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6 15暴亂 加拿大也有打砸搶!
( 2011-06-24 )





6月15日,由於加人隊史丹利盃決賽系列慘敗,導致不少滋事者激起暴亂,市中心濃煙滾滾,商店也遭大肆搶掠。一夜之間,溫市暴亂的新聞傳遍全世界,國際聲譽大受影響。在溫市,一些新移民對暴亂也極為不滿,紛紛在網上發表看法。本報也訪問了幾位華裔,請看他們的看法。

      讀大學的Allan在史丹利杯冰球決賽當晚,與朋友們在市中心看完球賽後,就在Granville夾W. Georgia的一家餐館吃飯。這時候,看到有人站到屋頂上擺各種姿勢,還往下扔東西。吃完飯,他和朋友們就去看,還用手機拍照。因為離鬧事者有一段距離,他並不感到自己有危險。
      Allan告訴記者,他們看到有人用冰球杆打爛海灣公司的玻璃,進去偷東西,見到有人拿了手袋出來。還有幾個人被打傷,捂肚子向警察求救,警察很快把打人的鬧事者制伏了。他說,鬧事的大多是假球迷,他們是計劃好了來破壞的,不管贏球輸球,他們都會鬧事。其中很多人是其他地方來的,並不是溫哥華本地人。Allan說:“他們不代表溫哥華。”Allan的父母來自香港,他在加拿大出生。喜歡打冰球,只是為了好玩。最近幾年才愛看冰球賽的。他說,真球迷不會特意鬧事。如果輸了球,會不開心地回家;贏了球,會與朋友們出去吃飯喝酒慶祝。


      鬧事的人沒素質
      21歲的Richard當晚在家看電視,得知鬧事的消息,他感到這些人沒素質。高中時才移民來溫哥華的他,平時不是冰球迷,他覺得冰球太野蠻,經常有人打架。現在更不喜歡這種運動了。他說,溫哥華警察沒中國的管得嚴,如果在中國,輸球了鬧事不會這麼肆無忌憚。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溫哥華的劉先生,在溫哥華生活了十幾年,沒想到溫哥華也會出現打砸搶的現象,他感到震驚和失望。
     “打砸搶不僅中國有,加拿大也有。”他說:“但這不能說明溫哥華治安不好。”一部分人是想鬧事的,一部分人是年少閱歷淺,一時衝動跟人家做壞事。“環境會影響人。”

      有警察一半功勞
      移民來自山東的Gary Lin對本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感受。本身是個體育運動愛好者的Gary年輕時喜歡踢足球,來溫哥華後,喜歡上了打羽毛球,每周都會去打一至兩場球。對于前些時候的冰球熱,他坦言自己並沒有特別地參與其中,到現場去觀看比賽。
      Gary認為球迷或鬧事者的責任少過警察和市政府。“明明已經知道比賽有可能輸,球迷有可能鬧事,警察們卻在開始時不作為,讓事件越鬧越大,所以溫市暴亂有警察一半的‘功勞’,如果警方和政府事先充分估計到事態的嚴重並加以防範,就有可能阻止事件演變為暴亂;另外通過此事我也見識了加拿大年輕人的瘋狂,很慶幸自己的孩子不是那種沖動型的;對于那些事後上街幫助清掃的志願者,感到很敬佩,這也是加拿大志願者文化的表現,值得我們華裔移民學習。”Gary說。
      他說:“有些習慣是從小就養成的,既然以前不瞭解冰球,現在也很難投身于這個加拿大的國球中,不過最後的7場決賽還是每場不拉,都在家裏看電視了,也許這種行為不能算融入主流的表現,不過我自己很享受這種非主流的生活,打羽毛球適合我的體能和愛好,不必為了追主流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暴亂比賽結束前一分鐘發生
      記者現場所見,溫市中心暴亂一切由完場前的一分鐘發生。在賽事完結前不久,加人隊淨輸4球,回天乏術,位於佐治西街夾咸美頓街的觀賽區,有球迷不滿,把雜物膠水樽擲向大熒幕,跟其他人加入,上前推翻鐵欄和拉倒揚聲器、推翻路邊車輛,甚至有兩部警車遭人放火燒毀。
      最早一輛小型客貨車遭焚毀冒出濃烈黑煙,飄到十幾層樓高,當時使人感到局面大有失控危機,景象可怕。一目擊者指出,有滋事者向一字排開、手持透明膠盾牌的警察,擲水樽等雜物,完全無視警方存在。
事實上,早在第二節加人隊落後3球時,幾個男粉絲已開始滋事,把一隻小熊玩具點燃。
      一目擊者說,許多粉絲因加人隊輸球而在街頭流連和發呆,而他們似乎不知危險,站在一旁圍觀滋事分子搗亂,甚至有粉絲為街上搗亂行為而歡呼。
      儘管全副防暴裝備的警員,約15分鐘後趕抵燒車現場,開始驅散人群,但大量穿加人隊球衣的粉絲仍不願離去;也有人跟滋事分子,認為不應錯過“歷史性的場面”。
      有目擊者說,警方一度向滋事者方向發射催淚彈,但對方隨即拾起催淚彈“回贈”警員。儘管有警員用伸縮警棍打擊滋事分子且逮捕多人,但這時場面已經不受控制。
      另一目擊者則表示,警方失掉控制場面的先機,甚至毫無威嚴可言。當滋事者見警方反應克制,就變得有恃無恐。  
      約45分鐘後,滋事者轉移到固蘭湖街夾西摩街海灣百貨公司外面,以及附近西摩街一座多層停車場滋事,至少引火焚燒三輛停在停車場及路邊的汽車,包括一輛黑色4門寶馬房車。
      據該處一個目擊者說,幾個青少年用垃圾桶砸爛該輛寶馬車窗,再點火燒車。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有人竟跳上已經猛烈焚燒的車頂,其中一人衣物因此火;而這個可能自己不慎燒傷的滋事者隨即走入人群,不知所終。
      海灣公司門窗遭打爛之後,有滋事者衝入搜掠貨品;約半小時後,位於一街口外的倫敦藥房,也遭滋事者砸破大門並闖入搜掠。一目睹搶掠過程的男子說,有滋事者在眾目睽睽下,多次出入倫敦藥房搶走貨品,其他旁觀者好像視若無睹。

      暴亂新聞傳遍國際
      溫哥華因輸球而引發的暴亂,已成為國際傳媒報道的事件。
      國際傳媒例如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與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它們網站也有報道。《紐約時報》在網上體育版頭條報道此項新聞,而CNN也在顯著位置,刊登市中心暴動令人觸目驚心的圖片。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則以“加人隊敗給熊人隊後,溫哥華爆發暴亂”為題,更登出一張一個球迷揮舞加拿大旗幟,而該球迷背後是一輛焚燒中的小型貨車的照片。
      澳洲也留意此宗事件,在《布里斯班時報》(Brisbane Times)網站的體育版頭版也以“冰球迷失控”為標題,登出暴動的相片。
      除了主流傳媒外,諸如Twitter與Facebook的社交網站也被人把暴動期間的影像放上去。

      部署不足 溫警受抨擊
      6月15日舉行史丹利盃冰球總決賽第七場期間,溫哥華市中心聚集人數超過10萬,但維持秩序警員大約為500人,似乎顯示警方準備不足,警方也因此飽受批評。
      溫市警察局長朱小蓀(右圖)指責搞事暴民大多是無政府主義者及罪犯,屬溫冬奧期間同一批人,帶同面具、武器及汽油罐,有預謀生事。溫市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也表示,警方事前沒有接到任何警告,一小撮生事者早有計劃暴動。
      對於朱小蓀和羅品信的說法,溫哥華警察工會主席斯塔馬塔基斯(Tom Stamatakis)對此並不同意。


      暴徒數以千計
      據《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報道,斯塔馬塔基斯稱,無疑無政府主義者與罪犯會利用第7場比賽作掩護,引發暴動,但當晚他們不是唯一滋事者,實際上當時參與暴動、到處破壞的暴徒數以千計。
      他指出,溫哥華2010年冬奧,可以說是在無風無浪的情況下圓滿結束,這也許令市府官員產生錯覺。該錯覺使他們沒有想過史丹利盃總決賽到時的情況可能跟冬奧不同,並認為安排一小部分警員就足以控制人群。
      此外,斯塔馬塔基斯又說,如果有人以為無任何資料顯示某些人一心想挑起事端,這是錯誤的,因為資料是有的,而且溫哥華警察工會曾與溫市警察局長朱小蓀討論史丹利盃總決賽的人手安排。


      控制10萬人 需5,000警員
      斯塔馬塔基斯續道,試圖用小部分警員去控制多達10萬個球迷,部署不對。要知道,如欲有效控制10萬人的群眾,不致場面失控釀成暴動,就可能需要5,000個警員,而非原有安排的那麼少,因為五六百個以至700個都不夠。
      溫哥華警察局長朱小蓀承認,如果事前知道的有現在所知那樣多,他在當天就會有不同的部署。他又以保安原因為理由,拒絕透露暴動當晚有多少警察值勤。被問到是否受制於市議會訂出的財政預算,他指用多少錢是由他一個人決定,與市議會無關。

      二級政府獨立調查致暴原因
     “6‧15”暴動發生後5天,卑詩省政府、溫市政府和警政委員會20日宣布,會就今次事件展開全面獨立調查,包括6月15日當天的警方反應計劃,以及導致事件的原因等。卑詩省公共安全和法務廳20日表示,今次全面獨立檢討的範圍包括:
      ●溫市1994年球迷暴動的經驗學習,以及在策劃如何維持6月15日史丹利盃總決賽後可能出現的後續活動時,可以學以致用。
      ●溫市警方今次大型活動的基本反應計劃,以及這個計劃和最後爆發暴動之間的關係。
      ●當局對在公眾地方喝酒的容忍程度,以及這個因素是否今次暴動的誘因。
      ●展望未來,溫市府和警方如何跟其他參與伙伴合作,確保在公眾地方舉行大型活動的安全。
      卑詩省長簡蕙芝(Christy Clark)表示,省府將資助今次的事後獨立檢討成本。該檢討報告須於今年8月31日前完成,並提交省府、溫市政府及溫市警政委員會討論。報告內容也會向民眾公布。1994年的溫市球迷暴動事後檢討報告並沒有公開。
      對於暴動當天的警力配置,前溫市警官瓊斯(Dave Jones)認為在場警力遠不足夠,再加上聚集人群成為警員與搞事者之間的“人牆”,因此警員目睹暴徒燒車也只能站在一邊,未能即時作出鎮壓或拘捕行動。

      接3500檢舉控2人
      在溫哥華“6.15”暴動5天後,溫市警20日特別成立暴動調查整合小組(Integrated Riot Investigation Team,簡稱IRIT),並且已逮捕117人,其中許多是沒有案底的青年,其中2人被正式起訴。同時,警方建議控告另6個男子相關罪名,現正等待檢察官批准。警方除加快處理已收到的3,500封檢舉電郵,同時呼籲犯罪人盡速向警方自首。
      溫市警察局長朱小蓀20日表示,在被捕人士中,有12人是自行向溫市警投案,另3個則向其他地區警隊自首。其中一個20歲本拿比青年,被正式起訴涉嫌持刀傷人,另一個持有武器的27歲男子也被控;包括17歲加國青少年水球隊明日之星科迪拉克(Nathan Kotylak)等6人,因放火焚燒警車等罪名,可能被正式檢控。
      警方指出,目前已收到的3,500封電子郵件,其中包括只包含文字的344封電郵、53封附有視頻、676封連接到YouTube、708封附有圖片、1011封連結至Facebook等其他網站、以及280個舉報罪案熱線電話。
      另外,民眾把犯罪活動的視頻或照片,用電郵發送到[email protected]網址的,共有900封。
      朱小蓀說:“我們可能無法短時間立刻回覆,但我們致力與提供線索的人聯繫,在此之前,請大家不要銷毀任何證據。”他呼籲那些被公布在視頻和照中的搞事人士要勇於承擔責任,向警方投案。朱小蓀說:“如果你自首,你可以小心謹慎,找尋方便的時間。如果你等到我們找到你,我們會找到你,我們將按你所犯罪行,在公開場合逮捕你。”
      皇家騎警助理總長卡倫斯(Craig Callens)表示,騎警和其他市警會協助溫市警方調查“6.15”暴動。 他說:“我們面前的是大量的工作,但我們不會後退,直到我們把肇事者逮捕和起訴。”

      羊群效應害了滋事青年
      溫哥華市中心暴亂發生至今,陸續有參與搞事或破壞的人向警方自首或向公眾道歉。有心理輔導專家指出,這些人並非帶頭搞事,而是受煽動做出破壞行為,這稱為羊群效應。不少事後都後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及他們的家長均屬“受害者”,並且承受沉重心理壓力,或須要接受心理輔導。
      據中僑心理熱線統籌馬國林向《星島日報》表示,每人心中都有黑暗面,因受到社會規範,讓人們變得更為文明、守法。但在群眾聚集場合,有心製造事端的人,巧妙抓住這個心理,先在幾個重要地點推倒車子或砸玻璃,“鋪好舞台”,其他人跟做出失去理智的事,這是心理學上的羊群效應,根本與贏球輸球沒關係。
      馬國林相信,即使當天第七仗加人隊勝出,只要有心人在後面尋找機會煽動群眾,依然可發生暴動的。他舉例說,1990年代初,美國底特律活塞隊和芝加哥公牛隊拿到北美籃聯(NBA)總冠軍後,兩個城市也發生暴動。
      他認為,被有心人煽動鬧事者,其實也是某程度的“受害者”。無論在互聯網上遭揭發或其他原因自首,他們能站出來就是一種解脫和懺悔,也是心理治療。雖然法律上的懲罰難免,但輿論上可鼓勵其他鬧事者也自首。
      不過,他還關心滋事分子背後,是否有家庭或生活上的問題。同時,華人家長多半會因子女犯事感到很丟臉,心理受煎熬,馬國林呼籲應給這些人及家庭成員提供心理輔導或宗教撫慰。
      他又表示,這些真正懺悔的年輕鬧事者,未來會更有動力想為他所做的事負責任,進而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民眾最希望能把幕後鬧事分子抓出來,因那才是禍首。”
      馬國林透露,市民如果有需要,可撥打中僑心理熱線:普通話604- 270-8222,或者粵語604-270-8233,尋求專業輔導。

      涉帶頭燒車 華青自首
      在615暴亂中,警方把矛頭指向少數無政府主義者。但從目前揭發出來的滋事分子來看,大多都是臨時捲入事件之中,其中不乏平時循規蹈距的乖孩子、品學兼優的女學生,以及運動界的精英青年。
      居於本拿比,洋名蒂姆的疑似華裔的29歲鄺姓男子(Tim Kwong,譯音),在互聯網上被很多人認出就是最先點燃汽車的人。他早前在互聯網上承認已向溫市警方自首,並且被控4宗罪名。
      在本拿比一家電器店工作的鄺姓男子同時發表公開信,對自己的行為表示後悔及道歉:“我真誠地為我的行為道歉。我對自己在暴動中的行為沒有任何藉口。我想說我熱愛溫哥華,我在這裏出生及長大,這個城市對我來說意味全部,但我的行為卻沒有顯示這種感情。”
      他進一步表示,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稱這不像自己,希望將來有機會展現自己的確關心溫哥華、家人及朋友。他又說,自己可能永遠無法得到溫哥華的尊重,但就承諾將盡一切努力彌補過錯。
      鄺姓男子同時呼籲,希望自己的聲明能夠鼓勵其他搞事者做出正確的選擇,向警方投案自首。在公開信的最後,他寫道:“對不起溫哥華,對不起卑詩省。”


      卑大女生偷男褲網上認錯
      另外,一位成績優異的卑詩大學女生,在她的博客裏,為自己曾在溫市中心參與搶掠而向民眾、大學師長、同學及親友認錯以及道歉。她說,不明白自己為何成為參與者,但當時確實做了錯事,現在回想也很後悔。
      現就讀卑詩大學(UBC)理學院的卡尼奧,曾於2007年獲烈治文J.N. Burnett中學3,500元獎學金。她在溫市中心暴動時,涉嫌搶掠Black & Lee禮服店貨品,並遭目擊者拍下過程,有關短片並上載於短片分享網站YouTube,很快就有人把卡尼奧的名字在網上公開。 
      她在網上以“Dear Vancouver,I am sorry(溫哥華,對不起)”為題表示道歉,說自己當時曾喝酒,判斷力或受影響。她還表示,她偷去的兩條男裝褲只是想作為“紀念品”。

      烈市華生涉刑毀被捕
      溫市中心暴動後,警方拘捕逾一百人,其中一人證實是烈治文麥克羅伯特中學的17歲高中生,據悉這個華裔男生當晚,拿冰球棒,破壞銀行櫥窗並且拍下影片和相片於網上流傳,因而被人認出通知校方,由校長報警把他拘捕的。
      烈治文市麥克羅伯特中學校長斯瓦萊斯坦(Craig Svalestuen)17日對《星島日報》記者表示,他是收到多個匿名電郵,舉報涉嫌參與暴亂的一個學生,於是通知警方。由於此案已由警方接手調查,不能透露任何細節。
      這位華裔生就讀第12班。由於只有17歲,未能公布其姓名。從網上流傳的影片所見,暴亂當晚,一個身穿印有加人隊標誌藍色T恤的青年,拿一支掛上一隻玩具熊的冰球棒,擊碎市中心佐治西街(W. Georgia St.)的滿地可銀行(Bank of Montreal)玻璃櫥窗,跟還把球棒交給另一人破壞櫥窗。這人還拿球棒在門外拍照,狀甚興奮。

      燒警車水球隊小將自首
      一個加拿大青少年水球隊隊員,18日由父母陪同向溫市警方自首,並且就暴亂時的行為向公眾道歉。這個名叫科迪拉克(Nathan Kotylak)的17歲少年,承認在15日晚上點火焚毀一輛溫市警車,而他涉嫌縱火行為被其他目擊者拍攝並且上載Facebook社交網站,廣為傳播一國際知名。
      住在卑詩省楓樹嶺的科迪拉克表示,對自己上述行為感到非常內疚及羞愧,也違背父母的教誨和家庭價值,因此必須站出來向自己所犯的過錯負責。
      科迪拉克是卑詩高中的水球隊“最有價值球員獎”得主,並已經獲得亞省卡加利大學下學年的全額獎學金。加國青少年水球隊就表示,已經暫停一位隊員的出賽資格,但沒有說明這成員的名字。
      科迪拉克的家庭背景良好,父親格雷格(Greg Kotylak)是外科醫生,母親是註冊護士及水球運動行政人員。溫市警方截至目前為止,並未對他作出起訴。

      商鋪損百萬 勢向暴徒興訟
      據溫哥華市中心商業促進會(DVBIA)行政總監高蒂爾(Charles Gauthier)表示,至少50個會員報稱在暴動當晚受損,但就暫時不知遭破壞及搶掠的市中心商戶確實損失數字,但估計以百萬元計。現在已經有店鋪表示將向搶掠者提出訴訟。 
      高蒂爾指出,相比於財物損失,溫市的國際聲譽所受傷害更是無可估量。他促請商戶東主把保安攝錄機影帶交予警方,以協助破案。
      當商戶的東主16日都回到自己店鋪裏,發現窗戶被暴徒擊毀,地上布滿玻璃碎片,當中許多店鋪更遭搶掠。專門安裝玻璃的公司,正為部分商店重新裝上玻璃。


      暴徒有目的搶劫
      據曾受到暴徒大肆劫掠倫敦藥房(London Drugs)行政總裁鮑威爾(Wynne Powell)表示,他相信暴動是有預謀行動。儘管暫無實際證據,但他肯定暴徒早就以他的店鋪作為襲擊目標,因走進該藥房搶掠的200多個暴徒,首先搶走化妝品,再劫掠高檔相機及電腦等貨品,他們似乎很清楚店裏哪個位置放了貴重貨品。鮑威爾又說,該公司因這次暴動而遭受50萬元貨物損失,以及50萬元窗戶、收銀機與其他店鋪財物的毀壞,合共100萬元。
      據《省報》(Province)報道,著名西裝店Black & Lee的地區主管透露,暴徒不但掠走多套每套價值高達800元的西裝,更在店裏到處破壞。
      至於開設在固蘭湖街(Granville St.)夾登斯梅街(Dunsmuir St.)的Blenz咖啡店,東主伊斯拉米(Hossein Eslami)以“洗劫”來形容該店遭搶掠情況。他又表示,幾乎店鋪的每個窗戶都被人打碎,到處都是玻璃碎片。
      市中心固蘭湖街商店,是暴動中商戶被破壞的重災區,沿街店鋪無一倖免。
      其中MEGO高級皮具及旅行袋店損失逾13萬元,該店經理方敬威表示,在暴動後,他只能從倉庫盡取存貨放上架。他說暴徒如洪水般襲擊海灣百貨公司(The Bay),然後再闖進他的店鋪搶掠。
      方敬威說自己無力阻止,店內閉路電視拍下了部分盜竊者樣貌,加上有客人通知他,有些貨品於暴動後數天在網上被人拍賣,他已把一切有關資料交給警方備案。
      他說,該店雖未有控告偷竊者的打算,但對搶掠行為感到憤怒,希望警方能將他們緝拿歸案。

      劫後見溫情 萬人助善後
      6.15暴動對溫市中心造成嚴重破壞,有民眾次日清早就在市中心遭破壞店鋪外邊,寫下評語,譴責暴徒生事導致溫市蒙羞。而超過一萬三千個市民,通過社交媒體聯絡,自發帶備清潔工具,出動清理街道。在滿目瘡痍的市中心,到處見到民眾清理“廢墟”。另有許多市民把自己拍攝到數百張暴徒照片上載網站,協助警方緝兇。
      Facebook一個名為“暴動後清理—救助溫哥華”(Post-Riot Clean-up: Let's Help Vancouver)的活動,在暴動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就有逾12,000人加入,包括了省長簡蕙芝。
      溫市中心16日一早可見義工手持塑料袋和掃帚,協助遭破壞商鋪清除碎玻璃;加上市府人員徹夜善後,近90%雜物在16日中午前清理完畢,市中心在下午已基本恢復正常。該網站指出:“一旦令人尷尬的騷亂結束,透過重建和清理,讓我們向全世界展示,什麼是真正的溫哥華,它比以前更好。”


      向溫市說一聲很抱歉
      一個不願透露姓名、默默在街頭打掃的義工說:“我愛這個城市,這個傷害就像打我一巴掌。”不少市民聚集市中心佐治西街(W. Georgia St.)的海灣百貨公司(The Bay)旁,他們排隊在用來遮蔽破窗的木板上寫出評語。當中寫道:“我要代表我的團隊向城市說,我很抱歉。”
      溫市警方已經要求民眾把犯罪活動的視頻或照片,用電郵發送到[email protected]。另一名為“溫哥華暴動圖片:發布你的照片”(Vancouver Riot Pics: Post Your Photos)網站,就已收集到網友數以百計的圖片,同時有近3.3萬人加入;到了17日凌晨時分,點擊率超過了8.45萬。
      許多照片可清晰辨認暴徒模樣,更多是在白天下犯罪。一些圖片清楚看到放火、擊碎玻璃行動,甚至有人把雞尾酒倒入警車油缸。

      力阻搶掠 英雄重聚相惜
      溫哥華6.15暴亂中的3位英雄在市中心重聚,其中一人是阻止滋事分子破壞海灣百貨公司櫥窗及衝進店鋪搶掠的麥凱(Robert MacKay),另兩人是把麥凱救出險境、免再遭群眾毆打的塞斯金(Dean Seskin)和麥克利蘭(Chris McLelland);他們稱讚麥凱是英雄,更形容對方行徑像蝙蝠俠與羅賓漢。
      從網上廣為流傳的片段所見,當天晚上,滋事分子企圖以鐵枝擊碎海灣百貨公司櫥窗,當時麥凱“一夫當關”,一手奪走鐵枝再用來推開人群,力阻搞事者破壞海灣百貨公司。但他最終被滋事分子推倒在地,跟更遭圍毆。麥凱被打了一陣子,旁邊的球迷塞斯金和麥克利蘭見狀立即伸出援手,合力救麥凱出險境。麥凱回憶說,塞斯金和麥克利蘭是救他的英雄。他表示,自己從電視及網上重覆看該片段,每次翻看都被麥克利蘭和塞斯金的行為感動。
      他們三人,終於在星期日重遇於市中心,禁不住回憶起當時情景,三人似有說不完的話。麥克利蘭笑道,他覺得麥凱像是蝙蝠俠和羅賓漢。塞斯金回憶道,當時圍毆者多達10人,幸好在把麥凱救出後,圍毆者沒把憤怒情緒發泄到他身上。
      麥克利蘭認為,儘管一個朋友勸告他不要自惹麻煩,可當見到一個跟一個搞事者加入圍毆麥凱的行列,這樣很可能弄出人命,他覺得不能袖手旁觀。塞斯金和麥克利蘭都不願稱自己為英雄,反之,塞斯金認為麥凱才稱得上英雄、真正的英雄,因為麥凱已經盡一切能力阻止滋事分子破壞,而自己和麥克利蘭剛好在場而已,但麥凱表現出人們希望見到溫哥華人的應有作為。

      危城之吻暴紅
      而暴亂當天被攝成經典照片《危城之吻》中的男女主角,迅即成為網絡紅人,又驚又喜。
      瑪絲(Alexandra Thomas)起初無法相信照片中那對橫躺路面的男女,就是她和男友。當時溫哥華市中心街頭一片混亂,兩人剛好夾在大批荷槍實彈的防暴警察中間。她17日早上接受《多倫多星報》訪問時說道:“當我第一眼看到照片時,立即想到,不可能吧,怎麼會是……我無法相信那是我倆。之後,我再細心端詳,真的是我們。照片很清晰見到是我們兩人。”  
      湯瑪絲跟男友史葛.鍾斯(Scott Jones)15日晚在溫市中心一處場地觀看士丹利盃七局比賽中最後一場賽事,溫哥華加人隊以4:0輸給波士頓熊人隊後數分鐘,球迷失控,爆發暴亂。
      湯瑪絲表示,事情實在來得太快,周遭混亂一片,令人一時間不知所措。她說:“當時試圖瞭解發生什麼事。照片所示絕對不是他倆所能想像會發生的事。”
      她說:“當我看到照片時,一下子無法相信是我倆,再細看倒覺得頗具藝術味道,甚至帶點美感。”


      女友遭盾牌擊中倒地 親吻安慰
      該幀照片很快便在網上瘋傳,史葛在澳洲的家人當然亦看到。他17日早上在澳洲伯斯(Perth)家中告知《星報》說:“她當時其實受了傷,被盾牌擊中倒地,他躺在她身旁安慰她。她不停地哭,他吻她是要讓她情緒平伏下來。”布雷特表示,史葛小時候就是“如此溫情待人。他這樣安慰她,我完全未感意外”。
      湯瑪絲在安省貴湖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環保工程系畢業,在溫哥華租車網站Zipcar街頭車隊工作,亦是Whole Foods超級市場內FreshPure逆滲透濾水系統技術員。在澳洲當演員的史葛某次到溫哥華工作兼度假時,邂逅湯瑪絲,不久便開始約會。
      溫哥華攝影師Richard Lam在當天晚賽事結束,球迷爆發騷亂期間,拍下該張照片。對於照片能夠吸引各方注意,“深感驚訝”,因為他是在數小時後才知道兩人在親吻。他對《星報》表示,當時防暴警察湧至,眾人都急忙逃走,當他回頭一看,目睹兩人橫躺在街上。首先想到是該名女子受了傷。其實他不曉得拍了些什麼,直至將照片交給編輯,才知道是什麼一回事,那是在極混亂的情況中一剎那捕捉到的鏡頭。



滋事者拆車,旁觀者拍照忙。

大批市民自發協助清潔。

鐘斯和湯瑪絲在溫市中心一記“危城之吻”,現成為“6‧15”暴動的經典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