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周末校外補習 全是校內老師
( 2011-04-22 )



圖為成都一所中學的學生在參加文化補習班。

北京市民趙先生近日說,他上高一的兒子要連續十個周末去補課,地點雖不在本校,但教課老師均是他們的任課老師。他懷疑老師用校外機構作幌子賺錢;學生們也是怨聲載道:“不來不行啊,老師接書本往下講新課。”

      據《北京晨報》報道,趙先生的兒子說,老師推薦他們利用周六時間報“為民學校”補習班,共上十個周六,收費一千七百五十元,另收一百元餐費。但孩子補習一次後,趙先生就發現有些不對勁。“兒子回家說,雖上課地點不在本校,但一天五節大課,分別是自己在校任課老師,語、數、英、理、化各一節。”

      “還不是為賺錢?”
      趙先生恍然:“原來是老師們打校外培訓班的幌子賺自己學生的錢啊。”趙先生與其他家長一溝通,都覺得這事兒讓人憋屈,“其實我們家長並不是在乎那點兒錢,關鍵是這些老師太不厚道了,要是光想周末賺錢,哪還有心思專心教學?” 
      3月12日是趙先生的兒子的第二個補習日。在補習處,多間教室內傳出了上課聲,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身同樣顏色校服的學生正在專心聽課。一位自稱是“為民學校”老師的男子上前詢問,“要咨詢報班嗎?”該男子稱,教室是租用北京聯合大學的,周六用作高中補習,周日用作初中補習。
      下午3點半,補課結束。幾位同學指身後的人群說,“我們都是同班同學,這一群都是我們高一年級的,一共六個班。”被問及是否認識補習老師,幾位同學都不約而同“嘿”了一聲:“那就是我們任課老師,怎能不認識。”一名男同學還說:“老師就是用?珖為民學校?玼名義忽悠我們來上課,其實還不是為了自己賺錢?我們都特煩補課,好不容易盼個周末,一天就這樣沒了。” 
      學生們稱,當初老師推薦報名時,並未作強迫要求,但隨後又透露課上可能會講新知識。“我們上了兩次課了,都是接書本繼續往下講新課,要是不上,後面可能就跟不上了。”據瞭解到,趙先生的兒子所在的班級總共四十二人,只有兩人沒報名參加補習;其他班級中的情況大體相似。

      周末補課 學校不管
      學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稱:“對於老師利用周末時間在外補課一事,學校的態度一直是?珖不支持、不反對?玼。我們能控制的僅僅是老師的工作日時間,周末時間由老師自由支配。況且現在社會辦學機構太多,老師在哪家兼職,都是個人自由,我們無權控制,也無法控制。”對於學生質疑該校高一老師集體“走穴”賺外快、並以講新課“逼迫”學生報班一事,這位副校長稱,將去核實情況,“如果情況屬實,學校將會給予這些老師懲罰。” 
      上述事件引發眾多網友對中小學教師走穴現象的熱議。據《中國青年報》對一千五百人做的一項調查顯示,78.2%的人認為當前中小學教師走穴現象普遍,其中27.3%的人覺得“非常普遍”;受訪者中,47.4%的人參加過校外補課。
      目前,在各地,打“名師授課”招牌、針對中小學生辦班補課的教育機構,可謂不計其數。 據北京一家文化培訓學校的職員介紹,該校目前針對不同年級和層次的學生,開辦了“春季提高班”、“高三衝擊班”等“特色班”,授課教師均來自北京的名校。這名工作人員還強調,“要快點報名,早交錢、早上課”,因為“春季提高班”每班只招收約二十名學員,報名的家長非常多。
      在北京市一家中學教語文的張老師證實,雖然中小學教師走穴沒有形成規模,但的確有個別教師去一些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兼職,還有不少教師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在家裏辦班補課。一些重點學校的教師,更是學生家長和民辦教育機構心中的“香餑餑”。

      補課風聲緊名師也“團購”
      隨一系列“禁補令”的出台,補課風聲漸緊,不少老師拒絕去培訓機構“走穴”。而為了讓孩子依舊上到高品質的課,上海興起一陣“團師風”:不少家長忙“團購”名師,請“隱居”的老師再度“出山”,為孩子湊班開課。
      “小二女生想湊人數學兒童畫”、“為女兒的閱讀理解與寫作技巧班補湊一個孩子”……在一些教育論壇中,隨處可見家長為孩子湊班的“團購”帖。據《新聞晚報》報道,有家長將自己千辛萬苦覓得的教師情況曬到網上,尋找三至五位需求、進度“合拍”的家長“拼班”上課。菁菁媽媽說,如今,“團”老師在家長中很流行,幾個人團購一個老師,老師的教學內容更貼合自己的需求,教起來也更有針對性。
      “比起一對一的家教,團購老師還可以平攤學費,而且水準差不多的孩子一起學習,有助於你追我趕,一起進步,老師教學也有一致性。”菁菁媽媽說,如今,幾十年教齡的老牌教師、輔導學生頻頻獲獎的奧數金牌教練、示範性高中的高三把關老師、區縣教研員……這些骨幹教師都成為“團購”的人氣王。
      然而,這些“人氣王”們並不輕易出山,要順利“團”到得花上不少功夫。另外,“團購”的都是名師,開價自然不低。據瞭解,部分高三數學名師一堂課一人三百元。不過,不少家長表示,他們從來不過問價格,老師開價多少就給多少,寧可多付一點,也不忍錯過一個好老師。

      收入偏低 老師無奈走穴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中小學教師頻繁走穴肯定會影響本職工作,降低教學品質。
      一名語文教師說:“一名稱職的教師,不應該僅僅追求上好課,還應該把很多精力用在課後。工作日的每天晚上,教師應該準備第二天的授課內容,批改作業。即使是周末,教師也應該不斷充電,並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程度。如果教師拿大量時間補課、兼職,很多環節肯定跟不上。” 
      教師劉躍經常熬夜備課,就是這樣,她感覺時間還是不夠用,“我不僅要講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查閱新近發生的國內外重大時事,以備上課時給學生更多形象生動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枯燥的理論,課本上的東西太有限了。”劉躍說,她身邊沒有教師走穴的現象,一方面是“實在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學都禁止教師走穴。
      調查顯示,65.9%的人覺得,走穴會影響教師本職工作;64.9%的人擔心,走穴現象盛行會讓學生變得功利化;63.4%的人擔心會影響義務教育品質;53.5%的人表示,這會加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為此,71.6%的人反對中小學教師走穴,其中33.4%的人表示“非常反對”。
      不過,劉躍對社會上部分中小學教師走穴表示“可以理解”。“很多朋友聽說我一個月薪水只有三千元左右時,都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劉躍說,目前北京市中小學教師的薪水,一般在三千元左右,班主任和“主科教師”(如語文、數學、外語等科目的教師)薪水會高一些,但大多不會超過五千元,“在高房價、高物價的壓力下,部分中小學教師無奈走穴。”
      調查中,同樣有53.4%的人認為,教師走穴是因為“收入偏低”,但68.8%的人將原因歸結為“缺乏監管和問責機制”。此外,針對教師走穴,59.8%的人覺得是“校際差距大,重點學校師資受歡迎”;57.2%的人選擇“應試教育影響”;50.5%的人將原因歸結為“社會風氣”。如何杜絕中小學教師走穴?調查中,57.8%的人首選縮小校際差距。

      教授一張口 就要十萬元
      長期以來,教師有償家教和兼職活動,如同當年明星“走穴”一樣十分紅火,並有愈演愈烈之勢,每到周末、寒假、暑假和法定節假日,各地各種輔導班門庭若市;一些高校教師同樣不甘寂寞,參與輔導班教學,加劇了輔導市場的混戰局面。
      輔導市場競爭的焦點是知名教師。一名曾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辦過培訓班的人士介紹,以高額授課費聘請名師是各輔導班的通用辦法,收取學生的聽課費中,至少有三分之一被授課教師拿走。2000年以來,隨競爭加劇,培訓班授課費直線上升,半天授課費至少二千元,一些有名氣的教授一張口就要五萬元、十萬元“獨家授課費”;一些所謂“泰斗”級的老師,除課酬外,還要按人頭參與分成,年薪幾百萬元不算稀奇,經常是各地飛來飛去,到處講課。
      尤其,對於一位知名經濟學家、法律專家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一堂課下來,幾千元甚至幾萬元就會嘩嘩地流進腰包。據稱,經濟學界大牌教授講課的出場費可以達到六位數,雖然這只是極個別現象,但是,一次講座、一次研討會,一兩個小時甚至半天,收取幾千上萬元報酬的“專家”,卻比比皆是。
      對於專家教授“走穴”現象,中國社科院一位研究員坦言他自己也經常“走穴”。他認為,專家教授“走穴”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必然。“允許明星?珖走穴?玼、醫生?珖走穴?玼,為什麼專家教授就不能'走穴'市場經濟實際上是買賣經濟,講的是公平交易,有人願意出錢,專家又對出的錢滿意,而且不耽誤本職工作,有什麼不可以?”但他也指出了“走穴”存在的弊端。“有些專家在?珖走穴?玼過程中,忽略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掉到了錢眼裏。不僅對教學科研不認真,並且對邀請講課的政府部門或企業,也不盡心。甚至拿了人家的錢,還擺架子,耍脾氣。”

      老師帶學生賓館開房補習
      “我兒子要上高中了,就怕他數學跟不上,現在去哪兒能找到好的家教老師?”“本人是杭州某中學數學老師,假期有部分空余時間,願帶一至幾名學生,有意者可聯繫我的QQ”……類似的帖子出現在不少教育論壇上。
      目前各地家教市場“行情”並不相同,貴的一百元以上,最“俏”的是各重點中學的英語和數、理、化科目老師。“與時俱進”的不僅止於收費,還包括家教場地——從老師的家裏搬到了賓館裏。瞭解個中內情的杭州高中老師李齊(化名)算了這樣一筆賬:“暑假裏每位老師通常會同時帶六至八位學生,按每人每次收費一百元計算,一次課有六百至八百元的收入,扣除一百五十元上下的房費,淨收入也起碼四五百元,要是計時收費的賓館,房費更便宜。在賓館裏上課,既有空調還不影響家人休息,比在家裏方便多了。”
      按照李齊的說法,暑假家教一般同時可帶八名學生左右,老師一周安排三次課,一個假期家教收入可達萬元。
      陳震(化名)來自溫州某縣級市,今年上初一,學校不實行寄宿制,但每天放學後他卻不回家,而是背書包來到班主任老師家,吃飯、做作業,睡覺,第二天繼續上學,每半個月才回家一次。這就是所謂的“包生”,顧名思義,就是把學生“包”起來,包吃、包住、包學。
      與陳震一起“包”在老師家的還有其他五名同學。陳震說,自己學習成績不好,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沒空管他。如果請家教,幾乎每門課都得請,每天接送又沒時間,眼看上初中了,怕耽誤不起,就干脆把他和他的功課“打包”給老師,連家教費和吃住,一個學期給老師八千元錢。
      還有一些教師則有不同的辦法:用別人的場地、別人招募的學生,開“講座”賺錢。在一些地方,一些老師們經常行色匆匆,奔走於學校與培訓班之間。社會力量舉辦的中學課程培訓班不在少數,如果有在職教師願意授課,則正中下懷,於是就出現了這頭才下講堂、那頭又趕往培訓班開“講座”的現象。一個培訓班通常三五十人不等,學生交納的培訓費由培訓學校與授課教師分成。



孩子們就盼周末這天可以放鬆一下,卻因補課變沒了。圖為周末大人和孩子在公園裏玩“雪山滑梯”。 新華社

單是批改作業已花去不少時間,其他工作唯有留待回家完成。圖為一名老師在家中備課。本報圖片

考研培訓班大量湧現,考生的選擇與教授名氣有關。圖為研究生考試結束,考生離開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