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寻梦留学路 荆棘伴鲜花
( 2011-04-08 )



徐筱淵大學畢業時,和父母合影留念。

2010年以來,加拿大聯邦保守黨政府不斷地調整移民政策,打擊假結婚真移民;嚴防投資移民“踏跳板”異地生活;家庭團聚移民輪候期越拖越長,等候人越聚越多;技術移民技術類別一再壓縮;接待難民船的態度也在悄悄變得嚴厲;等等,無一不在顯示聯邦政府收緊移民政策的種種跡象。然而,對那些前來加拿大留學的學子們,卻是大開方便之門,由原來的學習結束必須在三個月內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變成一畢業即給予三年的工作簽證,讓廣大的留學生們學有所成之後,擁有了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從而演繹出一幕幕青春、奮鬥、鮮花、淚水、喜悅交織的加國尋夢圖。

      好學執女 微軟夢成真
      福州女孩徐筱淵,在溫哥華留學兩年,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她,在2010年大學畢業找工作時,一試即中,被計算機行業的大哥大——美國的微軟公司(Microsoft)錄用,成了令同齡的同行人無比羨慕的微軟人。
      徐筱淵從小就是爸爸媽媽的乖乖女。雖然是獨生女和父母的掌上明珠,但筱淵卻是個懂事理、勤奮努力的孩子。在她的同齡人都紛紛加入留學大軍時,筱淵卻考入了中國的浙江大學計算機系學習。

      家境不寬裕 留學夢難棄
      當然,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到北美留學也是筱淵的夢想,可是她體諒父母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徐爸爸是公務員,徐媽媽是個護士,父母多年的積蓄還是無法支付她留學的“巨額”學費和生活費用,所以她悄悄地收起自己的夢想,計劃大學畢業後再考研、考托福、考GRE來實現留學夢。
      在浙江大學裏,筱淵學習格外勤奮,各門功課都很優秀,這在大多由男性就讀的計算機這個專業裡尤其難得。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
      當筱淵讀到二年級時,浙江大學與加拿大的西門菲莎(SFU)大學合作辦學、共同培訓計算機雙學位(Dual Degree Program)的項目啟動了,筱淵報名參加了這個項目,經過層層的考試和選拔,她如願以償成了這個雙學位項目的學生,計劃在浙江大學學習兩年半,在SFU再讀兩年半,獲得兩個大學的學士學位,並不需要另外再繳納辦理留學的費用。

      受惠浙大西大合作辦學
      由于筱淵的學業表現突出,學習成績優异,她沒來加拿大之前,便已經獲得了SFU提供的各類獎學金,基本解決了她在溫哥華的學費問題。
      2008年5月,徐筱淵來到溫哥華,開始了夢寐以求的留學生生涯。為了取得好成績,她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而且中國的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也讓她能夠很快適應溫哥華的學生生活。在浙大時他們專業課的教材就是英文版的,所以轉來SFU學習後,感覺不到有什麼困難。筱淵對《加拿大都市報》記者表示:“其實我的學習成績在班上(浙大)不是最拔尖的,能夠來SFU學習只是我的運氣比較好吧。”
      她說:“SFU的輔導員對我們太好了,從選課、選CO_OP單位到安排實習和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只要你講出自己的計劃和願望,他們就給出詳細、周到、合理的建議和安排,他們真的是非常非常Nice的人,和他們打交道與在浙大時的感受有很大的不同,真的有如春天般的溫暖,令人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好象自己不努力學習都辜負了他們似的。”
      其實,筱淵為了學習不顧一切的勁頭才是她能學有所成的真正原因。有一次,筱淵錯過了去學校的BUS,眼看要缺席一門專業課的最後兩節課,她心急如焚,下一班BUS是半個小時後才來,筱淵一心想“我不能掉課,我不能遲到”,居然斗膽伸手在大街上,攔住了一輛私家車。

      街頭攔車上學 事後想來後怕
      司機是個“長相有點奇怪的白人中年男子”,當他得知筱淵攔車的原因後,讓筱淵上了車,並快速送筱淵去了SFU。當筱淵準備下車時,司機對筱淵說:“我理解你攔車的行為,但是這是很危險的行為,希望你下次不要這麼做。”
      事後想起這件事,筱淵還有點後怕。

      面试一日五场 终生难忘
      在溫哥華生活的兩年多時間裏,筱淵處處感覺到加拿大人的友善和文明,她沒有碰到過一次小偷,交了很多各族裔的朋友,她還去多倫多旅行過,見識了加拿大與中國不同的地大物博。
      剛剛來溫哥華幾個月時,筱淵去溫哥華的美國領事館辦理簽證,希望去美國玩。在美國領事館排隊時,工作人員告訴她,每個辦簽證的人都須空手進去,不能帶小刀啊、手機啊、隨身手提包之類的。筱淵一下傻眼了,背包裏的手機和錢包等不讓帶進去,那交給誰啊?她來到大街上焦急地抬頭四下張望,看到了一個匆匆趕路的華裔中年男人,便上去問好並說了自己的困難。

      赴美簽證 背包托陌生人保管
      那是個來自台灣的移民,在不遠處開一家小飯店。得知筱淵的情況,他答應幫她保管小背包。那天,筱淵順利辦好了美國簽證,並到台灣人的小飯店取回了小背包。這次經歷,讓她感受到天下華人都是一家人的鄉情,還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無限信任、互相尊重的人性之美。
      能夠順利地進入微軟工作,SFU給筱淵提供的CO_OP PROGRAM(帶薪實習項目)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2009年初,筱淵聽從學校輔導員的建議,報名參加了SFU的co_op項目,並在位于本拿比的美國IBM公司溫哥華分公司實習了八個月,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也獲得了較窮留學生而言還比較“豐厚”的實習薪水。

      課余兼職 融入本地校園生活
      其實,在兩年多的留學生涯中,徐筱淵很少找父母要錢,除了SFU給她提供的獎學金外,筱淵還在課余做兼職工作。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SFU校園裡給低年級的大學生補習數學。
      記者打趣說:“你收費給大學新生補習數學,同時還免費地接受了對方的英語補習呢。”筱淵也同意地說:“不過,我的英語補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幫我更好地融入此地的校園生活,這正是我給他人補習的初衷。”
      筱淵的另一份兼職工作,是給位于烈治文的一家微軟公司的俄羅斯裔軟件工程師補習中文。在校園裏,就可以接觸業界的專業人士,瞭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筱淵是個很有遠見的職場策劃人。
      在得到微軟的Offer前,去西雅圖的微軟公司面試的經歷,才真正讓筱淵大開眼界、終身難忘。
      2009年11月,還未畢業的徐筱淵,給前來溫哥華“招兵買馬”的微軟公司遞上了自己的求職簡歷。大約一個月之後, 筱淵先接受了微軟的電話面試,並隨後敲定了2010年1月去西雅圖微軟公司本部面試的日期。
      那是一個星期五,筱淵提前一天從溫哥華來到西雅圖。

      面試官五人 一對一面試
      微軟的面試官共有五個人,一人一個小時,都是各個部門負責技術的人士。面試從早上9時開始,每個面試結束後,都有短暫的休息;上午和兩個面試官面談,中午和一個面試官邊吃飯邊交談,下午再見另外兩個面試官。
      面試的過程全都是一對一的,就是一個面試官對一個求職者,據說這是微軟公司的傳統,不像有的公司在面試時,三、五個面試官輪番給一個求職者提問,讓求職者高度緊張。
      由於事先已經在微軟的公司網站上瞭解了面試的大致過程,筱淵並不特別緊張,但是一天5、6個小時神經高度繃緊的狀態,仍讓她一年後還記憶猶新。

      一度答錯 幸借機改正
      筱淵回憶說,上午的兩個面試很順利。中午一同吃飯兼面試的面試官是筱淵目前上司的上司。他提出問題後,筱淵引經據典、分析解答一番之後,突然發現之前的回答是錯誤的!她當時顯得有些慌亂,也有點尷尬,不過,最後仍然堅持回答了整個問題,並對先前的錯誤回答予以改正。
      幸運的是,面試兼午餐結束後,這位面試官竟破例帶筱淵到下一個面試的地方。這位面試官的做法,讓筱淵很快地從回答錯誤的沮喪情緒中解脫出來,順利地做了最後兩個面試。她認為,當時的表現總體還不錯。
      面試後的第三天,筱淵得到了微軟公司的正式Offer,被微軟錄取,9月份開始到微軟工作。
      接下來的日子更加忙碌和充實。徐筱淵于2010年6月份從SFU畢業,遠在福州的爸爸媽媽趕來溫哥華,參加了筱淵的畢業典禮,和筱淵一起分享大學畢業的快樂和慶祝筱淵人生一個新起點的開始。

      稱贊加拿大留學政策
      作為留學生,筱淵覺得現在加拿大的留學政策太好了。她08年來加時,得到了一年的學生簽證;09年拿SFU的學籍登記證明去續簽時,一下子得到了三年的學生簽證;2010年獲得微軟的工作Offer後,是微軟隨後為她辦理了H1B工作簽證,期限也是三年。
      現在,筱淵在微軟的工作快樂而緊張。“能夠在自己夢寐以求的地方上班,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的好運氣。好在西雅圖的氣候、人文和溫哥華很相似,我沒有陌生感。稍有不同的可能是溫哥華的中餐更好吃。至於今後的職業發展,現在還沒有想好。我對自己的工作環境很滿意,世界知名公司的公司文化讓我這個職場新人每天都生活在新奇中,而稍有壓力的環境更能激發我的潛能和激情。”配以一個迷人而優雅的微笑,徐筱淵結束了她的談話。

      留學生轉移民新政不斷
      移民是許多留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避免需要考慮的一件事情。而2008年,加拿大推出了全新的針對留學生移民的政策,新政策分為三方面, 一是大大寬鬆的留學生畢業後工作簽證政策,二是全新的加拿大經驗類移民,三是技術移民緊縮新政專門對留學生網開一面。可以說,此政策為留學生轉移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為留學生量身打造的加拿大經驗類移民(Canadian Experience Class) 於2008年8月12日推出,在加拿大的工作經歷將成為移民考核關鍵性指標。2009年該類申請平均申請時間僅為5~6個月,拒簽率僅4%左右。
      在這個政策下,國際學生背景的申請人必須具備以下的條件可申請:
      1,在加拿大公立學院或大學完成兩年專業教育;2,取得文憑或學位;3,申請移民前24個月裏擁有連續12個月或以上的加拿大工作經驗;4,從事職業類別須為國家職業分類(NOC)所列出的0,A或B類;5,必須有對應的語言能力。
      到了2009年的四月,加拿大移民部實行了新的更為開放的留學生工作簽證政策,在加完成兩年以上專業學習的留加學生,一畢業就能申請到3年的OWP(Open Work Permit)工作簽證,既不需要先找到跟所學專業一致的工作,也無須任何雇主offer,這就極大地增加了緩衝時間。這個新工簽政策,跟CEC移民政策結合起來了,留學生三年內只要能連續一年幹專業工作,即從事職業類別列出的0、A或B類,就可以申請經驗類移民了,工簽和移民雙雙對留學生給予了優惠。

      荣幸成为移民政策“试验品”
      徐萌(Simon Xu)來加拿大留學、生活了八年,曾在中國就讀軍事院校的他,說起話來快人快語:“我留學加拿大的這幾年,看加拿大留學移民政策不斷的進行調整,我對自己能夠成為聯邦留學移民政策改革的‘試驗品’,感到很榮幸。”
      說是“試驗品”有點誇張,但聯邦留學移民政策的改革,確實對徐萌的留學生活及其隨後的職業生涯起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似乎還在繼續發揮更大的影響。
      從小到大,徐萌都很有自主和獨立性。中學畢業時,因為一個兒時最好的朋友的選擇,他也跟“英雄主義”情結膨脹,報考了軍事院校,成為了“空軍雷達學院”的學生;學學,加拿大廣開留學渠道,全世界招攬留學生,于是他也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離開“英雄”的搖籃,來到加拿大留學。

      從空軍學院學生到留學生
      徐萌留學的第一站是卑詩省的內陸城市——喬治王子城(Prince George),住進學校安排的寄宿家庭(Host Family)時,他是那條街上第一個到來、也是唯一的“國際人士”。所以那條街上從剛出生的嬰兒,到七八十歲的長者,人人都認識徐萌,個個都拿他當朋友和親人,他們見面必打招呼問候,碰到一定噓寒問暖。這讓徐萌的异國他鄉感來不及建立就被一掃而空,也讓他的英語進步神速,特別是英語口語,三個月基本過關。 
      留學不光為了學習和文憑,更是為了今後的職業發展打基礎。從開始來加拿大留學的第一天起,徐萌就明白這一點。所以在英語過關後,他迅速地轉學到專業選擇機會較多的維多利亞大學,選的是那個時候最熱門的Double E(Electronics Engineering)電子工程專業。

      修讀熱門電子工程專業
      除了電子工程專業熱門之外,徐萌還瞭解到不管學什麼專業,畢業後最有效的求職工具是在大學裏,曾經綁定了一個Co_op(專業帶薪實習)的項目,這應該是徐萌選電子工程的主要原因,因為維多利亞大學此專業的Co_op項目享譽北美。
      在維多利亞大學學習期間,徐萌如願去了一家位于北京的世界500強公司ABB做Co_op。實習結束後,徐萌進入了大學三年級,時間也進入到了2005年。
      但在面對一門主要功課“挂科”(Failed),另一門主要功課隨之必須延後、畢業時間也必須延遲的嚴酷現實,徐萌做出了換專業的大膽決定。
      另一個促使他做出決定的因素,是加拿大聯邦移民部留學生移民政策正在做調整,新政策規定在像溫哥華等大城市畢業生活的留學生,可以給予一年的工作簽證,而去一些內陸小城鎮工作生活的,則可以給予兩年的工作簽證。

      政策改變 毅然轉換專業
      少了工作簽證的壓力,徐萌換到了經濟專業,之前的很多必修課變成了選修課,也算是沒有浪費多少時間。
      重要的是,經此一役,再經過朋友的指點,徐萌更明白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陷,他對《加拿大都市報》記者說:“那時,我十分清楚自己不是個埋頭於學術的好研究者,相反我喜歡和人打交道,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另外,我還明白了我的人生計劃不僅是要留在加拿大生活,而是要成功地留下來,為此我必須揚長避短,轉換專業,調整方向,讓自己的計劃與奮鬥目標一致。”
      等到2008年徐萌從維多利亞大學畢業時,加拿大的留學生移民政策又做了調整:從公立大學畢業的國際留學生,一畢業就獲得三年的工作簽證。
      徐萌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急忙找工作,而是為自己安排了一個假期——在父親金錢和精神上的支持下,游歷日本和歐洲,開始建立人際社交網。
      和徐萌一起度假的大多是商場上的成功人士,都是他的叔叔伯伯輩的人。徐萌和他們一起,除了給他們充當翻譯外,也見識了他們待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對他有很大的啟發。
      回到溫哥華後,徐萌開始活躍於各種社團活動,他明白他想要的工作很難在Job Bank裡發現,他要找的也不僅僅是一份工作。在連續協助舉辦的三次大型商務活動後,舉辦機構即一家投資項目公司的老總,發現徐萌在該方面頗有能力,於是主動邀請他到該公司擔任投資移民項目經理(BCPNP Project Manager),以他對卑詩省PNP(Provincial Nominee Program)省提名移民項目的瞭解和自身的經歷,徐萌覺得這樣的一份工作像是專為他而設的,並向記者解釋了很多的PNP申請的條件和細則。“比如說,一個合資格的卑詩省內的公司,若要為自己的僱員擔保PNP經驗類別移民申請,公司的僱員必須是3個以上,公司的運作起碼一年。而作PNP投資移民申請的,申請者的資產至少160萬,投資資產至少80萬。”說起自己的工作來,徐萌頭頭是道。

      踏上异国土 瞬间变成熟
      身材挺拔,一臉朝氣的朱盛國(Neil Zhu)見到記者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這些小留學生,從踏出中國國門,來到加拿大的那一刻起,瞬間就變得成熟了。”
      令朱盛國有如此感慨的,是因為他們這一代人獨特的時代背景造就的特殊經歷和身份——80後、中國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出生並成長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中國國門大開、世界變成地球村的大環境等等。

      國內上大學 父母全包辦
      有一件很小的事情,足以讓朱盛國的感慨變得容易理解。來加拿大留學前,他已經進入家鄉的一所高校就讀,入學報到的時候,是父母陪他去的,入學手續幾乎都是由父母包辦的,朱盛國只是跟隨在父母後面,走東走西的。
      當然這不是朱盛國個人的行為,在中國的現階段,送一個孩子上大學時,陪同的親屬一般都是兩三個,最多的加上爺爺奶奶輩的,四五個的也不稀奇。
      當朱盛國跟父母走進學校分配的學生宿舍時,看四個高低床上貼8個學生的名字,他就不想走進去了,朱媽媽趕緊托熟人給弄了一間單人宿舍。單人宿舍的花費也許多很多,但朱盛國既不需要知道,更不需要操心。
      而在加拿大留學期間,為了節省房租,他搬出了學校給安排的寄宿家庭(Host Family)的單人間,和幾個同學一起,擠住在一個公寓裡。

      留學申請 一度遭拒簽
      2003年新年剛過,朱盛國來到加拿大留學。留學手續父母兩年前就開始操辦了,但為了不影響他的正常學習和參加高考,父母一直沒有和他明確說這件事情。找留學中介辦手續的過程都是悄悄進行的,期間因為材料不足還拒簽了一次。
      朱盛國2002年參加了高考,考入了一所理工大學讀外貿專業。在國內大學只讀了一個學期,就來到加拿大留學。留學中介公司給朱盛國申報的學校是位于卑詩省喬治王子城(Prince George)的北卑詩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ern British Columbia, UNBC)。
      在正式入讀北卑詩大學前,他像其他朋友一樣,進入當地的CNC學院(College of New Caledonia)的ESL班學英語。

      “世外桃源”喬治太子市
      在喬治王子城的生活,朱盛國說幾乎可以用“世外桃源”來形容。他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說:“因為我在中國從初中開始住寄宿學校,所以獨立生活的能力不是問題,但喬治王子城的冬天實在是難熬,零下40度的時候,走出家門感覺鼻毛都結冰變硬了。沒有多少中國食品的日子便格外懷念媽媽做的飯菜。”
      但喬治王子城是個學習的好地方,朱盛國也碰上了好老師——一個27歲的年輕人,課堂上講解生動,令他們感覺不到功課壓力,課堂外則像朋友一樣,常帶他們和當地人一起吃飯、聊天。朱盛國的英語因此進步較快,為後來順利轉進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打下了基礎。
      2005年,朱盛國結束了在喬治王子城的“修行”生活,來到卑詩省府維多利亞市繼續學業。氣候是一個吸引他的次要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北卑詩大學找不到適合的專業。
      朱盛國在維多利亞大學學的是“電腦和視覺藝術”專業。從小,他就喜歡玩電腦游戲,也喜愛做些動畫設計,這個專業在當時看來很適合他的專長,但其實還有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為求留加發展 報讀電腦專業
      他說:“來到加拿大留學,是父母的期望,也是自己的理想。所以我希望學完後留在加拿大發展。但在我剛來的時候,加拿大聯邦政府的留學生移民政策很苛刻,要求國際留學生在畢業的三個月內找到相關專業的工作,也就是只給了留學生三個月的工作簽證,找不到相應專業的工作,就要收拾行李回國。”
      正是出于找工作留下來的考慮,朱盛國報讀了電腦專業。
      讀書期間,朱盛國也抽出一點時間打零工,給自己掙了一輛二手車的錢,學費和生活費都是父母給出的,零花錢就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親開口了。

      畢業趕上留學生移民政策改革
      時間過得很快,2008年4月份,朱盛國如期從維多利亞大學畢業,獲得了“電腦與視覺藝術”專業的學士學位。而就在這個時候,聯邦政府的留學生移民政策開始了改革,在卑詩省公立大學畢業的國際留學生,一畢業就給予3年的工作簽證,這給予了他留在加拿大生活的極大信心。不過,雖然不用那麼急,但找工作依然是頭等大事。
      一個月後,由于當年金融危機的影響,朱盛國投出的專業工作求職信的回信寥寥,畢業後不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的他毅然去了一家蔬果超級市場打工,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打工的同時,他依然堅持找專業工作,並在晚上做一些專業作品,作為自己求職的“敲門磚”。

      雖有“敲門磚” 職場不順利
      半年後,他如願進入一家印刷公司工作,工作職責寬而廣,包括公司的網頁設計、維護,廣告設計,公司電子商務產品的開發等,這些工作都是他拿手的,然而由于公司的經營受到市場蕭條的影響,一年後,朱盛國不幸被Layoff了。
      毫不氣餒的他又繼續找工作,在另一個生產監控器的小公司工作一個月後,實在受不了老闆夫妻店的經營方式和工作氣氛的他,又離開了。
      在隨後的一個臨時工作中,朱盛國認識了現在的事業伙伴——一家推廣環保產品:新型汽車燃料公司的老總。
      老總欣賞朱盛國的中英雙語背景和闖勁,有意讓他加盟自己的公司;同時朱盛國也在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按部就班的IT工作,收入有限,何時能夠回報父母給自己留學生涯付出的巨額花銷?一年兩個星期的假期,理應回國看望父母,那自己的休閑生活又在哪裏?

      向中國推廣新型汽車燃料
      而眾所周知的IT業吃“青春飯”的“潛規則”,使他下了決心,和老總一起幹,向業界推廣這種比普通汽油便宜30%的新型汽車燃料,並且把公司的產品向中國市場推廣。
      事實上,朱盛國之所以拼搏上進,是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還藏一個夢想的時刻——雙手捧自己掙來的一大筆錢,送到父母面前,報答他們多年的支持和培養。

      手捧大筆錢 報答養育恩
      雖然他也知道父母不需要他的回報,但他卻在努力地奮鬥,期望那一刻的早日來臨。



徐筱淵(中)和同學在一起。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是徐萌喜歡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