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5,894華人登記幹細胞 創紀錄
( 2011-04-01 )



烈治文的時代坊,26日擠滿到來登記的熱心市民,場面壯觀。 夏鎮權攝

由加華幹細胞協會舉辦的“326全國華人幹細胞登記行動”,26日在卑詩省溫哥華、亞省卡加利和安省多倫多三城市同步展開,連同先前的外展收集活動,總共收集及登記5,894個捐贈者,比起去年4,025人,多出1,869人,數字再創新高,除了令人振奮之外,也代表華人血癌病人今後多了尋得合適幹細胞延續生命的機會。

      這已是大會第3年舉辦登記活動,而溫哥華方面是第2屆舉辦,除了像去年在烈治文的時代坊(Aberdeen Centre)設置登記攤位外,今年新增位於本拿比麗晶廣場(Crystal Mall)中信中心,為市民進行幹細胞登記。根據大會公布,在全國5,894登記者當中,溫哥華有2,292個登記者,比去年1,800多出近500人,其中時代坊有844人、中信中心有538人,其余是在較早前,已經通過多個外展登記活動中收集得來。

      大學生成大行動生力軍
      全國華人幹細胞登記行動共同主席陳露玲稱,對今次成績表示滿意,她特別提到,本年的義工團隊,加入卑詩大學(UBC)和西門菲沙大學(SFU)的學生作生力軍,而他們早已在3月時,收集了981個幹細胞樣本。陳並特別向這群熱心大學生們表示謝意。
      在時代坊現場,登記行動在上午11時展開,240個義工們各就各位,為活動展開工作。現場整日人山人海,不少路過市民受到現場氣氛打動,也即時進行登記。

      溫市定3月為幹細胞關注月
      登記行動儀式在中午正式開始,三級政府官員,贊助機構代表均有到場支持活動。國會議員黃陳小萍在場代總理哈珀讀出賀詞,支持華人幹細胞登記行動舉辦成功。溫市議員周華,也代表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表達對活動支持,並且將3月定為幹細胞關注月。
      登記行動合作單位,幹細胞及骨髓網絡(OneMatch Stem Cell and Marrow Network)總監菲利普(Jennifer Philippe)表示,326全國華人幹細胞登記行動的數字再創新高,令人非常感動。她希望通過這次行動,能夠鼓勵更多華人登記捐贈幹細胞,讓更多華裔病人可以重獲新生。

      合唱《明天會更好》達高潮
      全國華人幹細胞登記行動另一個共同主席李鄭小華表示,目前全加有800位病人等候幹細胞移植,其中有20個是華裔病人,他們大多是患上血癌。直至2011年1月31日起,在全國270,791已登記的人口中,只有9,428人是華人,比率為百分之3.5,比例十分偏低。鄭小華指部分華人仍對幹細胞捐贈存在誤解,因此加華幹細胞協會,日後會繼續加強宣傳及教育工作。
      大會下午5時結束前,所有嘉賓、義工團及幹細胞登記行動籌委會成員,一起在台上高唱一曲《明天會更好》,把整日活動帶到高潮。

      感受親人待救心情 全家登記
      如果親人急在需要幹細胞移植,自己就會發現幹細胞其實是得來不易,湯健鋒就有切身體驗。
      兩年前他在廣州的胞姐患上急性白血病,急需幹細胞移植,可惜當時中國根本沒有合適的樣本,以致性命垂危。在烈治文時代坊“326全國華人幹細胞登記行動”現場,任職商業電腦軟件顧問的湯健鋒,攜同妻子盧麗華及兩個兒子到現場登記。湯健鋒一邊進行登記手續,一面教導兩兒子,參加幹細胞登記的過程及重要。他指出,幹細胞登記對他來說意義重大,原因是胞姐兩年前因找不到合適的幹細胞樣本,身體越來越虛弱。他知道姐姐不能等,也沒時間等,因為每拖遲一日,病人身體就越弱,屆時就算找到合適幹細胞也沒用,幸好後來發現台灣有合適樣本,令姐姐及時進行幹細胞移植手術,生命得以延續。

      中信中心登記 八成年輕人
      首次舉行全國華人幹細胞登記行動的本拿比中信中心,26日有538個人士登記,反應熱烈,當中以年輕人最為踴躍,佔了總數八成以上。中心門口除了有義工接待之外,也有數十人在該中心旁的美食廣場和樓下的菜市場作宣傳,招攬途人到來登記。全國華人幹細胞登記行動統籌暨中信中心主任助理李伊芳(Yvonne Gan)稱,本拿比現時有很多中國的新移民和年輕家庭,大多數都是年輕人,也是這次登記行動的主要目標。
      她說,中信中心招募得80個義工參加。義工中九成以上是年輕人,平均年齡23歲,最年輕的則為16歲。



李鄭小華(左)及陳露玲(右)致送感謝狀,給贊助代表《星島日報》加西總經理黃敬強(中)。

在結束前,所有嘉賓、義工團及幹細胞登記行動籌委會成員,上臺高唱《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