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智庫報告:移民繳稅少享福利多
( 2011-05-20 )



菲沙研究所的報告被指以偏概全。圖為溫哥華國際機場,每天都有來自不同地區的移民。

總部設在卑詩省溫哥華的智庫組織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建議聯邦政府取消實施逾40年的移民計分制,改發工作簽證。新移民如果失業3個月,找不到工作就要返回原居地。而住滿4年方可獲永久移民簽證,再住滿兩年才可申請入籍。

      菲沙研究所最近發表題為《2011移民及加拿大福利國家》(Immigration and Canadian Welfare State)報告書,指移民計分制度無法因應經濟及勞動市場不斷變化的趨勢,形成大量新移民在抵加國之後,即使能找到工作,但平均收入較其他加國居民低出近三成,因此移民所繳交的稅項,不足以支付他們所享受的公共服務,而這對全國納稅人每年造成163億至236億元的額外負擔。

      建議:失業3個月 返原居地
      該報告建議採行臨時工作簽證(temporary work visa)制度,以取代移民計分制,作為甄選移民的基礎。
      該報告共同作者、西門菲沙大學(SFU)榮休教授格魯伯(Herbert Grubel)表示:“新移民平均收入,只是其他本國居民的72%,至於新移民所繳交的稅項,平均只及一般國民50%,然而新移民卻享受相同的政府服務和福利。”他也認為,由於加國奉行福利國家政策,包括累進稅制和全民社會福利保障,這些低收入新移民對全國納稅人造成“龐大財政負擔”。政府應更借重專業市場經濟專家意見,以審批適合的申請個案。

      新移民每人多拿六千元
      格魯伯和另一共同作者、聯邦財政部前任高級官員格雷迪(Patrick Grady),使用2006年加國人口普查資料當中4萬份檔案,估算1987年至2004年抵加移民的平均收入及綜合稅務支出。他們得出結論是,在2005/06財政年度,這些移民每人所享公共服務和福利,平均較他們的綜合賦稅多出6,051元。
      格雷迪就此表示:“這是個不容忽視的成本,而目前移民政策一日不改,這成本只會不斷提高。” 
      該報告又以2009年為例指出,家庭團聚類別移民佔該年總移民人數22.1%,但擁有聯邦認可職業技能及其他個人經濟成功條件的移民,比率明顯較低,只佔16.2%。
      兩位作者都強調,他們同意自由移民的許多正面價值,不過傳統移民政策理論的關鍵基本假設是,政府並無通過重新分配國家收入,來支持國民終身福利制度,但加國恰好是終身福利制的國家。該報告還表示,即使考慮到據稱移民帶來的其他好處,例如有助刺激經濟成長和填補長期懸空職位,也不至於影響以上成本估計。
      他們指改革目前移民甄選制度,是解決移民對加國造成財政負擔的最好甚至唯一辦法。他們提出6點建議,其中最主要是取消實施接近45年的計分制度,改用先工作後移民方式吸納移民。
      資料來源:《 2011移民及加拿大福利國家 》報告

      菲沙研究所建議重點
      ■ 只向已從加國僱主獲工作合約,而工資至少達有關省份工資中位數的簽證申請人,發出臨時工作簽證。
      ■ 工作簽證為期兩年,期滿按僱用情況可續簽。
      ■ 工作簽證持有者配偶及子女,可持家庭簽證來加並工作。
      ■ 工作簽證持有者一旦失業,須於3個月內找到新工,否則要離開加國,除非配偶已在職。
      ■ 在加持續工作滿4年後,可獲發永久居民簽證,再住兩年即可申請入籍為公民。
      ■ 永久居民可申請父母和祖父母來加,但須繳付這些長者的醫療及其他福利擔保金(bond)。

      計分制1967年實施
      加國自1967年起實施移民計分制,可說是本國移民政策的革命性基礎。而目前每年技術移民名額為7.4萬至8.04萬人。技術移民計分標準滿分為100分,獲67分以上為及格。
      據聯邦公民移民及多元文化部長康尼(Jason Kenney)今年3月中宣布的有關修訂計劃,將提高語言項目的最高分數。目前英語熟練的申請人可獲滿分16分,修改後滿分可達20分。年齡(10分)、教育(25分)、工作經驗(21分)的計分也將有所調整。另外,還有在加國工作安排(10分)及適應能力(10分)。
      修訂方案公眾咨詢程序,已經於3月31日結束。移民部定於今夏公布咨詢結果。

      一撰寫人曾著書指移民成加國經濟包袱
      加國著名的保守派智囊機構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格魯伯,曾於2009年11月出版名為《大量移民對加拿大生活水平及社會的影響》(The Effects of Mass Immigration on Canadian Living Standards and Society)專書,全面批評大量新移民成了加國納稅人的經濟包袱,並主張每年大削移民額逾五分之四,以及取消家庭團聚移民等。
      格魯伯早於1993到1997年間,曾是聯邦改革黨(Reform Party)國會議員。
      格魯伯在2009年接受卑詩版《星島日報》兼《加拿大都市報》總編輯何良懋專訪時表示,從統計得知,新移民與加國本地出生者,在收入方面差距越來越大,許多生活在貧窮線下,已成為加國不可忽視的財政負擔;不但無助經濟的發展,還普遍拉低加國生活水平,對國家的主體、文化和社會結構,都造成負面影響。他主張徹底修改現行移民政策,包括改變移民篩選機制,以降低每年20多萬移民數量。
      他當時再三聲明:“我不是種族主義者,也沒有反移民情意結,僅是就事論事。”他又建議加國政府可研究仿效荷蘭、德國和日本的移民緊縮政策;認為在維持人民生活品質的前提下,甚至可以犧牲經濟成長。

      另一多倫多報告唱反調  肯定移民帶來經濟利益
      全加華人協進會(平權會)全國總幹事黃煜文抨擊菲沙研究所的報告有失偏頗,未有客觀正視新移民所帶來的經濟利益。
      黃煜文指出,菲沙研究所過往也曾發表過一些反移民的研究,這次公布的報告也同樣極為誤導。最近由多倫多移民就業議會(TRIEC)發表的另一份調查研究,卻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多倫多的報告認為,移民促進私營企業在本地業務的增長,並協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TRIEC的報告也得出與其他移民研究相類似的結論,如果加拿大社會能夠充分運用新移民的人力資源,使他們得以盡展所長,不但醫生荒的問題可以立刻解決,加國的經濟會比現時更好。他說,加拿大和全球大多數國家都正面對嬰兒潮一代退休的問題。大批加國勞動力將在未來10年之內退休,必須依賴新移民填補空缺。
      加拿大在這一波金融風暴引發全球經濟衰退中,如果沒有新移民的帶動,加國情況將惡劣得多,不會迅速復蘇。黃煜文說,新移民買屋、買車、買家具電器,對整個經濟產生很大的刺激作用。即使是家庭團聚的新移民,在本地的子女或親屬也要搬大屋、換車和添購不少其他物品,同樣對經濟有利。但菲沙研究所的報告就忽視新移民對社會和經濟貢獻,只片面計算新移民在醫療和社會服務的開支。



菲沙研究所最新發表題為《2011移民及加拿大福利國家》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