,“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對中國其他大學的打壓令人灰心”。他對院士制度的批評以及對國內高校引進所謂海外人才內幕的揭露,更是讓人吃驚:
      ● 中國很多高校唯利是圖,就是看錢,看經費,真的研究成果從來不在乎。
      ● 用金錢名利來引誘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覺得羞恥。
      ● 在中國還有一個現象是,先當校長再當院士,而不是先當院士再當校長。
      ● 要公平,全世界都在這麼做,但中國不願意做。不做,因為不願損害既得利益。
      ● 說北京大學40%的引進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國調查一下,我擔保大部分是假的。反正不是他的錢,是國家的錢。
      丘成桐炮轟北大的海外引進人才拿“全職引進”的薪酬,卻沒有在學校盡到全職的工作任務。北大則怒斥丘成桐歪曲事實,損害北大聲譽。雙方的爭論一時間引起廣泛關注。

      看不過腐敗 與弟子反目
      丘成桐並非第一次炮轟北大腐敗。在此之前,他就曾多次斥責他的學生田剛(北大數學系主任)既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全職教授,又在北大領“全糧”,同時還在內地多所高校兼職及收取報酬,但他對中國教育的貢獻就很寥寥,在學術研究方面亦未有一流成果,往時更有抄襲他人論著的劣跡。
      丘成桐不留情面地表示,他擔心由只會“鉆營謀私”的人來領軍內地頂尖學府的科研,將會助長腐敗的學術風氣、造出誤人子弟的學霸。
      對於北大一些學者的為人和治學作風,丘成桐也多有批評。他稱,有些教授自己不肯用心鑽研學術,還要壓制年輕學者的研究,例如不久前因成功破解龐加萊猜想而享譽全球的年輕學者朱熹平,盡管做學問的本事一流,但在中國數學界卻長期受到學霸的擠兌,不讓他參加一些重要的學術會議;每年收到的學生推薦信,大部分是學生自己寫好請教授簽個名,教授並不對學生的“品質”負責……
      不過,對于丘成桐與北大之間是否有過節、對北大學者的批評是否出自公心,內地數學界還流傳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據一些接近北大數學系的人士透露,丘成桐炮轟北大後,該系曾召開過一次針對他的聲討會議。在那個會議上,有學者稱,丘成桐抨擊田剛是出于“門戶之爭”,因為當時教育部已批準北大成立國際數學中心,由田剛擔任負責人,而丘成桐在中國科學院成立數學中心的申請未獲批準,因此惱羞成怒對北大數學系發起攻擊。
      但一個不得不提的疑點是,所有聲討丘成桐的人士均以匿名的方式發表觀點,這與支持丘成桐的學者均以真名示人的做法大相徑庭。
      丘成桐為什麼總是要炮轟北大?他的一位得意門生、浙江大學數學系主任劉克峰認為,丘成桐與北大的學者並無私人恩怨,他批評北大一些學者的不良行為,僅是出于學術良心和責任感。
      劉克峰稱,丘成桐治學極為嚴謹,絕不允許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耍一點小技巧,“碰到難題就硬要把它砸開”;而數學和為人則是他衡量人的標準,“你數學不好,他不願意跟你多談;你做事情不入他的眼,他不願意搭理你”;他個性坦率,看到一些引進人才拿走巨額科研經費卻在內地炒“學術冷飯”,就忍不住將之斥為“二流數學家”,這就被理解為傲慢;他聽說一些有潛質的年輕學者得不到應有的機會和待遇,同樣會破口大罵,這就被理解為霸道。

      誨人不倦 精力無窮
      近些年來,丘成桐教授目睹了越來越多的“怪現象”。比如,在海外學術界,研究者們討論最多的是:這個問題在學術上有沒有意義——有意義就會拼命去做。到了中國,討論的焦點成了“這個問題重不重要”,如果重要的話,到底是誰說了重要,如果去做有沒有直接的好處,能不能晉升、能不能提拔……大部分學問均源自興趣與好奇心,但興趣與好奇心在中國學界卻並不多。
      丘成桐反問,“中國學術界的興趣都用在了賺錢上——如果這樣說太過誇張的話,那有多少為做學問而在做學問的人呢?”
      丘成桐指出,只有公平公正的評審制度,才可使科研經費得到更好分配,更有利于有才華的年輕人成長。現如今,學界大牌、院士級專家與學術機構管理人員關系過于密切,掌握資源與權力,無怪乎研究者抱怨更多的不是錢,而是評審不公、賞罰不明。“中國需要為讀書而讀書、為學問而學問的人,但當金錢與權力已經被放到比學問更高的首選位置時,研究者還能做得好學問嗎?”
      丘成桐似乎總有無窮無盡的精力。近年來他致力于中國數學的發展,四處奔走捐資,在內地和港臺領導創建了五個數學中心。數不清的數學家和學生們在這些中心裏研究學習,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優秀的數學家。他設立了丘成桐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數學獎,鼓勵創新,希望盡快為中國培養出超一流的研究人才。



丘成桐(左)為學生簽名。

丘成桐(左)在汕頭大學畢業禮上作主禮嘉賓,與華裔首富李嘉誠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