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國“綠卡” 七年僅發千張
( 2011-07-01 )



幾位外籍人員展示自己的中國綠卡。

最新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居住在中國境內並接受普查登記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士共102萬,韓國人最多,其次是美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不過另一方面,自2004年頒布實施了《外國人在華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以來,僅有1000人左右獲得了中國“綠卡”,該項政策普遍被指申請門檻過高。

     “國際移民佔本國人口的比例,是衡量一個國家國際化程度的標準之一。”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移民法學者劉國福表示,2010年,在中國居住的出生在其他國家的人數佔總人口的0.1%,低於美國的13.5%、日本的1.7%,也低於印度的0.4%和泰國的1.7%。2011年4月15日,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發布消息稱,要進一步降低外國籍留學回國人才申請辦理綠卡的門檻。作為一種引才方式,中國綠卡制度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申請門檻過高
      據《瞭望東方週刊》報道,永久居留資格是一國政府依據本國法律規定,給予符合一定條件的外國人在本國居留而不受居留期限制的一種資格。外國人在居留國享有永久居留資格,所取得的合法居留的身份證件,就是人們通常所稱的“綠卡”。2004年8月15日,中國外交部、公安部頒布了《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規定外籍人申請合格者將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綠卡,其規定的有申請資格的人,多數為對中國有重大、突出貢獻以及國家特別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如今,該項政策施行了近7年,其普遍被指申請門檻過高。
      按照《外國人在華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如果他們當中有副總經理和副教授以上級別的人,就有機會申請在華永久居留權。“達到申請標準的人,又有多少願意永久留在中國的?”劉國福說:“有些想來中國發展並且是我們所需要的人才,卻因為條件不符被擋在門外。”
     《外國人在華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頒布實施一年之後的2005年9月,中國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有649名外國人獲得中國永久居留簽證。此後,官方再沒有公布相關資料。劉國福把2005年之後地方通報的零散資料統計到一起估計,“2004年到現在取得中國永久居留權的外國人,最多也就1000多人。”與中國大量精英、富豪流向海外的龐大數目相比,這個數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美國國土安全部2011年6月9日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2010年共有逾7萬中國公民拿到“綠卡”,成為美國合法永久居民。


      高房價是最大障礙
      2011年3月11日,2011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在京召開。4月15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公布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該會議上的發言稿,稱有望降低外國籍留學回國人才申請綠卡的門檻。
      不過對於海歸回國最大的障礙這一問題,中國留學生博物館館長李克欣坦率地表示:“經過僑界的不斷呼籲,中國出入境手續已簡化許多,從高級海歸人才來看,目前最影響他們在國內發展的是大陸的高房價。很多科研院所對高級海歸知識份子給予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安家費,但這些人大多數已人到中年、拖家帶口,這筆錢和上海動輒數百萬元的房價相比不算什麼。而海歸博士畢業生,國內較好的科研院所開出的月薪也不過萬元左右,他們正值安家立業的年紀,靠薪水負擔這樣的房價是很難的。”李克欣還提到,生活成本漸高不是僅有海歸群體才面臨的問題,這要靠整個社會的進步和完善,僅靠完善綠卡制度,是很難全面解決的。

      移民法多年“呼之未出”
      從1979年起,中國實施了出入境管理和邊防檢查方面的改革。1985年《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的頒布,標誌對外國人的管理納入了法制化軌道。
      據介紹,目前,中國管理在華外國人的部門主要有三個:公安部負責出入境和居留管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外國人在華就業管理;外國專家局負責國外人才引進。“其他還涉及很多部門,海外華人華僑作為人才引進的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要參與,外國人到中國投資企業歸商務部管。另外,外交部、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也都與管理在華外國人有一定關係。”
     “部門分散,就可能造成效率低下、管理不暢。”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移民法學者劉國福說,一部統一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移民法多年來一直“呼之未出”。
      呼籲移民法出台的同時,對於放開外國人移民中國門檻的程度和方式在學界則存在激烈爭議。21世紀初,為配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一系列簡化出入境手續,歡迎外國人來中國的規定出台。劉國福說,“那時就有人擔心,移民國家是否適合中國,這種擔心一直存在。” 
      雖然中國是主張單一國籍的國家,但改革開放前,出國並取得外國國籍的人想回來中國做生意,會發現每次往返申請中國簽證很麻煩,醫療保險教育等也存在種種不便之處,所以這批人就開始呼籲放開雙重國籍。
      據悉,公安部2004年就成立了移民法起草小組,目前這部法律已經通過公安部的部長辦公廳審議,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法制辦已經開始調研,在系統內部征求意見。

      申請門檻遠超美國綠卡
      陳品方投資1000萬元在溫州鹿城區開了一家公司,但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他的一位親戚。陳品方說,“公司之所以掛名經營,主要是擔心哪天不便延期居留許可會耽誤生意。” 
      41歲的陳品方長期在溫州,操一口流利的溫州話,如果不拿出護照,幾乎沒人相信他是一名美國公民。陳品方於1991年加入美國國籍,老家就是在溫州鹿城區。1995年以來,他長期在溫州以及瀋陽、成都等地投資做生意,由於一直拿不到“中國綠卡”,成了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的“常客”。“每隔一兩年就要申請延期居留許可,每次都要花10來天時間辦理相關手續,很不方便。” 
      2004年8月,中國出台《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巨額投資、任職高管及特殊人才、親屬投靠及夫妻團聚的外籍人士,才能申報獲取中國永久居留證。
      人們稱這種永久居留證為“中國綠卡”。陳品方說,2004年中國綠卡制度實施後,他曾高興而去失望而歸,因為申請門檻之高遠遠超過美國綠卡。
      溫州是中國重點僑鄉之一,據該市僑辦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43萬華僑華人分布在全球1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上萬人已經加入外國籍。據溫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統計,2010年至今來溫探親的外籍華人達2493人次。然而,中國實施中國綠卡制度7年來,溫州至今僅有14名外籍人士獲得永久居留證,其中海外溫州人5名。
      相對於中國綠卡,許多旅外溫州人將溫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為外國人辦理的居留許可證稱之為“溫州綠卡”。溫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2011年5月推出8條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放寬外籍人士來溫投資申請居留許可。目前,該市共有740人持有溫州綠卡,陳品方是其中之一:“有了溫州綠卡,至少5年內不必往公安局跑了,省卻了很多麻煩。”
      據悉,過去外國人來溫投資300萬美元以下申請居留許可,一般簽發1年至2年,300萬美元以上一般簽發3年居留許可,現在分別調整為3年和5年時間,而且簽發次數不限。對照公安部有關規定,溫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針對外國人申請居留許可條件以及期限,全部放寬到了最高上限。

      籲海外華人憑僑胞證享公民待遇
     “曾有媒體報道,愛爾蘭願意給克林頓發類似僑胞證的東西,我們為什麼不能考慮給駱家輝發個僑胞證?”這個聽起來頗有些驚人的想法,在美籍華人梅明揚的心裏已經醞釀了很久。
      據《上海僑報》報道,隨對雙重國籍和綠卡制度改革的話題探討,在如何吸引外籍華裔人才的爭論中,“僑胞證”是否可行已經成為一個熱議焦點。“港澳同胞有回鄉證,台灣同胞有台胞證,海外的中國移民也可以有個僑胞證啊。”美籍華人梅明揚說:“我1992年回到上海,這些年多次申請綠卡都沒成功。我覺得中國針對外籍人才的政策應該有層次,既有針對高端人才的綠卡,也應該有適用於更多普通外籍華人的僑胞證。”梅明揚認為:“從社會影響上看,這種方式不僅能使海外僑民增強民族認同感,與本民族海外移民的傑出後裔相認,對提高自身形象,發展國際外交都有促進。” 
     “範圍一定要廣,讓大多數普通外籍華人受益”。梅明揚認為僑胞證與綠卡最大的區別也是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針對群體廣泛,“只要能提供合法證明,本人曾是中國公民或是中國公民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向有關機構提出申請,就可以發給僑胞證”。在審核方面,梅明揚認為:“僑胞證的發放、審核工作可以由僑聯或其他NGO組織承擔,分5年期、7年期、10年期等,定期審核。”或者,“交由掛靠在相關組織或部門下的公司,通過商業化模式運作也可以考慮。” 
      至於僑胞證所對應的待遇,梅明揚認為除了選舉與被選舉等政治權利,在出入境、就業、子女教育、購房、社保、醫保等其他方面都應與公民待遇接軌。持僑胞證者按國內規定正常繳納各種稅金,可以貸款購房、不必再辦理外國人就業證,入境時和中國公民一樣無需再簽證,允許參加統一社保、醫保等。 
      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顧希則認為:“中國實行的綠卡制度主要是吸引高層次的外籍人才,如果綠卡制度將申請標準定得過於寬鬆,將變得毫無意義。”關於僑胞證的設想,顧希表示,“出入境審核、批准、管理等工作是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即使是實行僑胞證類似的制度,也絕不可能交給一個公司去完成。”

      國際移民因素 促進現代化轉型
      國際移民在促進一個國家實現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學者提出,中國是一個後發追趕型現代化國家,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需要倚重國籍移民因素。
     “2008年奧運會對北京現代化進程的影響和推動分析課題組”認為,國際交往人口規模的不足,是北京與倫敦、巴黎等世界城市的主要差距之一。一個國際大都市,外國常住人口一般佔總人口至少5%,但目前即使在北京和上海,這一比例也不到1%。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美國、澳洲、新西蘭這些移民國家,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實行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制度,五六十年以來,這些國家的移民法已比較健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繼焦表示,在新的國際分工背景下,中國將不再只是移民輸出國,而將成為移民輸入國和人口輸入國,所以汲取國籍經驗非常重要。張繼焦表示,“首先要對入境外國人口加以分類,比如分成技能勞工、無技能勞工、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等類別,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具體分類管理的辦法。”

      印度發“印度裔卡” 吸引大量人才回流
      設想過類似僑胞證制度的還有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他表示:“如果考慮中國特有的國情,如果在現行情況下不適合全面開放雙重國籍,可以考慮採用類似印度的'海外公民證'或'海外華裔卡'政策,替代部分附加在綠卡或雙重國籍政策上的職能。從印度的經驗來看,這是最經濟、見效最快的人才政策。” 
      近十年來,印度政府通過有條件承認雙重國籍、發放印度裔卡和印度海外公民證,吸引了大量海外高級人才回流。印度裔卡計劃主要針對在海外成長的印度人後代,符合條件者就能在為期15年內多次入境印度。印度海外公民證計劃主要針對原籍或雙親、祖父母為印度公民的印度裔,若其所在國認可各種形式的長期居民權,則有資格申請海外印度公民卡。
      持有印度裔卡或海外公民證持卡者在購房、醫療、社會保障、所得稅、貸款額度、風險投資基金的申請、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都有本土公民待遇,但不享有選舉和被選舉權利。截止到2010年,根據印度大使館的統計,印度已經發放了400萬張海外印度公民證和700萬張印度裔卡,共1100萬張。 
      王輝耀設想的海外公民證主要適合原籍中國的人士,可以終身免簽證;海外華裔卡主要適合海外華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可以15年免簽證,兩種證件都可以享受除選舉或被選舉等政治權利以外的本地居民待遇。



美籍老人牧琳愛因長期致力於公益事業,被公安部門授予永久居留資格。這是她為一家托老院捐贈空調等物資。

公安部授權浙江義烏市可以直接辦理外國人簽證和居留許可業務,受到眾多外商歡迎。這是外商在義務公安部門辦理居留申請。

一名加拿大人和他的妻子一起展示領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