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Royal Family為古老的英國提供了重要的continuity
( 2011-05-13 )





      英國皇室為何可以延續下去,從早前的皇家婚禮可知一二。

      存廢爭議
      盛大的典禮向全世界展示了英國這古老國家的最重要象征符號,那就是其皇室(The Royal Family)。不是每個英國人都像電視上看見的那些人一般興奮,其實大部分英國人對皇室存廢的問題都不置可否。但論到身份認同,英國人很自覺是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有時把自己的國家稱作"the old country",而源遠流長的皇室就是這個old country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英國人的嘴不會說擁戴皇室的話,很多時候甚至拿皇室成員開玩笑(這兩星期受到大婚影響是例外),但要他們決定廢除皇室,走向共和,卻是非常艱難的事。
      這不是說皇室在國家事務上還有什麼影響力,可以左右大局。在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constitutional monarchy)下,英皇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早已不具備什麼實權,但卻代表一種重要的延續性(continuity)。
      特別是在動盪的世界裏,皇室更代表悠長的傳統與穩定性。美國的Newsweek(《新聞周刊》)上月以Kate Middleton為主角的封面故事的小標題說:"In a world gone to hell - thank God, a wedding",正正刻劃出這種人心思穩、懷念皇室的保守心態。
      在芸芸歐洲皇室之中,當然以英國的溫莎(the Windsors)“王朝”風頭最勁,威廉與凱特的婚禮就是最佳證據了。在BBC著名記者Jeremy Paxman的On Royalty中,有一句可圈可點的說法,出自被放逐的King Farouk of Egypt︰
      "By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re would be only five monarchies left in the world: the kings of hearts, diamonds, clubs and spades and the King of England."
      King Farouk of Egypt說,到二十世紀完結時,世上將只剩下五個皇帝,那就是撲克牌中的hearts、diamonds、clubs與spades的皇帝,以及英國的皇室。
      這當然是帶強烈嬉笑的說法,但卻點出了英國皇室的“持久力”。

      需做到民心思帝
      近年皇室也越來越注重形象和民意,戴妃逝世引起的公眾反應,對皇室而言可以說是敲響了警鐘。Jeremy Paxman的On Royalty引述Thomas Paine的名言說:
       "Kings are deposed in the hearts of their subjects long before they are got rid of by legislative decree."
       意思是︰“任何窮途末路的皇帝都是先失民心,才出現立法罷免的結局。”故此要保住皇位,重點是要做到民心思帝,民眾冷漠可能也不是問題,至少是不反對或厭棄。
      近年歐洲皇族改善形象的最有效辦法之一,是讓王子娶平民(commoner)為妻,令民眾覺得和皇室親近一點,打成一片也。丹麥、瑞典和西班牙的王子都先後這樣做,現在威廉王子娶平民凱特入宮,也贏得不少掌聲,為皇室打了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