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在加拿大也做杜拉拉
( 2011-02-18 )



Carol和菜店同事。右為Carol。

      去年在中國大陸有一本紅透半邊天的小說《杜拉拉升職記》,被排成了話劇,並被拍成電視劇和電影。一時間“杜拉拉”成了在職場上不斷進取白領麗人的代名詞。來到加拿大後,很多在職場上風生水起的技術移民,主動調低了目標,找到專業工作就滿足了。其實,只要努力,職場升遷的機會也還是有的。本專題就講了男女“杜拉拉”們在加拿大的故事。
      “做回專業工作”似乎成了一些技術移民的理想和目標,並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初來加拿大的朋友設定這個目標,應該是個前進的動力,但來加拿大生活工作時間久了,這樣的目標在一些人看來就顯得太沒有追求了。做了專業工作以後,再往什麼方向走呢?
      有人說,來加拿大還幹事業幹嘛,下班就回家,在花園裏剪剪草,陪陪孩子,周末開車出去玩玩,就是理想生活了;有人說,在加拿大工作,沒辦法跟西人競爭,玻璃天花板,雖然看不見摸不,但確實會擋住你向上走,混個溫飽,隨遇而安吧;也有一些人還保持了在國內那樣的進取精神,投入工作,尋找發展的機遇,不放棄在職場上的爬坡。
      2010年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加拿大本地人最關心的是買樓、旅遊和提早退休,52%的華人最關心職場升職,比全國平均31% 高出21%。這個調查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即使到了加拿大,華人依然重視職場晉升。

      在運氣敲門時 要能開門
      人各有志,追尋不同的夢想,享受各自的樂趣。記者采訪了幾位投入工作,不斷進取的華裔移民,有白領麗人,也有精英男士,希望他們分享的經驗和感悟,能夠對想在職場上更上一層樓的移民朋友們有所幫助。
      很多移民認為,即使自己工作表現再好,在職場上升時都會遇到“玻璃天花板”——一種看不見的障礙。Carol不這麼看,她說:“能力夠了就會升職。”
      Carol是河北人,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做中學教師,教數學,來溫哥華6年了。剛來溫哥華時,曾在連鎖菜店工作,後來上學院學了辦公室管理,在一家西人公司找到工作。經理提前退休,她得到升職機會,成為助理經理。
      她覺得自己升職也有運氣的成分,但一定要準備好自己,“在運氣敲門時能夠開門。沒有幸運,努力的人不一定能成功,或者成功到來得會比較晚。但成功的人不管有沒有幸運的成份,他們都一定是堅持和努力的人。”

      每小時8元也不給客人冷臉
      剛來溫哥華時,像很多新移民一樣,Carol 花很多時間學英語,適應環境,還找了一份謀生的工作——在一家賣菜的超市做收銀員。她說,最初的工資是每小時8元,一年下來,加到每小時8塊半。即使工資低,她也高高興興地上班,對顧客笑臉相迎。有些住在附近的西人老太太喜歡找她聊天,她對她們很熱情。“不是說掙8元錢就給人冷臉,跟顧客聊天還可以提高英語呢。”Carol找到辦公室工作後,在街上遇到菜場聊天的老太太,告訴她們這個好消息,她們很為Carol高興呢。
      Carol說,在菜店一起工作的有不少技術移民,有些人幹這種工作就覺得心理不平衡,愛抱怨。她說,既然要幹這個工作就不要抱怨,覺得自己能力夠就找好工作去。很多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新移民只能從Labour工(體力工作)起步,是因為英文不好。如果想想自己的不足,盡快彌補,才能改變處境。現在,當時在菜店做同事的技術移民大多數都離開了。“沒人管你在中國時怎樣。來加拿大只要肯努力,就會越過越好。千萬不能瞧不起別人,瞧不起自己。”她說。
      另外,她覺得在打Labour工時,頭腦也一定要清醒:來加拿大是為過更好生活的,不是來打Labour工的。要分清Job(職業)和Career(事業)的區別。

      投入工作大家看得見
      很多新移民來加拿大後希望找回在中國時的工作,Carol沒這麼想,她不想再做教師了。因為講課太投入,她講到咽喉發炎,她來加拿大後,就希望轉做辦公室工作了,于是在學了一段時間的英語,考了LPI後,就到一家學院學辦公室管理了。
      Carol做事不喜歡拖泥帶水,很講效率。他們一家是2004年10月來加拿大的,2005年9月她就在學院上學了,2006年8月拿到證書,畢業之前就開始找工作了。
      當時她用傳真機發出了無數簡歷,“都不記得發給誰了。”她說,找了5個月才找到現在這份工作。當時有兩個公司找她面試。一家起薪每小時11元,另一家起薪每小時15元。起薪15元的那家公司的部門經理跟她談了很久,還對她做了第二次面試,但最後沒用她。Carol總結經驗說,第二次面試時,部門經理請她看一份文件的問題,她沒看出來,由此發現了她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後來,她得到了起薪11元的那份工作。“起薪高的工作要求也高。”她說。

      別讓英語困住自己
      開始工作後,Carol學得很快,態度積極,與同事關系融洽,也很願意幫同事的忙。同事們對她的評價是:“聰明、熱情、電腦好。”她的表現讓公司很滿意,工資也升得很快,開始時每三個月都收到一份通知,每小時工資漲1元。後來每年漲1元,去年1月份工資漲到15元後,經理打算提前退休,就向老闆推薦了她,她得到助理經理的職位。年工資增加1萬元。“我現在的年收入4萬多,很多技術移民比我收入高得多。但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在不斷堅持和努力,越做越好。這也是我感到自豪的一點。”
      她說,努力工作,大家會發現你的優點,肯定你的能力。“你以為混日子別人看不出來嗎?”她說,有的新移民,看到別人一個眼色,就認為是歧視,那是跟自己過不去。如果整天呆、抱怨、不努力,才華就會被埋沒。
      讓carol 體會比較深的是,英語對於職場發展非常重要。“不能讓英語困住自己。”她說,學英語有很多免費資源,看你是否花精力去學,決定英語提高速度的主要是主觀因素。職位越高,在工作中就需要和越多的人有溝通,而溝通能力的基礎又是語言,所以英語和溝通能力是找到工作和在工作中得到升職機會的重要因素。
      “我來6年了,英語也沒到出色的程度。在英語方面,對自己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沒要求。”Carol說。
      她剛到溫哥華時,曾到一間叫Century House的老年活動中心學英語,有一些老人義務跟新移民聊天,輔導新移民英語。剛開始時,班上來的新移民還挺多的,最後只剩下Carol一個人了。
      工作後,她雖然英語的語法不錯,但聽、說都有問題,西人同事跟她開玩笑她就聽不懂。她就跟同事請教,然後記在本子上。中午吃飯時,大家一起看電視新聞,她也不是都能理解,大家討論新聞內容,她也不太明白,但她一直用心聽。下班回家,因為要帶孩子,沒太多時間聽英語,有時候看電視劇,發現人家是這樣表達的,就記下來。
      她在一元店買了兩個筆記本,家裏放一個,辦公室放一個,學到新的表達方式隨時記下來。西人的英語表達方式言簡意賅,還有一些特別的情感表達。她一個詞一個句子的記下了,慢慢積累,就量變變質變了。
      Carol說,從聽不懂同事開玩笑,到聽懂了反應不過來;從反應得不夠恰當,到正確反應。在一點一滴的學習中,英語表達慢慢提高了。

      感謝幫助過我的人
      一來到溫哥華,Carol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讓她心存感激的是,她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得到了他們的幫助。從成人高中的老師,到Century House的老年志願者們;從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單位的熱心的同事,到比她早到的移民。
      在老年活動中心學英語時,她遇到過很多讓她感動的義工。有一位先生50多歲,還在上班,家裏有聾啞的女兒,他願意開來回兩個小時的車,來為新移民上兩個小時的英語課。另一位全職做教師的,嗓子都啞了,還堅持為學生們上課。
      對Carol幫助最大的是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Jim。全班走的只剩下Carol一個學生時,他們有了多次一對一交談的機會。Carol 在找了幾個月沒找到辦公室工作時,猶豫要不要去學做護士。當時華人都認為做護士收入高,好找工作。
      Carol請Jim 幫忙修改簡歷,也與他探討了這件事。Jim問她:“你對做護士有熱情嗎?確認喜歡那份工作嗎?”他提醒Carol,不要去做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Carol醒悟到,如果不熱愛一份工作,掙多少錢都會厭煩,做護士不是她正確的選擇。
      結束在老年中心的英語學習後,有一天Carol在街上遇到Jim,看到他瘦得厲害,一問,原來他得了胰腺癌。後來,聽說Jim進了臨終關懷病室。Carol去看他,那天她剛剛找到工作。記得去的時候是晚上8點鐘,Jim已經意識不清醒。Carol一見他就哭了。她告訴Jim自己找到工作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第二天清晨兩點鐘,Jim就去世了。
      回憶起來加拿大幫助過自己的人們,Carol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遇到他們。自己能夠在工作上不斷進步,生活過得越來越好,應該感謝這些好人。

      業務強還要會解決問題
      新的一年對地質博士郭英廷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最近,郭英廷離開了工作幾年的一家加拿大公司,1月中旬就到一家更大的美國公司履新了。他在原公司的職位是項目總經理、合作公司董事,到新公司的職位是:加拿大分公司副總裁和亞洲分公司總裁。
      職位的晉升,將為他帶來一個嶄新的平臺。

      來自中國的地質博士
      郭英廷是個健談、活躍的人,樸實而坦率,不但業務強,而且擅長與人交往。他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他1988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獲地質與勘探工學博士學位,其後留校任教,曾任副教授、系主任;1994年至1995年,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做博士後;1995年至1996年,在UBC做博士後。其後,離開校園,在加拿大和美國的礦業能源行業工作。
      2006年起,他在加拿大一家礦業公司工作,作為項目總經理,負責在中國的項目,管理野外考察和勘探工作。這些年來,他主要在中國工作,一個半月才能回一趟在大溫的家,享受兩星期的家庭生活。
      郭英廷告訴記者,即將上任的新公司,總部在美國丹佛,在世界11個礦業中樞的城市設有分公司或辦公室,包括:北京、芝加哥、丹佛、瓜達拉哈拉(墨西哥)、香港、倫敦、紐約、聖地牙哥、澳州悉尼、多倫多和溫哥華。他加盟的新公司是做礦業技術咨詢服務的,從事礦業新項目和新設施的勘探、設計、融資和開發的咨詢服務;幫助客戶進行已有項目和設施的戰略重組和運行優化;為客戶提供項目融資和並購前的評價和估值、礦產品的市場分析、抵押資產的估價和戰略規劃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在香港證交所上市的礦業公司技術規範方面,該公司是唯一的技術顧問。郭英廷今後的工作的重點將放在在亞洲。

      考當地認可證書
      談到自己移民北美後,在職場不斷晉升的經驗,郭英廷說:“我是做技術的,業務能力是最重要的。”記得找第一份工作面試時,因為他的英語帶口音,面試官問他:“你是非洲來的嗎?” 他說,英語的口音是很難改掉的,但在職場上一路走下來,最關鍵的還是業務能力。
      對于來自中國的專業人士,他的建議是,考當地的牌照很重要。他在考到注冊地質師之前,即使同事們都知道他有足夠的能力,也不能給他獨當一面的職位。拿到注冊地質師,專業資格才得到認可。
      談到職場晉升,他認為:“唯一競爭過西人同事的是技術。語言、文化可以學習和提高,很難超過他們。”

      原住民及環保問題重要
      即使在專業上有博士學位,郭英廷仍認為在業務上的學習提高非常必要。在中國學到的東西只限于專業,不涉及到法律、企業管理等,他在考注冊地質師的過程中學,也在工作時瞭解相關知識。
      加拿大雖然人際關系比中國簡單,但在管理地質項目時,會遇到與原住民關系、環保等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項目的展開。
      收尾也不能忽視,要盡力將環境恢復到工程之前的水準,讓當地居民滿意。否則,會影響到下一個項目。作為管理人員,與同事之間溝通,與各個環節的承包商協調也是很必要的能力。否則,即使給你一個職位,你也未必做得下來。

      有人脈才有“貴人”
      郭英廷說,即使是在北美公司工作,“貴人相助”也很重要。在他考注冊地質師執照時,就得到了4位有工程師資格同行的推薦,他們認為郭英廷可以勝任專業地質師的工作。
      大陸來的很多專業人士在考加拿大證書時,因為過去學的科目與加拿大的不同,都被要求補課,考試對于在校學生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工作多年的人來說是個難題。評審委員會沒要求郭英廷補任何一門課,應該歸功於4位工程師的推薦。
      這次升職,也是由于一位長期合作西人的推薦。這位西人的同學是現在這家美國公司的老闆。美國公司的一個分公司兩年前在中國有一個事情找郭英廷幫忙,郭英廷幫他們把事情辦妥,令老闆印象深刻。而且北美的礦業圈子小,誰的業務能力怎樣,大家都很瞭解。最近美國這家公司的亞洲公司總裁辭職,老闆就非常有誠意地邀請郭英廷加盟。
      郭英廷說,雖然在北美不需要刻意拉關系,但也不能不與同行同事交往。與這些幫助他的“貴人”的交往,也就是平時一起喝杯咖啡、啤酒,或者一起吃個午飯,過節打個電話吧,重要的是通過一起聊天,加深瞭解。
      郭英廷也承認,在做亞洲業務方面,自己既有中國背景,又有北美工作經驗是個優勢,可以將兩邊不同的文化、工作方式結合得好一些。

      想升职要跟上司说
      張京華移民加拿大10年了,她是學電腦的,在國內做過硬件維護,在日本做過軟件開發。來加拿大後,先生很快找到了IT行業的工作,她先是在家學英語,做做義工,一年半以後找了份工廠的工作。

      升職加薪越幹越好
      這份工作是在一家製作畫的工廠,老闆是西人,工作不太累。她當時打算上學,考了托福。他們公司的CEO定期會從生產線上選幾個人座談,跟她談話時,她說想換到辦公室工作。做了8個月工人後,她被調到辦公室 了。她做的是報表,接觸到一些數據庫的東西,學到了庫存、物流方面的新東西。
      因為生小孩停了一段時間工作,之後回原公司工作了不長的時間後,張京華找到了一家大型零售連鎖公司,就跳槽了。
      在新公司還是做報表,但在商業方面更專業,涉及到庫存、供應鏈等。在對公司的整個系統全面瞭解後,她主動作出了改善系統流程的方案。雖然這不是上司交代她的工作,但她知道這是上司想做但還沒有找到人做的事,她的這個方案提高了部門的效率,上司很滿意。在這個公司工作不到兩年,她就升職成了高級分析員。本來沒有這個職位,是上司專門為她新設的職位。
      又過去了兩三年,雖然她的職位沒再升,但每年都獲得很好的加薪和獎金。工作涉及到範圍也更大更重要了。今年,她參與的一個項目由上司申報參加全公司的比賽,得了獎,她分到了一些獎金。

      要敢于表達自己的願望
      中國人喜歡埋頭苦幹,但張京華說,除了幹活,還要把自己的想法跟領導交流,找機會讓領導知道自己是稱職的,還有能力沒發揮出來,有升職的願望。她說:“有人抱怨自己做事領導沒看見,建議他們多跟領導交流。”
      張京華參加了一個課程,認為公司應該把學費全部報銷,但負責審核的領導認為只能報銷一半。與這位領導交流後,領導瞭解了張京華是怎麼想的,張京華也明白領導是怎麼想的了。她相信經過溝通,下次報銷學費時領導會考慮她的想法。
      她的經驗是,表達能力很重要。她平時喜歡看電視,這對提高英語和瞭解當地文化都有好處。但表達得好不好,不光在于英語水準,更重要的是溝通的願望和能力。在公司,她會參加一些活動,與同事交流,也參加講演培訓,增強表達能力。公司內部也有互相幫助的計劃,公司一位董事曾輔導她,教會了她在交流困難的情況下該如何溝通。
      有些人想升職或加薪,表達願望時很強硬:“不升職就走人。”張京華覺得這樣不好,應該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她在職場生涯中遇到過這類情況,她真的想離開一個公司,因為對職位、薪水不滿意,而且已經跟別的公司談好意向了。在跟老闆辭職時,老闆為了留她,給她加了薪,她就沒離開公司。張京華說,強硬要求升職加薪的情況,只適用于找到下家時。
      如果想升職,她認為最好是在平時與上司坦誠表達,上司會幫你出主意,告訴你哪方面應該加強。加薪也是一樣,她每年都在上司做加薪決定前,表達自己的願望。她說,在上司做預算前,她會找非正式場合表達她的願望。雖然每年加薪都有一個平均數,但自己是落在上線還是下線,就得爭取了。一位西人同事與她分享自己的經驗:“不爭取不行,我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要來的。”
      張京華說,平時表現一定要好,爭取升職加薪才有底氣。



Carol和成人學校老師在一起。中為Carol。

Carol與義工Jim在一起。右為Carol。