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新移民貢獻巨大 不容詆毀
( 2011-05-20 )



      每過一段時間,加國的移民問題就會被有心人拿出來,敲打一番。
      作為移民國家,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是移民的不幸,也是國家的不幸。
      最新的一宗,是右翼智庫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發表報告《2011移民及加拿大福利狀況》(Immigration and Canadian Welfare State,下稱《福利狀況》),指新移民交稅少而領取社會福利多,所交稅項“平均只及一般國民50%”,卻“享受相同的政府服務和福利”;主張取消實施逾40年的移民計分制,改為發工作簽證;住滿4年才可獲發永久移民簽證,再住滿兩年才可申請入籍。
      報告甚至建議聯邦政府,如果新移民失業3個月而找不到工作,就需遣返回原居地。
      初來乍到,移民是不折不扣的弱勢群體,成為箭靶並不希奇。但該報告僅以移民納稅少而視為國家的負擔,就不僅片面偏頗,簡直便是荒唐了。
      事實上,就是從經濟層面來看,新移民對加國的貢獻也是巨大的。早前亞太基金會和多倫多大學共同發表的報告《跨國移民企業研究》就指出,加拿大每增加一千個中國移民,加中兩國的貿易額就會增加7億加元。
      而移民帶來的國際視野和經驗,也是加國的寶貴財富。多倫多地區移民就業議會最新的調查就發現,有二成僱主聘請新移民,以助公司在本地或全球發展多元化服務。
      加國經濟蓬勃發展,更是離不開新移民勞工源源不斷地投入職場;大量投資移民,更是為加國發展帶來資金、市場和人才。至於新移民在加國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貢獻就更不必說了。
      報告嚴苛對待新移民,暴露出其反移民的真實意圖。有移民律師更指出,報告似乎故意引用不利移民的數據,在引用2006年的人口統計數字時,所用的報稅資料卻是稅務局1989至2003年的數據。
      據知,該報告作者之一格魯貝爾(Herbert G. Grubel),曾在2009年11月出版名為《大量移民對加拿大生活水平及社會的影響》一書,批評大量的新移民成為加國納稅人的包袱,主張聯邦政府每年大削移民額八成,並取消家庭團聚類別等。
      加拿大言論自由學術自由,有人散布不利新移民的報告,不足為奇。但移民社區也不能沉默,而是應該對謬誤勇敢地加以駁斥。歷史和現實都已清楚證明,新移民帶給加拿大的貢獻是巨大的,不容詆毀。
      上期專題故事《留守媽媽系列之一》,大量讀者反饋予以好評。本期“系列之二”則從另一個角度,講述了幾位留守媽媽與子女一同成長,活出精彩人生的故事。
      在“中華人物”欄目,本期介紹了鋼琴神童郎朗。年僅28歲的郎朗自5歲登台以來,獲獎無數,就在上周,他就獲頒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榮譽博士,成為該學院歷年以來最年輕的得主。除了在鋼琴演奏方面的赫赫戰績之外,他鋼琴之外的人生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