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兩會熱議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擴大
( 2011-03-11 )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主席團4日上午舉行第一次會議。新華社

      兩會期間,GDP和基尼係數兩個艱澀的資料引發了代表委員廣泛的討論,也被無數普通人反復咀嚼和品味。一個是中國GDP第一次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另一個是基尼係數向0.5靠近,越過了國際警戒線。其間的落差說明,中國在擴大財富總量的同時,有待於更好地解決分配問題。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的當年措施和五年部署,成為代表委員討論審議審查的一個焦點問題,也引起了海內外輿論高度關注。這釋放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重要信號:通過改善民生行動計劃,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開創全體人民共建、共用、共富的發展新格局。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委員列舉了這樣一組資料:1978年至2009年,城鄉居民名義收入差距從2.57倍擴大到3.33倍。如果考慮到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不均等,實際差距可能有5倍之多。目前,電力、電信、金融、保險、煙草等行業職工是其他行業平均工資的2至3倍,如果加上工資外收入和福利待遇,實際收入差距可能也在5倍以上。
      收入差距的形成與擴大有著複雜的原因,既有歷史舊賬,也有現實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日益引發人們對社會公平的擔憂。特別是一些低收入者在收入增幅有限的情況下,承受著住房、教育、醫療等諸多問題的困擾;一些高收入者則因資源佔有優勢和財產性收入增加而形成可觀乃至巨大的財富積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失衡和財富集中的“馬太效應”。
      兩會的議程顯示,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正進一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代表委員不是用“緊迫”而是用“很緊迫”來表達對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的急切心情。
      細讀兩會上的報告和規劃,浪潮集團總裁孫丕恕代表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專章論述的四項內容,體現了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的總體構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三項措施,標誌收入分配改革的全面破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路線圖,以及鮮明的公平與共富理念。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一躍。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代表提出了制訂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建議。談到建議的意圖,他說,如果說改革之初促進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那麼今天要解決的是讓多數人富起來。當前,初次分配中勞動者收入在社會財富分配中比重下降,再分配中公共服務水準低、不健全,急需突破。
      “十二五”期間,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聯動,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掛鉤,把發展與分享緊密聯結起來。大幅度增加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保障水準,減輕居民醫療、教育、住房支出壓力。由此形成,明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造就更大的中等收入群體。這是從先富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驟。

      八民主黨派提案關注民生 重視城鄉社保
      中國“兩會”3日正式開幕,八大民主黨派以及全國工商聯提案已遞交全國政協。縱觀民主黨派遞交的“兩會”提案,重點均圍繞民生問題,涉及收入分配改革、保障房建設、教育、醫療等熱點。每年兩會,政協“一號提案”均緊扣時局,在中央強力解決民生問題的背景下,今年“一號提案”為農工黨中央遞交的《關於“十二五”期間加快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的建議》。 
      農工黨中央在提案中指出,中國城鄉社保一體化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仍然十分突出。香港《文匯報》報道,對此,農工黨中央建議:要切實解決影響和制約新農保制度運行的突出問題的同時,完善適應城鄉社保一體化發展要求的基層社保機構,並盡快建立起區農保經辦機構——鄉鎮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服務中心——村級新農保協管(代辦)員的管理構架,並建立縱向分權、相互制約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進一步促進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的規範性、安全性和透明度,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基金。 
      致公黨中央有關提案亦針對收入分配改革提出建議,收入分配改革應重點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加大群體、行業間收入分配調節力度,規範高收入群體的收入,打破壟斷,石油、金融、保險、證券、電力、航空等行業引入競爭、逐步放開經營,同時加大對非國有經濟,重點是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審計和稅收稽查力度。
      全國工商聯的提案則聚焦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案指出,中小企業普通職工工資水平明顯偏低、工資增速過慢,已成為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議政府通過轉型升級、擴大就業、減稅消費、完善保障制度、增長民眾素質六大舉措實現職工工資正常增長。
      在教育領域,民革中央遞交的《大力支持民辦高等教育,促進民辦高校健康發展》的提案呼籲,應對民辦學校的法人性質做出明確歸類,盡快完善《民辦教育促進法》,扶持為民辦學校提供服務的社會中介,並成立民辦教育監督委員會,允許獨立學院產權掛牌交易。
      針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農工黨在《關於遏制大型公立醫院盲目擴張》的提案中建議,應堅決遏制大型公立醫院盲目擴張,鼓勵扶持中小醫院發展,大力開展社區、鄉鎮醫療衛生服務,充分利用醫保槓桿,實行分級診治制度。

      縮貧富差距  委員籲建資產實名制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用研究資料說:中國富裕家庭與貧困家庭的收入相差達40倍;他表示應該儘快建立資產實名制。
      “從學校的研究結果看,近年來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但沒有縮小,而且逐步擴大。”紀寶成代表說,最近若干年,中國GDP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是貧富差距也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在擴大。不管用哪種方法測算,擴大的趨勢客觀存在。紀寶成指出,城鎮化過程逐步加快,城鎮內部的貧富差距同樣加快,需要引起政府高度重視。
      紀寶成說,財富存量的分布不公,也成為財富差距擴大的重要的新因素。《北京晚報》報道,他指出,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局的報告,2004年中國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財產總額佔全部居民財產的45%。而最低層的10%的家庭收入只佔1.4%,相差32倍。到2009年這個差距已經擴大到40倍。

      農村娃上大學  委員“不鼓勵”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館館長王平,在全國政協委員無黨派聯組的分組討論上語出驚人:“我們也不要鼓勵我們農村的孩子去上大學,一旦農村孩子讀了大學就不回去,回不去家鄉就是個悲劇。”此言論在網上反響激烈,批評者多認為以出生地來限制個人的發展是一種歷史的倒退。也有網友借此言論抨擊當今高等教育體制存在的種種問題。
      王平認為,13億人口的中國是個農業國家,“因為我們的地理環境包括我們五千年的文化,決定我們就是一個農業國家。既然是一個農業國家,就要保護我們中國的文化。”她說,中國的文化也要在農村廣大民眾身上體現,只有他們在農村生存的過程中,才能體現出民族傳承的載體,“他們可以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而且你看看現在,咱們花了多少錢供一個大學生,上大學是要很大費用的,往往一個家有一個大學生就返貧了。”她還說,供完了大學生進城以後,就不回農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